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的森林第04章 奇特的邂逅(3)

来源 :当代作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joy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星期一十点到十一点半有一堂“戏剧史第二部”,讲的是关于由里皮底斯(译注:古希腊悲剧诗人)。下课以后,我总是走到离学校十分钟脚程的一家小小的餐厅去吃肉卷和沙拉。那家小小餐厅和嘈杂的大马路有一段距离,价格也高于一般的学生餐厅,但气氛幽静,香菇肉卷也相当可口。店主是一对沉默寡言的夫妇,另外还有一个打工的女孩。当我独自坐在窗边的座位进餐时,有四个学生走了进来。两男两女,穿着都十分干净、素。他们在靠近入口处坐下,望着菜单,商量了好一阵子,最后才由一个人汇整,转告那个打工的女孩。
  这时候,我发现有个女孩常有意无意地盯着我看。这女孩剪得一头极短的短发,戴着一副墨色的太阳眼镜,穿着一套白色的迷你棉质洋装。我因为不记得自己曾见过她,便自顾自地吃着,但随即她却站起身走向我。然后便一手支在桌子上,喊我的名字。
  “你姓渡边吧?”
  我抬起头,再一次端详她的脸,但不管怎么看,就是不觉得眼熟。她看上去相当显眼,倘若见过,按理说是会认得才对。再说学校里喊得出我名字的人也并不多。
  “我能不能坐一下,还是待会儿有人会来?”
  我虽有些不解,但仍然摇头示意。“没有人来。请坐吧!”
  于是她便大剌剌地拉出椅子,在我的对面坐下,从太阳眼镜后面直盯着我,然后又将视线转向我的盘子。
  “看起来很好吃嘛!”
  “好吃呀!这是香菇肉卷和豌豆沙拉。”
  “嗯!”她说。“下次我也要点这个。今天已经点了别的了。”
  “你点了什么?”
  “通心粉。”
  “通心粉也不错。”我说。“对了,我是不是曾在哪儿见过你呀?我倒是怎么也想不起来呢!”
  “由里皮底斯。”她简洁地答道。“艾蕾克德拉。(译注:希腊神祗)『不!连上帝也不听不幸的人说话了。』刚刚不是才上过课?”
  我盯着她的脸。她摘下太阳眼镜。我这才想起来。原来是我在“戏剧史第二部”班上曾见过的一年级女生。只是发型全变了个样,一下子认不出来。
  “暑假前你的头发还在这儿嘛!”我用手指了指肩膀以下十公分的地方。
  “是呀!可是暑假就烫了。烫起很糟,看起来很可怕。当时还真想死呢!真的很糟。就像头上缠满了溺死了的海藻体一样。后来想了一想,与其去死,干脆就剪短算了。很凉快唷!现在这个样子。”她说道。跟着便动手去抚弄长约四、五公分的头发。又冲着我直笑。
  “很好哇!”我边吃香菇肉卷邊说道。“侧面让我看看!”
  她别过脸,停了五秒钟。
  “唔,很适合你嘛!你的头型一定不错。露出耳朵也挺好看的。”我说。
  “是呀!我也觉得。剪短了,不是也挺不错的吗?可是呀!男人却都不这么想。他们都说像小学生啦、像收容所的。哎!男人为什么都喜欢留长发的女孩子呀?简直是法西斯嘛!真无聊!为什么他们总是觉得长发的女孩看起来有气质、又温柔、像个女人啊?我呀!就认识了两百五十个长头发又没水准的。真的唷!”
  “我喜欢你现在这个样子。”我说。这并不是假话。我记得她留长头发时,看起来只是一个极其普通的漂亮女孩。但我眼前的她却像是迎接春天到来的初生之犊一样,从体内洋溢出一股鲜活的生命力。那对眸子仿佛是个独立的个体似的滴溜溜地转来转去,时而笑,时而怒,时而悲伤,时而灰黯。已经有好一段日子不曾见过如此生动的表情了,我忘神地凝视着她的脸。
  “你真的这么觉得?”
  边吃沙拉,我边点头。
  她又戴上黑色的太阳眼镜,从镜片后面盯着我。
  “喂!你该不会撒谎吧?”
  “可能的话,我尽量想做个老实人。”我说。
  “哦!”她说。
  “你为什么戴那么黑的眼镜?”我问道。
  “头发突然剪短了,觉得没有安全感呀!好像一丝不挂地被赶到人群当中一样,根本没法安心,所以才戴太阳眼镜的。”
  “原来如此。”我说。然后将剩下的肉卷吃下去。她兴味十足地看着我吃。
  “你不回去坐不要紧吗?”我指着她那三个朋友说道。
  “不要紧呀!等菜来了我再回去。没什么事嘛!倒是我在这儿会不会打扰你吃饭啊?”
  “怎么会?我已经吃完啦!”我说。见她没什么回自己座位的意思。我便又点了咖啡。老板娘把盘子收走,跟着递上砂糖和奶精。
  “喂!今天上课点名的时候,你怎么没回答呀?你不是叫渡边吗?渡边彻!”
  “是呀!”
  “那为什么不回答?”
  “今天不大想回答。”
  她又把太阳眼镜摘下来,放在桌上,用一种窥探关着稀有动物的笼子似的眼神直盯着我。“『今天不大想回答。』”她重复了一次。“喂!你讲话的方式蛮像亨佛莱鲍嘉的嘛!有点冷峻。”
  “怎么会?我很普通呀!像我这种人到处都有。”
  老板娘端来咖啡,放在我面前。不加糖、不加奶精,我轻轻地啜了一口。
  “我说嘛!果然是不加糖和奶精的人。”
  “我只是不喜欢甜的东西而已。”我耐心地解释。“你是不是误解了些什么?”
  “怎么晒这么黑?”
  “我徒步旅行了两个礼拜!到处走,只带了背包和睡袋。所以才晒黑的。”
  “走到哪儿去了?”
  “从金泽开始,绕了能登半岛一周,然后走到新。”
  “一个人?”
  “是呀!”我说。“到处都会碰上旅伴嘛!”
  “有没有什么罗曼史呀?在旅途上和女孩邂逅什么的。”
  “罗曼史?”我惊道。“喂!你果然是误解了。带着睡袋、满脸胡须、随处乱逛的人要到哪儿去搞什么罗曼史呀?”
  “你总是像这样一个人旅行吗?”
  “是啊!”
  “你喜欢孤独吗?”她托着腮说道。“喜欢一个人旅行,一个人吃饭,上课的时候一个人坐得远远的?”   “没有人喜欢孤独。只是不想勉强交朋友。要真那么做的话,恐怕只会失望而已。”我说。“『没有人喜欢孤独。只是不愿失望。』”一边衔着镜架,她一边喃喃说道。“你将来如果写自传,这种台词就可以派得上用场了。”
  “谢谢!”我说道。
  “你喜欢绿色吗?”
  “为什縻这么问?”
  “因为你现在穿着一件绿色的运动衫呀!所以找才问你喜不喜欢绿色的嘛!”
  “谈不上特别喜欢。什么颜色都好。”
  “『谈不上特别喜欢。什么颜色都好。』”她又重复了一次。“我好喜欢你讲话的方式。好像在替墻壁涂上很漂亮的漆一样。从前有没有人这么说过你?”
  我说没有。
  “我叫阿绿。不过我和绿色可是一点也不配呢!很诡异吧?你不觉得很糟吗?像是一生都被诅咒了似的。我姐姐叫阿桃,好笑吧?”
  “那你姐姐适合粉红色吗?”
  “非常适合。好像生来就是为了要穿粉红色的衣服一样。哎!真是不公平!”
  她点的菜已经送来了,穿着花格子衬衫的男孩叫道:“喂!阿绿!吃饭罗!”
  她对着那边举起手来表示知道了。
  “喂!渡边!你上课做不做笔记呀?戏剧史第二部那堂课的。”
  “做啊!”我说。
  “对不起!能不能借我呀?我有两堂没上。而且班上的人我又不认识。”
  “当然好。”我从书包里拿出笔记,确定上面没写别的东西之后,才交给阿绿。
  “谢谢!渡边,你后天会不会来学校?”
  “会呀!”
  “那你十二点的时候到这儿来好吗?我还你笔记,顺便请你吃饭。该不会和别人一块儿吃饭就消化不良吧?”
  “怎么会?”我说。“不过这没什么好谢的。只是借个笔记而已。”
  “没关系啦!我喜欢说谢嘛!不要紧吗?没有记在本子上不会忘掉吗?”
  “不会的。后天十二点在这儿碰面。”
  那边又叫着:“喂!阿绿!不快点来吃会冷掉唷!”
  “喂!你从以前讲话就是这种方式吗?”阿绿对那声音置若罔闻。
  “我想是吧!没特别去注意。”我答道。这还真是第一次有人说我讲话的方式与众不同。
  沉思了一会,她笑着站起来,回自己的座位去。后来当我经过他们那张桌子时,阿绿向我招了招手,其余三个人只稍稍看了我一眼。
  (待续)
其他文献
星期三。到了十二点阿绿仍未出现。我原先是打算一直喝啤酒等她来的,但因为餐厅里的人愈来愈多,没奈何我只得先点来吃了。十二点三十五分餐毕,仍不见她人。我于是付了帐,走出店外,在对面一座小神社的石阶上坐下来,一边醒酒一边等她,但她始终没来。我只得回学校的图书馆去念书,接着上两点的德文课。  下了课,我到学生课去翻上课人数登记表,在“戏剧史第二部”的班上找到她的名字,叫阿绿的学生只有一个小林绿,然后我又翻
被誉为“举世公认的侦探小说女王”的阿加莎·克里斯蒂是英国小说家和剧作家,她的名字对中国广大读者来说并不陌生。她的名字伴随着她的作品传遍了世界各地。她一生共创作了80多部长篇小说,100多个短篇,17部剧作。她塑造了高傲的比利时侦探波洛和英国乡村女侦探马普尔小姐的形象。  阿加莎·玛丽·克拉丽莎·米勒的作品被译成一百零三种文字。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61年的报告,阿加莎·克里斯蒂是当时世界上作品最畅
冬日的时间如下沉的夕阳,很快就过去了,虽然还有斜阳晒着,但觉得天色已不早了,在叔父家仅呆了两个多小时,时针已指在下午两点五十分了。我和叔父说话间,二娘两只手筒在袖筒里,头上顶着浅紫色头巾,一张布满皱纹的脸一直看着我们笑,几颗熟悉的门牙露在外面,一直站立在旁边。她也是几十年不见我了,似乎她要把她侄女和外孙们看个够,而且还念叨:这城里娃娃到底是和我们山里娃不一样,一个个都干净好看。二娘一直多病,虽显得
头发花白、听力下降、背已微驼,岁月在老母亲身上无情地留下了许多痕迹,庆幸的是八十九岁的老母亲精神矍铄,仍然能独自生活,饮食起居无需我们兄妹照应。  前年的一天,大姐骑电动车带老母亲出门有事,老母亲还没坐稳,大姐车子已经开动,老人家扑通一声坐到了地上,大姐赶忙停下车子,扶起了老母亲。老母亲拍拍衣服上的灰尘,望着吓得脸色煞白的大姐笑着说:“走吧,没事没事!”  老母亲的健康得益于她的勤劳。辛苦了大半辈
每逢回到家乡即会去拜访我的堂兄哥再平,他那一口浓浓的土默川话、憨厚淳朴的微笑,瞬间拉近了我们之间的亲情,现在他是生活在故乡的唯一亲人。  再平哥全家(左侧三位)和我们兄弟姐妹合影位于土默川平原腹地的塔布子村是我们家祖祖辈辈生息之地,大约在清康熙年间我家先人结束了经年累世的游牧生活而定居于此,至于在這个村庄生活了多少辈人,后人已经无人知晓,但是可以肯定,这个村落因为我家祖先的最早定居而逐渐形成的,从
在与丈夫离婚后她就独自住在这所高档小区。她优雅、知性,喜欢阅读与听怀旧歌曲。每个星期接一次独生女儿的海外问候,除此外就是偶尔在小区外的街心公园散步。日子过得单调而无趣。 说来蹊跷,也不知从何时开始,每当周未她就必定接到一封字迹工整的匿名情书。当今自媒体普及的社会,谁还用笔写信?显然他是不想让她知道自己是谁。   令她不安的是情書的内容,竟然与四十多年前下她接到的一份情书的内容极其相同。那时她
不知不觉中,西方的节日文化已跨越了地域与民族的界限,逐渐融入了我们的生活。(放眼国内外,审视自己的生活。作者的视野之开阔,由此可见一斑)面对着这些因新奇而充满诱惑力的节日,我唯独钟爱感恩节。它不如情人节浪漫,也不似圣诞节热情(先说其不足,后说其优点。用辩证的观点加以强调),却以一种平和温暖的方式提醒着我们永远不要遗失那颗感恩的心。的确,感恩需要提醒,在现代社会尤其如此。因为生活中的感恩似乎已在慢慢
柳柳想像着城的样子,说:“我想看到城。”  桑桑突然想起,一次他要从柳柳手里拿走一个烧了的玉米,对她说:“你把玉米给我,过几天,我带你进城去玩。”柳柳望望手中的玉米,有点舍不得。他就向柳柳好好地描绘了一通城里的好玩与热闹。柳柳就把玉米给了他。他拿过玉米就啃,还没等把柳柳的玉米啃掉一半,就忘记了自己的诺言。  桑桑的脸一下子红了…  第二天,桑桑给家中留了一张纸条,带着柳柳离开了家。他要让柳柳立即看
转眼间李桂芝中午做了饭,专门等着孩子吃饭。李桂兰来到了李桂芝家,顺便过来看看妹妹。她说:“桂芝,你知道吗?”咱们村里的马岩准备再次结婚了。老马也很可怜了,家里有两个女儿和一个儿子。自从厂子里退休以来,就一直照顾他的老婆,两个人以前就是经人介绍的,和咱们一样见了一两次面,就结婚了。老马是初中毕业还算念了一些书,算是村子里有文化的人了,他喜欢写一些打油诗。每年春节老马家的春联都是老马写的,其中一年有一
“从防疫举措看国家制度对英美社会治理的影响”课程设计  统编教材中“长课文”“难课文”所占比例较大,教学中常常出现教师难以驾驭,学生阅读有障碍,学习费时多、收效微的现象。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策略是从“长”计议、化“难”为易,即教师聚焦核心要素,科学解读,统筹布局,通过搭建学习支架、设计结构化的学习路径,以约驭博,以巧化难,培养学生主动灵活地借助阅读策略抓住长文精髓、攻破难文难点的能力。  一、以本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