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语文课堂插上“美”与“魅”的翅膀

来源 :甘肃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ic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语文教学;体现;魅力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9)
   04(A)—0039—01
  
  语文学科是最富有情感性和审美性的学科。现行的中学语文教材选入的大多是文质兼美的名篇佳作。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语文教材本身的有利条件,引导学生去体会文章浓郁的“味”。那么,教师应如何体现语文教学的魅力呢?笔者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教师应美化课堂语言,拨动学生心灵上的琴弦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如果没有美,没有艺术,那是不可思议的。”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除了要具备其他学科教师语言的规范性及表达的准确性之外,还要力求使语言具有审美性、生动性、情感性和启迪性。这样,语文课堂才会体现出其学科的特色。
  如郁达夫的《故都的秋》,全文紧紧围绕“清静”、“悲凉”二词写景抒情,感情基调十分低沉。那么,教师可以这样设计开场白:“对于秋天,固然人们有着‘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的赞叹,但面对黄叶飘零、西风残照的凄凉景象,涌上心头的更多的则是‘断肠人在天涯’的伤感与悲凉。今天让我们追随作者回到六十年前的老北京,一起去看看故都的秋色,听听故都的秋声,品品故都的秋味。”这样,学生不但准确把握了文章的感情基调,还使语文课有了美感。
  
  二、教师可运用多媒体,营造美的氛围
  
  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能带给教师许多便利。如音乐、图片不仅能陶冶学生的情操,还能营造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教学《雨巷》一文时,我搜集了江南雨巷的有关资料,特意选用撑着油纸伞、身着紫色旗袍的女郎走在江南雨巷上的图片作为背景图片,并配之以歌曲《雨巷》及《神秘园》的音乐来烘托气氛,再让学生朗读。结果,学生还未读《雨巷》,就已经被宁静、凄美的意境所感染。
  
  三、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文章,激发学生美的感情
  
  美感是语文阅读教学的灵魂,诵读是要把无声的视觉语言转化为有声的听觉语言,并要将感情解放出来。
  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范读对带动学生的情绪和引导学生自主朗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教师要对作品进行范读,准确表达文章的情感,引领学生感受文章的意境。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让学生深入体会文章的情感是尤为重要的。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多种方式进行朗读,促进学生与文本之间的交流。如教师可以精选精彩的文段让学生齐读,营造良好的朗读氛围;可以开展朗读竞赛,让学生在竞争中提高朗读水平;还可以让学生分角色读,要求学生准确把握不同角色的心理、情感等,从而让学生受到教育和感染。
  
  四、让学生品味文章,学会鉴赏美的语言
  
  教师要培养学生美的情感,就要引导他们在品味词语和分析句式、句意中去发现美、品味美、鉴赏美,从而达到语文教学中以美育人的效果。
  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一文中“月光如流水”一段给人的美感非同一般,教师可引导学生品味这种美感产生的过程。用“流水”似的“泻”来形容圆月的普照,给人以月光似水的真切感受。“薄薄的青雾”紧扣住“月色”二字:上有月光映照,下有荷叶反射,白雾便成了若有若无的青雾。透过薄雾看荷塘,景物皆如此飘忽,作者便用“像笼着轻纱的梦”来形容,“梦”为喻体,恰好是月色之美,美得令人感到不真实。
  
  五、剖析形象,寓教于“思”,让学生品味文章的理性美
  
  优秀的文学作品在培养学生崇高的思想感情、坚强的性格等方面,有很大的教育作用。因此,只要教师引导得当,从审美教育的角度来进行课堂教学,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刘心武的《悔的边缘》一文,其最独特的美的特质就在于其对“向善与向恶”的表达:恶念有悔,就会有向善转变的可能。若年轻人已有了“浓酽的悔意”,却又不悔,难道这还不引人深思吗?这种哲理因其存在于信任危机的年代而显得独特。语文教师的责任,就是要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会运用在语文学习中所学到的知识。
其他文献
〔关键词〕 后进生;转化;措施  〔中图分类号〕 G635.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9)   03(A)—0007—01     以爱心鼓励后进生的自尊心理需要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学生。”但是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受升学率的影响,一些教师往往只重视优秀学生,对后进生总是放任自流。因此,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对待后进生要
期刊
李维国,退休老教师,1947年出生于甘肃省会宁县,1967年参加工作至2007年退休,工作了整整40年。曾任教于会宁县草滩乡、新庄塬乡等一些偏远山区学校。    记者:李老师您好,您20岁开始当老师,一直到2007年退休,在三尺讲台上一站就是40年。40年可是个漫长的过程,您还记得您刚参加工作时,学校的情况吗?  李老师:我任教的第一所学校是一所很偏远的山区学校,后来调了好几所学校,条件都差不多。
期刊
写下这样一个标题,确实觉得有点别扭,却没有更好的选择,因为现在已经从“70后”、“80后”、“90后”到“00后”了,不用个“×”字已经没法涵盖了。当时发明“×0后”这个概念的人,可能没想到后来居然能够推而广之,成为一种或另类或时尚的标签,并引发一系列的争论。其实,说“×0后”如何,主要指这个年代出生的群体带有的普遍性或倾向性的特征或特点,而这些特征或特点,与他们成长的社会环境、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
期刊
村子里住着一个怪老头,每天他都穿着一件打满补丁的外套四处游荡。令人费解的是,他衣服上的每一处补丁都有着不同的颜色,看上去艳丽夺目。  一名旅行者经过村子,对这个特立独行的老头非常好奇,于是停下来问他:“为什么你要穿这么一件怪衣服出来?它有什么特别的含义吗?”  怪老头答道:“衣服上的每一种颜色都代表乡亲们的一个错误。我不希望他们忘记自己曾犯下的过失。”  旅行者接着问道:“那你腋窝下的白色补丁又代
期刊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结尾艺术;   回味式;延伸式;发散式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9)   03(A)—0038—01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不仅要开始引人入胜,中间环环相扣,而且在教学的结尾处也要精心设计,达到课虽“尽”而意无“穷”的效果。长期以来,教师对课堂的开头艺术研究甚多,而对课堂教学的结尾艺术涉及较少。 
期刊
〔关键词〕 《孔乙己》;文本;创作意图  〔中图分类号〕 G633.3〔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9)03(A)—0024—01    鲁迅的作品之所以深刻,是因为其作品不仅揭露了当时社会的腐朽,把批判的锋芒对准了封建社会制度,还探寻了国民的劣根性,把解剖的“手术刀”指向了国民的灵魂。这种深刻的见解也贯穿了《孔乙己》这篇文章。    一、 从作品文本来看,造成孔乙
期刊
〔关键词〕 甲烷;乙烯;酸性KMnO4;溴水  〔中图分类号〕 G633.8〔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9)03(A)—0035—01    KMnO4和溴水或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都是有机化学中常用的试剂,均可用来检验不饱和物质的存在。如检验烷烃中混有的烯烃或炔烃时两者都可以使用。但是如果用其来除去烷烃中混有的不饱和烃效果就不同了。  《高中化学实验报告册》(北京师范
期刊
〔关键词〕 识字;阅读;交际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9)03(A)—0054—01    识字教学    〔案例〕魏老师执教的识字课《自选商场》,新课一开始,先让学生观察一下课前准备的商品包装上的汉字,再向大家介绍识字方法。这一教学活动的设计体现了语文教学的开放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教学活动贴近学生的生活。王老师执教的识字课《在家里
期刊
〔关键词〕 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模式;  集团化  〔中图分类号〕 G718.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9)   04(A)—0008—02     职业教育与基础教育最大的不同在于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的密切程度高,特别是培养人才数量较大的中等职业教育如何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这是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问题。什么样的发展模式更能使中等职业教
期刊
〔关键词〕 课堂教学;教法;效率  〔中图分类号〕 G632.41〔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9)04(A)—0012—01    不断提高课堂效率,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这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新课标要求教师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教师的素养,注重学生的创新精神,所以教师要自觉更新观念,转变以往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方法,要明确一堂课内应讲什么,不讲什么,如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