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作为各项教育改革目标实施的主要场所,承载着国家、社会、大众对教育的期望,作为落实教育改革的校长、管理者及老师们,所起的至关重要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现实却常现:设计良好的学校发展规划不能如愿变成现实,甚至南辕北辙;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校本教研等好的理念及措施,在一些学校成为形式主义或口头之谈;校长们先进的理念、策略、远景多多,却无法转化为师生的行为;即使两所学校制定同样的发展规划,其结果也是天壤之别。究其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执行力”。执行力的高低决定着学校管理水平的高低,决定着学校竞争力的强弱,更决定着学校未来的发展。
那么,怎样让执行者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按时高质保量地完成自己的工作?怎样才能做到执行过程领导重视、规划科学、措施得力、落实有效,从而有效提升学校的执行力,让学校的发展目标得以顺利实现呢?
一、领导的言行——提升执行力的基础
有位管理者说:“中国绝不缺少雄韬伟略的战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执行者;绝不缺少各类规章制度、管理制度,缺少的是对规章制度不折不扣地执行。”这说明一个管理者至少必须具有两种能力,一是规划、决策能力,二是执行能力。现代的学校管理不仅需要科学的设计和规划,更离不开坚定的执行规划的能力。校长的执行力决定着学校的中层,中层的执行力决定着教师队伍,教师队伍的执行力决定着学生的培养和学校的发展。
1.校长执行力是学校管理的灵魂。
校长执行力属于个人执行力,是校长执行计划、完成任务的力度与能力,是校长取得职业成功的关键要素。校长的教育思想、治校理念,人才观、 质量观、价值观等无不通过校长的执行力而体现得一览无余。
这就要求校长:首先,自觉地认为自己是首要执行者,其责任是带动每个人共同负责,起着牵一发动全身的作用。其次,必须依据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和各种规定,结合自身实际,寻找符合自身发展的突破口。在学校管理的河流中,创造性工作是跑在最前面的那朵浪花。必须突出自己的个性,突出自身的特色。特色就是竞争力、成长点和发展点。纵观中外教育发展史,大凡著名的学校都具有鲜明特色,这样的学校经久不衰,人才辈出。因此,带领学校走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之路,就是校长执行力发挥的所在。
2. 中层执行力是学校发展的加速器
任何一位中层管理者,都身兼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双重角色,这也决定了中层要想当好管理者,首先想当好被管理者。学校出台的任何一项决策,都首先希望得到中层管理者的助力,而不是阻力。所以承担、服从、不折不扣执行永远是第一位的。
任何一位中层管理者,都应勇当下级学习的标杆。美国名将巴顿将军就是这样的中层,他的名言:“在战争中有这样一条真理:士兵什么也不是,将领却是一切……”关键时刻,中层执行力的高低,既可以促使学校快速发展,也可以使学校停滞不前。没有执行力,就没有竞争力。中层的状态往往决定全局的成败。即使在平时,以身作则地带领自己的团队,也是中层的首要职责之一。因此,毛泽东说:“只有落后的领导,没有落后的群众。”
所以,要强化执行力,必须引起管理者的高度重视,凡牵扯到管理者的方面一定要率先垂范才行。要让所有的干部形成一种共识,本着对事业、对工作、对上级负责的态度,只要有方案出台,就要自觉主动地成为落实执行的第一人。
二、科学的决策——提升执行力的关键
科学决策是学校管理的首要任务,是学校建设与发展、各项工作稳步推进的前提。 对学校的发展做出前瞻性、长远性、整体性的科学规划和正确决策,不仅决定了我们最终的工作效果,也体现着我们每位干部的领导力。科学的决策是调动和组织师生的一面旗帜。必须以实践为先导,反映师生的共同愿望和要求,体现学校的特色。目标明确、统筹协调、科学慎缜、精细制定,这样就可在无形之中对教师和学生形成认可的激励机制,使其积极主动投入到工作和学习中去。
要做到科学决策,凡事就要有个方案,且力争科学规范,以减少盲目性及人财物的投入。方案,作为执行的第一个环节,是从理想走向现实的一座桥梁,是使决策走向执行,使“意向性目标”物化为“操作性目标”的开始,起着重要的统率作用。所以,研讨共商时任何人都要“带着头脑来”。如果没有独立提前的思考,上会时就碰撞不出智慧的火花,出台的方案更是随心所欲。因此为提高效率,宁愿班子多研究、中层多琢磨,上下多换位,大家多思考。让智慧风暴从个体刮起,从而真正实现智慧共享,多向共赢。
三、科学的方法——提升执行力的保障
执行是一项长时、持续、艰辛的工作,集科学性、实践性、人文性相结合的方法来做保障。因此,需要管理者:
第一,目标清明。用流程来推动,让执行者知道自己应做什么,应达什么要求,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结束,且不能朝令夕改。
第二,指令简明。指令的明确与否是领导最重要的基本功之一。教师、领导真正地互为理解,会让执行减少偏差、矛盾,提高实效。
第三,团队共鸣。任何制度的出台,如没有老师们的认可和接受,就谈不上执行。所以,制度必先人文,从教师中来,到教师中去,来源于教师,形成于共识。同时还应注重培养教师对事业学校的忠诚、坚决服从的意识、乐业奉献和团队合作的精神。让老师明白:树立美好的愿景,为共同的目标努力奋斗,不仅是职业道德的要求,也是自身发展的需要。
第四,监督透明。将管理行为置于老师们的监督之下,每个人的责任是明确的,权利是相同的,效果是透明的。可保证在执行的过程中不降低高度、不影响速度、不减小力度,公众的评判力也会加强管理者的反思、改进和提高,起到助推执行力的作用。
四、有效的落实——提升执行力的归宿
“落实”,是学校管理的目标,是每个管理者和组织成员的意志所向。一流执行力决定一流竞争力,有条件要执行,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执行。“落实”即执行力的归宿。
围绕“思实情、谋实招、办实事、求实效、提实力”提出抓落实的要求。要统一思想抓落实,胸怀大局抓落实,领导带头抓落实,诚心诚意抓落实,围绕目标抓落实,理出思路抓落实,拔高坐标抓落实,突出重点抓落实,注重策略抓落实,知责奋进抓落实,狠下工夫抓落实,争分夺秒抓落实,确保成效抓落实。
作为管理者要关注各部门工作的进展、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经常交流沟通想法体会,随时提供科学合理的建议,不断完善落实的方案,关注结果,更关注进程。创建“管理者每月必填‘月工作汇报表’制度”,这不仅能让管理者定时“回头看”,而且“低头想”,更要“向前望”。强化团队与个体目标的融合。报表中“存在问题和抓落实方案”一栏,更是让管理者不断反思,从现状中寻找新的突破方法,提升执行品质。
学校管理和发展的乐章是没有尾声的,一定会因执行力而精彩!更会因执行力的不断提升而再添新的篇章,再创新的辉煌!
那么,怎样让执行者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按时高质保量地完成自己的工作?怎样才能做到执行过程领导重视、规划科学、措施得力、落实有效,从而有效提升学校的执行力,让学校的发展目标得以顺利实现呢?
一、领导的言行——提升执行力的基础
有位管理者说:“中国绝不缺少雄韬伟略的战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执行者;绝不缺少各类规章制度、管理制度,缺少的是对规章制度不折不扣地执行。”这说明一个管理者至少必须具有两种能力,一是规划、决策能力,二是执行能力。现代的学校管理不仅需要科学的设计和规划,更离不开坚定的执行规划的能力。校长的执行力决定着学校的中层,中层的执行力决定着教师队伍,教师队伍的执行力决定着学生的培养和学校的发展。
1.校长执行力是学校管理的灵魂。
校长执行力属于个人执行力,是校长执行计划、完成任务的力度与能力,是校长取得职业成功的关键要素。校长的教育思想、治校理念,人才观、 质量观、价值观等无不通过校长的执行力而体现得一览无余。
这就要求校长:首先,自觉地认为自己是首要执行者,其责任是带动每个人共同负责,起着牵一发动全身的作用。其次,必须依据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和各种规定,结合自身实际,寻找符合自身发展的突破口。在学校管理的河流中,创造性工作是跑在最前面的那朵浪花。必须突出自己的个性,突出自身的特色。特色就是竞争力、成长点和发展点。纵观中外教育发展史,大凡著名的学校都具有鲜明特色,这样的学校经久不衰,人才辈出。因此,带领学校走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之路,就是校长执行力发挥的所在。
2. 中层执行力是学校发展的加速器
任何一位中层管理者,都身兼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双重角色,这也决定了中层要想当好管理者,首先想当好被管理者。学校出台的任何一项决策,都首先希望得到中层管理者的助力,而不是阻力。所以承担、服从、不折不扣执行永远是第一位的。
任何一位中层管理者,都应勇当下级学习的标杆。美国名将巴顿将军就是这样的中层,他的名言:“在战争中有这样一条真理:士兵什么也不是,将领却是一切……”关键时刻,中层执行力的高低,既可以促使学校快速发展,也可以使学校停滞不前。没有执行力,就没有竞争力。中层的状态往往决定全局的成败。即使在平时,以身作则地带领自己的团队,也是中层的首要职责之一。因此,毛泽东说:“只有落后的领导,没有落后的群众。”
所以,要强化执行力,必须引起管理者的高度重视,凡牵扯到管理者的方面一定要率先垂范才行。要让所有的干部形成一种共识,本着对事业、对工作、对上级负责的态度,只要有方案出台,就要自觉主动地成为落实执行的第一人。
二、科学的决策——提升执行力的关键
科学决策是学校管理的首要任务,是学校建设与发展、各项工作稳步推进的前提。 对学校的发展做出前瞻性、长远性、整体性的科学规划和正确决策,不仅决定了我们最终的工作效果,也体现着我们每位干部的领导力。科学的决策是调动和组织师生的一面旗帜。必须以实践为先导,反映师生的共同愿望和要求,体现学校的特色。目标明确、统筹协调、科学慎缜、精细制定,这样就可在无形之中对教师和学生形成认可的激励机制,使其积极主动投入到工作和学习中去。
要做到科学决策,凡事就要有个方案,且力争科学规范,以减少盲目性及人财物的投入。方案,作为执行的第一个环节,是从理想走向现实的一座桥梁,是使决策走向执行,使“意向性目标”物化为“操作性目标”的开始,起着重要的统率作用。所以,研讨共商时任何人都要“带着头脑来”。如果没有独立提前的思考,上会时就碰撞不出智慧的火花,出台的方案更是随心所欲。因此为提高效率,宁愿班子多研究、中层多琢磨,上下多换位,大家多思考。让智慧风暴从个体刮起,从而真正实现智慧共享,多向共赢。
三、科学的方法——提升执行力的保障
执行是一项长时、持续、艰辛的工作,集科学性、实践性、人文性相结合的方法来做保障。因此,需要管理者:
第一,目标清明。用流程来推动,让执行者知道自己应做什么,应达什么要求,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结束,且不能朝令夕改。
第二,指令简明。指令的明确与否是领导最重要的基本功之一。教师、领导真正地互为理解,会让执行减少偏差、矛盾,提高实效。
第三,团队共鸣。任何制度的出台,如没有老师们的认可和接受,就谈不上执行。所以,制度必先人文,从教师中来,到教师中去,来源于教师,形成于共识。同时还应注重培养教师对事业学校的忠诚、坚决服从的意识、乐业奉献和团队合作的精神。让老师明白:树立美好的愿景,为共同的目标努力奋斗,不仅是职业道德的要求,也是自身发展的需要。
第四,监督透明。将管理行为置于老师们的监督之下,每个人的责任是明确的,权利是相同的,效果是透明的。可保证在执行的过程中不降低高度、不影响速度、不减小力度,公众的评判力也会加强管理者的反思、改进和提高,起到助推执行力的作用。
四、有效的落实——提升执行力的归宿
“落实”,是学校管理的目标,是每个管理者和组织成员的意志所向。一流执行力决定一流竞争力,有条件要执行,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执行。“落实”即执行力的归宿。
围绕“思实情、谋实招、办实事、求实效、提实力”提出抓落实的要求。要统一思想抓落实,胸怀大局抓落实,领导带头抓落实,诚心诚意抓落实,围绕目标抓落实,理出思路抓落实,拔高坐标抓落实,突出重点抓落实,注重策略抓落实,知责奋进抓落实,狠下工夫抓落实,争分夺秒抓落实,确保成效抓落实。
作为管理者要关注各部门工作的进展、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经常交流沟通想法体会,随时提供科学合理的建议,不断完善落实的方案,关注结果,更关注进程。创建“管理者每月必填‘月工作汇报表’制度”,这不仅能让管理者定时“回头看”,而且“低头想”,更要“向前望”。强化团队与个体目标的融合。报表中“存在问题和抓落实方案”一栏,更是让管理者不断反思,从现状中寻找新的突破方法,提升执行品质。
学校管理和发展的乐章是没有尾声的,一定会因执行力而精彩!更会因执行力的不断提升而再添新的篇章,再创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