锤炼红色教育项目 传承红色文化基因

来源 :文物春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nly16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的灵魂。”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吸收中外优秀文化,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创造、发展、积累而成的极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集合。红色文化铭记着革命先烈的初心和使命,凝聚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者的探索与收获,彰显了中华儿女坚强不屈、不怕牺牲、勇于奉献的精神与气质,是中国人民价值观念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开拓创新的宝贵财富,是支持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力量。
  红色文化具有深厚的教育意义,作为历史文化的展示窗口、地域文明的立体百科全书、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河北博物院(图一)近年来积极发挥博物馆社会教育职能,为在新时期、新形势下传承好、利用好、发扬好红色文化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与努力。
  一、发掘红色文化内涵,推出系列红色主题展览
  河北有着光荣的革命斗争历史,这片红色的热土上发生过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无数燕赵儿女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不朽壮歌。在充分发掘地域红色文化的底蕴与内涵的基础上,河北博物院策划推出或联合主办、承办了一系列紧扣红色主题,内容充实厚重,形式丰富多样的主题展览。
  1.常设红色主题展览
  河北博物院常设展览《抗日烽火英雄河北》,通过“烽火狼烟”“日军暴行”“河北敌后抗战”“伟大胜利”四个单元,以革命文物和珍贵的历史照片为主,辅以复原场景、雕塑、多媒体互动设施,讲述了长城抗战、华北事变、卢沟桥事变等历史事件,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惨无人道、凶残成性的侵略暴行,再现了河北军民齐心协力、浴血奋战的历史画面,讴歌了燕赵儿女誓死捍卫祖国河山的不屈精神(图二)。
  2.联合主办、承办系列红色主题展览




  为了更好地宣扬红色文化,河北博物院还积极与河北省档案局(馆)、中共河北省委党史研究室、北京鲁迅博物馆、河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协会、河北美术出版社、河北农业大学等单位合作,共同举办了系列红色主题展览,包括《辉煌燕赵党旗飘扬——河北党史图片档案文献展》《旧邦新命——新文化运动百年纪念展》《印记辉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陶瓷印艺术作品展》《红色记忆——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创立80周年历史图片文献展》《“迎庆党的十九大——歌唱祖国,礼赞英雄”主题创作成果展》《太行山上的新愚公——李保國事迹图片展》等。另外,还与有关部门合作,承办了《我和我的祖国——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书法绘画摄影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档案文献展》《致敬40年——河北省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图片展》等。2021年“七一”之前,推出三个红色主题展览:中共河北省委主办,省委办公厅、省委党史研究室、省档案馆、河北博物院联合承办的《英雄的土地辉煌的历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河北党史图片档案文献展》(图三),河北博物院与上海历史博物馆、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首都博物馆、西柏坡纪念馆共同主办的《从石库门到天安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特展》(图四),河北博物院主办《岁月百年初心永恒——河北优秀共产党人事迹展》。这些展览主题多样,内容丰富,利用珍贵图片、历史档案、红色文献等充分展示了地域红色历史,大力弘扬了革命精神。
  二、结合红色文物资源,策划丰富的红色主题教育项目
  河北博物院拥有丰富的院藏文物资源,其中包含不少珍贵的革命文物。结合院藏红色文物资源,河北博物院精心策划红色主题项目,推出了一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如“经典电影中的河北抗战故事”“向祖国致敬”“感受革命烽火,争做少年先锋”等,常设项目“朗读明星梦工坊”和“青葵剧社”中也安排了部分红色主题内容,以多种形式传播红色文化,激活红色基因,扩大红色文化传播的覆盖面和影响力,让红色文化、红色基因、红色精神深入人心。
  1.“经典电影中的河北抗战故事”主题教育项目


  《地道战》《地雷战》《回民支队》等红色经典影片以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再现了抗战时期革命先烈们争取民族解放、抗敌御辱的场景,用镜头语言精彩演绎了英勇无畏、誓死不屈的革命精神。为发挥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让红色文化、红色精神更好地传递给青少年一代,2014年,河北博物院以《抗日烽火英雄河北》常设展览为依托,结合演绎河北抗战故事的经典红色电影,创造性地将电影欣赏与文物学习、历史体验相结合,推出“经典电影中的河北抗战故事”品牌教育项目,包括“神出鬼没——地道战的故事”“大显神威——地雷战的故事”等6个红色主题教育课程。系列课程由参观展览、电影欣赏、多媒体学习、互动表演等环节组成,以经典电影为线索,结合生动的电影语言来讲述抗战历史,用艺术的手段将历史事件和革命人物具象化,让参与少年儿童在展厅场景中“感触历史”,在电影艺术中“身临其境”,在教学互动中“感同身受”,在情境表演中“深度沉浸”,以电影强烈的感染力引导孩子们感性地认识历史,接受红色文化的洗礼(图五)。
  “经典电影中的河北抗战故事”每年定期开展,目前已在馆内外组织开展120余期、700余次课程,获得公众一致好评。在“2015—2017年度中国博物馆青少年教育课程优秀案例推介展示活动”中荣获“‘十佳’教学设计”。
  2.“向祖国致敬”主题教育项目

  “向祖国致敬”是河北博物院为庆祝祖国华诞而精心筹备的文化献礼活动,每年国庆节期间如期与广大青少年观众相约(图六)。主题活动从国旗、国徽和国歌的创作背景、创作过程和主要内涵入手,引导参与者重温新中国成立的艰难历程,启迪广大青少年将祖国母亲铭记在心,激发青少年一代的爱国主义热情,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感受革命烽火争做少年先锋”主题教育项目
  “感受革命烽火争做少年先锋”是河北博物院与小学合作开展的新生入队礼主题活动,于每年新学年开始及六一儿童節之际开展。活动组织在校小学生走进博物馆,让同学们参观革命文物,倾听先烈故事,感受红色精神,做到眼中可“看”,耳中能“听”,全方位沉浸于精彩的课程中,从而心有所感。活动以生动丰富的形式,让参与儿童在博物馆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和庄重严肃的氛围中感受光荣入队的自豪感,并通过红色故事、红色精神鼓励小朋友们向革命先烈学习,争做一名合格的少先队员(图七)。
  4.“朗读明星梦工坊”主题教育项目
  “朗读明星梦工坊”是面向热爱朗读的小朋友们开展的品牌教育项目,每年定期开展。2017年,结合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2周年,“朗读明星梦工坊”特别推出了“朗读抗战故事传承红色精神”诗歌朗诵会。活动坚持教育引导和实践活动相结合,通过由浅入深的系列课程,采用情境创设、艺术欣赏、角色沉浸、故事交流等教学方法,引领孩子们通过情景诗朗读、角色扮演等生动活泼的形式,在朗读中把握朗读技巧,学习抗战历史,接受红色精神的洗礼,从而更好地铭记河北抗战历史,传承和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图八)。
  5.“青葵剧社”演出活动
  “青葵剧社”以河北地域历史文化为依托,生动演绎燕赵经典故事,是河北博物院社教品牌教育项目之一。项目自2017年创办以来,持续开展,几年来培养了“青葵”小演员100多名,排演了《荆轲刺秦》《棠下问事》等多个历史经典剧目。
  2019年,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青葵剧社”深入挖掘地域红色历史文化,紧扣红色主题,创编演出了革命故事《狼牙山五壮士》,精彩再现了革命英雄的光辉形象(图九)。


  剧社面向社会公开招募小演员,面试通过的小演员们经过专业培训,加深了对红色文化的了解,在塑造革命人物、演绎红色故事的同时接受红色文化的感召,实现自我精神的成长。小演员们的精彩演出激发了广大公众的爱国主义热情,革命先烈们不畏牺牲、顽强抗争的精神作为社会正能量得到了广泛传递。
  青少年是祖国建设的接班人,“青葵剧社”小演员的加入为河北博物院红色主题教育工作的开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三、探索多种服务形式,拓宽红色文化传播半径
  河北博物院在深入发掘红色文化内涵,精心策划红色教育项目的同时,还积极进行教育推广方式的探索,努力丰富服务形式,拓展传播途经,以灵活的服务方式,多样的教育手段,让红色文化更好地发挥铸魂育人的精神作用。
  为了拓宽红色文化的传播半径,河北博物院积极组织“传统文化惠万民”志愿服务队,将馆内已有红色项目进行整合,并根据服务对象的不同需求进行调整、组合,将红色文化服务带出馆舍,送进校园、部队,走进景区、社区,迈向机关、企业,让红色文化服务惠及更多的群体,用革命精神历久弥新的感染力去带动更多的公众。
  1.打造红色主题宣讲


  为了弘扬红色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河北博物院精心策划推出并连续多年开展了“歌声中的峥嵘岁月”“光辉的旗帜血染的风采”两大红色主题宣讲。
  “歌声中的峥嵘岁月”通过讲述《松花江上》《歌唱二小放牛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义勇军进行曲》等革命歌曲的创作背景和诞生过程,与公众一起在经典旋律中感受烽火狼烟的革命岁月。
  “光辉的旗帜血染的风采”选取了六位河北籍共产党人的动人事迹,展现了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先驱李大钊、临刑前为女儿留下感天动地《母子书》的赵云霄、为宣传抗日奔走呼号的现代作曲家张寒晖、抗日民族小英雄王璞、威震敌胆的爆炸英雄李混子、《我的“自白书”》的作者陈然等革命英烈的风采。
  主题宣讲将多种手段与形式结合起来,在宣讲的同时,采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播放与宣讲内容相关的历史照片、珍贵视频、背景音乐,将讲、演、唱结合在一起,增加了宣讲活动的感染力(图一〇)。多样的表现方式令受众在“耳闻”的同时可以“目睹”,使其更易在宣讲者诗化的语言、澎湃的激情、丰富的视觉效果中产生心灵的共鸣。
  2.组织红色主题巡展
  河北博物院充分利用展览语言讲述红色故事,在办好馆内红色主题展览的同时,还积极筹备了“光辉的旗帜血染的风采”便携式展览,以文字、图片为传播载体,生动呈现了李大钊、张寒辉、陈然、王璞、赵云霄、李混子和曹火星等革命先辈的英雄事迹。并利用便携式展板便于移动、携带方便的优势,将红色文化送进景区、社区、校园、企事业单位,极大地扩大了红色文化的受众范围。“光辉的旗帜血染的风采”便携式展览还可以结合主题宣讲活动开展,让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革命先烈和先进典型人物的光辉历史和英勇事迹广为传颂,让英雄先烈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崇高品格感召、鼓舞更多的社会公众。
  自2013年以来,河北博物院“传统文化惠万民”志愿服务队不仅先后走进市区内的几百家学校、机关、部队、医院、企业等,还将文化传播的足迹延伸到附近县市,延伸到扶贫工作帮扶县的村落,给予了伤病患者、留守儿童、服刑人员子女、贫困地区群众等社会弱势群体更多的关注与服务,让红色文化的光芒照耀更多的民众。   四、合理利用新媒体,实现传播手段与时俱进


  现代媒体技术日新月异,新媒体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受此影响,红色文化的传播也越来越需要新媒体的介入与辅助。合理利用现代媒体技术手段,充分发挥新媒体传播的普及性、互动性、开放性、敏捷性等突出优势,将传统传播机制与现代传播机制相结合,通过“互联网+”使红色文化传播手段实现与时俱进,也成为博物馆红色主题教育工作需要面对与考虑的重点问题。尤其是在受疫情影响的2020年,开辟新的社會教育园地,开拓新的红色文化传播途径,实现博物馆红色教育项目数字化、网络化成为开展博物馆红色主题教育工作的必然选择。
  1.“忆峥嵘岁月颂民族英雄”网上专题活动
  2020年,结合疫情的形势与防控要求,河北博物院积极探索创新,利用微信平台推出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5周年专题红色教育项目——“忆峥嵘岁月颂民族英雄”。活动发动广大青少年朗读爱好者通过互联网平台加入到红色文化的传播推广队伍中来,让大家以朗读致敬革命英雄,传颂英雄事迹,弘扬革命精神。活动得到广大公众的积极响应,部分优秀作品通过“河北博物院”微信公众号和“微冀河博”微信订阅号公开展播,很好地利用新媒体平台将红色文化转化为感召公众的精神力量。
  2.“感怀清明遥寄相思”主题传播活动
  在每年的传统节日清明节前后,河北博物院都会开展清明节主题活动,与公众一起在线分享节俗知识,重温经典游戏,体验传统清明节俗。2020年、2021年,清明节线下主题教育活动受疫情影响暂停开展,河北博物院充分利用微信平台,推出“清明节·踏青·追思”“感怀清明遥寄相思”互联网云教育活动,与公众一起缅怀在救亡图存、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斗争中,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献出鲜血与生命的革命先烈,引导公众在特殊时期以云端祭奠的方式表达对英雄先烈们最崇高的敬意以及最深情的怀念。同时呼吁公众为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过程中牺牲的烈士和逝去的同胞表示深切的哀悼,引领了特殊时期云端寄托哀思的节俗新风尚。
  3.红色故事直播活动
  河北博物院还积极探索合作模式,深化与各类媒体平台的合作,开展形式多样的线上直播活动,通过百度、腾讯、新浪微博、河北新闻网等媒体平台直播讲述红色故事,收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2021年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河北博物院对“歌声中的峥嵘岁月”红色主题宣讲活动进行了网络直播,单次观看人数接近700万,新媒体的利用极大地扩大了红色文化传播的受众范围。
  4.红色故事视频展播活动
  短视频将文字、图像、音乐等各类元素有效地融合起来,形象直观地展示了传播内容,是现代新媒体传播的十分重要的方式之一,也是公众接受度极高,深受大众喜爱的一种现代媒体传播方式。河北博物院充分利用现代媒体,拍摄制作了“激励民族救亡的号角——张寒晖和他的歌曲《松花江上》”“烽火少年,在歌声中永生——《歌唱二小放牛郎》”“历久弥新的时代强音——曹火星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10个红色主题短视频,并计划通过微信、微博等媒体平台展示传播,追忆革命的峥嵘岁月,弘扬伟大的革命精神。
  五、策划专题教育项目,献礼党的百年诞辰
  2021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纪念日,为迎接这一历史性的时刻,河北博物院积极探索,努力创新,筹备推出了“回顾峥嵘岁月铭记百年辉煌”系列主题活动,文化献礼党的百年诞辰。
  1.“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主题活动
  在2021年“5.18国际博物馆日”,结合“恢复与重塑”的主题,推出了“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博物馆日主题活动,拉开了庆祝建党100周年系列活动的序幕。活动以朗诵、宣讲等多样形式回顾了建党100年来的奋斗历程,重温了中国共产党艰苦奋斗的峥嵘岁月,歌颂了优秀共产党人勇于奋斗、不怕牺牲的崇高精神,铭记与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开拓进取的伟大历程,鼓舞公众满怀热情踏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新征程。
  2.“镰锤星火光耀千秋”专题讲解
  “镰锤星火光耀千秋”是河北博物院为庆祝建党100周年而隆重推出的红色专题讲解活动。活动接受社会团体预约,利用《抗日烽火英雄河北》展览,精心挑选“松花江上手抄歌曲集”“平阳惨案”“一把小军号”“大抬杆猎枪”“爆炸英雄李混子”“抗日民族小英雄王璞”“马本斋的指挥刀”等内容,依托院藏革命文物及相关图片,讲述革命文物背后的抗战故事,讴歌革命先烈的光辉事迹,弘扬坚强不屈的抗战精神。6月10日上午,首场活动接待了来自河北省军区石家庄第十三干休所的六位平均年龄92岁的老英雄(封三,1)。
  3.“童心向党”专题活动
  为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2021年5月,河北博物院还通过微信平台发布“童心向党”主题活动招募令,向广大少年儿童发出诚挚邀请,邀请大家以朗诵、歌舞、绘画、书法、乐器演奏、快板、舞台剧等多姿多彩的艺术表现形式,抒发真挚的童心,表达对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衷心祝愿。
  “童心向党”活动积极鼓励参与青少年发挥主动性,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加入到传承、弘扬红色文化的队伍中来。活动受到广大少年儿童的广泛关注,目前通过面试的小演员们已在老师们的指导下进行培训,期待他们以精彩表现向党的生日献礼。
  4.“讲党员故事颂革命精神”主题活动
  为庆祝建党100周年,河北博物院还策划了“讲党员故事颂革命精神”党的生日主题活动。活动拟面向广大党员干部、青少年学生,讲述“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三张照片的故事”“长征路上的故事”“一毛钱的党费”“牢记使命,不负韶华”“太行新愚公”等红色故事。故事主人公既有抗敌名将聂荣臻,也有长征途中不知名姓的小红军;有革命先驱李大钊,也有新时期党员楷模李保国;讲述内容既有“一毛钱党费”的平凡事迹,也有为国捐躯的高节大义。通过深情讲述,展现不同时期、不同岗位的先进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以引导公众回望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党的初心与使命,与广大参与者一起见证党的精神在不同时期焕发出的同样炫目的光彩。
  结语
  近年来,河北博物院积极发掘红色文化内涵,精心策划红色主题教育项目,大力丰富文化传播形式,充分激活红色文化基因,在红色主题教育方面取得了卓越成绩。展望未来,博物馆红色教育工作的探索之路永无止境,河北博物院将不懈努力,更加充分地利用红色文物资源,开发出更多更好的主题鲜明、内容充实、形式多样的红色教育项目,让红色基因代代传承,让红色革命精神永放光芒。
  〔责任编辑:成彩虹〕
其他文献
摘要:中国古代关于“饮茶”有哪些主要说法?其最初的概念是什么?所谓“品茶”与“品茗”,究竟是否同义?它们最初出现在什么时代,载于哪个文献?诸如此类的问题,本应成为中国茶文化思想史研究的基础性议题,但却始终被相关研究者所忽视。实际上,“茗饮”是表现喝茶的最初概念,它出现在南北朝时期。自唐代茶文化兴起之后直到清代,在“茗饮”之外,又先后出现了“茶饮”“啜茶”“吃茶”“饮茶”“品茶”“品茗”等提法,其中
期刊
摘要:海德格尔对人生的理解既不是陷入具体生存之中,也不是完全外在于生存,而是属于一种既跳入人生又跳出人生的生存论现象学。它大致有以下环节:1、描述此在本身的开展、抛出和占有;2、分析此在本身的非本真理解和本真理解;3、区分人生的非本真意义和本真意义;4、展示本真生存的可能性;5、表明本真人生的缘起性和顺随性。海德格尔对缘起和顺随的现象学分析可以开启一种对佛教缘起学说及其随缘主张的新阐释,而他对非本
期刊
摘要:从“契约社会”到新的“身份社会”的时代变迁,引发了倾斜性地保护劳动者的历史性诉求。现代西方法学学派认为,劳动法“倾斜保护原则”符合实质正义原则。在马克思正义理论看来,该原则不过是自由主义正义观的自我修正与调适,其“底线”是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质的规定性,因而难以逃脱其固有的“资本意识形态藩篱”,无法从根本上体现社会生活的整体性价值逻辑,其结果必然是无法通达劳动者“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终极追求目
期刊
摘要:从晚清到民初,正是中国从传统帝国之宗主权向现代国家之主权、传统帝国之疆域向现代国家之领土转化的关键时期,所以,政学两界的舆论也从晚清的“寻求自强”转向民初的“保全国土”。“五四”之前中国边疆意识之觉醒,与日本政界的步步进逼难以分开;对四裔历史认识之资源,也和日本学界的满蒙回藏研究息息相关。中日关系的这种复杂纠葛,正是“五四”前夕“救亡”思想的一个重要来源。以浮田和民《中国之将来》一文的发表为
期刊
摘 要:无论是从历史背景、国民素质还是国家规模来看,我们都应该用由“基层民主、上层尚贤、中间可进行政治实验”的“垂直民主尚贤制”理想来评价中国的政治现实。中国已经形成了诸如集体领导、任期制和年龄限制等制度,来弥补政治尚贤制合法性不足、体系僵化、滥用权力的缺陷。相反,高层的选举民主将破坏“垂直民主尚贤制”的优势。非选举形式的政治参与如监督政府的权利、提供建议的权利,则能够帮助满足体制外具有公共服务精
期刊
摘 要:“元身份”作为一种以自我认知为起点的符号载体,包含着主体间的“爱”“法律”及“价值”等承认形式,由此所构成的意义体系奠定了共同体不同层面的关联。在近代中国的历史脉络中,中华民国的政治合法性建立在“国民”作为一种元身份的基础上,伴着“国民”身份与“子民”身份之间的斗争、妥协及其变异,社会共同体的不同层次呈现出了复杂的张力关系,由此也决定了近代中国社会的最终走向。在国家主导的身份实践中,社会共
期刊
摘 要:黄启祥教授撰文指出,孔子在“父子相隐”的命题里并未提倡父子“互隐其恶”,而是提倡“隐父而非隐罪”以彰显“正义的家庭属性和主动的道义担当”。但仔细分析会发现,这种新颖的解读既脱离了《论语》的文本基础,也缺乏充分的论证理据,同时还与黄文自觉认同的“不坑害人”的规范性立场相冲突,结果陷入了自败悖论而无法成立。  关键词:儒家;父子相隐;血缘亲情;正义底线  DOI:10.16346/j.cnki
期刊
摘 要:贤能政治批评家应该质疑贤能政治基本原则的可靠性,并指出在实践中贯彻“选贤使能”的不可行性。英国公务员制度的两位改革者于1854年撰写的《诺斯科特特里维廉报告》引发公众的两极反应:自由派认为竞争性考试是最伟大的公共改革之一;保守派则担心计划在实践中行不通,以带有主观性的“根据功绩来晋升”取代根据资历晋升,为任人唯亲大开方便之门;将竞争推向社会的各个角落,可能对公务员系统的社会活力和弹性产生不
期刊
摘要:道统指导政统是中国自春秋时期就形成并主导之后历史的基本政治原则。落实这一原则,就需要以接近天道的儒家价值为标准,对探究和实践道的士人进行判别和选拔。历经察举、九品中正制和科举制度,传统中国选拔士人的制度不断完善,并最终通过科举将考试前置,排除了任何“初选”制度,使所有士人都能平等地进入公职的选拔过程,并在担任公职后对政绩进行考察,使道统指导政统的原则得以基本实现。这一原则及其制度在今天仍有意
期刊
摘 要:《尚书》既是弥足珍贵的中国古代第一部历史文献散文集,又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经典的代表作。开篇《尧典》“黎民于变时雍”句历代释义为“百姓在尧政下变得雍和”,然而通读上下文,会发现此句释义与前后矛盾龃龉。梳理“雍”“黎民”“变时”等词语的本义与衍生义,并结合上下文运用大量笔墨描写制定历法的内容,可知此句与农耕时令有关,应释义为“百姓在时令变换这件事上不清楚”。此外,在《汉书》保留的一则汉成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