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miere China光影中国”灯光艺木节

来源 :公共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z1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5年12月12日晚6时,在上海的虹桥天地商业中心上演了一场灯光盛宴,“Lumiere China光影中国”灯光艺术节在此拉开帷幕。本次活动以“光景”为主题,策展人刘毅先生从光与景的字面含义上直接解释了灯光作为媒介所创造的艺术与人文景观,他表示:“在中文里‘光景’有三层含义:其一是指光阴和时光,其二是指自然风光与景象,其三是指人类的生命与生活。以此呼应了灯光艺术作品所表达的意义与内容,即在瞬息万变的当代城市进程中,在光与自然、与空间、与人的对话过程中,人们对时间的探讨与定义,对光在公共空间中的造景,以及对都市生活与工作的反思。”灯光节中的作品汇聚了不少中外艺术家和团队,在给大众带来多元节日体验的同时,也为中外艺术作品的交流和碰撞搭建了一个崭新的平台。
  此次“Lumiere China光影中国”灯光艺术节试图将法国里昂灯光节的辉煌复制到中国,作为世界三大灯光节之一,法国里昂灯光节已有百年历史渊源,是欧洲最有号召力的灯光节之一,每年吸引超过400万民众参与。
  灯光节上共展示了11位中外知名艺术家的作品,包括去年在法国里昂灯光节上获奖的WECOM EINPEACE的《风之精灵》、*LLND的《爱·心》、Craig&Karl的《迷失》、丁乙的《顺时而动》、陈良斗和Gang Design团队共同创作的《迷宫》、楼南立的《cube盯》、卜冰与吴宽合作完成的《声动竹林》、杨熹的《点·光》、卢佳炜的《迷失之鹿》、陶安大的《自贡蘑菇灯》、陈立的《瞬间移动》。这1l件作品被放置在虹桥天地商业中心的不同区域,以便观众的参与和互动。
  《风之精灵》(The Spirit of Wind)位于购物中心的南北通道,是由Wilfried Della Rossa、Kimi Do和ThomasMathieu三个年轻人组成的创意团队WECOM EINPEACE创作的。他们自2008年起开始创作视觉互动装置,并融入设计、平面、建筑、电子游戏中的元素。他们创作的《风之精灵》曾荣获2014年里昂灯光节最佳可持续启蒙奖。这是一件大型作品,22个约2米高的玻璃盒子分布在广场上,每个盒子中放置着数量不少的羽毛,盒子底部安装有吹风装置。音乐响起时,羽毛随风飞扬。几个舞者穿行于其中并围绕着玻璃盒子舞动,周围的墙上、地上不断变换着灯光,上演一场光影与羽毛的芭蕾,给人们带来了一场全新的视觉体验。
  《爱·心》(Heart Beat Harmony,Togetherin a BigHeart)置于新天地广场中心地带,由*LLND团队打造。*LLND是由法籍媒体艺术家Laurent Lettee和NathalieDelpech组成的团队。他们分别居住于上海和巴黎,擅于融合声效、图像和物质打造艺术作品。这件作品需要大众的参与和互动。心形的LED灯会根据参与者的互动实时变换色彩,有12个连接台,每个连接台上都有一个手型轮廓,把手放在轮廓内,借助食指部位设置的心跳传感器,参与者的心跳频率会控制LED彩灯的不同区域,不同的心跳颜色值亦会不同,例如心跳在58至64,粉色灯会亮起:心跳在65至71,红色灯亮起:心跳在72至78,橘色灯亮起:心跳在79至85,紫色灯亮起:心跳在86至92,黄色灯亮起:心跳在93至100,绿色灯亮起:心跳在101以上,蓝色灯亮起。每次的参与都会点亮不同色彩的灯,给人们带来惊喜不断。
  《迷失》(Missing)被安置于购物中心的南北通道,由来自纽约和伦敦知名的POP art组合Craig&Ka rl创作。这组艺术作品的造型很卡通,两个球组成人的头和身体,还有细细的四肢,很受观众喜爱。作品的主题是关爱在家庭生活中被忽视的儿童——留守儿童。装置设计为一家三口3个卡通人物,其中若隐若现的儿童角色,暗示其在家庭生活中的缺位。作品寓意是,虽然社会变革的脚步不会停止,但是关爱留守儿童同样是关爱我们整个社会的未来。
  《顺时而动》(Change with the Stteam)被高高地安放在新天地广场的玻璃幕墙上,由中国艺术家丁乙创作。该作品将商业区建筑巨大的玻璃幕墙作为公共艺术展示的现场和基地,通过灯光动画的形式,使巨型纸张循环翻页,以此连接时间的概念,作者将图像简至极限,意图向每个人说明禹惜寸阴的古训。《顺时而动》凸显时间的变化和日历的不断翻页,翻页的速度与倒计时时间的显示方式互相配合,艺术造型如同曾经家家户户挂在墙上的日历本,以提示每个人时间的价值。
  《迷宫》(Maze)被安置在购物中心L1层西中庭,由篆刻家陈良斗和Gang Design共同创作。Gang Design是由一群艺术家、设计师、科学家及工程师等不同学科背景的年轻人组成的团队。作品设计成一座红色的迷宫,在观众不断探索的过程中会发现地上和墙壁上有不同的黑色篆字笔画。作品不仅体现中国传统的字体、布局、留白等审美要素,更将视觉经验转化为空间体验,观众得以在行走和互动中再次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也在不断寻找、发现的游戏中走出迷宫。从楼上俯瞰这座迷宫,会发现整座迷宫是一个雕刻着篆字的中国印,是”无界”二字,展示了上海这座城市的包容和开放精神。
  《Cube-盯》(Cube-Gaze)的放置地点是购物中心GF层东中庭,由楼南立创作,外观形态为极简主义的黑色立方体,灵感源自著名导演库布里克1968年拍摄的经典科幻电影《2001太空漫游》中象征过去、现在与未来的黑色方碑。两米高的立方体表面为纯黑镜材料,从中间一分为二,上半部分为4个不同状态的眼球形象。当观众进入到眼球的“视线范围”内之后,眼球将随着观众的移动而移动,并在不同时间内呈现不同的颜色、形态、幅度以及相应变化。随着观众数量的增加及动作加剧,四面眼球将随机呈现不同的动态效果。大约三分钟后,所有眼球由慢变快自动轮转,刷新更换位置重新开始与观众“对视”。作品挑战了观众与作品的观看主从关系,以此来实现双向观看以及观看和被观看之间的反应。   《声动竹林》(Listening Bamboo),位于购物中心GF层咖啡花园,由者卜冰和吴宽创作。作品展现了一块空旷的场地中央的一条曲折竹林小路,每棵竹子都是一根高达2米的细长灯管,小径宽1.2米,长约20米。艺术家试图在人与工业材料现代技术构建的物之间建立一种柔和的联系,创作出另一种自然。通体发光的竹,光线明暗与色彩随着周围的声音强弱而不断变化。观众在经过这条竹林小径时,拍一次掌,一定范围内的灯管被激活呈淡绿色,连续拍掌灯管越来越绿。当掌声停下,灯管颜色慢慢回归白色。另外,灯光丛林以随机闪烁的灯光吸引人们入内,当人接近时候,光的节奏发生变化,由于激活机制为声音,其他突然增大的声音也可能会激活灯管,如大声喊叫、打雷、大声喧哗等。竹灯的光线与色彩随着声音强弱不断变化,营造出一种全新的自然空间。
  《点·光》(Dot·Light)放置于购物中心东西通道,作者是杨熹。该作品被放置在一条狭长的走廊中,以竹子为主要创作材料,竹子大约2米高,按照不同的方向摆放,每根竹子上都被钻出很多孔,里面安置的光源可以从这些孔中透出。远观,斑斓的光点汇聚在一起,模糊了艺术与现实的界限,带给观众炫目的观感。整个作品呈长条形摆放,约有10米长,如同光的丛林,在这里,光是一种媒介,它赋予了传统材质新的生命。
  《迷失之鹿》(Lose)摆放在新天地广场喷泉旁边。据说,创作者卢佳炜第一次来虹桥天地时,他“迷路”了,但同时他也爱上了探索的感觉。为了表达和分享这种感觉,他创作了三只真实比例的白色“麇鹿”,它们似乎在森林里漫步,前视、抬头或者回顾,似乎在寻找什么,作品正是要表达这份不断寻觅的艺术效果。
  《自贡蘑菇灯》(Mush room)位于中央公园草坪上,作者是陶安大。该作品完成于2012年,作者以中国西南山区最常见的“蘑菇”为素材,放大并构建出色彩斑斓的卡通蘑菇造型。最高蘑菇尺寸为6米,最低2.8米,大小不一,用传统材料与制作工艺,通过夸张手法再塑的“蘑菇”,配合旁边5米高台的“白色精灵”舞蹈表演,将冬日户外公园打造为山区的奇幻世界。
  《瞬间移动》(Teleportation)在购物中心GF层东中庭,紧邻《Cube-盯》,作者是陈立。该作品以“瞬间移动”概念为出发点,截取和记录移动的片段。这是一组装置作品,共两个部分:一个红色的装置代表女性,另一个蓝色的装饰代表男性,观者可嵌入人形装置轮廓中,开启瞬间转移的光柱,形象背后成排的管灯随着观众站到前面而迅速点亮。“瞬间移动”是超心理学领域中超感官知觉的一种,是将物体传送到不同的空间,或者自己本身在一瞬间移动到他处的现象与能力。陈立希望通过“光”这个媒介,制造瞬间移动的视觉效果,让观众与空间进行互动和对话。
  徐纯一先生曾在《如诗的凝视——光在建筑中的安居》一书中说道:“夜间的光能产生强而有力的场所吸引力,形成一块集中且熟悉的版图,在缺乏具体边界的空间里凝结出温暖的空间感。”12月12日的夜晚,虹桥天地就是徜徉在这一片光的海洋中,11位艺术家创作的作品除了考量艺术性,也贯彻了法国里昂灯光节的精髓,或浪漫唯美、或互动有趣、或前卫创意......,让大众零距离体验了一场光的狂欢。此次灯光节将延至2016年1月11日。
其他文献
一、研究背景  从粗暴的“城市更新”运动后,人们从老城区中迁移而被重新安置到城市郊区后滋生出的矛盾与问题,可发现住区规划往往大多停留在物质层面,对历史住区的改造往往使住区失去了居住功能的本性,历史文化沦为新兴商业的装饰点缀,传统住区文化也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而逐渐消亡。城市更新已不仅仅是简单的旧房拆除新建,更多的是关注社会的安定及人民的安居乐业。另外,当历史住区改造项目与旅游开发相结合,大量旅游
期刊
一、前言  上海市中心老城区建设用地资源紧张,可建设用地很少,城市开发建设不均衡,城市用地效率不高,结构不尽合理。另外,在旧区中有大量棚户区,建筑质量较差,建筑密度大,缺少完整的配套设施,环境质量较差。随着《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颁布,上海未来城镇发展将从增量扩张向存量挖潜转变,城市更新应遵循土地集约利用、资源合理配置、功能合理布局的原则。而且,公共开放空间可以给周边高密度居住
期刊
2015年11月23日晚,在新天地南里广场上举行了迎接2016新年《吻之树》作品的亮灯仪式。该作品是由国际知名设计工作室PAUL COCKSEDGE STUDIO为“吻亮上海——2015上海新天地圣诞庆典”系列活动而特别打造的互动装置艺术。设计颠覆了传统圣诞树形象,将“树”的概念从陆地升至半空中“引爆”,从而打造了如烟花般绚烂的浮空奇幻之树,占据了大片广场天空,当树下每一个亲吻发生时,灯光将蔓延至
期刊
上海甜爱路启动建设爱情涂鸦墙项目  2015年11月30日,在上海最浪漫的爱情街甜爱路上,以“爱”为主题的爱情涂鸦墙工程拉开序幕,当日可以看到沪上有名的涂鸦团队创作的部分起稿,吸引了市民们的关注。这处爱情涂鸦墙的建设预计持续个月左右,主要为了避免行人在甜爱路历史悠久的红砖墙上乱涂乱画,相关部门在征求了市民的意见后,决定在甜爱路增添处艺术家们创作的爱情涂鸦墙,并为有情人增加处表达爱情的地方,也为甜爱
期刊
走向街头的古典艺术  法国艺术家Julien de Casabianca发起了一项匿名项目,鼓励艺术家将博物馆里的古典艺术带到街头,使其重新获得关注。他把古典艺术绘画中的人物形象张贴至街头的各个角落,细腻逼真的古典人物与周围充满生活气息的环境成为鲜明的对比,让艺术走进平民的生活,让艺术不再高高在上。韩国立法鼓励打造“文化城市”  据2015年10月26日报道,韩国自1 998年提出“文化立国”战略
期刊
城市广场上任意绽放与凋谢的巨花  近日,由耶路撒冷市政府主导,邀请了HQ architects在城市中心广场上安装了一株名为《Warde》的巨大红色充气花朵,整株花朵分为两个部分,在蓝天下,红色的花朵显得尤为靓丽。然而,这不仅仅是用来观赏那么简单,建筑师在花朵的内部安装有探测感应器,当花朵下没有人的时候,它们是处于关闭状态的,一旦有人在下面停留,花朵便开始自动充气,形成个树冠模样的遮荫区,人们可以
期刊
一、理论探索  当前,文化强国已成为我国发展的首要战略。对于滨水(城镇)地段或者社区来说,如何推进文化引导下的更新建设、缔造滨水区的美丽家园成为了当下滨水城镇化的重要使命。  从伦敦到毕尔巴鄂,滨水更新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文化现象。30年来我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国际化城市建筑充斥了我国的滨水边界,如何使之融入地域文化,是问题的关键之所在。这一命题将有助于提升滨水地区人民的文化认同感与幸福感。  国
期刊
穿梭在城市中的折纸艺术  法国艺术家Mademoiselle Maurice创作了许多颜色鲜艳的折纸艺术装置,为城市带来了活力。这些如彩虹般的艺术穿梭在巴黎、越南和香港的街头巷尾,艺术家沿着城市街道将它们安装在墙面或台阶,并构成些几何形状,如五角星、三角形和六边形等。这些不同形状的折纸艺术传达着不同的理念,例如香港的装置是鼓励自由和独立精神,巴黎的六边形则是向蜂窝致敬。这份独特的折纸艺术为灰淡的城
期刊
设计的价值  什么是好的设计?经济实用、时尚美观,还是人性化?无论是产品性能还是用户体验,设计必须满足一定的标准,既要功能强大,也要兼顾用户的心理和审美需求。技术发震总是为创新设计提供新的机遇,但技术本身并不是设计的目的。对某项设计产品或服务而富,它既不是装饰品也不是艺术品,或许可以说,在创造和提升理想的体验时,它可以被称为“好的设计”。而设计思维让设计师把用户置于亟待解决的问题的核心,通过解决问
期刊
艺术当代(以下简称“艺”):此次个展题为“极限的节奏Ⅱ”,它相对之前在民生现代美术馆展出的“极限的节奏Ⅰ”而言,有什么新的发展和不同?  吳鼎(以下简称“吴”):“极限的节奏”作为一个项目以一个段落接一个段落的方式推进展开,这本身就自带着一种生长的状态。  艺:这个展览延续了“极限的节奏”这一概念,而你之前提到过本科四年有三年在“玩音乐”,音乐的元素在你的艺术创作里有什么影响?  吴:原来确实研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