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经济悄然崛起

来源 :人民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66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新世纪以来,一种涵盖体验经济和转型经济的大审美经济正悄然崛起。
   有关市场调查表明,人们进行消费,不仅仅是“买东西”,更希望得到一种美的体验。例如,人们外出吃饭,并非只是为了逃避做饭,也是为了能在愉悦的环境中吃出一种享受。又如走进商场,多数人已从单纯的“物质购买”上升为“体验购买”或“个性购买”。在整个经济活动中,个性化、审美化的消费比重愈来愈大,人们逐渐以美学的观点,自觉地把审美的价值附加在使用价值之上。那种认为制造东西与出售商品才是商业活动的全部意义,而提供“审美”是多余之举的观念已经过时。
   早在1970年,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曾在其《未来的冲击》一书中提出,现代经济继服务业繁荣之后,正在向体验经济迈进。他饶有风趣地说“我们正从‘肠子’前进到‘精神’经济,因为要填满的肠子只有这么多。”他的结论是,体验经济将成为新经济的“主柱。”
   可以说,不少消费者现在再也不愿意单向度地购买那种千篇一律、缺乏情调与风格的产品,相应地有远见的产品公司将按照与消费者互动的经济理念,努力推出符合顾客个性口味的产品。今后,越来越多的服装和家用品将会是定做的,购物将变得不再是一种乏味无奈的苦差事,而更像是一次奇妙而快乐的经历。
   概括而言,大审美经济与以往一切经济形态不同,是一种多元主体互动、互益、互生的关系,即企业和客户之间呈现为一种互选择、互体验、互增值、互审美、共优存的关系,企业与企业之间呈现为一种竞争、协同、重组、赢利、共存的良性关系。相应地,大审美经济的价值链的创造与运行,将以基于实用的大审美价值链为主动力和推动力。
  (肖 莉摘自《光明日报》)
其他文献
当音乐拨动心灵的琴弦,任何一种感动都会如潮水般涌来。这样的感动,这片只有音乐带来的宁静渗透了内心深处的每一个角落,一股不知名的温暖便会不由地袭上心头。纵使你在风暴来临之前,在孤独之中或是失意之后,这股温暖总是深深地安慰了你的心。这便是轻音乐,这便是轻音乐的魅力。  它——安静、祥和,虽然没有Hip—pop富有时代感的调子,没有金属质感的打击乐,没有热力四射的节拍,但是它的魅力却绝不亚于流行于这个世
期刊
对我而言,最尴尬的,莫过于那电梯里的1分27秒。  我有幸过五关斩六将,进入了这家公司,还没有完全适应环境,就在措手不及的情况下遇见我的顶头上司。  “早上好,老总。”我嗫嚅着,窘迫地开了口,他带着陌生的眼神看我,然后轻轻颔首,回答:“早上好。”  电梯缓缓上升,他问我:“你是哪个部门的?叫什么名字?”我垂下眼睛,谦卑地回答:“市场部的谭雪薇。”他想了一下:“市场部?今天有什么计划吗?”没料到这突
期刊
加拿大村,在中国南方的一个小城——开平。一个海外人口超过其在国内人口的侨乡。加拿大村,是一座空城,一座充满悲情和寂寞的村庄。  1933年至1935年,加拿大村建成。1951年,这里的最后一户居民移民加拿大。从此之后,村里一直无人居住。这里的精美建筑在风雨中守望了半个世纪。  没有去过加拿大,却无意间闯进了一个叫“加拿大”的村庄。在一次南国开平的旅行中。由此,像是开始了一次私人的浓烈而忧伤的旅行,
期刊
最年轻的岁月,我几乎是在一封封家书中慢慢度过的。  每一次的书写,都是对自己爱的一次检验,一次拷问,一次升华。往家里寄信,就像是一次爱的长途旅行。写信时的激情澎湃与等待回音的夜不成眠,常常把自己变成了信使。从这头出发,按照要求,按照指定的地点和人物,把自己的思念、牵挂、不舍、挫折抑或成功,都一一寄去,同时寄去的还有自己的灵魂。  一个人的一生也许就跟这收信寄信的过程一样,总是无法消停下来。  信注
期刊
爷爷泡的茶,有种味道叫做家;爷爷泡的茶,品来口感还不差;爷爷泡的茶,是幅山水笔墨画。  每天清晨,爷爷都要在山中的丛林中,泼墨作画,沏上一杯温热的龙井,身穿白色的丝绸衣,在林间自由的作画,一派大气浑然之感。  爷爷是一位老中医,一生与各种药材相伴,自然懂得修身养性之理,爷爷家中藏有各种用竹签做成的书,儿时的我便是在那种环境中成长起来。  爷爷上山采药常带着我,我喜欢看爷爷采药材的样子,长长的花白的
期刊
二战期间,一支部队在森林中与敌军相遇,激战后两名战士与部队失去了联系。这两名战士来自同一个小镇。   两人在森林中艰难跋涉,他们互相鼓励、互相安慰。十多天过去了,仍未与部队联系上。这一天,他们打死了一只鹿,依靠鹿肉又艰难度过了几天,可也许是战争使动物四散奔逃或被杀光。这以后他们再也没看到过任何动物。他们仅剩下的一点鹿肉,背在年轻战士的身上。这一天,他们在森林中又一次与敌人相遇,经过再一次激战,他们
期刊
朋友的父亲病危,朋友从国外给我打来电话,让我帮他。   我知道他的意思,即使以最快的速度,他也只能在四个小时后赶回来,而他的父亲,已经不可能再挺过四个小时。   赶到医院时,见到朋友的父亲浑身插满管子,正急促地呼吸。床前,围满了悲伤的亲人。   那时朋友的父亲狂躁不安,双眼紧闭着,双手胡乱地抓。我听到他含糊不清地叫着朋友的名字。   每个人都在看我,目光中充满着无奈的期待。我走过去,轻轻抓起他的手
期刊
如今的萨特也如一盘炒鸡蛋,人们在里面添了不少料,很难再找到其原味了。  2005年的巴黎,处处烙着萨特的标记。  塞纳河边的树绿了,春风中幽幽地带着萨特的独特气息,时淡时浓,似远犹近。  2005年是萨特100周年诞辰和25周年的祭日。  从百年诞辰纪念活动之丰富来看,人们并没有忘记萨特,包括他的对手。虽然,这种场面或许是萨特所不喜欢的。  自幼失去父亲,身材矮小,其貌不扬的萨特,从小就自视甚高,
期刊
公司一行四十余人来到郊区一家俱乐部。来时说到这里进行一次别致的休闲,实际上是一次有组织的素质训练,“飞越天堂路”就是其中的一个项目。  天堂是一个你想达到的目标,众同事扮成许许多多的妖魔鬼怪等在我去天堂的路两旁,途中我会遭到他们千方百计的拦截。我会遭受各种道具的“毒打”,而我要做的就是向前走,莫回头。对付妖魔鬼怪的办法就是说出自己不能后退的信心和决心,同时大声地告诉他们,我今年要完成的计划和目标。
期刊
法国巴黎市郊区,有一家名叫“黑暗滋味”的餐馆。这家餐馆,无论从外面到里面的装潢摆设,还是经营的饭菜、酒水,与其他普通的餐馆并没有太大区别。但是,惟一令人称奇的是这家餐馆在营业时,里面没有用来照明的灯。   当顾客一走进餐馆时,里面黑咕隆咚的,伸手不见五指。这时候,那些热情的盲人侍者,就会轻松地把你带到适当的位置。尔后,那些盲人侍者就会捧起那凸字版的菜单,慢慢地念给客人听,请他们点菜。    在这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