如何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

来源 :语文周刊·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homonk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在漫长璀璨的文化长廊中,古诗词无疑是一颗耀眼的明星,在我国文化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通过古诗词教学,可以让学生感受古代文人笔下优美的自然景物,理解环境与作者抒发感情之间的关系,发掘古诗词中的诸多美好情感,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养成。作为一名教师,带领学生走进古代艺术殿堂,去体会古诗的语言美,感受古诗的画面美,领悟古诗的意境美,理解古诗的哲理美,沐浴古诗的情韵美,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这里我说一下我在发觉古诗词中的情韵美时的一些思考。
  一、可以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古诗文中不乏写景佳作,它们描绘了绚丽多姿缤纷多彩的大自然。在教学中,我们要注意引导学生感受古代文人笔下所描写的自然景物的美,调动学生去想象置身于作者所描绘的一幅幅美丽的画面之中。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杜甫笔下的“春”清新自然;“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高骈笔下的“夏”抒情浪漫;“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笔下的“秋”风光无限美好,令人遐想;“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犁花开”岑参笔下的“冬”是那么富有想象色彩。四季的轮转在诗人的笔下洋溢出了诗情画意,顿时于平淡平凡中绽放出熠熠的光辉。
  在诗人的笔下,自然界中的一切仿佛都有了生命。那奔腾不息的大河,烟波浩渺的大海,那绚丽的湖光山色,潺潺的山泉小溪,无不变幻多姿,生气腾腾,魅力四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的“水”多气势磅礴,一泻千里;“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的“水”多清新秀丽;“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的“水”,多绚丽如画……
  在教学中,要努力创设出一个优美、清新的自然环境,尽可能使学生想象自己置身于这样一个优美的环境之中,去细心体会大自然带给人的美感,并且让这些美感逐渐在学生的心灵中沉淀下来,对自然环境的热爱之情也就会水到渠成。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愫,审美的能力以及环保意识在不知不觉中也就都得到了提高。
  二、可以增强学生对生命对人生的严肃意识和强烈的责任感
  一首首古诗,进入学生视线的是文字符号的排列,然而有的学生却从中听到了落叶的叹息,看到了溪水欢快流淌,闻到了缕缕的野花芳香,甚至感悟到悲欢离合的种种人生际遇,其原因就在于这些诗句唤醒了学生的生命意识。
  在古诗文中,环境不但能表意抒情,对培养健康的人格、豁达的情怀还有重要的作用。诗人往往将自己的感情、愿望寄托在所描写的客观事物之中,使自然事物好像也有了人的感情,从而创造出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文天祥在威逼利诱面前不改本色,发出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呼声,宁死不屈,爱国精神传承千古;龚自珍辞官归家却依然坚守“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奉献情操;杜甫登临泰山,“一览众山小”,建功立业的壮志油然而生;李白在坎坷的际遇中,百折不挠,依然豪情满怀,壮志凌云,大呼“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陆游在“山重水复疑无路”的迷茫之后,终觅得“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明媚,暂时的曲折抵不过热情、乐观和不懈的努力;刘禹锡经历了宦海沉沦之后依然胸襟豁达,一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告诉我们希望就在前头。“优美的自然环境能陶冶人的情操”,在这些诗文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而这一些境界和精神无疑是每一个善良正直的人所必备的。
  总之,在古诗文中,情、景、人融为一体。没有“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的浩瀚气势,则不能抒发作者“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豪情壮志;没有那亭亭荷花,惊飞的鸥鹭,就不能表达李清照那“兴尽晚回舟,误人藕花深处”的对生活的执著和热爱;没有“枯藤老树,古道西风”就不能抒发那天涯孤旅的游子之情。环境孕育了诗人,诗人又赋予环境以生命。
其他文献
我听过这样一个两难抉择:一战地记者面对将要死去的孩子,是抢救?还是抓住难得的时机拍照?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会得出不一样的评论。而教育的角度,同样如此。   “一个叫刘静的女同学突然呕吐了,一时间,教室里乱着一团,同学们掩鼻而逃,尖叫声、责备声、桌椅的挪动声不绝于耳……”面对这一突发事件,该班的班主任隐约地感到一个很好的班会主题正在“生成”,他静静地站在原地——让同学们好好地体验这个真实的情景。教
期刊
朱自清先生1934年就从自己在中学教过五年国文的实践中得到结论:“读的方面,往往只注重思想的获得而忽略语汇的扩展,字句的修饰……只注重思想而忽略训练,所获得的思想必是浮光掠影。因为思想也就存在于语汇,字句,篇章,声调里;中学生读书而只取其思想,那便是将书里的话用他们自己原有的语汇等等重记下来,一定是相去很远的变形。这种变形必失去原来思想的精彩而只存其轮廓,没有什么用处。”读了朱自清先生的话,真是让
期刊
一、安化农村“留守儿童”现状分析    据不完全统计,安化县中小学“留守儿童”数占了在校学生总数的50%左右,“留守儿童”队伍日趋壮大。笔者根据近几年来对本校“留守儿童”的跟踪观察和深入分析,总结出“留守儿童”身上大致存在下列问题:  1.思维懒惰习惯差  “留守儿童”大多因为缺少有效监管,爷爷奶奶管不了,而代管人在管教上有顾虑,以致唯我独尊的思想坐大成势,养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少爷习气。而父母
期刊
1、利用文本的故事性创造情境  在教学中,可根据课文的特点,对其进行加工处理,充分挖掘课文中的“故事性”内容,以“故事性”来展示文章的生动形象性,来创设情境。如讲《童趣》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联系自身经验去感受作者以一个小孩的口吻,将“物外之趣”勾勒得生动活泼、妙趣横生。因为这篇课文本身趣味性强,学生更乐于接受这种和他们类似的童年经历,更能感同身受。《桃花源记》可用联想和想象来探究故事中的某些细节。如
期刊
叶圣陶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作家,也是语文教育界思想最深刻、影响最广泛的教育家之一。他一生从事语文教育研究七十余年,教过小学、中学、大学,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形成了一系列至今仍行之有效的教育理论。  笔者有幸拜读了《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获益匪浅,现择叶圣陶先生写作理论简要整理如下,以飨读者,并期望对正处中小学作文教学迷茫的执教者能有一些帮助。    一、创设作文发表园地,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叶圣
期刊
一、授之以渔  1.观察生活的方法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有《童趣》一文,对七年级的学生而言这是交给他们观察方法的很好的契机。在总结了沈复观察体验到的物外之趣后,得出结论:“物外之趣”在于善于观察,善于想象,才能因物而生成意趣。  “观察+联想”就是观察生活的方法之一:想象就像是一根神奇的手指,点石成金,把平淡无奇的生活变得趣味横生。李白在《望庐山瀑布》中观察+联想,写下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
期刊
1、厚积薄发,以“变”应“变”  要做到“变”,我认为语文教师应该“下海”,应该多读书。只有多读书,才能生成教育智慧。语文教学没有规律可循,不管你是读语文教学理论,还是读小说,读杂志,读文学巨著,重在形成你自己的思想,从而逐渐形成鲜明的指导理念,做出正确的决策,确定适合学生的独特教法。许多语文教师从教多年,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但在工作中却难以求变,又缺少书籍熏陶,产生不了敏锐的思想,那么教学水平自然
期刊
一、读写结合,用好教材所给样本  初中阶段是学生语言表达进步与发展的重要阶段,而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靠积累、模仿、  化、积淀。因此,提供平实、规范的文本语言就显得尤其重要。苏教版教材非常注意这一点,注意从学生表达与写作的规律出发,选文语言规范平实,易读易懂。所选课文虽不全是名家名作,但都是一篇篇脍炙人口的美文,具有典范性,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难易适度,适合学生学习与模
期刊
一、留心观察,搜集素材  写作兴趣的源头是生活,写作素材的积累来源于生活。而学生总是生活在社会中,耳闻目睹许多人、事、物,产生不同的联想感慨。他们对自己经历感受的人、事、物印象特别别深,尤其要留心熟悉的生环境,用心体悟,小处大见,同中见异,把新鲜、有趣、独特的记录下来。  我常让学生准备一本笔记,作为“素材库”。不仅记录观察所得的信息,也将教科书、课外阅读,甚至交流中所听到的好词佳句美段,记载其里
期刊
一、绘画美学   绘画,是造型艺术的一种,是用色彩、线条把实在的或想象中物体形象描绘在纸、布或其他底子上的一种艺术。  在课文审美过程中,结合绘图艺术,调动所有感觉器官的审美积极性,可以强化视觉形象,获得全面的、立体的、复合的绘画美感。例如端木蕻良的《土地的誓言》,文章选择了有特征、有意味的景物,组成叠印的一个又一个画面,像电影镜头一样闪现,展现出东北大地的丰饶美丽。其中“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