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艺术装置“吻”亮上海新天地

来源 :公共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vf0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5年11月23日晚,在新天地南里广场上举行了迎接2016新年《吻之树》作品的亮灯仪式。该作品是由国际知名设计工作室PAUL COCKSEDGE STUDIO为“吻亮上海——2015上海新天地圣诞庆典”系列活动而特别打造的互动装置艺术。设计颠覆了传统圣诞树形象,将“树”的概念从陆地升至半空中“引爆”,从而打造了如烟花般绚烂的浮空奇幻之树,占据了大片广场天空,当树下每一个亲吻发生时,灯光将蔓延至整棵圣诞树,如引爆般点亮所有悬浮在空中的枝叶。
其他文献
多年来,宋家聪会长始终以高度的政治使命感、强烈的责任担当、自觉的创新意识和旺盛的工作热情,团结、依靠和带领嘉兴市公共关系协会广大会员,立足长远发展,不断加强党的建设、思想建设、理论建设、制度建设和队伍建设,不断创造传播公关理念、普及公关知识、培养公关人才、开展公关理论与哲学社会科学课题研究和各种公关与公益活动新亮点、新成果、新经验和新局面。使协会在长期保持嘉兴市社科联系统优秀协会、先进协会、协会管
期刊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网络的不断繁荣,中国社会结构、经济体制、利益格局都处在快速的变化过程中。新时期大学生心理特征给高校安全带来新的冲击,网络化趋势不断挑战传统的高校公共安全宣传教育,近年来发生在大学生身上的安全事件屡见不鲜。以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为例,发现目前的公共安全宣传教育中存在着教育教学体系不健全、教育过程不深入、教育方式不新颖等诸多问题。  关键词:高校,公共安全,宣传教育,中国
期刊
宋伟光,美术评论家,《雕塑》杂志执行主编,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长期致力于推动中国公共艺术的发展,撰写多篇学术论文,多次主持有关公共艺术的学术研讨会。2015年9月,“无间创想一2015年中国公共艺术展”在上海举办,展览期间本刊记者就公共艺术的相关问题采访了宋伟光先生。  张玲:作为《雕塑》杂志主编,您觉得媒体在公共艺术的建设中能起到什么作用?  宋伟光:中国的媒体现在不止是纸质媒
期刊
历史是继往开来的借鉴,文化传承是民族兴旺的关键,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 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聚焦中华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和文旅产业融合等重大问题,弘扬学术、传承文明,创建“红色旅游基地”,融合創新恩施利川文化与文旅产业,打造国内领先的省级红色优势旅游群。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红色文化传承创新、挖掘红色文化特色资源,推进利川大水井创建世界级文化旅游景区和知名的红色文化旅
期刊
乌尔姆以他幽默的形式主义而闻名。关于他在工作中如何发挥幽默细胞,乌尔姆在接受采访时说:“如果你带着幽默感做事,人们会立刻认为你没有认真对待这件事。但是我觉得社会及人类生存的真理,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被发掘。你没必要总是严阵以待,讽刺和幽默可以帮助你用更轻松的方式看待事物。”  在谈到他经常提到的增减体重和哲学话题时,乌尔姆说:“饮食和哲学都是为了应对生活的困难。”这里要讨论的是饮食和哲学如何成为我们
期刊
迈克尔·黑泽(Michael Heizer)是美国当代大型雕塑和大地艺术家,目前生活和工作在美国的内华达州。  迈克尔·黑泽1944年出生于加州的伯克利,他的父亲罗伯特·黑泽(Robert Heizer)是著名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考古学博士。黑泽在法国读了一年高中后,进入旧全山艺术学院进修(1963-64),并于1966年搬往纽约市,在苏荷区的莫色尔大街找到一处阁楼,开始创作小规模的传统绘画和雕
期刊
艾伦·桑菲斯特(Alan Sonfist,1946-)是美国纽约的地景艺术家,因经常参加与生态环保相关的社会活动而被人们所熟知。  1965年,艾伦-桑菲斯特经过十年精心策划,创作了成名作《时间风景》(Time Landscape)。该作品安置于纽约哈德逊西街(Hudson Street)和曼哈顿南部下西城格林威治村(Greenwich Village)的拉瓜地亚广场(LaGuardia Plac
期刊
安德鲁·罗杰斯(Andrew Rogers)是一位雕塑家,也是当代艺术家中的领军人物。他的作品常常被放置在城市广场和建筑的中央。他现在生活在澳大利亚的墨尔本,是一位全职艺术家。  罗杰斯创作了当代世界上最大的大地艺术系列作品,名字叫“生命的律动”(Rhythms of Life),这个主题来源于罗杰斯最早的抽象作品——青铜雕塑《生命的律动》(1996),始于1998年,如今已完成51个巨大体量的石
期刊
一、研究背景  从粗暴的“城市更新”运动后,人们从老城区中迁移而被重新安置到城市郊区后滋生出的矛盾与问题,可发现住区规划往往大多停留在物质层面,对历史住区的改造往往使住区失去了居住功能的本性,历史文化沦为新兴商业的装饰点缀,传统住区文化也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而逐渐消亡。城市更新已不仅仅是简单的旧房拆除新建,更多的是关注社会的安定及人民的安居乐业。另外,当历史住区改造项目与旅游开发相结合,大量旅游
期刊
一、前言  上海市中心老城区建设用地资源紧张,可建设用地很少,城市开发建设不均衡,城市用地效率不高,结构不尽合理。另外,在旧区中有大量棚户区,建筑质量较差,建筑密度大,缺少完整的配套设施,环境质量较差。随着《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颁布,上海未来城镇发展将从增量扩张向存量挖潜转变,城市更新应遵循土地集约利用、资源合理配置、功能合理布局的原则。而且,公共开放空间可以给周边高密度居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