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实甫优美曲词赏析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p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诗经》中的“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到现在人们唱的“我会爱你到天长到地久,到海枯到石烂”,都表达了人们对爱情的坚贞。但是,有一种爱却令人肝肠欲断,那就是爱人虽在却要生离。在一个秋风渐起黄叶飘零的日子,又有一对相亲相爱的人就要分离了,那就是《长亭送别》中的莺莺与张生。《长亭送别》是一首真挚的抒情诗,是一支撩人心弦的离歌,它给人以深沉的美感享受。
  一、情与景的交融
  【端正好】选取了碧云、黄花、秋风、飞雁、霜林几个特定的意象,勾勒出暮秋景色,衬托出莺莺为离别而愁苦的心情。经霜的树林,在充满离愁别绪的崔莺莺眼中,尽是离人的斑斑血泪。一个“染”字,为眼前景注入了心中情,使得大自然的景物蒙上了一层忧伤的感情色彩。萧瑟的秋景与愁苦的心境化二为一,创造了令人感伤的悲凉意境。
  【滚绣球】选取了柳丝、玉骢、疏林、斜晖几个特定的意象,在莺莺眼中巴不得柳丝成为拴马的缰绳,拉住心爱的人不再前行,疏林成为挂住斜阳的绳索,拖住将落的夕阳让时光永驻。写出了莺莺希望拖延分手时间的心理,由此可见两人离情难舍。
  【脱布衫】“下西风黄叶纷飞,染寒烟衰草萋迷。”渲染了张生内心因离别而产生的惆怅、凄凉之情。
  【一煞】以青山疏林、淡烟暮霭、夕阳古道、禾黍秋风,构成一幅深秋郊外黄昏的画面。莺莺怅然痴立,极目远送,流露出她的惆怅和眷恋;听到马的叫声却见不到骑马远去的亲人,莺莺痛不欲生的心情可想而知,展现了崔莺莺“离愁渐远渐无穷”的心境。
  在《长亭送别》这折戏中,王实甫并没有单纯地把景物当作描写对象,而是站在抒情主人公的角度,把看到不同景物产生的相应感受写出来。见树木,则生出“晓来谁染霜林醉,都是离人泪”的感慨;见太阳,则恨不得“疏林挂住斜辉”。这就是情景交融的写作技巧,也正是应该认真学习的地方。
  二、多种修辞的运用
  【端正好】“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设问兼拟人,更是创设了悲凄、婉曲、令人哀恸的悲凉意境。
  【滚绣球】“听的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夸张、对偶兼用,表现在感情折磨下的崔莺莺身心交瘁,写出了离别在即之际莺莺的惊惶心态。
  【叨叨令】排比、叠词、反复,使莺莺的满腔愁恨喷薄而出,一泻无余。
  【幺篇】“昨宵今日,清减了小腰围。”夸张手法,意思是说因为离愁别恨而消瘦了,与李清照的“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相同。
  【快活三】“将来的酒共食,尝着似泥和土。倘若便是泥和土,也有些土气息,泥滋味。”夸张兼比喻,恰切地表现了离别之愁使人食之无味的情形,传达出了两人的心曲。
  王实甫被誉为“文采派”的代表人物,他写的曲词语言优美。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增添了曲词的艺术魅力,尤其是夸张描写,将人物情感寄附于客观事物,从而展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感染力很强。
  三、特定情态的描写
  戏剧有情节,就有人物活动,为了表情达意的需要,王实甫特别善于抓住人物的特定情态,来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金钏之松、玉肌之减、懒于梳妆等,无论哪一种情态,其本质都是一种情感的表现。这篇课文中崔莺莺的情态,无不画尽其内心的愁与恨。王实甫是如此地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这充分说明这些曲词达到了文学表现上的极致。
其他文献
传统意义上的二轮复习,时间从3月下旬到五月中旬。因为学生的知识框架在一轮复习中已经建立,再加上这一段天气不冷不热,有利于学生学习,所以它是学生成绩提升的黄金时期。  在二轮复习阶段,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要时刻关注学情的发展方向  二轮复习学生可能面临三种结果:一种是学生能将知识快速消化吸收,将技巧、方法灵活运用,在做题时能游刃有余,目无全牛,所以成绩提升很快;一种是学生虽然学习很努力,但是实践
期刊
平常语文教师都告诫学生,学习语文重在积累。其实早读就是一个很好的积累平台,但大多数语文教师不能够重视早读的使用。或放任自流,没有任何目的与要求;或应付校领导检查,让学生声音响亮,整齐朗读一些文章了事;或学生自由朗读,教师抽查学生背诵。这些做法都不可取,如何才能让早读课发挥其最大功能呢?可以这样安排早读:  一、文言文理解的平台  文言文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是学生语文成绩提高的障碍。大多数学生“望文言
期刊
古人养生有“六心”,谓“正心、靜心、清心、寬心、忍心、操心”;吾曰养德亦有“六心”,即“爱心、清心、诚心、信心、专心、宽心”。此六心从何而来?从传统文化中汲取便可。传统文化之“六心”是一杯沁人心脾的茶,对道德修养的提高大有裨益,每一个认真品尝的人都会齿颊留香。  一、爱心,以孝为先,仁慈博爱  孔夫子说,孝悌是一个人仁慈的根本。东汉的江革,于战乱中带着母亲四处逃难,孝义传遍邻里。太守为江革的孝顺所
期刊
从长远发展来看,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把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融于平常一点一滴的教学训练之中,以能够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要求,是十分重要的。为了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充分发挥自我,充分体现他们自主学习的精神,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独立学习习惯形成的重要标志是思考  在学习中学会了思考,学生才不会一遇到问题想到的就是去找老师、找教学参考资料来获得答案,他们就会在拿到问题的第一时间去思
期刊
在高考中,很多学生对文言文普遍有一定的畏难情绪,其实,只要稍稍作一点准备,就会发现,历年的高考都有一定的规律。高考选文标准是: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符合这一要求的文言文,主要是以下六个方面:“二十四史”中的传记部分和《资治通鉴》中的名段,以《孟子》《韩非子》为代表的先秦浅易文言文,唐宋八大家的散文作品,以《世说新语》为代表的笔记文,以《梦溪笔谈》为代表的古代科技短文,以《聊斋志异》为代表的短篇文言小
期刊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早就指出:“教任何功课,最终的目的都在于达到不需要教。”假如学生进入这种境界:能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析,自己去历练,从而获得正确的知识和熟练的能力,岂不是就不需要教了吗?这种“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境界的达成,是学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析、自己去历练的结果,其实质则是学生的多学,自主地、主动地学。  在教学《囚绿记》时,尝试把“教是为了不教”的理念贯串整个教学过程,收到了良好的
期刊
面对高中的全面普及,素质教育的推行,高中昔日的精英教育已面临巨大的挑战。学生数量的增加,整体水平的下降,后进生面的增加,给高中教育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不少教师认为,只有学习好的学生才是人才,对他们总是高看一眼,而对那些学习后进的学生打心眼里看不上,认为他们根本不是念书的材料,将来也不会有大出息。其实,所谓的“后进生”,他们有许多地方是值得赞赏的:有个性,动手能力强,有创新。教师要平等、公平地对
期刊
要想做到阅读与写作的真正互动,就应该把阅读与写作和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只有找到两者的结合点,才能收到“双剑合璧,威力剧增”的效果。这就要求学生在生活中要注重各种知识的积累,在阅读时要注重“体验”和“欣赏”。多给学生阅读的时间和空间,这样他们才会有更多的欣赏兴趣和表达冲动,写生活中的事,写实实在在的事,用通俗的语言表达真实的感情。使阅读和写作不再是枯燥的“搜集”和“记录”,而是对生活的体验、感受和
期刊
一、审题技巧  1.树立“赋分”意识。  根据试题的分数来合理地分配答题时间,确定答案文字的长度,甚至大胆推断答案大体上可分为几点来表述。如,4分的题一般可分为两条来表述,6分的题可分为三条来表述,事实上,标准答案也是按照两条或三条来确定答案要点的。赋分的多少常常也暗示了试题的难易度,对于小分值的试题,考生的思考应该简洁。  2.树立“提示”意识。  高考现代文阅读试题题干的设置,为了让考生能写出
期刊
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来,语文课堂教学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语文课堂充满了生机,焕发了活力,令人欣喜,叫人振奋。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应该引起关注与思考。  一、突出体现语文人文性,但不能忽视其工具性  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是统一在一起的,二者不可偏废,也不可分离。新的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人文性因素放在教学目标的突出地位,突出了语文教育应有的丰富内涵,充分展示了语文自身的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