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杰:我只是浴霸行业的一颗种子

来源 :中国经济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hgczj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短短10年间,方杰将一个鲜为中国人知晓的产品——浴霸,成功地培育成商品,又发展成一个产业,给中国人带来“一场洗浴的革命”。制造消费概念、引导市场是方杰的制胜法宝。普只是一家企业的名称,但在中国有着惊人的知名度,某品牌机构对浴霸品牌的认知调查显示:奥普浴霸以64.6%的选票雄居第一,超出第二名20个百分点。
  奥普是浴霸第一品牌,亦是引爆此行业的品牌。奥普电器有限公司董事长方杰曾说他是一颗种子,即使放在水泥地上也会生根发芽开花的。在短短10年间,他将一个鲜为中国人知晓的产品,成功地培育成商品,又发展成一个产业。
  9月29日,他来北京参加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举办的“首届华侨华人专业人土杰出创业奖”表彰大会,并就自己的创业经历在大会上演讲。谈及十几年商场上的风风雨雨,方杰自是感慨良多。
  
  小产品做成了大产业
  
  在中国市场上把品牌做成品类符号的企业只有两家:格兰仕和奥普。提到格兰仕人们会想到微波炉,提到奥普人们就会想到浴霸。浴霸已经成为中国家庭浴室装潢的第五大件,改变了中国人几百年以来在室内沐浴的方式。
  1993年,方杰从澳大利亚回到中国,与堂兄加籍华人方胜康各投资30万人民币在杭州创办了奥普电器有限公司,生产浴霸——一种浴室洗澡时可取暖、照明和换气的小家电。
  “当时我就想将国外的生活方式、营销理念和管理模式带回国内。”那时,中国老百姓还没有在家里洗澡的条件,也没有这个消费习惯。那时候卫生间实际上是一个厕所(toilet)的概念,许多人在装修自己的家时,将很多的精力和资金放在客厅,因为那是门面,是让客人看的,卫生间是最不会花钱和花精力的,亦没有在卫生间裹吊顶的习惯。
  “在这种条件下,我们推广浴霸这个产品,有点像没有VCD机、DVD机,我们却在卖盘片,许多人认为不可理喻,因为市面上没有这个产品,也没有这个消费习惯,怎么能做得成功呢?”方杰说。
  为了推广产品,奥普想了很多办法,最终决定不仅仅是推广产品,而是推广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将浴霸定位为浴室裹的必备品,是浴室现代化的必经之路,而没有将其定位在取暖器上,“如果将其定位在取暖器上,这个产品也许早巳被替换了。作为一个商人,制造消费概念,倡导消费理念,比制造产品更为重要。制造消费概念是企业引导市场、促进消费、掌握市场竞争主动权的有效方式。”
  他未曾料到,自己不经意地开创了一个广阔的产业,并被认为是带给了中国人“一场洗浴的革命”。
  在浴霸最初的推广地点上,奥普也颇费思量,最后选择了杭州。“这是因为杭州城市不大,周边的市县也很富有,当地人比较追求时髦时尚,新的一些观念容易接受,比较适合实验性营销,所以我们在杭州很快就成功了。”杭州成功后,他又进攻宁波、温州等地。
  在浙江的基础打牢后,他们用三年的时间把上海这个城市拿下来了。“回头来看,当时这个战略定位是对的。如果当时选择在上海创业的话,很可能早就被人打败了,因为在上海,企业的萌芽期无法应付太大的生存成本。”
  由于奥普的努力,浴霸逐渐为人们所认知,接受与购买。奥普的成功引来很多企业的效仿,有的甚至侵权奥普产品。
  奥普有130多个专利,在浴霸发展的最初几年中,几乎所有浴霸生产者仿奥普产品,奥普也很少对他们釆取法律措施。方杰的态度是:“一个产品要成为商品乃至成为行业,必须要有更多的人参与,方才能够托起整个行业的发展。”
  奥普成为这个行业的领头羊,很多人都认为方杰应该成为行业标准的制定者,但方杰没有,他说:“一个好的产品是要通过营销才可以变成商品,但商品要经过有序的管理才会变成更大的产业,产业大了,产业成员的这口饭才吃得定、吃得久,在这样的状况下,我们没有必要对标准、品名设置壁垒,独家独食,这种独食壁垒只会阻碍产业自身的发展。”
  就这样,奥普从浴霸这个产品的空白消费概念开始,把浴霸这个产品变成为商品,又把这个商品管理成一个行业。方杰在此方面的循循诱导,使他在无形中成为了这个行业的“教父”。而方杰却从不认同这一说法,方杰更愿意这样说:“我只是浴霸行业的一颗种子。”
  2002年国家统计局正式将其列为统计项目并每年发布统计结果。这标志着浴霸作为一个独立的行业得到了正式承认。目前,全国的浴霸生产企业376家,有超过10万的从业人员和一个达10亿元的大市场。奥普则是这个行业当之无愧的开山鼻祖,是这个行业的领导者。自2002年中国国家统计局开始统计浴霸这个行业资讯后,奥普销量一直排名第一,连续三年市场占有率是第二名的4倍。奥普先后获得浙江省著名商标、浙江省知名商号等称号,中国驰名商标已获法院认定。连美国著名的财经杂志《商业周刊》都称奥普为“受人尊敬的公司”。奥普电器在中国已经建立起27个营销机构,3000多个销售网点,产品进入了中国400万个家庭,年销售额达3亿元,真正实现了“小领域裏做大市场”。
  
  让企业发展更长久
  
  奥普每年有30%的增长,但产品始终只有三项:浴霸、通风扇和电暖架。当有人质疑奥普经营模式太过单一的时候,方杰的态度是,“在做任何扩张之前,都要把主业做好。一定要做大、做专业,奥普发展到现在的层次,就是要做行业第一。奥普经过13年的发展之路,我们现在已经被国家认定为‘驰名商标’,奥普已成为小家电内公认的专业晶牌。”
  要处于行业领先地位,产品始终是关键,为此,奥普在研发上下了很多功夫,“我们一般提前两年设计出产晶,有公司要仿造,也需要六七个月,等到别的公司做出来,我们的新产品又出来了。”当然,今天的奥普会为侵权问题采取法律手段,每年都会打四五十场官司。“此举是希望其他浴霸企业在研发上进行投入,这样就能让浴霸这个产品的生命周期更长一些。”方杰说。
  回头看奥普13年的发展历程,方杰自有很多感慨:“我们第一个五年发展还是比较满意的,我们做到了行业的第一;但第二个五年我们错失了很多机会,没有更好地进行品类的扩张;第三个五年时我们改变了思路,奥普实现了从产品经营到晶牌经营的转型,现在跨到了资本经营,我们准备通过资本经营的平台来进行产业的扩张。”
  虽然企业一直在稳健发展,但方杰的危机感依然存在:“中国企业的生存环境依然很艰难,很少有企业在不更名不换老板的情况下能存在十几年,更不要谈什么百年企业。我一直在寻求让奥普永葆青春的生存,上市是其中之一。我们呼吁全社会都多给企业一些关心和爱护,让企业能有一个更好的环境,我想这也是和谐创业的一个部分吧!”   方杰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透露,他们准备到新加坡上市:“在香港上市门槛比较高,券商、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一般不接年利润低于5000万元的企业。即使上市成功,香港市场的投资者也会认为小企业(利润)不稳定。新加坡曾经是亚洲家电制造业OEM(委托生产或代工生产)中心,对传统制造业比较青睐。我们浙江的民营企业大多数从事传统制造业,所以更适合到新加坡上市。”
  在他看来,一个企业要做大,企业的创始人应该较少地关心自己的权利欲,更应该关心下一代的经营基础。奥普考虑的比较长远,现在注重对下一代人员的培训,建立对下一代有利的制度和企业文化,使下一代仍能在市场竞争中获取胜利。“我们要做成公众公司,这就为职业经理人提供了大平台。”他说。
  
  永远是领先一步
  
  成立公司之初,方杰和堂兄各占一半股份,后来股份稀释,不少公司骨干拥有公司股份。“我们公司的理想是从私人公司向股份公司发展,最后再成为公众公司,如果能完成这样的结构,作为商人来说,不管他的生意是大是小,他的职业生涯都是灿烂的。”
  谈及在中国投资成功的经验,他说:“不要做人家做过的工作,要成为行业领导者,只能先人一步,而不能先人两步,太领先了就易成为冒进。”
  针对不少海归创业遇挫的问题,方杰给出的经验是中国的商业环境比国外更复杂,需要很强的应对能力,回国创业人员必须在技术上有优势,同时在管理和营销上亦要有优势,要尽可能克服个人英雄主义,要在各个层面上团结更多的人,要学会做刘备,礼贤下士。
  方杰亦经历了从个人英雄主义到刘备的阶段,如今他手下良将颇多。同时,他亦很欣慰,和堂兄的合作堪称珠联璧台,在创业初期,堂兄手法比较契合中国国情,采取诸多本土化措施,使企业迅速发展;而企业上轨道之后,方杰则采取更规范的手法,亦使企业进入一个新的境界。
  在浴霸之外,方杰其实兴趣广泛,亦有投资高品味的茶馆连锁等。几年前,几个志同道合,喜爱收藏的朋友开办的古典艺术博物馆——观复会所也正由方杰负责管理。他们将自己收藏的古玩、字画、明清家具集中在一起,供人参观,也想以这样的方式传播古老的艺术文化。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有价值的东西,与人分享才更体现价值。闲来无事的时候,方杰也很喜欢独自来看看,静静享受一段恬静的时光。
  在朋友眼里,他是一个非常认真的人,亦很有情趣,他喜欢烧饭,也会烧饭,并喜欢养金鱼。朋友说他是一个拿放大镜看生活的人,对什么事情都是放大的,可以把友谊放得非常大,也把痛苦困难看得非常仔细。“这样就会研究怎么样去逾越它,不怕困难,因为知道怎么去战胜,如果面前有困难,我会觉得非常兴奋,我能够把这个困难超越,我就觉得我做好了一件非常好的事情。”方杰说。
  他是杭州侨商协会会长,如今不少精力放在社会工作上,亦经常出资赞助社会公益活动。在大学从事过教师工作的他也想让更多的人资助教育。他笑着说,“我的许多朋友都劝我赶紧结婚,我就跟他们开玩笑说,你们是不是急着送礼金呀,这样吧,礼金我就不收了,你们一人捐资30万元建一所希望小学,等你们的捐资都到位了,我就结婚。我结婚也不办什么仪式,就用操办仪式的钱建一所希望小学,你们说这样好不好?”
  在生意场之外,他其实是个有真性情的人。
其他文献
各种培训机构五花八门,往往让人眼花缭乱,是否能够树立品牌并启迪智慧,是一个培训企业胜出的关键。  不管出于何种目的,现在的人们没有参加过一,二次培训的恐怕不多,从学习到参加工作后,总有各式各样、形形色色的培训可以去参加,甚至几岁的小孩子,也需要“早期教育”。于是,在中国,培训就成了一个相当热门的行业。    中国正在逐步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时代,社会的变革让人们感到生活的节奏加快,知识更新的频率
期刊
随着各大国际知名汽车品牌纷纷角逐中国市场,车型数量剧增,同一级别的产品呈现相对饱和的状态,不同的品牌区分已变得十分重要,消费者开始利用“品牌”作为选择产品的工具。在这样的条件下,合资企业在中国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将主要面临汽车品牌在中国市场的适应和调整问题。  中国的合资企业,秉承国际汽车品牌的历史基础,无论是价值、文化以及人文关怀,其汽车品牌已经具有了自己独到的理念。但是,面对中国如此巨大而复杂的
期刊
中国最具生命力企业的评选由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发展安全高峰论坛”组委会发起并主办,中国工商、中全联企业发展研究中心承办,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等多家学术机构协力支持。2005中国最具生命力百强企业评选活动历时数月,经专家和媒体多轮评定筛选并经考察团考察评出,目的在于发掘中国境内最富成长活力、能够抵抗各种风险、具备基业常青机制的优秀典型企业并予以弘扬。  除了百强企业,此次
期刊
中国铁路现行管理体制上的众多缺陷,造成了现在民企、外商投资有路无门的现象。  加入世贸组织后的中国,正在以越来越开放的大国姿态出现在世界面前,逐渐开放的领域让众多资本争先恐后地进入中国这个大市场。但是,铁路投融资政策的开放却没有迎来预想中的火爆场面,众多等待社会资本支持修建的綫路遇到了鲜有人间津的尴尬。造个现象说明,并非有了梧桐树就能招来金凤凰,仅有开放的姿态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明确的投资回报形
期刊
汽车贸易新政落地外商可投资汽车贸易  为解决中国作为汽车消费大国所急需的健全的汽车贸易管理规定和管理体制,商务部日前发布了《汽车贸易政策》。  该政策称,将引导有条件的汽车供应商和经销商采取多种方式在国外建立合资、合作、独资销售及服务网络,以加大对国际市场的开拓力度。将利用中央外贸发展基金支持汽车及相关商品对外贸易发展。同时,国家鼓励具有较强经济实力的境外投资者投资国内汽车贸易领域,并在经营方面实
期刊
声音    此前大家都认为外资在制造中国房地产泡沫,但是从数据分析来看,这种说法捕风捉影,外资试水中国房地产远未达到严重的状态,外资被妖魔化了。  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钟伟在2005博鳌房地产论坛上表示,2003年以来,外资流向中国房地产的资金规模在开发市场上所占比重没有超过12%,在销售市场上所占的规模不超过26%。总体来说,外资在中国房地产行业的进入状况是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而不是已经
期刊
10月20日,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曾荫权宣布:依照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有关规定,中央人民政府已经接纳他的提名和建议,任命黄仁龙出任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律政司司长,即日生效。  曾荫权同时高度评价了前律政司司长梁爱诗对国家、对香港和对法律的贡献。他表示,由于年龄关系和部门接班的需要,梁爱诗希望尽早离任,虽经极力挽留,但都未能改变她的意愿。  他说:“梁爱诗女士是香港特别行政区首位律政司司长,在过去
期刊
中国调控当局控制产能过剩将有更为实质性的动作。国家发改委产业司司长刘治表示,该委已发布《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该目录中,鼓励类项目达539条,限制类项目为190条,淘汰类项目399条。  据悉,此次出台的《指导目录》涉及农业、水利、煤炭、电力、交通、信息、钢铁、有色金属、石油化工、建材、机械、轻纺、服务业、环境和生态保护、资源节约及综合利用等20多个行业,共110余条。  根据发改委此前公布的资
期刊
一项专门跟踪中国最有价值品牌的研究,日前发布第十一个年度报告。海尔以702亿元人民币的品牌价值连续4年位居榜首。其后是联想470亿、红塔山469亿、五粮液338亿、第一汽车337亿、TCL336.66亿。  该报告是北京名牌资产评估有限公司借鉴世界最有价值品牌排名所进行的一项研究,跟踪对象都是中国自主品牌,并且在行业中居于领先地位,消费者能够选择的竞争性品牌。2005年共发布了42个品牌的价值,平
期刊
辽宁省副省长李万才表示,辽宁将打破大型国有企业不允许外资控股的禁区,从今年下半年起,除煤炭行业外,辽宁省地方国有企业全面向外资开放。  过去辽宁省利用外资主要集中在一些国有中小型企业,更多地是民营企业与海外资本进行合作,大型国有企业一直是外资进入的禁区,外资进入大型国企不能占据控股地位。  下半年,辽宁省推出国有企业利用外资项目200个,特别是一批国有大中型企业要利用外资进行并购,沈阳机床(集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