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兰的报复

来源 :百花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y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香兰坐在光秃秃的河岸上,凝视着脚下这条沉睡多年的河。
  河滩上的枯枝衰草全都融进了濃墨样的夜色,稀稀落落的几颗星星下,满世界就她一个人。
  没人惹她生气,她透心通肺地高兴着呢。她一扭头,就会看到村中她家院子里投出的炭火般的光亮;她侧侧耳,就会听到那里漫涌出的欢悦。可是,她不看,不听,就这样端端地坐着,把自己坐成了一尊雕像,融进了这浓墨样的夜色。
  明早就要娶亲了,事一条条一件件都有了着落,她从亮晃晃的热闹中悄悄溜出来,只想一个人静静。
  此时,她的心已宁静得像这荒野的夜,像这干涸已久的河……
  幽幽的河床里忽然就有了水,幽幽的河岸上忽然就走来了她的男人。
  男人拧脖子瞪眼冲她吼:“别跟着我,回去!”她不语,他走,她也走。男人恼了,返身一把搡倒她,又走。她爬起来,闷头跟着。男人一甩膀子下了河,她裤腿没挽就蹚进水里。河水越来越深,男人开始划水向对岸游去。她不会划水,眼瞅着就跟不上了,她还往前蹚。水齐了她的胸口,水涌到她的脖颈,水没过她的头顶,她已经连呛了好几口水,仍然奋力地向前扑……男人知道她不会划水,却肆意地划着,翻出大大的浪花,连头也不回。男人隐没在水中,渐渐模糊成一个黑点儿。她忽然没了力气,手脚软得像面条,任凭水流把她拖走……
  她感觉自己死了,身子像一片树叶,异常轻盈,正往一个深不见底的地方飘落。一群亮闪闪的蝴蝶扑来,打得眼睛生疼。她使劲儿眨眨眼睁开,身子却在岸上。河水哗哗流淌,不见一个人影儿。她哭了,哭了好久,眼泪流进河里,感觉河水都涨了。她把眼泪一甩,腾地站起来,冲着河水骂道:“黑了心的,走吧!咱走着瞧!”
  她恨自己当初鬼迷心窍嫁给了这个浪荡汉子。人五大三粗吧,却不爱侍弄庄稼,不爱干活儿,整天到处游荡,干些不着四六的勾当,家穷得叮当响。一家人不同意,爹娘寻死觅活,她硬是嫁给了他。
  她那时太过自信了,觉得自己能够扳正他,凭着他强壮的身体、他的聪明、他的能说会道,加上她的勤快,他们是会过上好日子的。事实上,她没有做到。她只拴了他两年多,然后,他就丢下她和一双儿女从这条河里消失了。
  黑了心的男人一走就是二十几年。
  中间他曾回来过两次。头次,他衣服光鲜、人五人六地拎了一大堆东西,趾高气扬地要进家。她把他堵在门外,问他:“还走不?”他嬉皮笑脸地打岔。她咣当把门关上,没再理会他。二遭,他如同经霜的草木,腿弯背驼,头发稀拉,两眼浑浊。他不敢上门,托人说和,想要回家。她火冒三丈:“回家?这儿没他的家!”男人蔫蔫地走了,从此再没回来。
  她像一只母兽,日夜叼食喂养她的一双儿女。从早晨第一声鸡鸣,到夜里最后一声狗吠,她一刻不肯消停。好多人劝她“往前走一步”。她知道随便跟上哪个男人,有人帮衬,日子会好过得多,生活会有味道得多,她却执意不肯。那时她生机勃勃的身子如同肥沃的土地渴望阳光雨露一样,正是需要男人抚爱的时候,而身边也时常蝶飞蜂舞,只要裤腰带稍微松一点儿,哪怕给人个好脸色,便会得到许多慷慨热诚的帮助。她却把自己包裹得像只粽子,活成了一台只会干活儿的机器。
  男人像块破布,被岁月浆洗得没了颜色。她很少想起他,也很少有人对她说起他。隐隐约约听人说他一时暴富,一时落魄,像条破船,时起时落,最终没混出个人样,在县城修鞋,住在街边一个铁皮壳子里。
  她靠着一个女人的力量盖起五间敞亮的新房,把一双儿女拉扯成人,适时地为女儿寻了婆家,又为儿子操办婚事。瘦小憔悴的她骤然间在村子里高大鲜亮起来,同她那个落魄的男人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一弯月牙儿爬上来,把夜色洗得清清爽爽。起风了,河草唰啦啦地响,把月光摇得飘飘忽忽。她脑子里忽然蹦出个恶毒的主意——也许这个主意在他从河里消失那会儿就有了,二十几年来一直埋在她的心头——我要羞臊他,让他回家,回我这个家,羞死这个老东西!
  她掏出手机,摁下那串听了一遍就刻在心里的号码……
  她想象着男人走进村子,顺着一溜红喜字,踏进她家的高门楼,走进新房,面对着儿子、儿媳、闺女、女婿,面对着她,会是什么模样……
  香兰扑哧笑了,笑得眼泪都出来了。
  [责任编辑 晨 飞]
其他文献
刘爱国的背从小就驼,背上像背了一个南瓜,村里人喊他驼子。  起初,谁这么喊他,他就很不高兴,指着谁就骂。  “随别人喊,喊刘爱国,你答应。喊你驼子,你也答应。”他叔刘金柱劝他。  后来,只要谁喊驼子,刘爱国就答应,再不骂人。喊着喊着,村里人几乎忘了他的真名。  驼子会剃头。他的手艺是刘金柱教的。 靠着剃头,驼子除了养活自己之外,手头还比较活泛。  那个春天,村里做媒有点儿名气的张婆婆给驼子介绍了脑
期刊
小小说,1500字左右,篇幅短,尺水兴波,并非易事。  汪曾祺先生曾说过,文學是语言的艺术。由此可见,语言对于小小说举足轻重。小小说,仅仅语言准确是不够的,重要的是写出一番意趣、景象,轻笼着文学的氛围。老舍的小说,有着北京老胡同四合院的味道;赵树理的小说,亲切、风趣、质朴;孙犁的小说,明丽、清新、柔美。  小小说若没有味儿就像一杯白开水,小小说的味儿考量着作者的文学修养与语言功力。  语言的修炼是
期刊
枫城的清晨,寒风凛冽。高大的方健全副武装,疾步踏雪而行。  方健刚跨进教室,白人同学约翰逊劈头盖脸就问:“你今天怎么还上学?”  方健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没有吭声,朝座位走去,放下书包坐下。  肥胖的约翰逊紧跟而上,咄咄逼人地问:“你的爸爸妈妈,不是与加拿大首例武汉肺炎患者乘同一班机吗?”  方健感到纳闷儿:“你怎么知道的?”  约翰逊:“请你直接回答,是不是同一班机?”  方健:“是的!怎么了?
期刊
那年冬天,雪特别大,大得罕见,雪花来不及分开那样,一嘟噜一嘟噜降下来。  一匹白马打雪帘中闯出来,像是雪塑的马,浑身散着热气,鼻孔两股气一出就被寒气凝住。一个汉子骑着白马,马已够快了,他仍时不时地挥鞭。  疾奔的白马一路扬起雪尘,到了洞桥头,缓了脚步。山河镇位于杭州至宁波的官道上,官邮必经这个小镇,小镇前的洞桥又是唯一过口,桥头是一个三岔路口。雪在天空打着旋儿,公差已辨不清方向了。  公差朦胧中看
期刊
寓 言  狼来了,羊不懂,为什么没人喊叫?  同病相怜的人,为什么要被门窗隔开?  晴朗的日子里,谁把晦暗的云,涂抹在了玻璃上?  眼睛湿漉漉的,像突然驻足的雾。  为什么消毒?  为什么轻微的一声咳嗽,竟然长久震颤?  每个人都在忙,忙着监视别人,忙着清理自己。  每只口罩都是防范。  每堵墙都是屏障。  每盏灯都是醒着的夜晚。  与狼共舞,人类增添的,不仅仅是阅历。  一盒龙虾  一盒龙虾,放
期刊
編辑部主任周芳大姐下乡调研采风,我全盘负责杂志的稿件。  一天,我从众多自由来稿中发现一件不同寻常的稿件,厚厚的牛皮纸信封像鼓胀着一肚子气的蛤蟆,上书正楷蝇头小字:杨家将。落款:褚安先生敬呈。  稿件是曲艺唱词,足有一百多页。审阅稿件,令我失望大于期望。  稿件多是些赞词。赞词,鼓书艺人的行话:万能贯口,这些贯口放在《杨家将》里可以用,放在《罗家将》里照样可以用。  抽去这些贯口,褚安先生这篇东西
期刊
紙匠姓王,人称纸匠王。纸匠王家世代皆做纸活儿,五间土房,就有些阴气十足了。  石门及周边的村子,不论谁家,凡有白事,都离不开纸匠王。花圈、经幡、车马牛、童男童女、金山银山,凡此种种,皆是经由纸匠王的一双巧手,用高粱秆和各种各色的纸做成的。  纸匠王家的纸活儿,结实,好看。连复州城里讲究的大户人家,逢有白事,也会来石门,找纸匠王定做纸活儿。  只是到了王传鼎这辈,纸匠王家的纸活儿生意,便日渐萧条了。
期刊
老式平房住着五家人,门和窗户都上有油漆,四家是朱红的,一家是绿色的。绿色的是她家的。从外面回来往里走,第二个门便是。  当初上漆的时候,丈夫說:“绿色养眼,但不耐脏哦!”她说她喜欢,她会经常擦的。上绿色的漆,只因这栋平房位于家属院的角落,小区绿化不好,在这里,除了门和窗户的色彩,其余的就是一片混沌的灰色。她时常读唐诗宋词,记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她把门和窗户当成了她的“东篱”。  上
期刊
田里的麦子已经抽穗了,李大专门从县城里赶回来给麦子打药。李大从小就跟爹种麦子,爹以前是罗村里种麦子的好手,爹老了,李大又成了罗村种麦子的好手。  虽说李大现在搬到县城了,但是种麦子的手艺长在他的根里,和他一同扎在罗村的黄土里,是他的一个兄弟,怎么也生疏不了。  “娘,俺给你提溜了个大瓜。”还没进门,李大就在院里笑开了。  “大娃,你嚷嚷啥!”娘快步过去接了李大的瓜。  “娘,你咋了?”  娘不说话
期刊
早上,“控辍保学”办公室李主任吩咐我:“今天你和小郑去一趟马龙镇周峦小学,看看那个周丽艳是不是真正返校了。”  周丽艳是马龙镇最偏僻的周峦村的女孩,五年前小学六年级还没读完,就辍学了。当时学校没少做工作,但这女孩死活也不肯复学。为躲避上学,她干脆外出打工去了。算算她的年龄,今年应该十七岁了。不管多少岁,没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就是辍学,这次“控辍保学”大检查,凡辍学者,都得劝返。据学校汇报说,该女孩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