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等学校科研管理是按照科学技术发展的客观规律和管理的原理,来制定高等学校科研发展规划,对科研活动进行科学分析,建立有利于科研活动的运行机制和管理办法,合理有效地管理科研人员和科研经费,从而使科研任务的完成达到最佳程度的过程,是我国高等学科基础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在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科研管理主要包括科研信息收集传达、组织申报、课题立项、研究进度检查、结题等过程管理以及科研经费管理诸程序,环环相扣,始终贯穿于科研活动全过程。大多数发达国家的高校,对科研管理基本上都实施了与其政治、经济体制和社会价值观念相适应的课题化管理模式,这一模式和经验也广泛的得到了我国高等学校的学习与借鉴,然而由于文化传统和社会制度的不同,我国高等学校的科研成果和质量与国际一流大学仍然存在着差距,除了课题层次本身的因素之外,未能及时建立健全科学、合理、有效、适宜的科研管理体系成为影响科研质量的主要原因。
一、突出科研导向职能,进一步加强协调沟通
科研信息是科研活动的方向,科研信息收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项目主管部门及企事业单位(都属于项目来源单位)相关政策、科研信息的收集,二是本单位科研教师专业方向、学术领域、特长等信息的了解程度。科技管理部门在项目来源单位与科研教师之间扮演着“红娘”的角色,只有对双方信息都有很深的了解,才能更好地做好牵线搭桥和科研导向的工作,从而避免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工作缺失。
学校科研管理部门对于项目主管部门科研信息的收集,首先要留意项目主管部门以纸质形式下发的项目申报通知,一般常规的、计划内的项目申报会以纸质文件下发到各相关单位,应急的、非常规的项目申报会及时在网页上公布。这就要求学校科研管理部门及时浏览相关部门网页,关注网上信息的发布。同时,通过对相关部门网上信息的解读,加强对科技政策、信息动态的了解和把握。
高等学校科研管理部门在获知科研申报信息的基础上,要及时、广泛、有效地将申报信息传递给广大教师。最常规的途径是通过科研管理部门的网页发布,这就要求科研管理部门建立栏目布局科学合理的网站,及时进行信息更新,以吸引科研人员能够及时主动浏览科研管理部门网站,以及时获取项目申报信息。有部分科研人员习惯于传统的被动接收项目申报方式,对此科研管理人员在科研信息传达的过程中,切忌简单粗暴的使用行政命令,单向下达,而是应该采取协调沟通和引导的方法,最大限度的调动科研管理人员的创造性和积极性。
同时,科研管理部门要创新科研信息发布方式,除了传统的通知二级单位科研管理人员f科研秘书1进行申报信息的传达外,要综合运用多种载体,充分发挥电子邮件、QQ群、微博等网络资源优势,力求做到最广泛有效的传达。
二、重视高校科研项目质量管理,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
科研项目的质量是整个科研项目的基石。如今高校不少科研工作者存着“重申报轻研究,重两头轻中间”的思想,申报项目仅仅是为了完成科研工作量、获得科研奖励、个人晋升职称等需要,只求数不求量,将已研究内容反复“炒冷饭”忽视科研创新,从而无法获得项目资助,有的项目申报者为了能够获得项目立项,采用挂靠方式来丰富充实科研团队,但实际研究实力及支撑条件远不能达到研究项目的要求,影响研究进度及质量导致验收不通过。有的项目负责人团队意识淡薄,对团队人员重使用轻培养,不能调动团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些都使科研项目往往不能按期完成。尽管科研项目存在着专业和规模上的差别,但不管什么内容的科研项目管理,都是申报、立项、实施、验收相互衔接的全过程管理,忽视哪一个阶段都会导致科研项目管理的失败。作为高校科研管理者必须对科学研究的特殊性质和科研项目的质量管理有充分的理解和认识,保证科研项目的质量、成本、进度达到最优化,同时尽量减少项目失败的风险,做到对项目的先进性、科学性、预期成果的效益等指标进行动态评估。同时跟踪、监督好项目实施情况,对开展科研基础条件、经费使用、物资保障、信息来源、研究进程等方面的困难和障碍予以必要的协调和引导。
三、突出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高等学校每年都承担着来自国家、省部及厅市等下达的科研项目,这些来自不同渠道、数量众多的科研项目的年度检查、结题验收等方面的要求也各不相同。同时,每年还要组织大量科研项目申报工作,牵制了科研管理人员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使得高等学校数量有限的科研管理人员无法做到对每一个申请人进行深入了解,并为其提供“量身定制”的科研信息。另外,有的高等学校校系对科研工作采取“下任务,一刀切”的方式,对不能按计划完成的科研项目规定了相应的惩罚措施,如减少相应的科研分数与科研经费,不予新申报项目立项等,对提前或按计划高质量完成的科研项目没有相应的激励措施。这种对科研项目完成情况只罚不奖及奖罚措施不落实的做法,挫伤部分高质量完成项目人员的积极性,对不能按计划完成任务的科研人员在情绪上也起着负面作用,中国的高校科研管理,应借鉴西方企业文化管理和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突出以人文本的管理理念,尊重科研人员的独立人格和主体意识,注重沟通交流,使科研人员了解学校的科研研究方向,充分理解学校的发展目标,并与自身的研究方向进行有机的结合,从而达到科学有效的管理。
四、进一步完善服务性管理职能
高校的科研管理者是各项政策、信息、计划的传播者和执行者,也是普通高校科研计划的制订者和各项科研活动的组织者和执行者,更重要的是为高校科研人员服务,为高校科研工作服务的专业人员。在同许多国外高校的管理层交流的过程中,发现西方高校并没有科研管理这个概念,他们主张“对科研不能管理,只能提供服务。”方高校的科研主管领导和科研管理部门的主要只能就是服务。因此,作为一名高校科研管理人员除了要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熟悉各项科研管理规章制度、对科研活动的基本程序有一定认识,更应该自觉地履行服务性的管理职能。这一点是由高等学校的基本职能所决定的,正是因为科学研究根本目和宗旨是服务社会,才需要科研管理为科研服务,并且决定了科研服务的主要内容。专职科研管理人员是整个科研管理活动的纽带,通过他们卓有成效的工作,可以把校、系、各科研课题组及参加课题的每个成员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可以把学校与社会联系在一起。
此外,从事科研管理工作,一定要掌握当今科研发展趋势,特别是普通高校科研工作发展的趋势。作为科研管理者,不仅日常要多学习相关工作的管理知识,跟上社会经济发展的脉搏,对信息的处理要求快捷、准确、及时;同时也要有较强的组织与协调管理能力,最好能够亲身融入到科研队伍之中,结合本职工作,在工作中总结经验,提高自己的管理服务水平。
五、结论
总而也之,科研管理工作是一项服务性工作,良好的服务意识是科研管理工作的立身之本、强身之道。要把科研人员的满意作为最高要求,想科研人员之所想,急科研人员之所急,增强以提高科研绩效为宗旨的管理意识和“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逐步实现科研管理的文明化、职业化、专业化。
一、突出科研导向职能,进一步加强协调沟通
科研信息是科研活动的方向,科研信息收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项目主管部门及企事业单位(都属于项目来源单位)相关政策、科研信息的收集,二是本单位科研教师专业方向、学术领域、特长等信息的了解程度。科技管理部门在项目来源单位与科研教师之间扮演着“红娘”的角色,只有对双方信息都有很深的了解,才能更好地做好牵线搭桥和科研导向的工作,从而避免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工作缺失。
学校科研管理部门对于项目主管部门科研信息的收集,首先要留意项目主管部门以纸质形式下发的项目申报通知,一般常规的、计划内的项目申报会以纸质文件下发到各相关单位,应急的、非常规的项目申报会及时在网页上公布。这就要求学校科研管理部门及时浏览相关部门网页,关注网上信息的发布。同时,通过对相关部门网上信息的解读,加强对科技政策、信息动态的了解和把握。
高等学校科研管理部门在获知科研申报信息的基础上,要及时、广泛、有效地将申报信息传递给广大教师。最常规的途径是通过科研管理部门的网页发布,这就要求科研管理部门建立栏目布局科学合理的网站,及时进行信息更新,以吸引科研人员能够及时主动浏览科研管理部门网站,以及时获取项目申报信息。有部分科研人员习惯于传统的被动接收项目申报方式,对此科研管理人员在科研信息传达的过程中,切忌简单粗暴的使用行政命令,单向下达,而是应该采取协调沟通和引导的方法,最大限度的调动科研管理人员的创造性和积极性。
同时,科研管理部门要创新科研信息发布方式,除了传统的通知二级单位科研管理人员f科研秘书1进行申报信息的传达外,要综合运用多种载体,充分发挥电子邮件、QQ群、微博等网络资源优势,力求做到最广泛有效的传达。
二、重视高校科研项目质量管理,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
科研项目的质量是整个科研项目的基石。如今高校不少科研工作者存着“重申报轻研究,重两头轻中间”的思想,申报项目仅仅是为了完成科研工作量、获得科研奖励、个人晋升职称等需要,只求数不求量,将已研究内容反复“炒冷饭”忽视科研创新,从而无法获得项目资助,有的项目申报者为了能够获得项目立项,采用挂靠方式来丰富充实科研团队,但实际研究实力及支撑条件远不能达到研究项目的要求,影响研究进度及质量导致验收不通过。有的项目负责人团队意识淡薄,对团队人员重使用轻培养,不能调动团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些都使科研项目往往不能按期完成。尽管科研项目存在着专业和规模上的差别,但不管什么内容的科研项目管理,都是申报、立项、实施、验收相互衔接的全过程管理,忽视哪一个阶段都会导致科研项目管理的失败。作为高校科研管理者必须对科学研究的特殊性质和科研项目的质量管理有充分的理解和认识,保证科研项目的质量、成本、进度达到最优化,同时尽量减少项目失败的风险,做到对项目的先进性、科学性、预期成果的效益等指标进行动态评估。同时跟踪、监督好项目实施情况,对开展科研基础条件、经费使用、物资保障、信息来源、研究进程等方面的困难和障碍予以必要的协调和引导。
三、突出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高等学校每年都承担着来自国家、省部及厅市等下达的科研项目,这些来自不同渠道、数量众多的科研项目的年度检查、结题验收等方面的要求也各不相同。同时,每年还要组织大量科研项目申报工作,牵制了科研管理人员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使得高等学校数量有限的科研管理人员无法做到对每一个申请人进行深入了解,并为其提供“量身定制”的科研信息。另外,有的高等学校校系对科研工作采取“下任务,一刀切”的方式,对不能按计划完成的科研项目规定了相应的惩罚措施,如减少相应的科研分数与科研经费,不予新申报项目立项等,对提前或按计划高质量完成的科研项目没有相应的激励措施。这种对科研项目完成情况只罚不奖及奖罚措施不落实的做法,挫伤部分高质量完成项目人员的积极性,对不能按计划完成任务的科研人员在情绪上也起着负面作用,中国的高校科研管理,应借鉴西方企业文化管理和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突出以人文本的管理理念,尊重科研人员的独立人格和主体意识,注重沟通交流,使科研人员了解学校的科研研究方向,充分理解学校的发展目标,并与自身的研究方向进行有机的结合,从而达到科学有效的管理。
四、进一步完善服务性管理职能
高校的科研管理者是各项政策、信息、计划的传播者和执行者,也是普通高校科研计划的制订者和各项科研活动的组织者和执行者,更重要的是为高校科研人员服务,为高校科研工作服务的专业人员。在同许多国外高校的管理层交流的过程中,发现西方高校并没有科研管理这个概念,他们主张“对科研不能管理,只能提供服务。”方高校的科研主管领导和科研管理部门的主要只能就是服务。因此,作为一名高校科研管理人员除了要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熟悉各项科研管理规章制度、对科研活动的基本程序有一定认识,更应该自觉地履行服务性的管理职能。这一点是由高等学校的基本职能所决定的,正是因为科学研究根本目和宗旨是服务社会,才需要科研管理为科研服务,并且决定了科研服务的主要内容。专职科研管理人员是整个科研管理活动的纽带,通过他们卓有成效的工作,可以把校、系、各科研课题组及参加课题的每个成员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可以把学校与社会联系在一起。
此外,从事科研管理工作,一定要掌握当今科研发展趋势,特别是普通高校科研工作发展的趋势。作为科研管理者,不仅日常要多学习相关工作的管理知识,跟上社会经济发展的脉搏,对信息的处理要求快捷、准确、及时;同时也要有较强的组织与协调管理能力,最好能够亲身融入到科研队伍之中,结合本职工作,在工作中总结经验,提高自己的管理服务水平。
五、结论
总而也之,科研管理工作是一项服务性工作,良好的服务意识是科研管理工作的立身之本、强身之道。要把科研人员的满意作为最高要求,想科研人员之所想,急科研人员之所急,增强以提高科研绩效为宗旨的管理意识和“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逐步实现科研管理的文明化、职业化、专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