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承磨床自动上下料结构改造

来源 :内燃机与配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zlh68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轴承加工主要负责机械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大批量产品加工,在加工设备设计的过程中,需要优化传统机床性能,保证轴承工作的精度,因此,在确定机床整体结构后,需要制定出合理的技术方案,有效降低轴承加工时间,建立全新的生产指标,全面提高加工效率。本文主要探究了轴承磨床自动上下料结构改造,希望能够有效解决机床设计过程中存在的困难与不足,满足最终成品检验对零件加工精度的要求。
  关键词:轴承磨床;自动上下料;结构改造
   中图分类号:TH1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57X(2021)15-0093-02
  0  引言
  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所采用的轴承加工设备,内部结构存在许多不足,磨削孔径限制了生产过程中砂轮尺寸,导致系统结构参数不够精准,无法满足工艺设计的刚性需求,想要提高工作效率,就需要调整砂轮主轴的转速。制造出新型高速度轴承,保证高速震动的平衡性,同时,要控制好轴承套圈内径的尺寸,在生产实践开展之前,全面提高磨床的精准度和生产效率,通过多元化轴承磨床自动上下料结构改造,满足工作人员的设计需求。
  1  轴承磨床自动上下料系统设计
  大型零件的上下料辅助设计时间,要远高于中小型零件的上下料时间,因此,想要实现轴承磨床上下料结构的自动化发展,有效降低生产辅助所消耗的时间,需要全面提高劳动效率,增加基础设备的使用率,根据相关部门调查结果显示。在机械零件加工过程中,出现的大多数安全事故,都位于上下料生产加工阶段,通过自动化上下料结构调整,能够有效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全面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磨床在进行上料过程中,需要进行机床加工循环时间的计算。控制好不同的时间间隔,实现毛坯和工件的定向排列,能够将加工用料输送到指定位置,在磨床下料阶段通过料道的使用,将已经完成加工的零件,通过传输装置发送到相应的生产位置,在完成上下料操作后,对两道工序进行对比分析,了解到工序的下料裝置属于下一道工序的上料装置,轴承磨床自动上下料结构调整,是当前设计难度较高的机床结构部分。
  轴承磨床自动上下料装置需要整理散乱的工件,通过定向结构的运用进行规范化排列,按照一定的顺序依次将其安装到磨床的夹具上,在完成机械加工任务后,要进行夹具工件卸载,在完成工件定向整理后,通过轴承磨床的自动上下料装置,将工件输送到具体装配配置。结合自动上下料装置发展情况来看,上料装置的发展速度更快,目前已经成为独立存在的个体,推出了不同类型的自动供料器,上料装置的主要结构,会受到毛坯类型和原材料材质的影响,要根据毛坯的形式,进行上料装置调整。自动上料装置主要分为机械人操控、料仓式上料技术、料斗式技术等等,主要加工工序是将整理好后的工件,放置到储料器中,工作人员需要定期进行工件顺序排列,通过送料器自动化完成机床夹具工件输送,虽然这种上料方式,需要人工完成工件的整理工作,但实际构成结构十分简单,具有一定的可靠性,被广泛应用到大批量的零件加工生产过程中。对一些重量过大、形状特殊的工件,在自动定向整理过程中会存在许多困难,通过人工定向整理,能够有效控制单价工序的加工时长,在进行料斗式上料装置使用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将一批工件投入到料斗中,通过定向机构的有效应用,实现工件的自动定向。根据系统给出的排列标准,需要通过生产节奏调整,自动化将零件输送到加工位置上,有效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实现多个机床的统一管理,料斗式上料装置,被广泛应用到重量较小、形状十分简单的工件加工环境下,频繁的进行上料调整。当前轴承磨床自动加工工艺,采用手臂机器人模仿,传统人工加工过程中的手部动作,按照自动化程序编写,调整手部的工作轨迹,按照生产要求进行工件抓取,并将其放置到合理的加工位置,机械手臂上料装置的建立,具有较强的灵活性,主要被应用到大型工件技术加工中,能够更好地适应恶劣的生产条件。
  2  轴承磨床“双料”故障的成因和预防
  2.1 落料的静态分析
  轴承磨床的整个结构分析,床头一般采用电磁无心夹具,满足自动上下料的工作要求,当完成工件加工后,会自动化向数据中心发送送料指令,上下料气缸配合开展加工动作,将下料推杆向右侧偏移,需要加工的工件直接推送到下部槽中。通过左上料推杆向左移动,将需要加工的工件推送到适合磨削的位置后进行复位,上下料气缸的作用下左上料推杆会向左侧移动,当左上料推杆直接穿过料槽的正下方后,后续的加工工件将直接降落到工件支撑板上,为下一次送料工作的开展奠定有力基础。当推料杆向左侧移动时,工件与推料杆之间的位置会产生变化,导致料槽待磨工件按照先下后上的顺序发生震荡,引发“双料”故障问题发生的几率较低,被推送的工件和推料能够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保证料槽内其他工件的稳定性。当工件送达加工位置后,推料杆需要向左侧移动,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如果出现设计参数选择不当的问题,很容易在推料杆左移的同时,引发“双料”故障问题的出现,因此,需要提前判断操作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为后续计算工作的开展创造有利依据。
  当加工工件处于降落状态时,需要认真观察最开始的降落位置,工件与推料杆水平面之间处于相切的状态,工件所处的下落位置,完全可以作为下落时间和位移起点的计算依据;工件与推料杆斜面之间处于相切的状态时,进行工件下移距离的计算;工件与推料杆斜面之间处于相切的状态时,进行工件下移量的计算。工作人员需要仔细观察,工件轴线的水平位置是否低于料槽上壁的平面位置;工件与料槽垂直壁面之间不存在相切状态时,需要做出不同的假设条件,通过信息技术建立虚拟仿真分析模型;当加工工件处于降落状态时,工件将会直接脱离料槽,判断脱离前工件所处的极限位置,计算极限位置棱角与推料杆棱角之间的距离,求出工件的直径。下工件的中心处于料槽中心线偏右的位置,相邻的上料工件与下料工件的中心处于料槽中心线的左侧标准处,因此,需要进行上工件对下工件产生的作用力计算,判断右侧移动的分量,在这一发展过程中,推料杆中心点对工件产生的作用力水平,呈现出向右偏移的发展状态。由此可见,受到多种分力情况的影响,下工件在出现下落状态时,会不由自主的发生向右偏移,当工件与推料杆的端面处于相切状态时,会自动向下滑落到地面支撑板的凹槽内,工件的中心位置处于料槽中心线的左侧。当在检查过程中,发现支撑板上部不存在凹槽,或者凹槽的面积过小,无法保证工件运行的稳定性,上工件的继续下落,将下工件的位置变为正常位置的右侧,一些常见的上工件也会逐渐降落到系统支撑板上,最终导致多料故障的发生。与之反之,当凹槽面积持续扩大,工件进入到凹槽中后,会出现过分向右的运行状态,让后续的加工工艺。受到企业加工中工件自身重力的影响,在落入槽的古城中受到挤压力,工件在右侧挤出,有效预防可能形成的“双料”故障。   2.2 落料的动态分析
  传统的落料静态化分析工作的开展,让许多专家学者认为推料杆右移过程过于缓慢,落料过程中的大多数工件仍然保持着,与推料杆之间的接触关系,但结合工件加工的实际情况来看,推料杆的运行速度过快,并无法进行程序更改,中间部位的运行速度更高,与两边的低速运行形成了对比。料槽内的工具不仅需要依靠重力做下落运动,还要充分考虑摩擦、应力等外在因素对加工效果的影响,当下落加速度数值过小时,工作过程中上下料结构,无法满足料杆的移动需求。通过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进行上下料数值的计算分析,当工件与推料杆之间即将产生相碰时,需要对工作直径和两点距离的调整,避免出现双料事故。
  2.3 防止“双料”故障的措施
  根据静态分析措施的開展,在进行支撑板设计的过程中,凹槽的尺寸需要进行调整,根据工件的设计原理,选择合适的尺寸设计标准,首先需要进行凹槽的深度选定,并以此为依据进行凹槽宽度的设计,创造出工件表面能够顺利与凹槽的底部进行接触。将得到的数据信息作为凹槽宽度尺寸设计标准,相邻工件在设计过程中会产生挤压力,与凹槽的斜面力量产生相反作用,最终形成的力矩方向不能呈现出顺时针的方向运动规律。
  3  轴承磨床自动上下料结构改造设计总结
  在进行轴承磨床自动化上下料结构调整的过程中,需要按照标准化的机械设计原理,对自动上下料整体结构进行重新调整,满足零件的造型设计要求,提高轴承磨床的生产质量,在自动上下料结构调整的过程中,需要运用多元化的零件加工工艺,改变传统的机械设备装配方案。由于轴承磨床自动化上下料结构设置,所涉及到的知识内容较为繁杂,工作人员需要全面了解机械制造的相关理论知识,选择合适的工程材料,保证施工流程的准确性,需要绘制结构图纸,通过Auto CAD绘图软件的运用,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将轴承磨床上下料的整体结构展现在Microsoft Word软件中。在轴承磨床自动上下料结构改造设计的过程中,合理的运用先进的组装经验,将各领域知识内容整合到一起,并进行充分运用,有效提高工作人员的计算机绘图能力和技术操作能力,让企业员工熟练的运用Word进行工作记录,充分发挥出工作人员的生产价值。
  轴承磨床自动化上下料加工方式,被广泛应用到大批量零件加工生产的过程中,因此,相关加工设备的采用,需要制定出合理的应用方案,保证轴承磨床各阶段设备工作的精准度,充分发挥出机床所具有的功能性作用,全面提高自动化上下料技术的使用效率,节约加工企业的人力、物力资源。投入根据实际调查结果显示,想要保证机械加工的整体质量,提高工作效率、缩短加工周期,就需要创新传统的轴承磨床技术结构,对各阶段的设备刚度进行调整,打破传统加工过程中,人力操作加工限制。轴承磨床自动化上下料结构调整,考虑到机床整体结构已基本成型的条件下,想要全面提高机械加工效率,就需要有效缩短辅助时间,提高设备加工的精准性,即使在轴承加工过程中节省不到一秒的加工时间,对整体加工效率的提高也有着重要影响。在工件上下料期间,轴承内圈要进行沟道磨削处理,磨架靠近工件所需要的时间,与轴承磨床的整体结构设计密不可分,想要实现自动化上下料,会面临着许多工作困难,一旦保证上下料过程中工件辅助时间与加工时间处于同步状态,就会取得良好的加工效果。
  4  总结
  在现代化轴承生产的过程中,削磨工艺的精度有待提高,为了满足社会发展对工业加工的高效率要求,需要借鉴国内外优秀的发展经验,改变当前工艺设备过于落后的国产轴承结构形式,通过轴承磨床自动上下料结构调整,优化传统的工作性能,降低经济成本投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陈为,袭著震,孔伟,李泽辰.一种数控车床自动上下料控制系统设计[J].电子测量技术,2020,43(19):5-8.
  [2]吴坚,度国旭,唐运周.基于视觉的数控机床上下料机械手系统设计[J].现代信息科技,2019,3(19):181-182.
  [3]袁平,陈洁,杜勇奕,袁钢.长轴类数控车加工自动上下料系统开发[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14(22):78.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阐述了在现有配置条件下对某柴油机降低烟度的优化过程,依托燃烧分析仪等先进的试验测试设备及内燃机基础理论知识,由果及因分析出烟度降低的根本原因。  Abstract: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optimizing process of diesel prototype smoke value reduction with some configurations i
摘要: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层控制的能量管理方法。首先以并联式混合动力车辆的结构为例,建构车辆及多动力源的数学模型,而后,采用分层混杂模型预测控制方法进行能量管理的分层优化,上层采用线性时变模型预测控制算法,优化分配发动机、电机的转矩;利用混合整数二次规划算法优化控制变速器转动;最后,以NEDC、UDDS、LA92、WLTC标准循环工况为例,基于电池SOD优化、燃油经济性、计算效率为评价指标,对分层
摘要:数控机床在加工商用车减速器壳时,在不改变设备、夹具、刀具、程序、切削参数等条件的前提下,利用外加的ACM自适应系统实现提升加工效率、节约电能消耗的目的。  关键词:自适应系统;提效;节能   中图分类号:U4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57X(2021)15-0023-03  1 项目背景  减速器壳是商
摘要:本文针对某48V微混车辆钥匙起动过程出现的严重起动敲击问题,进行了整车NVH测试,识别出起动敲击的产生机理为钥匙起动过程中发动机点火时刻转速的剧烈上冲与48V新结构双向张紧器匹配不当所致。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与48V前端轮系相匹配的“点火提前角梯度优化”起动策略。采用该策略后,钥匙起动过程中第一次点火后发动机上冲转速由940rpm降低至700rpm,起动过程更加平顺,摇臂敲击加速度减小50%,
摘要:曲轴是往复式液压隔膜泵动力端受力最复杂的零件,研究其可靠性对往复式液压隔膜安全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Pro/E三维软件建立了隔膜泵的三维实体模型,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 Workbench对曲轴的应力和变形进行了校核。研究结果表明,该曲轴设计满足工作要求,可对大功率的三缸单作用往复式液压隔膜曲轴的结构分析和结构参数优化提供参考。  Abstract: Because the cr
摘要:在车漆涂料生产部门中,车身车漆喷涂的色差是不可避免的,生产工人在生产过程中面临的车身色差一直是重要的问题。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也促进了人们对于审美要求的不断提高,而对于车身油漆颜色部分的要求越加严格,因此车身油漆在喷涂过程中的色彩把控显得尤为关键。本文分析了车身色差喷涂的影响因素,给出了如何控制车身喷涂油漆色差的建议及方法。  关键词:汽车油漆;喷涂色差;色差产生原因;控制方法   中圖分类
摘要:连杆是柴油机上重要的传动部件,关系到船只的动力传递,因此连杆质量必须得到保障,但现代船用柴油机连杆生产中的热处理工艺存在缺陷,并不能保障连杆满足船只运作要求,说明当前热处理工艺需要得到优化。本文出于热处理工艺优化目的将展开研究,论述船用柴油机连杆运作原理与性能要点,随后结合案例的连杆热处理原工艺展开分析,指出原工艺的不足,最后进行优化,同时通过测试验证优化后热处理工艺是否有效。  关键词:船
摘要:本文针对出口阿根廷K75-ARG型漏斗车端部侧支撑组成在首次试验的顶车工况时出现大变形问题,分析变形原因,并通过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端部侧支撑组成在顶车工况下进行了稳定性分析,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并通过第三方试验验证。  关键词:漏斗车;稳定性;分析   中图分类号:U27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
摘要:涡轮增压技术是实现高功率和低油耗目标的主要措施,且涡轮增压技术与柴油机的性能优化可以为船舶的设计和制造提供关键的技术支持,保障船用柴油机的工作效率和使用周期。考虑到很多船舶在恶劣的环境下进行工作,船舶柴油机作为船舶机械当中故障频率最多的系统之一,需要重点解决功率问题、结构问题,从涡轮增压技术的角度实现模块化、智能化和节能环保运作。  关键词:船用;柴油机;涡轮增压技术   中图分类号:U6
摘要:为了对比普通齿轮传动和错联齿轮传动中应力和啮合刚度的不同,在 Solidworks 中,建立了直齿和错联圆柱齿轮传动模型,将模型导入 workbench的瞬态动力学模块进行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错联齿轮比普通齿轮在传动时的啮合刚度大、承载能力强;错开1/2齿距比错开1/3齿距错联齿轮传动啮合刚度更大、应力应变更小的特点。  关键词:错联齿轮传动;啮合刚度;有限元分析   中图分类号:TH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