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德六心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llo_jun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人养生有“六心”,谓“正心、靜心、清心、寬心、忍心、操心”;吾曰养德亦有“六心”,即“爱心、清心、诚心、信心、专心、宽心”。此六心从何而来?从传统文化中汲取便可。传统文化之“六心”是一杯沁人心脾的茶,对道德修养的提高大有裨益,每一个认真品尝的人都会齿颊留香。
  一、爱心,以孝为先,仁慈博爱
  孔夫子说,孝悌是一个人仁慈的根本。东汉的江革,于战乱中带着母亲四处逃难,孝义传遍邻里。太守为江革的孝顺所感动,曾召他出仕,但江革以母亲年迈需要照顾为由拒绝了太守。母亲去世后,孝期已过,郡守再次派人去劝江革,他才出去任职。江革因为孝行倍受朝廷重用,他的孝行成为上至朝廷贵族、下至黎民百姓学习的榜样。
  孟子曰:爱人者,人恒爱之。范文正公何以赢得世人对他的爱戴?为其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爱之心。他能处处替人民着想,替国家着想,因而他的影响力绵延后代,后人都以他的风范为人生的榜样。有些人为何会觉得自己不被人尊重,是因为不懂得互助、互爱,没有真正从心里为他人着想,替人做好榜样。君子以仁存心,仁者爱人。明白了这一点,并付诸于行动,就不失为君子。
  二、清心,静能生慧,智者无忧
  时代的进步,社会的繁荣,使人心变得浮躁。年纪尚轻的学生,被外面五彩缤纷的世界迷惑得不知所措,“唯钱论”、“读书无用论”充斥着他们的大脑,无法安心读书。不妨学学古人,陶潜先生才华横溢,但因他不愿与野心家和贪官污吏同流合污,最终辞官归隐,过着“躬耕自资”的生活,享受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人生乐趣,留下了大量优美的诗篇,彰显了人生的价值。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没有恬静的修养,就不会有明确的志向;没有宁静的心态,就无法达到远大的目标。古人的这份高洁的宁静是一种智慧,它能让人们保持内心的平和,拒绝外面纷繁喧闹的诱惑,在安静的校园里,静心读书,汲取知识的养分,为实现远大的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诚心,诚以待人,将心比心
  孔子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俗语说,“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 《诗经》言,“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这些说的都是要以诚待人,将心比心,才能收获别人的真心回报。
  有些人总以自我为中心,只一味埋怨别人对自己不好,却不明白人际交往应当是双向的。如果希望得到别人的真诚相待,就要真诚待人,只有首先主动真诚地去对待别人,才能赢得真诚的回报。
  四、信心,积极豁达,乐而忘忧
  生活永远不会一帆风顺,有“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的无奈,也有“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的困窘。乐观之人总是对人生充满信心,他们以积极豁达的态度面对磨难,坚信总会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一天。
  看看身边,多少失意的人在跌倒的坑里一蹶不振,拒绝爬起,多少脆弱的心因一点挫折选择了最悲壮的方式结束生命。古人生活的智慧告诉人们:悲观的人先被自己打败,然后才被生活打败;乐观的人,先战胜自己,然后才战胜生活。
  五、专心,术有专攻,业精于勤
  《师说》中提到“术业有专攻”,《劝学》中又说:“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由此可见,技能业务各有钻研与擅长,唯有用心专一,锲而不舍,才会到达一定的境界。
  对于学问,不可能面面俱到,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毕竟只是少数。但必须发展自己的特长,用心专一,既要有“用志不分,乃凝于神”的态度,又要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决心。
  六、宽心,宽以待人,厚德载物
  蔺相如凭借机智勇敢,在渑池之会大挫秦王,被赵文王拜为上卿。廉颇以自己有战功为由,瞧不起这个出身低微的宦者令之舍人,扬言只要见面,必定羞辱他一番。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躲而不见。当廉颇知道真正原因,上门负荆请罪时,蔺相如极其大度地原谅了廉颇,并与之成为好友。蔺相如的宽容,成就了千古佳话。可见,凡成大事者,必定心胸开阔,豁达大度。
  宽恕别人就是善待自己,唯宽可以容人,唯厚可以载物,有容乃大,不容无物。唯有以德报怨,才能换回内心的安详、平和与宁静,才能赢得一个温馨的世界。
  不要被现代文明的大潮所淹没,不要忽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传统文化的“六心”,透出的是古老的优良传统,是为人处世的规矩,是修心养性的准则。养此“六心”,定会让人们的道德修养得到提高,让人们的灵魂净化。
其他文献
一首诗艺术价值的高低,不仅在于“写什么”,更在于“怎么写”。因此,“语不惊人死不休”,成为众多诗人的至高追求。作为高考诗歌鉴赏要求之一的表达技巧,便属于“怎么写”的范畴,而抒情手法又是表达技巧的重要组成部分。纵观历年高考试题,多次涉及对此考点的考查。因此,教会学生鉴赏诗歌的抒情手法,并学会规范作答,是学生应对高考所必备的技巧之一。  那么,在面对此类题目时,该引导学生从何入手,在作答的过程中该抓哪
期刊
诗歌往往以语言的高度凝练取胜,然而寥寥数语却承载着诗人沉甸甸的情感。如何透过文字把握作者的感情,就要了解诗歌的抒情方式。诗歌的抒情方式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大类。  直接抒情,即作者在文中把内心强烈的感情不加掩饰地直接表达出来,让强烈的感情激流直接倾泻而出。  例如,王实甫的 《十二月过尧民歌为别情》:“自别后遥山隐隐,更那堪远水粼粼,见杨柳飞绵滚滚,对桃花醉脸醺醺,透内阁香风阵阵,掩重门暮雨纷
期刊
十年前,为了满心的梦想来到罗山高中,开始十年的漫长又激情满怀的教学历程。后来赶上新课改的春风,沐浴在和煦的暖风中,熏陶着母乳般的雨露,享受着各位老教师的谆谆教诲。十年来经历了无数次的考试,教授了无数篇的作文材料,批阅了无数篇的考场作文。由初教时的无从下手、不知所措到渐入其境,再到得心应手。一路走来感受颇深,心得不少,体会亦多。下面就近两年新课标高考作文,浅谈一些看法。  首先,严格按照考试大纲(新
期刊
一、走万里路,读万卷书  这句话,强调的是“量的积累”。试想,没有量的积累,即使教材篇篇是精品,学生也不能获得深刻的阅读体验,形成较高的阅读水平,更不能提高作文水平。“书到用时方恨少”,颜真卿也说:“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因此,“以多读来促进质的飞跃”,是十分必要的。  1.扩大图书的来源。学校的图书数量是十分有限的,学生自己的图书更有限。为了扩大读书量,可以让每位学生从家里拿两本书,
期刊
“意”,即文章的中心、主题,立意即是确立写作的中心、主题。立意的过程是必须在下笔之前完成的,是写作的第一步。立意不好,文章就会散乱无“神”。在审题明确题意指向后,就应该对文章集中立意了。如何做好文章的立意,不妨从以下几点来进行:  一、找准关键点,学会“踩点立意”  作文立意,要先从所给的材料中发现和发掘立意的关键点。现在的高考作文题,不管是命题作文还是材料作文,其中往往有多个立意点。如,2007
期刊
书到用时方恨少,学生自身读书不多,且又不擅长总结归纳,因而,每到作文时,便抓耳挠腮,捉襟见肘。怎样让学生在有限的学习中获得充足的写作素材呢?经过不断思考,恰好,本学期学习必修四的内容,第四单元三篇文本均为人物传记。于是,在本单元学习完后,就开展了这样一个活动,领着学生一起梳理课内素材。现把这个活动记录如下:  活动之前,先跟学生做了个小游戏。举起手中的回形针,说道,大家说说这枚回形针(曲别针)有哪
期刊
大语文教育主张语文教育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全方位地与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把教书和育人有机地结合起来,把传授语文知识同发展语文能力、发展智力素质和非智力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把读、写、听、说四方面的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接受全面的、整体的、强有力的培养和训练,充分体现《新课程标准》里提到的语文教学要体现的两个特点:人文性和工具性。随着影视
期刊
材料作文的审题,是提供材料的作文进行写作时重要的一步。把握好材料的内容和意义,选择恰当的议论角度,是写好材料作文的关键。“审题立意作为决定材料作文优劣成败的第一步,就成为当前作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那么如何准确把握材料主旨,正确审题立意呢?弄清学生在审题立意中存在的问题,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总结几次考试中的作文,选择一些题目来探究一下审题与立意存在偏差的原因,总结一下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基本方法。
期刊
传统意义上的二轮复习,时间从3月下旬到五月中旬。因为学生的知识框架在一轮复习中已经建立,再加上这一段天气不冷不热,有利于学生学习,所以它是学生成绩提升的黄金时期。  在二轮复习阶段,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要时刻关注学情的发展方向  二轮复习学生可能面临三种结果:一种是学生能将知识快速消化吸收,将技巧、方法灵活运用,在做题时能游刃有余,目无全牛,所以成绩提升很快;一种是学生虽然学习很努力,但是实践
期刊
平常语文教师都告诫学生,学习语文重在积累。其实早读就是一个很好的积累平台,但大多数语文教师不能够重视早读的使用。或放任自流,没有任何目的与要求;或应付校领导检查,让学生声音响亮,整齐朗读一些文章了事;或学生自由朗读,教师抽查学生背诵。这些做法都不可取,如何才能让早读课发挥其最大功能呢?可以这样安排早读:  一、文言文理解的平台  文言文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是学生语文成绩提高的障碍。大多数学生“望文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