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品德与社会历史题材的教学内容处理策略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diren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发现任教品德与社会的老师普遍认为历史题材的内容比较难教。分析其原因,这是由于对课程性质理解不到位造成的。因此教师要通过把握品德与社会历史题材教学内容的育人功能和加强其教学内容与学生认知链接这两种策略,从而优化此类题材的教学。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 历史题材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2095-3089(2018) 18-0100-01
  在听课和自己任教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任教品德与社会的老师普遍认为历史题材的内容比较难教。它涉及的内容宽泛,话题零散,知识点多。教师的教学设计容易脱离学生实际,容易上成历史知识讲授课。这就需要教师把握此类教学内容的处理策略,才能事半功倍。
  一、品德与社会历史题材的教学现状及成因分析
  对学生而言,由于历史已成过去式,离他们的生活实际十分遥远。仅凭教师平淡的讲解,是很难激发学生产生对历史题材的探究欲望。这样造成了:一、教师过于着重历史知识的讲解,追求知识完整规范,导致历史知识与品德目标的割裂,从而忽略了本课程的核心——“品德性”。二、教学过程不能引起学生兴趣,学生的学习方式还是以“听讲式”为主,体验与感悟都不够深入。教师在讲台上慷慨激昂,学生在座位上冷然疏离,很难引起其道德情感的共鸣。
  分析其原因,是由于对课程的性质理解不到位造成的。义务教育阶段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根据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社会生活范围不断扩大的实际、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形成的需要,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将品德、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国情、历史和文化教育,地理和环境教育等有机融合。”由此可见,要上好品德与社会历史题材课,首先要发挥本学科历史题材育人功能,增强“品德性”,才能更好地把握教学目标,整合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素养。
  二、把握品德与社会历史题材课的育人功能
  历史知识中隐含着道德价值,历史题材是道德教育的重要载体,为学生道德情感的激发,提高道德认知起到重要作用。故而教师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不能偏重于历史知识的讲授,而要善于挖掘隐藏在历史知识中的道德价值,逐渐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判断标准,从而促进学生品德和社会性的形成。
  1.激发道德情感
  品德与社会历史题材对于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起到积极的作用。教师要善于发现教材的要点,找准激发点,设好体验点,燃亮学生的道德情感。五年级的《寻根问祖》单元(北师大版,下同)、《从统一到鼎盛》、《向人民英雄致敬》单元;六年级的《为了建设新中国》单元,《腾飞的中国》单元等激活学生们的爱国心与自尊感。五年级的《野蛮与文明》;六年级《永恒的愿望》单元调动起学生的人道主义情感与正义感。学生通过学习,了解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教师相机进行相关的体验活动,催化并强化道德情感。
  2.培养健全人格
  教育的目的是促进人的发展,品德与社会历史题材中的人物典型道德形象是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最好的素材。《坚韧不拔的炎黄后代》中显示出来的我国古代先民的艰苦奋斗,勤劳勇敢等优秀品质;《杰出的智者》中的孔子、孙武还有一个个古代科学家的智慧才干、杰出成就;《从统一到鼎盛》中不辱使命、气节高尚的苏武,兼听则明、善于纳言的唐太宗,不怕艰辛,意志坚定的鉴真大师……他们的优秀品质激励着学生们的成长,他们的榜样作用鼓励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与不懈奋斗的精神。
  3.拓宽国际视野
  “教育要面向世界”。学生从品德与社会课程中的世界历史题材,可以了解到世界历史,知道各国、各民族的文化。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来讲尤为重要。学生从《野蛮与文明》、《回望二十世纪的战争风云》、《迈向和平的世界》等的学习人类历史发展的多样性。使学生慢慢将眼光放高放远,初步能够站在全球或更广阔的角度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逐步培养学生多元的文化观念和世界意识。
  4.传承人类文明
  品德与社会历史题材中隐含了许多珍贵的文明因子,例如学生从品德与社会历史题材中学习中华文明的历史传承,了解到我们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而且我们中国更是四大古国中唯一一个文化传承延续五千年而从未断裂的国家,为世界文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文明的曙光》、《伟大的发明》、《杰出的智者》、《从统一到鼎盛》等无不诉说着祖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辉煌的成就。又如《野蛮与文明》让学生知道欧洲历史上重要的探险对于人类历史进步的重要意义,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到工业化时代带给人类的方便,为学生探寻人类文明的起源、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加强历史题材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认知链接
  在品德与社会课程中,历史题材内容是以“散点”式分布在相关学习主题中的,加上时间跨度大的因素,学生难免产生强烈的疏离感与旁观感。因此教师要加强历史题材与学生的认知链接,引发共鸣,使学生在掌握历史知识的同时形成道德情感和道德认知。
  1.链接古今,联系学生实际
  历史离学生实际已经久远,诸多过往随着时光的流逝,已经掩埋在历史的尘封当中,学生有疏离感是很正常的。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链接古今,能使学生例如教师在教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罪恶的战争》一课时,为了感受英国商人的卑鄙与阴狠,教师出示了统计图,先让学生了解到鸦片输入使到当时中国白银外流的数据。但这时学生对于这一数据的理解只是停留了在表面。教师进一步告知学生1两白银等同现在的200元人民币,让学生算算900万两白银相当于今天的人民币的多少钱。学生通过计算,不禁哗然,对英国商人通过输入毒品,达到既让中国人成瘾,变成所谓的“东亚病夫”;又进行贸易侵略的不可告人的目的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从而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之心。教师趁机激励学生要努力学习,使爱国主义能够逐渐转化为学生实在的行动。
  2.链接地域,发掘本土资源
  本土地域是学生出生、成长的地方,含有丰富的课程资源。合理发掘本土相关的历史资源,让历史根植于学生熟悉的场景,才能让历史真正走进学生的生活。例如在教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天下为公》一课时,教师可以在课前指导学生孙中山的生平和他留在广州遗迹等历史资料。在课堂上教师因地制宜地组织学生在课堂上举办孙中山故事会,让学生交流分享课前收集到的相关信息资料,通过交流,加深对孙中山先生的了解,使课堂变得引入入胜。使远去的历史彷如发生在学生身边,油然而生出亲切之情,使教育不知不觉地渗入心灵。
  参考文献:
  [1]孙慧峰.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中“历史内容”的教学策略[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5年12期.
  [2]唐卫明.品德与社会历史类主题的价值分析与教学策略研究[J].小学德育,2010(11).
  [3]吕娜.谈小学《品德与社会》中历史题材的教学[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2(5):143-145.
其他文献
贫富差距过大严重妨碍社会和谐,是必须切实解决的社会现实问题。本文提出了解决之道,同时提出应区分共同富裕和平均主义的区别。
【摘 要】思维是数学教学的灵魂,课堂教学实质上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思维活动的过程。课堂观察法,对教师和学生进行数学思维过程教与学的分析是重要的研究方法。我们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维度进行数学思维过程观察。发现思维不可替代,思维需要人人参与;引导、质疑、操作,带动学生思维发展;多元表征,适应不同思维优势的学生;暴露思维,给学生思维表达的空间;注重思维品質的培养。  【关键词】思维;课堂观察  【
《中国商人》2007年3月号刊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中国不能接受资本无道德论”一文。文中指出:中国企业正面临企业社会责任的挑战性考验。那种资本无道德,财富非伦
叶用莴苣为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因可生食故又称为生菜.原产于地中海沿岸,公元5世纪传入我国,在我国南北方普遍栽培.哈尔滨市农科院于1998年开始应用无土栽培技术生产生菜,经
本文用文献研究法对近十年来我国生态足迹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和分析。研究发现生态足迹的相关研究者主要来自地理学、人口学、环境科学、经济学等专业背景,同时生态足迹相关
伊藤诚在《马克思危机理论形成》一文中对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形成进行了研究,基于对《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剩余价值理论》和《资本论》三个文本的考察,他认为资本过剩论
对月季切花进行叶绿素SPAD值的检测,结果SPAD值相对低的瓶插寿命时间相对短;经过可利鲜RVB预处液处理后,处理过的SPAD值与对照区别不大;以不同来源的品种对照的SPAD值与瓶插寿命
【摘要】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家庭的希望,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家庭、学校,乃至整个社会的重任。需要家校通力合作,多渠道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共同提升教育水平,才能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打好基础。  【关键词】小学教学 德育教育 渗透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6-0242-01  一、当前小学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1.社会不良现象的感染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价值觀念以及对婚姻和家庭的观念都在发生着不同程度的变化。伴随着现在的离异家庭越来越多,在校单亲家庭学生人数也逐年增多。家庭的解体,对在学校的未成年孩子来讲,无疑是一次心理地震,其造成的心理伤害也是无法估量。如何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已是当前学校和社会面临的重大课题,需要共同不断地探索和研究。  【关键词】单亲家庭学生 心理现
目的:明确我校预防医学培养模式的效果,为特色应用型本科院校应用型医学人才培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我院对2006至2008级预防本科学生,在人才培养计划、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