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动思维参与促进认知发展

来源 :江苏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amal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科学探究不仅可以使小学生体验到探究的乐趣。获得自信,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而且可以使他们识别什么是科学,什么不是科学。
  与“儿童自发的探究”和“科学家的探究”相区别。科学探究实质上是“教师指导下的探究”,需要教师适时的、谨慎的、有效的指导。那么,在教学预设、活动安排、教学调控、介入干预的时机等方面如何有意识地调动儿童的思维参与呢?笔者依据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结合理论学习的体会,提出在科学探究活动中调动儿童思维参与、促进认知发展的若干教学策略。
  
  一、从“真正属于儿童的问题”开始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十万个为什么”,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敏锐地探寻其思维的兴奋点和生长点,精心设计有针对性、挑战性的问题。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一位教师在上《力在哪里》一课时是这样提出问题的:
  教师用纸杯搭成“堡垒”放在讲台上。
  师:谁能用橡皮泥击倒堡垒?
  (请两名学生击打)
  师:他为什么能击倒堡垒呢?
  生1:是因为堡垒被橡皮泥撞倒了。
  生2:橡皮泥对它用了力。
  师:力在什么地方呢?
  生:在橡皮泥和纸杯接触的地方。(教师请学生把纸杯上受到力的地方指出来)
  师:现在如果让你们自己做一些活动,你能从中找到力吗?(学生做各种活动,尝试找出力)
  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关于力的经验。但作为科学概念的“力”对他们而言是抽象的,用“击倒堡垒”的游戏直接引出问题,充分调动孩子的探究欲望。大量教学案例表明,“真正属于儿童的问题”不仅是指学生喜欢的问题,还应是落在儿童“最近发展区”的问题。最近发展区理论指出:教育对儿童的发展起主导和促进作用,但需要确定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该理论对于科学教学最根本的意义在于,“真正属于儿童的问题”能够迅速地调动儿童已有的知识储备。在教师的帮助下向更高水平发展。
  对于有限的40分钟课堂教学时间而言,准确地探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是保证教学效率的必然要求。教师要设计“真正属于儿童的问题”,就必须熟悉各年段学生的思维特点,充分了解其现实起点和逻辑起点,一方面要养成课前与学生谈话的习惯,通过谈话了解不同层次学生的前概念,做到成竹在胸、有的放矢:另一方面还要坚持做好每一课的教后笔记,为后续的教学和研究积累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二、尊重主体。关注学生的思维走向
  
  一位教师在教《物体的形状改变以后》时遇到了这样的情况:学生做完了拉力的大小与弹簧长度之间关系的试验后,汇报各自的发现,前几个小组都认为拉力越大弹簧越长,每增加一个钩码,弹簧大约伸长3cm。这时候细心的教师发现有一个小组的孩子在偷偷地擦改记录单,原来这个小组的记录单是这样的:
  教师立即和学生一起重新做了一次,数据确实是准确的。教师问:“这些数据说明了什么?”有的学生说:“也可以说明拉力越大,弹簧越长。”还有学生说:“说明他们的弹簧和我们的弹力大小不一样。”教师拿出一个弹簧秤问:“如果用他们的弹簧来制作弹簧秤可以吗?为什么?”孩子们摇摇头:“不行!这根弹簧没有规律!”经过一番深入的分析讨论后,教师对这个小组的学生说:“你们的实验数据很准确,如果随便改了,我们大家怎么能学到这么多科学道理呢?”
  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充分尊重和理解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密切关注学生的思维走向,因势利导开展教学。当课上出现“节外生枝”的现象时,教师要及时介入,和学生一起分析研究,查明原因,改进实验,把“意外情况”转变为宝贵的教学资源,教育学生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始终把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与认知能力的发展放在首位。
  
  三、深化探究过程。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
  
  良好的思维品质具有广阔性和深刻性、独立性和批判性、灵活性和敏捷性等特点。良好思维品质的养成不可能一蹴而就,有赖于教师在教学中不断优化探究过程。在教学中,有时由于研究方案不完善、操作步骤不明确、注意事项不清楚,导致实验操作得出的结论和已有的科学结论不一致,学生产生怀疑之时。往往是培养他们理性思维和实证意识的最佳时机。下面是笔者在教学《冷热和温度》一课后写下的记录:
  课前没有想到会出现这样的结果。课的前半部分很顺利,学生认识了温度计,学习了使用的方法。接着我提出问题:一杯热水的温度下降是不是有什么规律呢?学生做出了三种预测:均匀下降、先快后慢、先慢后快。明确了实验要求和几个注意点以后。学生开始分组实验。因为课前考虑到这一课的时间比较紧,我预留了大约15分钟的实验时间,孩子们很兴奋,但是都能够团结合作。等到汇报实验结果和分析数据的时候使出现问题了,下面是其中一个小组的实验折线图:
  这幅图怎能说明先快后慢呢?已经有好些孩子在下面嘀咕了:“我刚才就预测是均匀下降了嘛。”下课铃响了,我稍微迟疑了一下:“同学们,今天我们先不得出结论。下节课我们继续研究,好吗?”
  回到办公室,我马上重新实验(结果见下图),我分析实验出现了两个主要问题:一是热水的水温太低,水温越是接近室温则温度下降得越慢:二是实验的时间太短,记录的数据太少。我准备下节课让学生重新做这个实验,
  第二次课上进行实验的时间很充裕,学生重新分析了数据以后得出了先快后慢的结论,我又把上节课各小组画的折线图拿出来进行对比:“为什么我们上节课的实验结果没能反映出先快后慢的规律呢?”一个孩子说:“时间短,我们测的次数太少。”还有孩子说:“我发现了,我们上次画的图其实就是今天的图的后半段,平平的。所以一下子看不出来。”
  《小学科学教师科学素养调查研究》指出:科学这门学科的积累性、逻辑性和经验性特点,决定了科学学习要比其他学科的学习注入更多的理性思维。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其实就在平时课堂的点点滴滴之中,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教师要善于抓住细节做足文章,将探究活动做细、做实、做深。
  有效的科学探究活动应该是有层次的、递进的、逐步深化的,教师要善于在思维的发散处聚合、在问题的焦点处思辨、在探究的疑问处质疑。这样才能引领学生围绕探究主题,逐步深入开展科学探究,促进儿童的认知能力不断向纵深发展。
其他文献
<正> 我院1997年3月~1998年2月采用氟芬合剂麻醉诱导法以减轻气管插管反应,经60例临床观察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本组60例,男性35例,女性25例,年龄4~68岁,随机分
阅读能力测试题的编制,一直是小学语文考察的重头戏。读文答题部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份试卷的命题质量。不正确的阅读考察,会将阅读教学引向繁琐、机械训练的死胡同。阅读,考什么?怎么考?考察学生的哪些能力呢?《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阅读评价要综合考察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重视对学生的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阅读题就应该将这些要求实化、细化、综合化。    注:本文中
10月20~22日.江苏省2009年小学数学优秀课评比暨教学观摩活动在泰州市海陵区举行。全省27位优秀青年登台献技,展示自身教学风采.引领学生探寻数学的神奇与奥妙.课堂上精彩纷呈,智慧
<正> 经颈静脉肝内门静脉分流术(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alsystemic Shunts,TIPS)是放射介入治疗门脉高压症的一项新技术。在防止上消化道大出血、治疗顽固性腹水及
<正> 近年研究证实,约400余种病毒可经血液及其制品在人间传播,引起多种疾病。其中人类免疫缺损病毒(HIV)和肝炎病毒所致疾病危害尤为严重,已引起世人嘱目。但由于治疗的需要
摘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不仅应当是有效的,而且还应该是正当的。正当性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内容的组织应使数学变得容易,学生能在尽可能少的时间内达到相应的要求;教学方法的运用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关键词:正当性 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有效性    课堂教学不仅应当是有效的,而且还应当是道德的或正义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也不例外。张庆林教授认为:高效的教学应当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抱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数学教材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内容编排上与以往教材有着很大的不同,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比较合理地编排了各册的教学内容,一些教学内容由原来的整体
[摘要]现行的《牛津小学英语》教科书编写得非常好,其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学习实际,也十分注重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并通过听、说、读、写、唱、游、画、演、做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兴趣不是最终目的,只是一种手段。词汇的最终记忆还是要落到记忆单词和背默单词,对一个八九岁的孩子来讲,背单词无疑是枯燥乏味的苦活。  什么是词汇?每个单词都是词汇的一部分,包括词组和单词组合。词汇可分为主动词
<正> 吸烟除能引起肺癌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外,也是冠心病的三个主要危险因素之一。美国卫生署报告,流行病学研究证明吸烟引起的死亡率增加,冠心病比肺癌更重要。长期吸烟对心
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是社会不良现象在高校中的反映,它给高等学校教育带来的危害非常严重。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值得高校工作者进行深入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