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西方文化确实仰仗着它那强大的经济势力在世界上大行其道,我国人民对西方生活的向往和传统文化教育的薄弱,让其有机会渗透到我国人民的文化生活中,并不知不觉中改变着当代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导致部分青少年盲目追风。探其根源,是盲目追风的青少年认为中国传统节日不如洋节好玩,粽子和月饼不如麦当劳肯德基来得诱人,从而热衷于圣诞节、万圣节等西洋节日。因此,本文从当下小学生对传统节日文化的无知现象入手,多方面分析传统节日文化的流失问题,警醒学校、家庭、社会应全方位教育。
与其在孩子面前大力宣扬抵制日货,不如教育孩子从现在开始努力拼搏,将来制出超越日美货品的中国货,与其抵制国人过洋节,倒不如加强对青少年的传统节日文化的宣讲,挖掘其德育内涵,引导广大青少年从传统文化中汲取丰富营养,不断增强中小学生的国家认同感、民族认同感、地方认同感,在传统节日文化熏陶下,不断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以此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价值观的教育更加具有生命力和影响力。
关键词:传统节日文化;德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族精神;
“西洋文化在中国已由微风细雨演变成狂风骤雨,最为直接和集中的体现,莫过于圣诞节在中国的悄然兴起与日趋流行。”一封由北大清华等10位博士生联合发出的《走出文化集体无意识挺立中国文化主体性——我们对“圣诞节”问题的看法》一文,在各大门户网上引发了“国人该不该过圣诞”的大讨论。弘扬传统节日文化是迫在眉睫。如何改变现状呢?我作了以下的思考。
一、营造节日文化氛围,推动精神文明建设
环境是一种“隐性德育教育课程”。教室环境是班级形象的标志之一。美化教室环境,既建设了良好的班级形象,又可以让优美的环境陶冶人。心理学研究证明,自然环境、社会现实会对人的心理产生巨大影响。因此,我特别重视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在环境创设上,我主张班主任退居“二线”,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从设计到布置,到最后的欣赏评价,整个过程都离不开学生的积极参与。在环境创设内容的选择上,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发展需要,保证学生对环境的选择和自由支配, 努力使每一块墙面会说话,力求每一处景致都能打动人。让学生在环境布置中学习与发现,享受成果带来的快乐,在快乐中受到环境这位无声导师的引领。
学校育人环境固然重要,家庭氛围的营造亦是不可或缺,我从不忽视这一点。如中秋节,我鼓励家长与孩子一起动手做灯笼、猜灯谜、读与月亮有关的诗词、讲述中秋团圆的故事,畅想国家美好的未来等,使学生在浓郁的中秋文化中受到德育教育,激发努力为家庭和谐做贡献,乐送祝福、传递感恩之情。
社会是个大染缸,更应教会学生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颜色。我注重引导学生关注媒体关于节日文化的报导,关注社区节日文化的营造,组织学生开展讨论会,批判性地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二、精心策划小活动,潜心挖掘大德育
西汉文学家刘向说:“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可见,百闻不如一“践”。我根据传统节日的特点,结合实际,带领学生、大力发挥家委会的作用,精心策划弘扬传统节日文化的小活动。力争开展一个活动,改变一种不良行为,养成一种好习惯,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获得知识、丰富情感、养成品德。
“喜迎中秋庆团圆,欢乐笑语万里传”,又是一年中秋到,中秋节的最大意义和主旨是“团圆”。 团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和谐”紧密相连,团圆不仅是外在的形式,而且是内心的和谐与相通。为充分发掘这一传统节日内涵,弘扬祖国的优秀文化,激发广大师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我在中秋来临之际向与学生一起策划“中秋话月明·人月两团圆”活动,通过收集中秋诗词、开展中秋诗词吟诵品读会、讲中秋节的故事、举行中秋灯谜会、开展“月圆家圆国圆”亲子庆祝活动等,让小活动焕发大活力,从中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引导学生明白月是民族、家庭幸福的象征,有着丰富的人文寓意。中秋节日文化是魂,我们不但要让它植根于思想沃土中,还要不断赋予它新的时代内涵——只有人民和谐、人生圆满、家庭圆满,国家才圆满。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重阳佳节,为进一步弘扬孝老爱亲的精神,我号召同学开展“日献一孝”活动,引导学生为家里长辈献孝心、纳孝言、扬孝德。
三、家校携手,筑牢传统文化
近年来,国家到地区,都极为重视家庭教育。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家风问题,在许多场合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这些重要论述继承中华民族优秀家风文化,弘扬党的家风建设传统,赋家风建设以新的时代内涵。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的终身的老师。所以我认为家庭的指引是教育中的重中之重,营造家校合作,和谐育人的氛围是我开展德育工作中的又一主要途径。
民族传统节日文化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特定的文化内涵。千百年来,它发挥着传承文明的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指出: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新时期改革的力量。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学习继承民族传统文化必须从娃娃抓起,绝不能只让孩子们了解今天的中國,还要让他们了解昨天的中华民族,让他们为我国有博大的传统文化为荣。通过弘扬传统节日文化,让学生真正树立起热爱中华、热爱中华民族的文化、热爱生活、努力创造未来的崇高情怀。寓德育于活动,在传统节日文化中挖掘德育功能,是我们弘扬传统文化的主要途径。让我们充分挖掘节日中的德育教育资源,广泛开展弘扬民族精神、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德育活动,振奋中华民族精神,使德育时刻浸润学生的心灵。
参考文献:
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
2.《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
3.《中国传统节日文化》
4.《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
与其在孩子面前大力宣扬抵制日货,不如教育孩子从现在开始努力拼搏,将来制出超越日美货品的中国货,与其抵制国人过洋节,倒不如加强对青少年的传统节日文化的宣讲,挖掘其德育内涵,引导广大青少年从传统文化中汲取丰富营养,不断增强中小学生的国家认同感、民族认同感、地方认同感,在传统节日文化熏陶下,不断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以此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价值观的教育更加具有生命力和影响力。
关键词:传统节日文化;德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族精神;
“西洋文化在中国已由微风细雨演变成狂风骤雨,最为直接和集中的体现,莫过于圣诞节在中国的悄然兴起与日趋流行。”一封由北大清华等10位博士生联合发出的《走出文化集体无意识挺立中国文化主体性——我们对“圣诞节”问题的看法》一文,在各大门户网上引发了“国人该不该过圣诞”的大讨论。弘扬传统节日文化是迫在眉睫。如何改变现状呢?我作了以下的思考。
一、营造节日文化氛围,推动精神文明建设
环境是一种“隐性德育教育课程”。教室环境是班级形象的标志之一。美化教室环境,既建设了良好的班级形象,又可以让优美的环境陶冶人。心理学研究证明,自然环境、社会现实会对人的心理产生巨大影响。因此,我特别重视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在环境创设上,我主张班主任退居“二线”,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从设计到布置,到最后的欣赏评价,整个过程都离不开学生的积极参与。在环境创设内容的选择上,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发展需要,保证学生对环境的选择和自由支配, 努力使每一块墙面会说话,力求每一处景致都能打动人。让学生在环境布置中学习与发现,享受成果带来的快乐,在快乐中受到环境这位无声导师的引领。
学校育人环境固然重要,家庭氛围的营造亦是不可或缺,我从不忽视这一点。如中秋节,我鼓励家长与孩子一起动手做灯笼、猜灯谜、读与月亮有关的诗词、讲述中秋团圆的故事,畅想国家美好的未来等,使学生在浓郁的中秋文化中受到德育教育,激发努力为家庭和谐做贡献,乐送祝福、传递感恩之情。
社会是个大染缸,更应教会学生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颜色。我注重引导学生关注媒体关于节日文化的报导,关注社区节日文化的营造,组织学生开展讨论会,批判性地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二、精心策划小活动,潜心挖掘大德育
西汉文学家刘向说:“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可见,百闻不如一“践”。我根据传统节日的特点,结合实际,带领学生、大力发挥家委会的作用,精心策划弘扬传统节日文化的小活动。力争开展一个活动,改变一种不良行为,养成一种好习惯,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获得知识、丰富情感、养成品德。
“喜迎中秋庆团圆,欢乐笑语万里传”,又是一年中秋到,中秋节的最大意义和主旨是“团圆”。 团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和谐”紧密相连,团圆不仅是外在的形式,而且是内心的和谐与相通。为充分发掘这一传统节日内涵,弘扬祖国的优秀文化,激发广大师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我在中秋来临之际向与学生一起策划“中秋话月明·人月两团圆”活动,通过收集中秋诗词、开展中秋诗词吟诵品读会、讲中秋节的故事、举行中秋灯谜会、开展“月圆家圆国圆”亲子庆祝活动等,让小活动焕发大活力,从中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引导学生明白月是民族、家庭幸福的象征,有着丰富的人文寓意。中秋节日文化是魂,我们不但要让它植根于思想沃土中,还要不断赋予它新的时代内涵——只有人民和谐、人生圆满、家庭圆满,国家才圆满。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重阳佳节,为进一步弘扬孝老爱亲的精神,我号召同学开展“日献一孝”活动,引导学生为家里长辈献孝心、纳孝言、扬孝德。
三、家校携手,筑牢传统文化
近年来,国家到地区,都极为重视家庭教育。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家风问题,在许多场合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这些重要论述继承中华民族优秀家风文化,弘扬党的家风建设传统,赋家风建设以新的时代内涵。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的终身的老师。所以我认为家庭的指引是教育中的重中之重,营造家校合作,和谐育人的氛围是我开展德育工作中的又一主要途径。
民族传统节日文化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特定的文化内涵。千百年来,它发挥着传承文明的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指出: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新时期改革的力量。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学习继承民族传统文化必须从娃娃抓起,绝不能只让孩子们了解今天的中國,还要让他们了解昨天的中华民族,让他们为我国有博大的传统文化为荣。通过弘扬传统节日文化,让学生真正树立起热爱中华、热爱中华民族的文化、热爱生活、努力创造未来的崇高情怀。寓德育于活动,在传统节日文化中挖掘德育功能,是我们弘扬传统文化的主要途径。让我们充分挖掘节日中的德育教育资源,广泛开展弘扬民族精神、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德育活动,振奋中华民族精神,使德育时刻浸润学生的心灵。
参考文献:
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
2.《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
3.《中国传统节日文化》
4.《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