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教材·导学法·促思维

来源 :甘肃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xin_gk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思维自由度;非精确思维;跳跃性思维;敏捷性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463(2009)05(A)-0056-01
  
  牛顿第二定律和动量定理在整个高中物理教学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是整个力学学习的基础,二者之间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动量定理是由牛顿第二定律的公式F=ma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V04-at推导出来的。本文就两个知识点的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了对比研究。
  
  1 思维自由度的增加
  
  牛顿第二定律F=ma反映了力F,质量m,加速度a间的瞬时关系,可以概括成物质与运动的二维关系;而动量定理F△t=△mv,左边是力对时间的积累,右边是一个过程的初末状态动量的变化,这里又多了时间这个参量,反映的是时间、物质与运动的三维关系,因此,思维的自由度大大增加了。学生学习动量定理时,由于习惯了运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问题,形成了一种习惯的思维方向,这种思维定势有时将学生的思维束缚在狭小的范围之内,一时很难把t这个参量纳入到自己的思维体系中,因为思维由二维向三维的发展需要有一个逐步建立的过程,因此,教学中要通过各种实例反复突出t这个参量的作用。如,在演示实验中让鸡蛋从相同高度分别下落到水泥地上和海绵垫上,然后让学生比较结果有什么不同,找出原因,从而得出作用时间t在其中所起的缓冲作用。除了要举t增大F减小的例子外,还要举t减小F增大的例子,通过这些具体例子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时间t所起的作用。
  
  2 思维由精确向非精确发展
  
  牛顿第二定律F=ma表示的是瞬时F与a的关系,F和a都有精确值;而动量定理F△t=△mv中的F,大多数情况是0-t时间内的平均作用力,是非精确值。学生在物理问题(质点的匀速直线运动等理想模型或理想过程)中得到的大多是精确解,遇到实际问题时也习惯于求其精确值,找不到精确解就感到束手无策,如子弹水平射入木块,学生往往想知道子弹在木块中加速度到底是怎样变化的,但加速度没有精确值,学生就很难理解。因此,要通过该知识点引导学生的思维由精确向非精确发展。在教学中关键是要让学生理解有些问题必须用精确解,而有些问题得到非精确解就可以了,求其精确解是没有必要的,至于学生怎样分清哪些问题用精确解,这就要求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对待。
  
  3 思维由连续性向跳跃性发展
  
  牛顿第二定律解决物理问题时,一般都是从。时刻起跟踪物体在各个时刻的受力情况和运动状态的变化,然后结合运动学中的公式去解决,虽然思维对象是瞬间情况,但对整个物理过程而言,思维是连续的;而动量定理解答问题时,学生只考虑作用的0时刻和t时刻的物体状态的变化,这种跳跃式的思维虽然有利于学生减轻思维负担,抓住问题的要害,但思维跨度大,学生不好把握。实际问题中学生面对的主要困难在于不能准确找出初末两个状态。比如,一铅球从高5米处下落到沙子里,在沙子中历时2秒停止。求沙子对铅球的平均作用力。可引导学生这样思考:如果以阻力作用的起始时刻为初状态,静止在沙子里为末状态,即(-F+mg)t=0-mv。如果以开始运动时刻为初状态,静止在沙子里为末状态,则可列式为mgt'+mgt+Ft=O,解出平均阻力F。因此,用动量定理解题时不必要详细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
  
  4 思维的综合程度加大
  
  在解答物理问题时,单用牛顿第二定律往往不能得到解决,而必须与运动学公式结合起来才能解决问题,用F=ma求出a,再代人运动学公式中求解,思维分两步走,过程复杂,运算量较大;而用动量定理解题时,将运动学和动力学融为一体,一步到位,列式简便,运算量小,过程简单,但思维的综合度却大大加强了。如,一车厢在地面上由静止状态匀加速前进,牵引力F恒定不变,阻力跟车厢质量成正比,t时刻车厢与车头脱钩,问车厢前进多长时间后停下来?本题如用牛顿第二定律求解就比较复杂,而用动量定理从整体上考虑F,△t△mv,解答过程大大可以简化,不再考虑加速或减速过程。
其他文献
〔关键词〕 课堂教学;教法;效率  〔中图分类号〕 G632.41〔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9)04(A)—0012—01    不断提高课堂效率,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这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新课标要求教师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教师的素养,注重学生的创新精神,所以教师要自觉更新观念,转变以往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方法,要明确一堂课内应讲什么,不讲什么,如何
期刊
〔关键词〕 语文教学;体现;魅力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9)   04(A)—0039—01    语文学科是最富有情感性和审美性的学科。现行的中学语文教材选入的大多是文质兼美的名篇佳作。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语文教材本身的有利条件,引导学生去体会文章浓郁的“味”。那么,教师应如何体现语文教学的魅力呢?笔者有以下几点建议。   
期刊
〔关键词〕 黄宾虹;山水画;美学;初探  〔中图分类号〕 G633.95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9)04(A)—0057—01    在中学美术教材传统山水画部分,黄宾虹的山水画是很重要的内容。中国传统山水画经历了宋元时的辉煌,到明清时期笔墨的程式化、规范化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特别是清代的“四王”,他们以临古、仿古为能事,将古人的笔墨程式模仿到了极致。但正
期刊
[关键词]教师;角色定位;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463(2009)05(A)-0007-01    当前,社会的快速发展,对我们的教育提出了强烈的变革要求,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正在向创新性教学方式转变,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从传统知识传授者的角色向教育过程的指导者、组织者、参与者的角色转变,教师必须转变思想,以更加灵活的方式教
期刊
[关键词]素质教育;管理;评价;观念  [中图分类号]G636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4-0463(2009)05(A)-0012-01    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改革应试教育的弊端,确立以创新教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但是创新教育在实践过程中始终步履维艰,收效甚微。许多学校依然唱着素质教育的高调,走着应试教育的老路。因此,笔者认为,当前。要把素质教育尽快贯彻落实到
期刊
〔关键词〕 古诗;月亮;意象;内涵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9)   04(A)—0048—01    月亮是中国古代文学的核心意象之一,与之相关的名篇佳作举不胜举。笔者就对高中古诗文中月亮这种意象的内涵作以简单的解读。    一、烘托清幽、宁静的氛围,表达悠闲的情怀    月亮不像阳光那样炽热,而给人以舒爽、雅致之感。明月朗
期刊
[关键词]鲁迅;主人公;叙述者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4-0463(2009)05(A)-0022-01    鲁迅的小说集《呐喊》和《彷徨》共收录了其创作的25篇小说,其中,涉及到写作人称“我”的有12篇。这些“我”构成了一个别样的世界,散发出异样的魅力,吸引着人们的目光。让学生认真解读这些“我”,对其进一步理解小说的主旨、明确小说的特点、把握小说
期刊
[关键词]后进生;尊重;激励;激情  [中图分类号]G63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4-0463(2009)05(A)-0014-01    转化后进生是每一位教师都必须面对却又不容易做好的工作,也是学校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几乎每一位教师都在努力探索,都希望能找到一条转化后进生的成功之路。笔者在多年的实践中,深深体会到转化后进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有一个关键的问题是教育的策
期刊
[关键词)导入;回顾导入;情境导入故事导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4-0463(2009)05(A)-0041-01    俗话说:“响鼓还需要槌敲。”如果说一节课是响鼓,那么导语就是第一槌,一定要浑厚激越,声声击到学生的心扉上,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来,使其饶有兴趣地投入到课堂中来,提高学习效率。  一、回顾导入法。孔子云:“温故而知新。”回顾旧
期刊
[关键词]鸡蛋;实验;改进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4-0463(2009)05(A)-0057-01    高一新生刚进入高中,初次接触高中物理,许多学生会想:高中物理知识有用吗?高中物理学起来难不难?高中物理学起来有趣吗?如果在物理绪言课中能给学生一个肯定的回答,让学生对物理产生浓厚的兴趣,对学生今后学好物理会有很大的帮助。    基于这种考虑,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