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调查对象、时间、方法
调查对象:重庆市酉阳县大溪中学初二(1)班学生,其中男生24名,女生24名.调查时间为2017年10月至2018年1月.研究的方法为对比法.
二、对比过程
通过比较,这班学生共48人,男女生各24人.对其在校体育活动参与度的调查显示,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7人,占23.3%;不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15人,占50%;基本不参加体育活动的8人,占26.7%.而对体育活动喜爱程度的调查显示,占86.7%的26名学生喜爱体育运动.冬季经常患感冒的学生为22人,占72.3%,在同年级中较高.而另一项家长对孩子校外体育锻炼的支持率仅为40.7%,主要出于对安全和影响学习的考虑.本班学习成绩在年级中学期初属中下等.首先,让学生明确具有强健体魄的重要性.然后,在给家长的一封信中,强调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只要处理好体育锻炼的时间和学习时间的关系,两者是不会受到影响的,反而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适当有效的体育锻炼有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明白了这些道理,家长和学生对体育健身有了新的认识.通过对学生的调查绝大部分学生对跳绳、踢毽、篮球、羽毛球等易于开展且娱乐性较强的项目普遍感兴趣.因此,试验从这些活动入手.每天固定的体育锻炼为两次.早上大课间时组织学生跳绳、踢毽等活动.下午社团课时,开设篮球、羽毛球社团训练.双休日及节假日,则对学生提出要利用社区体育活动场地或在家进行1-2个小时的体育锻炼.在体育与健康课上,对学生在参加锻炼时出现的问题加以指导.这样的练习进行了近两个月,进入冬季后,又特别强调学生练习时必须结组进行.较高强度运动前,准备活动要做充分,消除各种不安全隐患,避免伤害事故发生.随着练习的深入,学生已不满足单纯的活动练习.于是又让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各种体育信息,在班内的板报栏展示,培养锻炼兴趣,学生的热情也更加高涨了.
三、对比结果分析
通过近一个学年的锻炼,这班学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在校运动会比赛中,总分列年级第二名,学年综合评定体育成绩列年级第一名.这一学年中,感冒发病率为46.7%,在同年级中最低.学生上课时注意力比以前有了较大提高,学习成绩也有较明显的进步,第一学期期末学习成绩量化为年级第3名,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列年级第2名,期末列年级第2名.上体育课时,半数以上同学能根据课程项目做较系统的准备活动,对各种技术动作的理解程度和接受能力在全年级中也是最好的.从实验中可以看到,运动方式也是影响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养成的重要因素.独自进行体育锻炼,易使人产生枯燥感、疲劳感,合作式集体参与的锻炼形式,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锻炼热情.小组内的互相影响、相互交流、相互帮助,为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团结协作、共担风险的精神,有效地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当今的少年儿童,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责任感差的不良心理,而合作的方式使他们更容易克服困难,实现交流,有效地促进了责任意识的培养.对于运动场地及时间的安排也应受到重视.教育学生在校外体育活动时应选择在较安全的场地进行,因地制宜,利用自然环境及有限条件进行;时间上不能过于集中,早晚分散进行.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同时,应消除家长的顾虑.多数家长的意识中,学习是第一位,体育活动被部分家长认为是妨碍了文化学习,甚至被制止.所以体育教师要帮助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健身计划,在保证安全和不影响学习的情况下,体验运动的乐趣,获得智育、体育的双丰收.校内校外相结合,这样才有助于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通过实验可以看出,有计划、适宜的体育锻炼不仅不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反而会促进文化学习的进步,使学生课堂上的注意力更加集中,提高课堂的学习效果.强健的身体,使学生学习更有保障.综合考虑,只要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有效、适宜地参加体育锻炼,就能够促进文化学习成绩的提高.通过实验证明,教师的鼓励和取得成绩的激励,对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促进作用也是必不可少的.孩子是在不断表扬中进步的.教师应随时监控学生锻炼,及时收取反馈信息,发现进步,随时表扬,出现问题,及时纠正,加以正确引导.学校要组织多种多样的体育竞赛活动,通过竞赛激发学生的锻炼热情,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给他们带来的快乐,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锻炼热情,对于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四、结果
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体育教师要进行正确的引导,发挥体育运动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应从学生喜欢、易于接受的运动项目开始,逐渐渗透,培养广泛兴趣,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结成锻炼小组,采用合作型的锻炼方式,有益于学生自信心和责任感的形成,有利于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校外体育活动是校内体育活动的补充与延伸,要做到合理安排,达到安全效益双丰收.适宜、正确的体育锻炼对于文化成績的提高起积极的促进作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相互促进,相互补充,有利于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教师的鼓励和获得成功的体验,是学生坚持锻炼的促进力,对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起促进作用.
五、措施
体育教师要采用积极、有效的手段,唤起学生的健康意识.教师要进行及时正确的引导,使学生自觉地投身到体育运动中去,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和坚持体育锻炼,逐渐形成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学校要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从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角度出发,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关注学生健康,促进学生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形成.学生自己本身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主动自觉地参与各种各样的体育活动,培养广泛的兴趣,克服自身及客观条件的不足,激发对体育运动的兴趣,逐渐养成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提高生活质量,使自身得到全面的发展.
(作者单位:重庆市酉阳县大溪中学)
调查对象:重庆市酉阳县大溪中学初二(1)班学生,其中男生24名,女生24名.调查时间为2017年10月至2018年1月.研究的方法为对比法.
二、对比过程
通过比较,这班学生共48人,男女生各24人.对其在校体育活动参与度的调查显示,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7人,占23.3%;不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15人,占50%;基本不参加体育活动的8人,占26.7%.而对体育活动喜爱程度的调查显示,占86.7%的26名学生喜爱体育运动.冬季经常患感冒的学生为22人,占72.3%,在同年级中较高.而另一项家长对孩子校外体育锻炼的支持率仅为40.7%,主要出于对安全和影响学习的考虑.本班学习成绩在年级中学期初属中下等.首先,让学生明确具有强健体魄的重要性.然后,在给家长的一封信中,强调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只要处理好体育锻炼的时间和学习时间的关系,两者是不会受到影响的,反而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适当有效的体育锻炼有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明白了这些道理,家长和学生对体育健身有了新的认识.通过对学生的调查绝大部分学生对跳绳、踢毽、篮球、羽毛球等易于开展且娱乐性较强的项目普遍感兴趣.因此,试验从这些活动入手.每天固定的体育锻炼为两次.早上大课间时组织学生跳绳、踢毽等活动.下午社团课时,开设篮球、羽毛球社团训练.双休日及节假日,则对学生提出要利用社区体育活动场地或在家进行1-2个小时的体育锻炼.在体育与健康课上,对学生在参加锻炼时出现的问题加以指导.这样的练习进行了近两个月,进入冬季后,又特别强调学生练习时必须结组进行.较高强度运动前,准备活动要做充分,消除各种不安全隐患,避免伤害事故发生.随着练习的深入,学生已不满足单纯的活动练习.于是又让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各种体育信息,在班内的板报栏展示,培养锻炼兴趣,学生的热情也更加高涨了.
三、对比结果分析
通过近一个学年的锻炼,这班学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在校运动会比赛中,总分列年级第二名,学年综合评定体育成绩列年级第一名.这一学年中,感冒发病率为46.7%,在同年级中最低.学生上课时注意力比以前有了较大提高,学习成绩也有较明显的进步,第一学期期末学习成绩量化为年级第3名,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列年级第2名,期末列年级第2名.上体育课时,半数以上同学能根据课程项目做较系统的准备活动,对各种技术动作的理解程度和接受能力在全年级中也是最好的.从实验中可以看到,运动方式也是影响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养成的重要因素.独自进行体育锻炼,易使人产生枯燥感、疲劳感,合作式集体参与的锻炼形式,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锻炼热情.小组内的互相影响、相互交流、相互帮助,为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团结协作、共担风险的精神,有效地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当今的少年儿童,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责任感差的不良心理,而合作的方式使他们更容易克服困难,实现交流,有效地促进了责任意识的培养.对于运动场地及时间的安排也应受到重视.教育学生在校外体育活动时应选择在较安全的场地进行,因地制宜,利用自然环境及有限条件进行;时间上不能过于集中,早晚分散进行.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同时,应消除家长的顾虑.多数家长的意识中,学习是第一位,体育活动被部分家长认为是妨碍了文化学习,甚至被制止.所以体育教师要帮助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健身计划,在保证安全和不影响学习的情况下,体验运动的乐趣,获得智育、体育的双丰收.校内校外相结合,这样才有助于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通过实验可以看出,有计划、适宜的体育锻炼不仅不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反而会促进文化学习的进步,使学生课堂上的注意力更加集中,提高课堂的学习效果.强健的身体,使学生学习更有保障.综合考虑,只要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有效、适宜地参加体育锻炼,就能够促进文化学习成绩的提高.通过实验证明,教师的鼓励和取得成绩的激励,对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促进作用也是必不可少的.孩子是在不断表扬中进步的.教师应随时监控学生锻炼,及时收取反馈信息,发现进步,随时表扬,出现问题,及时纠正,加以正确引导.学校要组织多种多样的体育竞赛活动,通过竞赛激发学生的锻炼热情,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给他们带来的快乐,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锻炼热情,对于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四、结果
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体育教师要进行正确的引导,发挥体育运动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应从学生喜欢、易于接受的运动项目开始,逐渐渗透,培养广泛兴趣,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结成锻炼小组,采用合作型的锻炼方式,有益于学生自信心和责任感的形成,有利于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校外体育活动是校内体育活动的补充与延伸,要做到合理安排,达到安全效益双丰收.适宜、正确的体育锻炼对于文化成績的提高起积极的促进作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相互促进,相互补充,有利于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教师的鼓励和获得成功的体验,是学生坚持锻炼的促进力,对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起促进作用.
五、措施
体育教师要采用积极、有效的手段,唤起学生的健康意识.教师要进行及时正确的引导,使学生自觉地投身到体育运动中去,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和坚持体育锻炼,逐渐形成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学校要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从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角度出发,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关注学生健康,促进学生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形成.学生自己本身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主动自觉地参与各种各样的体育活动,培养广泛的兴趣,克服自身及客观条件的不足,激发对体育运动的兴趣,逐渐养成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提高生活质量,使自身得到全面的发展.
(作者单位:重庆市酉阳县大溪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