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乡物语

来源 :参花·青春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wniun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这年,山村里的冬天尤为寒冷。
  天才蒙蒙亮,姜浩生便起床,在给妻子丁荃发了一个“早上好”的表情符号后,开始他一天的首选活动——散步。山区的道路与城里相比,窄、曲、不平,在他眼里这才有味道。他走出村口,沿着一条小道向村东的老井方向走去。老井是他近几天才听说的,传说建于唐代,他很好奇。他走走、跑跑,不一会儿便来到井旁,差点被地上厚厚的一层冰滑倒。他不免担心,来打水的人也会打滑摔跤。但转念一想,如此天寒地冻,谁还会早早地来打水呢!
  正笑自己多虑,刚走出不远即闻身后传来水桶的响声。回头看去,只见朦胧的晨色中,一人正挑着一担水桶向水井走着。他赶紧大声提醒道:“地下有冰,可要小心行走,注意安全!”那人哈哈一笑:“放心吧姜书记,对这点冰早就习惯成自然了,不会碍事。”
  他听声音感觉有点熟,好奇地驻足观看,只见那人走到井台,熟练地把水桶挂在井绳钩上,又哗啦啦地放到井里去,握绳的手左右用力一甩,只听扑通一声,就又开始摇辘轳,一桶水便被他轻松地打了上来。同样,另一桶水很快也被打上地面,放在了井台上。然后,他便挑起两只打满水的水桶,稳稳地往回走。
  他快步过去,靠近看看是谁,岂料不看则已,一看,简直大出所料。毛庆斋!怎么是毛庆斋!原来,这毛庆斋从小眼瞎,是个十足的盲人。他前几天以村党支部第一书记身份进驻毛家沟村后,第一个看望的就是毛庆斋。他急忙过去要替毛庆斋挑水,却被毛庆斋笑着谢绝了,“我尽管眼瞎,但不一定比你们正常人挑水吃力哩,哈哈!”
  “家里有自来水,你怎么到这里打水?”他问。
  “这里水甜,熬粥、泡茶……比自来水好。”
  “那你小心。”他在原地伫立,沉思良久。他回想刚进村时,一共看望了三个困难户,其中之一便是毛庆斋。毛庆斋看上去已近七十岁的样子,但实际年龄才六十五岁,孤身一人。生活来源除了吃低保,就是编柳条筐子。毛家沟向西二里路,有一条南北走向的水泥路,他编够五六只筐子便拿到路口上,等候来往的人购买。村支书何勤说:“他的柳编筐子编得精密,村里找不出柳编第二人了。他祖上就是以柳编为生,后来生活好了,柳编也不值钱了。”
  “喂,姜书记,到我家用早餐去,吃碗鸡蛋金丝面条!”一个声音从身后传来, 他一回头,是何勤正向他走来。
  “我想等天大亮了,看看老井的模样。”他说,“没想到……看到毛庆斋,再难也要把山门打开。”
  二
  吃过早饭,姜浩生还要去看老井,“带上两个纯净水桶,刷干净一点。”
  何勤从家里找了一只纯净水桶,又从邻居家找了一只,反复清洗,再带上一只铁水桶,开上三轮车,载着姜浩生一溜烟来到老井。
  太阳已经升高,一块块石板铺就的井台上,那厚厚的一层冰依然像一块大玻璃,放着光亮。姜浩生小心翼翼地跨上井台,把着辘轳杆向井下望去,看见水深四五米的样子,水很清澈;井筒从上到下由细到粗,由不同颜色的石头砌成。姜浩生对老井像对艺术品一样欣赏,“井深是多少?”
  “不深,十米多一点儿。”
  何勤过去把铁桶挂在井绳的挂钩上,熟练地放进井里,灌水,再摇上井台,先把两只纯净水桶再次冲洗一遍,然后一一灌满,“好了,走吧!”
  “这有年头的水井全县恐怕不多了,还被继续使用的恐怕更少。”姜浩生说。
  二人要去城里的水务公司,经理是姜浩生同学的叔父高秋泉。吃早饭时他俩商量好的,要对水质进行化验。何勤开玩笑说:“在姜书记眼里,俺祖祖辈辈穷住的山沟里还遍地是宝不成?”
  姜浩生先给丁荃发微信:“中午回家吃饭,还有一位客人,劳驾炒几个小菜!”然后开车,二人带上两桶老井的水,又让何勤去毛庆斋家取了兩只柳编筐子带上,直奔县城而去。
  水务公司总部位于县城。经理高秋泉一大早接到姜浩生的电话,意思是来化验乡下一口井的水质,他满口答应。凭着对姜浩生的了解,他猜想一定要鼓捣点名堂。
  在高秋泉的办公室里喝茶,才喝了两泡,便有人送来化验单。高秋泉一看,微微一笑:“各项指标完全符合饮用水标准。”
  “是吗!”二人异口同声。
  “那咱们再换壶茶,用你们带来的水。”
  刚才水务公司的人只取了一桶水去化验,另一桶放进了高秋泉办公室里。
  清壶、洗茶、烫杯……一招一式,再加上茶具的精致入微和考究,看得出高秋泉是位懂茶的人。他把新下的茶水一一倒到三个茶碗里,先手捻杯具放在鼻子下闻一闻,再小口品尝,最后发出一声赞叹:“这才叫入口甘润清爽,回味香绵悠长。”
  “是吗!”他俩还是那句话,不过,这次说得很激动。
  “你们也感觉感觉。”高秋泉说。
  “比用您的水下的茶好。”姜浩生品了一口茶说。
  “我的舌头不敏感,好像是比上一壶茶好喝。”何勤不知怎么说好了。
  “好就是好,我的嘴告诉我的没错。不过,评价一处水源的水好与不好,不能只看口感,还要化验出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含量。”高秋泉用嘴咂着茶,“说实话,我很感兴趣,这次你们没白来。你们走后,看我要来一次毛家沟游,还要安排人去取水样,送到省城的权威机构化验,确认各种矿物质的含量。我最近正在研究怎样延伸水务业务,这也是总公司的要求呢。哈哈!想合作吗?”
  “好啊!”何勤抢先说话了。
  “叔叔,如果真那样,我的工作就找到切入点了!”姜浩生说着,看了一眼何勤,站了起来。
  高秋泉要留两位客人吃午饭,姜浩生说:“不了,我们车上还有柳编筐子。”
  高秋泉听不懂姜浩生的意思,但他看得出姜浩生他们真还有事,就没强留他们吃饭,而是一人送了一盒熟普茶,“别亏待了山里的好水。”
  三
  姜浩生和何勤是下午回到毛家沟的。何勤开着三轮车照料他的蘑菇棚去了,姜浩生独自一人来到毛庆斋家。   毛庆斋家房舍保留了过去山里乡村的特色:下面是一色的方块石头,上面才是砖土结构。三间正房,两间西屋,两间南屋,南屋与门楼连为一体,西屋的南山墙兼作影壁墙。东南角的猪圈虽然已经不用,但仍作厕所使用。院落东侧的两棵丁香树的树干有碗口粗,正房前两棵石榴树因为无人修剪,早就“拥抱”在了一起。
  “歇歇吧,老毛,下壶茶喝。”姜浩生把高秋泉送的茶,转送给了毛庆斋。
  毛庆斋放下手中的手编活,一边说“领导客气”,一边下茶。从清洗茶具到用电壶烧水,一点也不像是一位盲人。
  姜浩生告诉毛庆斋,他的柳编筐子样品送去城里的地方特产店了,如果被认可,以后就不用在路口摆摊了。
  昨天,姜浩生和何勤离开水务公司直接去了地方特产店,那里的业务经理拿起毛庆斋的柳编筐子,左看右看,很欣赏,说再给公司经理看看,定下来会给他们打电话。只是担心货源跟不上,“一位盲人编不了多少。”
  离开地方特产店,姜浩生请何勤到自己家里吃饭,让何勤品尝了丁荃的烹饪手艺:辣子鸡丁、山药炖蘑菇、虾米芹心……饭后,何勤说:“你在家住一晚上吧,我坐公家车回去。”姜浩生用商量的眼光看了一眼丁荃,在丁荃点头后说不了,坚持一起回毛家沟。
  “我教大家编,学学就会了。过去,村里编筐子的有很多户。”听地方特产店的人说货源问题,毛庆斋急了。
  “好啊,让村里的老人、妇女一起干。”姜浩生说完,一口一口把一茶碗茶水喝完,“你给我讲一讲村子的老故事吧。”
  “就给你讲一讲村里的八景吧。”
  “一个偏僻穷山村,还有八景?”
  “八仙石桌龙王洞,
  黍田黄秋唐老井,
  绿毛狮子响蛋地,
  关老爷庙歪头松。”
  毛庆斋说,“这每句话包含两个地方,每个地方都有故事可讲。你比如说‘黍田黄秋’,还是古代县内八景之一呢,只不过县八景中称‘毛家黍熟’。每逢初秋季节,毛家沟的黍米地一片金黄,而其他地方还是绿色一片,对照下绿黄分明,十分好看,从明代就上了‘县八景’ 了。”他又把明代县令作的《毛家黍熟》诗背诵开来——
  秋风田野说嘉禾,
  井里丰穰九里歌。
  暮雨人家蒸酿熟,
  日晴宫府运输多。
  柴荆门下眠黄犬,
  桑枣园林晒绿蓑。
  向晚一声何处笛,
  牛羊群队下山坡。
  “好!我听说过这个八景之一,没想到就在这里,得好好做做文章才是。”姜浩生把手拍得啪啪响。
  “现在谁家还种黍米,产量低,收入少了。”
  “那也不一定吧。”
  “嘟嘟!”正说话間,姜浩生电话铃响。原来是高秋泉打来的,他明日要来参观毛家沟的老井。
  “您说来就来,那……我给您发个位置,到时到村头接您。”姜浩生心里想:多亏当天赶回了村里,何勤说我性急,高经理比我还要性急。急忙又打电话给何勤:“高经理要来……”然后,又对毛庆斋说:“快说说另外七景,我要现学现卖,让高经理感受感受山村的文化底蕴。”
  晚上,开全村党员干部会。姜浩生在听完大家的意见建议后,给大家复述了毛家沟“八景”,大家都夸他“入戏”真快。他则说:“我是想把山门打开。”
  四
  高秋泉参观毛家沟已经一个礼拜了,一直没有消息,姜浩生很着急。他望着满眼高高低低的山地,想不出怎么开发。他担心,如果老井的水含有益物质较低,没有开发价值,那可就狗咬尿泡——空欢喜了。那天,高秋泉匆匆赶来,在毛庆斋家先喝了一壶茶,然后去了老井,看到井口石沿上的一道道井绳划痕,大发感慨:“岁月沧桑,哪里只是毛家沟之景,县内也不多见。回去请示一下总公司,帮助铺设管道,让毛家沟人喝上自己真正的自来水。”
  山路崎岖不平,仿佛故意与他们逗着玩耍。姜浩生果然现学现卖,把毛家沟的八景一一道来。高秋泉也较真,每个“景点”都要看,最后,他说除了“毛家黍田”看不到往日景色,其他的还都多多少少有点遗存。看完八景中的七景,已是夕阳西下。何勤说:“到我家吃一顿庄户饭,体验体验乡下风情?”
  “还是到姜浩生的住处吧,白菜炖土鸡伺候。”原来,在他们三人看景的时候,高秋泉的司机早到姜浩生的住处,做起了从城里带来的饭菜。
  饭桌上,高秋泉要姜浩生把毛家沟八景写成文字,发给他看看。他说,村村有故事,就看挖不挖、讲不讲。不要小看乡下,特别是未来的偏远乡下,那可是城里人的奢侈品,宝贵着呢!“年轻人,大有可为啊,嗯——动动脑子。”
  第二天一大早,水务公司派来了一辆小车,赶早打了老井的水,直接赶往省城。
  姜浩生赶写了一个两万字的材料,对毛家沟八景一一叙述,用电子邮件发给了高秋泉,题目是《毛家沟的往日景色》。他又发给丁荃,让丁荃帮助改一改,润色润色,再发给了县内报社,县报很快就在副刊《宝石蓝》上全文刊发了。于是,引来不少电话询问。继而,来毛家沟看景的城里人每天都有三五批。
  “你摆茶摊吧,让城里人尝尝山里的泉水。”
  毛庆斋按照姜浩生的建议,真的在家门口摆起了茶摊,还真有不少去品茶的客人。
  终于,等来了高秋泉带人来选址打井。确定在谁家的承包田里打井时,遇到困难。问了好几家,都摇头说:“你咋的也不能在人家地里打井。”何勤为难了,就干脆与一户调换承包地,再在调换给自家后的承包地里打井。这下子,又有人说话了:“当支书就是好,好事留给自己。”何勤气得直跺脚。
  “用我的吧!”是毛庆斋,“我的地反正往外转包,先打井用。”
  井打好后,取样去省城化验,是极好的矿泉水,水质不在崂山矿泉之下。
  “那就建灌装水厂吧,往外卖毛家沟水。”高秋泉说。
  “好是好,村里的真正自来水还……”何勤试着问。   “照原计划进行,只是水源变成新打的机井就是了。”
  “那太好了,大家不用再挑水下茶了。”
  听说毛家沟要上水厂项目,乡政府派人帮办征地等一系列手续,姜浩生单位的领导也赶来给予支持,水厂得以很快动工。建起来的厂子,外观不是毛家沟人想象的样子,远远看上去,就像是过去大户人家的宅子。高秋泉说,这个设计是花了一些钱的。“不能为了上水厂,影响了乡村本色,丢了乡景、乡情、乡愁。那样,谁还来看毛家沟?”
  五
  毛庆斋做梦也没有想到,他的宅舍被整修一新,被命名为“龙泉茗舍”,为游客提供山泉茶喝。毛庆斋说要搬到别处去住,姜浩生则说:“你在这里讲故事,把毛家沟的八景、传说、典故一一道来,让茶客觉得没有白来,你本身也是山沟里特有的风景。”
  毛庆斋与村里另两位中年妇女都穿上了传统服饰,当起茶翁、茶嫂,都说他们年轻了十岁。没客人的时候,三人就地编柳筐,几乎是每天的成品都被买光。
  渐渐地,村里过来学柳编的人多起来,姜浩生和村干部们商量后,在村里设立了柳编坊,有编的,有卖的。姜浩生为此还专门到县城里申请了农产品商标:毛家沟。柳编产品一旦被贴上牌子,身价也高了许多。最令姜浩生措手不及的是,县城当地特产公司要来订货。他只好和村干部召开村民大会,发动大家参与。村里在显眼位置挂起了大红横幅:齐心协力,编织乡村振兴山村梦。
  建设水厂的土建工程一切顺利,唯独注册商标被卡。高秋泉选了好几个名字都注册不了。关键时候还是毛庆斋一句话解了困,“水不能加毛家沟,可叫龙王洞,”他说,“机井离龙王洞才半里路,说不定井水与山洞水是一根脉呢!”
  高秋泉听了建议让人再申请注册,竟然成功了。
  姜浩生高兴得手舞足蹈:“毛家沟八景资源无穷啊!”
  高秋泉没笑,“外面来了人,没吃的没住的,我公司再建个‘毛家驿站’,再笑不迟。还有,那‘毛家黍田’风光也要再现。”
  “可这黍米产量太低,种地总得讲效益,除非再建个黍米酒厂。”姜浩生说话时,眼睛一直盯着高秋泉笑。
  “为什么不能建?”
  “那让村民以土地承包权入股,到时候分红。黍田用工时,股民优先。”
  “你和何书记要受累了。”
  一个天气晴朗的星期天,丁荃把孩子送去娘家,独自来了一趟毛家沟,逐一看了“八景”,并拍照留影,她说:“开发前的照片,对以后会有用处。”
  “我的大诗人,你逐一写首诗吧,现代诗写古八景,别有一番韵味。”他说。
  “已发现灵感了。诗,可都是有感而发,如果应命而作,一般是写不出好诗的。”她答道。
  接下来的土地流转工作,并未如姜浩生所想的那么簡单。全村三十九户人家,只有二十户当场表示同意。姜浩生和何勤与村委的干部毫不气馁,继续做工作,逐渐又有五户点了头。
  事情被高秋泉得知了,他哈哈一笑:“我也没打算一起都种了黍米。头一年,也要试试。黍米不影响其他作物生长,我看了,现在地里除了地瓜,就是芋头,少量大豆。愿意入股的农户,明年继续签约。”
  一场组建合作社的活动在毛家沟开始了,村民签字、土地流转、注册……合作社的名字就叫毛家沟生态农业合作社。让村民们意外的是,水厂、柳编厂也在合作社中。没签字的农户开始后悔了,纷纷来找姜浩生、何勤。何勤就问姜浩生咋办。“高经理没说合作社的大门关起来了吧?”姜浩生说。
  最后,没入股的农户只剩下两家。
  毛庆斋眼睛虽盲,竟也成了大忙人。他每天教村里愿意学柳编的“3860部队”人员柳编技术,来了喝茶的游客还要照应,给山外人讲毛家沟的故事。他说:“毛家沟刚开发,我就这样忙,那开发好了,我会咋样?”
  “那你就只管端着茶杯讲故事。”姜浩生哈哈笑着,“村里的‘三厂、八大景’一旦全成型,你就下岗喝茶吧。到时,你的低保也要让何勤上报取消呢。你的承包地分红,你的房子租金,你的讲故事工资,收入加起来,即使找个老伴儿也够你生活开销了。”
  “别拿我开玩笑了,我一人吃饱,全家不饿,挺好。可是这三厂八大景,我听不懂。”
  “三厂嘛,就是矿泉水厂、黍米酒厂、柳编厂,八景呢,还要我说吗?都要重新挖掘、整理、包装,目前,乡村游可是热门!”姜浩生边笑边说,“你的柳编筐子也不用愁了,柳编厂的柳编筐子都不愁卖,一部分留在村里让游客选购,一部分送了县城的特产店,那里可是给多少要多少。”
  六
  姜浩生走在弯弯的山路上,吸一口春天清爽的空气,看着路边的一块怪石忽然眼睛一亮,他掏出手机,拨通了高中同学崔悠悠的电话:“喂,毛家沟的春景美如画,来观光啊!”
  “若没新鲜东西,以后再去吧。”
  “你把你的漫像技艺带来,给游客画漫像,再顺便卖画,一定有生意。我给你找了个老院子,整修一番,可好啦,古色古香,清静幽雅!就让毛庆斋每天到这个院子里上班讲故事,配合你。我也过去与你一起住。”
  “那,那,也行,不过我先去试一试……”
  “不用试,光为了这里的泉水好,空气好……也必须来,待久了,你一定会爱上毛家沟的。”他正兴致勃勃地说着,忽然又想起了一件事,赶紧添上一句,“不过,明天先别来,我给毛庆斋操办喜事……”
  毛家沟真正“火”了,那是一年后的事情。老井不再允许人们擅自去打水了,被护栏围起,旁边栽上了三棵碗口粗的流苏树和一片黄杨球,变成了一个标明“唐井”的景点。各个景点,除了有说明性文字,还有诗。
  在毛家沟姜浩生住处的墙上,贴着一首诗,也是丁荃写的:
  去往毛家沟的路上,
  留下两道车辙,
  一道是山乡物语,
  一道是心曲……
  (责任编辑 徐文)
其他文献
我们大口喝着养生茶  在这里  杀死整个白天的苍白  双脚蹂躏着地砖上的波西米亚风  狂翻鸳鸯蝴蝶派的晕眩  《考槃余事》与《鼠疫》遮盖着人类的  灵魂  投下杜甫们吃饭用匕或是用箸的影子  香熏的猪肉和鲑鱼更上一层飘过  說西子与筚路褴褛的坏话  复杀死今天的苍白  以及明天一部分的苍白  ……
期刊
还没有你的音信  我突然想出一个办法  让玛利亚台风为我送去快递——  那写了一遍又一遍  千年无法寄达的相思……  转身却见,满屋子  凌乱摆放的书籍  丢了纽扣的裙衣  在等待我,慢慢整理  再次翻開书  取出一张张写满日记的信  才发现  每张作业纸都在发黄  那墨水被泪花洗去了痕迹!
期刊
脚丫子和沙子的  亲密接触  让大海无比感动  它殷勤地调好  合适的温度  并献上有节奏的  按摩和放松  我想定格這瞬间  可一转身  它就变脸了  一遍又一遍  试图擦掉唇印  和一切爱过的证据  想用嫉妒证明  永恒  只是一片泡沫
期刊
如果乔娇的丈夫大憨不提出到大湾煤矿上班,如果乔娇不同意这个请求,那么什么事情都不会发生。  那天半夜,乔娇的丈夫一觉醒来,在热烘烘的被窝里,突然抱住她亲昵地说:“哎!老婆给你商量个事!”乔娇睡眼睁开,见他那一本正经的样子,也认真地说,有啥就说吧,大半夜的不睡觉。当大憨说出要和他的弟弟狗旺一起去大湾煤矿上班时,乔娇先是一惊,然后果断地说:“不去,没钱不花,也不去挣那钱。人都说,‘下煤窑的是埋了没死的
期刊
一抹红晕  那是画家的杰作  总是在秋霜落叶的时候  被人略施粉黛  你是风情万种的少女呵  悄悄藏匿了  秋天寫给大地的情书
期刊
父亲摇着橹  把渔网,撒向入海口  那时童年  我也跟随着,把泥沙的脚丫印在滩涂  抓螃蟹,摸蛤蜊  往返之间  从此多了一条深深浅浅的路  偶爾有台风  偶尔有鸥鹭  远近或聚散  古石桥,古轮渡  不知不觉又增添苔痕无数  父亲的小舢板  静默一隅  听潮汐,看云幻,惊叹新滨海高速度
期刊
在春天  我遇见一朵花  不確定是樱花中的哪一种  只是满园的花木都在发光  仿佛是你身上的颜色  带着微雨花香的透亮  让我慌张  我搂着你,抖落出来的一朵  空中有一股淡淡的离愁  那是柔软,那是温和  是的  我还欠春天一句话
期刊
雪花飘落  冬天站在门外  一声不吭  光秃秃的树枝  投下阴影  我头上长出鹿角  你的门仍然没有开  只有乌鴉站在屋檐  没有脚步  在我身后  道路越来越宽阔  长满了野草  结出了野果  仿佛河流原谅了大地  仿佛春天原谅了百花
期刊
从绞紧的日子里努力挣脱  凯旋的人们暂别了车间和会场  于无边的通知和总结中紧急撤离  借着一点暮色直抵夜的中央  这是个周末夜晚  不眠的人们据守在这仅有的一方夜空  從容地放生思绪  他们以王者的姿态  指点着过往的那一把是是非非  并从中提炼出真实的快乐与伤悲  此刻,他们无比富足  面对潜伏于午夜背后的那些喧嚣  便再一次装作视而不见
期刊
写一首诗与往事干杯  忆往昔峥嵘岁月  看人生成败得失  摘一朵云彩 乘风而去  写一首诗跟今天问好  珍惜今天的美好时光  与三五好友 品茗论道  携手妻女 享人间烟火  摘星捧月  坐看世間繁华  写一首诗和明天招手致意  淡泊名利 宁静致远  在同一太阳下  齐家追日 游遍山山水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