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信息技术优化物理教学

来源 :东方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0283999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运用信息技术优化物理教学,可弥补演示实验的不足;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助于揭示教材中的重点,突破难点;可模拟一些实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还能拓宽学习物理的途径。
  【关键词】信息技术;物理教学;学科整合
  进入21世纪,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远远不适应现代教育教学的需要。在这种背景下,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应运而生,电教媒体已不再限于视听范畴,而是呈现出多媒体化、超文本化、网络化、交互性等新特点。因而,应用多媒体课件,化抽象为形象、化微观为宏观、化静态为动态、化不可操作为可操作过程,对化解知识难点,提高综合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一、可以弥补演示实验的不足。
  由于技术条件的制约或有些物理现象特质的限制,初中物理的一些演示实验,还不能满足课堂教学的要求。一个实验做下来,只有少数学生能明了实验内容,多数学生雾里看花,客观上给部分学生设置了学习物理的障碍。这个问题不解决,我们的教学就不可能实现面向全体学生的目标。
  在学习《光的反射和折射》一节课时,用现有的实验器材做演示实验,即使是新的激光光源,由于光强度不够,演示时也只有前几排的学生能看清楚,后面的同学连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都看不清楚,更不用说观察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关系了。而用教学软件仿真反射过程,不仅能使所有学生清楚地看见实验现象,而且能使无法控制速度的光慢慢地沿其传播方向逐步推进,入射光方向也可以随意控制,各种物理关系一目了然,教学效果非常显著,弥补了演示实验的不足。
  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现代课堂教学模式的特点是:强调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上,必须特别强化“主体性”,一个没有主体意识,不能发挥主体潜能的人,是不可能去创新的。
  下面以《凸透镜成像》这节课为例说明教学模式的具体运用。教师先播放一段“照相”的视频,突出展示底片成像现象,并提出问题:底片的成像是放大还是缩小呢?你们知道为什么照相机能使人或景物在底片上形成缩小的像吗?这些提问旨在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入研究凸透镜成缩小的实像条件的问题上,教师利用演示、视频、投影等,组合成效果明显的示范。当学生了解实验目的和做法后,亲自动手研究,然后归纳得出结论:当u>2f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在学生弄清凸透镜成缩小的实像物距条件后,教师利用课件分析讲解照相机的原理,再播放照相机的结构和使用方法,加强学生对知识的识记和理解。最后提出一些问题,如要使底片上的树像小一些,为什么应使照相机离树远一些?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知识迁移、思想拓展的目的。
  多媒体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具有调动学生内在动力的作用。例如,在讲解《电流的形成》这一节时,由于电流看不见、摸不着,学生无法理解什么是电流、电压,更不会理解“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在教这一节课时,可设计两个动画模型,一是水流形成的装置图,二是通过类比建立起来的电流形成装置。在播放、展示、讲解这两个动画画面后,学生很自然地在这两个本来不太相关的物理过程中建立起联系,即“电流相当于水流”、“电压相当于水压”、“电源相当于水泵”,而水泵提供水压,水压形成水流,从而理解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自然地完成认知思维上的飞跃,效果极佳。
  三、有助于揭示教材中的重点,突破难点。
  一节课的成功与否,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有无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上之所以有旺盛的生命力,是因为其能解决传统教学难以解决的课堂教学难点。多媒体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既能有效地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又能节约时间,便于学生在课堂上巩固练习,减轻学生的课外学习负担。在教学时,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把学生不易理解的内容,形象直观地演示出来。例如,物理学中电场、磁场的概念是整个教材的重点,比较抽象,看不见,摸不着。用传统的实验方法,实验结果也只能在水平面上观察,效果不理想。如果改用多媒体投影实验,就能够清楚地将电场、电力线、磁场、磁力线呈现在大屏幕上,学生看得清,也理解得透。通过这种多媒体演示教学,不仅有效地突破了难点,而且加深了学生的理解。
  四、可以模拟一些实验,化解真实实验的风险。
  物理课堂上有些实验因存在一定的危险不便做或不能做,通过电脑模拟来完成,既可以有效地完成教学内容,又可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托里拆利实验,现已不提倡在课堂上完成,原因是水银有毒,实验过程复杂,即使很小心,也难免发生水银洒落的事情,易对师生造成伤害。过去是利用挂图讲解,学生对实验结论始终存在模糊认识,而该实验在《大气压强》一章中又比较重要,现在,我用课件模拟实验的全过程,形象逼真,使教学达到了预期目的。
  五、可利用多媒体,再现微观或宏观物理世界。
  物理课本中有些场景和现象,是我们在生活中无法观察到的,对于初中生而言,理解起来就更加困难,处理不好会直接妨碍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在课堂上,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将宏观微观化,将微观宏观化,使学生由看不见到“看得见”。
  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是看不见的,通过一些演示实验,虽然可以向学生分析说明分子是运动的,但要认识其“无规则”运动就非常困难,于是我们可以在多媒体上用一些不同颜色的小球模拟为分子,使其在电脑上随机运动,并设定,当小球相碰撞时,改变运动方向,以此来描述气体分子的运动情况,加深了学生对“无规则”的理解。
  又如“日食”、“月食”、“声波”等知识,学生凭想象,甚至靠记忆学习,效果都不理想。在讲述这样的知识时,都可以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从新的视角直观感受微观或宏观物理世界。   六、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多媒体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它是以图像、声音来传递教学信息的,具有很强的启发性。它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再从抽象的思维到具体的实践,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投影能放大的特点,围绕教学目的,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比较、综合、概括等思维活动,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揭示事物变化的本质规律。例如在《磁生电》这一节教学时,用改装的量程为0-30μA可投影式的灵敏检流计来显示单项手摇交流发电机产生的微弱交变电流。通过多媒体投影,效果就会很明显。在进行演示时,首先要引导学生在屏幕上观察指针摆动幅度以及摆动频率与发电机线圈在磁场中转动频率的关系,再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思考这样 几个问题:用手摇发动机发电时,电流计指针的摆动有什么规律?发电机向外电路提供的电流有什么特点?通过电流计的电流大小及方向为什么是变化的?从而,引导学生分析得出手摇发电机向外电路提供的电流其方向、大小是有规律变化的,其变化规律与线圈在磁场中运动方向有关。在此基础上,教师再用《磁生电》的多媒体课件进行演示,将线圈在磁场中的位置,电流计的指针位置都同步地、直观地显示出来,学生容易观察,也容易理解。课件既可演示交流电产生的一个周期的变化过程,也可以停留在此过程的任意状态,进行定性、定量分析。通过实物演示、多媒体模拟教学,不仅加深了学生的理解,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七、可以拓宽学习物理的途径。
  网络的快捷开放,信息的丰富多样,为我们的教学又提供了一个宝贵的资源。利用好这一资源,可以极大地拓宽学生学习物理的途径。
  我在讲《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这部分知识时,要求学生课下利用网络收集资料,并在课堂上展示。学生收集的资料十分丰富,内容涉及风车、电站、潮汐等,形式分数据、图片、影像……甚至还有几位学生共同协作,将我国三峡水电工程概况进行了整理。整理过程中学生们了解到:三峡工程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并列举了工程中的几项世界之最:综合工程规模最大、居世界之最的单项建筑物、双线五级梯级船闸、单线一级垂直升船机、居世界之最的金属结构。
  学生们的广泛活动,使一节本来很枯燥的课,一下子变得气氛活跃、内容充实。丰富的资料使学生明白原来物理知识如此重要,让他们充分认识到自己所学物理知识的价值,在引导学生“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基础上,又帮助学生找到了一个学习物理的新途径。
  总之,在物理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不仅能使学生在物理学习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教师还可以有计划地将教学内容中的示意图、原理图、表格、例题和内容总结等制成多媒体课件,这样教学时,就减少了板书、板画、板演的时间,从而可以把教学内容讲得更加透彻,更加生动活泼。这样既减轻了学生负担,又完成了教学任务,同时提高了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胡余斌,《科学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探索》,华中师范大学,2004-05-01。
  [2]魏学华,《浅谈应用信息技术优化物理教学》,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08年 第10期。
  [3]徐玉华,《合理运用信息技术,优化物理教学效果》,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0年 第02期。
其他文献
命题是判断一个事实的句子,如“人是会呼吸的”。一个命题由题设和结论两部分组成的。像上例中的题设是“人”,结论就是“会呼吸的”。对于命题有真命题和假命题两种。  在数学中命题的一般形式为“若…则…”,简记为“若A,则B”或用符号表示为“A”,A就是表达命题的条件,B表达命题的结论。而在几何中最常用的形式为“已知…求证…”。  在两个命题中,如果第一个命题的题设是第二个命题的结论,而第一个命题的结论又
期刊
【摘要】我们的课堂教学要的不是模仿,要的不是一味地去达成预设的教学目标,而是学习反思后生成的智慧。真正智慧的课堂,是生成的,是灵动的,是迸发出师生智慧火花的,是要去找寻课堂当中种种不确定因素的。预设要藏在生成的背后,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参与课堂,激活课堂,真正做到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智慧;课堂;预设;生成  课堂教学从教育的主流价值和核心价值来说,学生永远是主体,永远是课堂
期刊
【摘要】近些年来,中学生甚至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普遍缺乏语法知识,这与基础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对语法教学的淡化存在密切关系。在中学初级阶段,语法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学生打好语文基础的关键。语文教师必须对初中生加强语法教学。  【关键词】汉语语法;初中;语文教学;地位和作用  语法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代汉语语法基础知识主要包括语素、词、短语、句子和句群等五个方面
期刊
【摘要】小学体育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体育教学是否具有有效性,关系到学生体质是否健康,体育节能是否得到培养,关系到学生是否能够以饱满的状态头入到学习生活中,关系到学生是否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关系到其他科的教育教学效果。因此,提高中学地理教育的有效性势在必行。提升地理教育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小学一线体育教师关注和研究的重点问题。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经验,探讨影响小学体育教学有效性的因素,探讨如何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小学美术教育已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由于在美术教育实践过程中存在课程综合性交叉与多样性不足等诸多缺点,导致了小学美术教育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加之美术教育本身的特殊性,使其又不能与其他教学同等而语。所以在小学阶段的美术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一个领导者鼓励着教化者的身份创设情景。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去感受美、欣赏美,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去理解美、创造美。只
期刊
【摘要】理学是服务于科学技术发展而生的学科,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及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物理教学改革已成为当下人们关注的焦点。随着现代教学改革步伐的加快,物理教学也在不断探索新的发展模式,从教学思想、形式、内容、方法等方面加以创新,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本文探讨了初中物理教学中探究式教学法的运用,并对注意事项进行了说明,希望为初中物理教学发展提供积极借鉴和建议。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法;
期刊
【摘要】新《纲要》指出,教学是一种师生双边互动的活动,绘画教学作为儿童自我表达的一种活动更应该突出儿童的主体地位,强调儿童的主动参与和主体性的发挥。这种崭新的教育理念给了传统美术教育重大的启发意义,但在汲取理念的过程中,教育者难免会陷入既要顺应儿童的自然发展,又要有效地将儿童的发展纳入符合社会需要的轨道这样一个两难问题。  【关键词】互动;美术教学;主体地位  传授一定的知识经验,掌握一定的技能技
期刊
【摘要】人生的成功,是人生幸福的源泉。作为一個中学出,要让自己的人生成功,必須做到:立人,求知,弘。这就是易经里说的:“自强不息,厚德載物”,终生追求“止于至善”。这样,人生就会成功,人生的幸福就有不竭的源泉。  【关键词】人生;成功;幸福  人生的成功是什么?就是在克服困难,战胜失败,实现人生的价值,从而获得人生的幸福。成功和失败,都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成功与失败,仅有一线之隔。成功犹如悬崖上的
期刊
【摘要】小班化区域活动需要顺应幼儿的个性化发展需要,是幼儿自主活动的一种形式,也是幼儿个性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幼儿的心理、生理发展水平和个体差异又决定了对幼儿的教育模式的探索和改革,那种灌输式、强迫式和整齐划一的教育方法无法实现我们的教育目的,更不可能促进孩子的发展。所以我们必须寻求一种自然的,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能满足不同幼儿富有个性、不同需求的教育模式,使每个孩子在享受快乐童年的同时身心得到全面
期刊
【摘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占语文学科的半壁江山,对学生的成长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一个无法争辩的事实是: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低下的现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观,并且作为为一切学习奠基的阅读越来越使许多学生失去了触碰的兴趣。那么如何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一直是我们探索的问题。本研究认为阅读教学要进行变革,变革的关键是要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所以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