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技术的突破将会实现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应用

来源 :建筑节能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icli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IET(英国工程技术学会)和华北电力大学共同主办的关注于风能和太阳能发电以及与电力系统融入问题的第二届IET可再生能源电力生产国际会议于2013年9月9日至11日在北京召开,会议期间,参会的专家学者们共同会见了能源领域的媒体,并畅谈了他们对于可再生能源未来发展的看法。与会专家普遍认为储能技术的突破是实现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应用的下一个关键点。  “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走到今天,下一步的技术重点是找到一种既可以实现电场级储能又可以实现成本可控的技术。我们原来认为只有抽水蓄能可以实现,现在发现压缩空气也可以实现同样的电场级储能,但是目前是否可以解决这两种技术的经济性还需要我们多花点时间。还有现在我们说的超级电容,它也有很大的可能性。”华北电力大学刘石教授评论说。
其他文献
本文以国内知名商业综合体为例,基于环境行为学的认知为基础,采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式,具体分析消费者在商业综合体中的多种行为活动对建筑设计的需求及影响,可为今后设计
空调技术的发明, 使建筑空间内产生一个独立的微气候. 即使在夏天或冬天一个封闭的空间, 也能保持相对舒适的室内温度和湿度. 但是对于空调这种机械调温通风的方式的依赖, 往
期刊
戏剧翻译是文学翻译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它的特殊性,翻译界对于戏剧翻译谈之甚少。本文在功能对等理论的指导下,通过比较《茶馆》的两个英译本,探讨了中文戏
1956年,苏共二十大后,斯大林的崇高而又神圣 的地位,便平地风波,一落千丈。苏联发生的这一事变 的消息传来后,毛泽东震惊之余,立刻以审慎、敏锐的 眼力,纵览斯大林的功过是非
西方传统译论历来重视对客体文本的分析,对译者主体性的发挥则研究甚少。中国译论虽重视主体的内省体验,但对主体性的认识不够科学充分。当代译论受解构主义思潮影响,重视译者主
这幅作品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揭示了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之间的矛盾。作者选取工业垃圾和象征生命力旺盛的乌鸦作为创作元素,来表现人类工业科技进步所带来的负
抗日战争胜利前夕,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召开,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以往,对中共七大的研究
本研究受国外跨语言语音感知研究的启发,并沿袭相关的实验范式,针对语音音段层上的双唇塞音,尝试性地考察母语为闽南方言的(闽南语和普通话)双语者,其母语经验对感知普通话的双唇
目前,语言学家和外语教育工作者普遍认为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习者的跨文化意识和交际能力,这就使得文化教学在外语教学中的地位显得格外重要。然而,目前的英语文化课却存
LNG即液化天然气已逐渐发展成为城市重要的绿色能源,LNG作为管道天然气的重要补充气源,它即是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实施和实现,又是其它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典范.本篇参考了有关L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