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图入理,提高低年级计算教学的实效性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xiang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小学低年级计算教学现状分析
  运算是义务教育阶段低年级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接触最多的内容。可在低年级的计算教学实践中,发现计算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表现在:1、教师的计算教学策略单一、枯燥无味。2、大部分教师通过机械化的训练来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忽视运算能力的培养。3、多数教师轻算理,重算法。4、学生对探究计算算理,缺乏兴趣。5、学生通过熟背计算法则,知道怎么计算,但不知道为什么这样算。6、学生讨论出很多计算方法,但在具体计算中却不知道该选择哪种方法计算,计算速度慢。7、有些学生还依赖用数手指方法进行计算,没有养成验算的习惯等等。因此计算教学的实效性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二、小学低年级计算教学效果不佳原因
  造成小学低年级计算教学效果不佳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部分教师对新课标中计算教学的目标要求没有理解把握好;其次是课堂教学重知识目标的达成,轻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落实,使得计算方法掌握不扎实;三是计算学习本身的学科特点,低年级学生学习的生理心理特点及教师的教法所致。
  三、以图入理,提高低年级计算教学的实效性
  针对以上原因分析,我在计算教学中开展了实践和研究,下面就以图入理,提高低年级计算教学的实效性谈谈自己的具体做法。
  1.弄懂数和图之间关系,培养学生的数感,提高计算能力。新课程改革遵循了儿童的年龄特点,课程教材编排注重以图为主,图与数紧密结合。教师在实施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把握准新课程标准目标要求,有目的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感,提高计算能力。比如:看图列式。
  教学时要先让学生读懂图的意思:左边有3个苹果,右边有2个苹果。接着引出数学问题:一共有几个苹果?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根据儿童认知基础,会得出:把左右两边的苹果合并一起数,就知道一共有几个苹果了。怎样用算式来表示呢?引导出算式“3+2=5”。为什么可以这样列式呢?学生根据图的意思就会明白:要求一共有几个苹果?就是把两边的苹果合并起来,根据加法的意义,用加法计算。“3”表示左边的3个苹果,“+”表示把两边合并起来,“2” 表示右边的2个苹果,“5”表示一共有5个苹果,让学生从解决问题中提升数感,从解决问题中巩固、理解加法的意义,从解决问题中体验、感受计算的价值。学生根据具体形象的实物构建图与算式的模式,再通过不断的举一反三,自然而然的会根据算式用图来表示,如:你能根据3+4=7,用图来表示吗?学生表示方法形式多样。
  这样通过图与数、图与算式的紧密结合,在教学中注意从生活情境中启蒙数感,从计算中训练数感,不断的创设数学活动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去感受体验计算与数感之间的关系,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
  2.以图说式明算理。新课程背景下的计算教学非常重视算理的教学,教材的编排意图及其突出,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利用数形结合的学习方法,使学生通过绘图、看图、摆小棒等实践活动,在具体情境操作中,明算理,掌握算法。
  教学9+4=( )时,选择适当的学具,通過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突出“凑十法”的价值。如:创设教材运动会活动需要饮料的情境,出示的实物模型,纸箱里有9盒饮料,纸箱外有4盒饮料,让学生操作明白:先放进1盒凑成10,10加3等于10;创设摆小棒活动,动手操作“凑十”:左边摆9根,右边摆4根,先从右边移1根到左边凑成10,10加3等于10;出示格子图和笑脸图,等等,通过多种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凑十法”,让学生体会、感受用凑十法计算比较方便的道理。
  3.看式作图明算理。教学中,教师要在重视培养学生学会用图来说明算理的基础上,还要会根据算式用图来解释算理。
  根据算式35+37,能画出(如下图)小棒图来说明个位相加满十向
  十位进“1”的计算道理。
  看到算式51-36,能画出(如下图)小棒图来解释个位不够减向十位借1再减的算理。
  以上教学策略,是把算式具体形象化,让学生能够根据算式想到对应的图形,根据图形就能列出对应的算式,在算式与图形之间的紧密结合中使学生更深刻的理解计算算理。
  总之,要提高低年级计算教学的实效性,教师就要注重计算算理的教学,同时也要重视算理和算法的和谐统一。通过创设有效的数学活动情境,以图入理,数形结合,让学生在形象具体的实践活动中,理解掌握每一步计算的依据,使计算教学在算理、算法这两方面得到和谐的发展与提高,实现低年级计算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邱秋芳.《密切联系生活实际 注重培养学生数感》,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6.
  [2]陈乐秋.《数感:数学教学的灵魂》,成才之路 ,2011.
  [3]谢广田;黄崇龙;周松庆.《聚焦课改,决胜课堂 新课程改革论文荟萃》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11.
  [4]2011年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其他文献
◆摘 要:在传统的“给予式”的教学理念下支配的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满堂灌”、“填鸭式”的“传授式”。这种课堂,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机械的训练,教师心力交瘁,学生收效甚微。老师只有转变理念,才能充分发挥老师在教学上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这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前提。当然,构建“高效课堂”还需要和谐的师生关系、需要合理正确的方式方法。  ◆关键词:理念 ;主体;技术;和谐  提高课堂
期刊
◆摘 要:美术教育旨在提高小学生的绘画能力、创造能力、审美能力和美术素养。通过教学实践可知,美术教学对学生的情感熏陶、品德的塑造,比说教的效果要好。美术教学能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小学生的想象能力。在核心素养的要求下,立德树人成为小学教育教学的重要理念,其要求对学生进行品德、能力等综合方面的培养,使其学生有适应社会发展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本文主要基于小学美术教学的实际需要,探究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有
期刊
◆摘 要:高中校园的社团成立的根本宗旨是为了优化中学生的校园生活,服务中学生的成长,同时开展中学生感兴趣的科技、兴趣、社会公益等活动,达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提升的目的,在社团活动中,突出了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的特点,进而提升中学生校园文化生活的品质,同时对中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是一个有效的提升。  ◆关键词:社团活动;中学生;综合素质  中学校园的社团活动为学生提供了诸多的学习锻炼的机会,同时
期刊
◆摘 要:幼儿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将培养幼儿的探究能力作为教学中的重点内容来进行对待,而幼儿园中丰富的种植资源为培养幼儿的探究能力提供了良好的机会。本文主要探讨如何利用幼儿园种植资源来培养幼儿的探究能力。  ◆关键词:幼儿园;种植资源;探究能力  对于如何利用幼儿园种植资源培养幼儿探究能力的探讨,不管对幼儿教师来说,还是对于幼儿来说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其一,对于幼儿教师来说,通过探讨能够
期刊
◆摘 要:计算是学习数学这一学科要掌握的重点内容,计算作为最基本的数学知识,不仅在数学学科的教学中贯穿始终,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也占有较重的位置,所以,学生计算的速度和质量,影响着学生未来进行学习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学习质量。本文主要探究计算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及其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能力;重要性;策略  数学是一种探究数量、结构变化以及空间模型的学科。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时也要着重于数学
期刊
◆摘 要:特殊学校聋哑学生信息技术授课时,需要进行教学模式创新设计,本文从学习积极性不高、协作学习不合理,两个角度对特殊学校聋哑学生信息技术课堂学生参与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从优化教学方法、构建问题情境、组织协作学习,三个角度对提高特殊学校聋哑学生信息技术课堂学生参与积极性的策略进行了总结,希望为关注这一话题的人们提供参考。  ◆关键词:特殊学校;聋哑学生;信息技术课堂  特殊学校开展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期刊
◆摘 要:教师在開展语文课教学过程中,要从学情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整合课程内外和校内外的课程资源,将图像情境、音乐情趣与文字有机结合,学生在听觉和视觉双重引导下进人了文章的境界,产生了神奇的艺术效果,不仅能够引发学生联想和想象,而且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不仅创设了学生学习的情境,而且激发了他们感知现象,回忆往事,想象未来,思其疑,进而激发了学生自身的真情交感和求知欲,使用学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基础教学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课程资源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出来,我国各个版本的小学教材都在教材中设置了相应的训练习题。作为教学资源丰富化的措施之一,教材中的习题往往是精编精选的,习题内容更为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照顾到孩子的理解能力和培养孩子的学习趣味性。小学数学习题的开发和利用的现状还不太理想;小学数学教师开发和利用习题课程资源的困难较多;小学数学习题的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需求明显。本
期刊
歌曲教学是初中阶段音乐教学的重要教学模块,需要融合欣赏、讲解、示范、分析、练习等多项内容。运用微课来作为现场教学的补充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接下来笔者谈谈“歌曲微课”的制作过程和要点。  一、做好歌曲微课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对于微课就像建筑中的设计图纸有着重要的作用。完整的歌曲微课要有歌曲的聆听、讲解、词曲赏析、曲谱范唱、难点分析、学习提示、练习、作业等内容。  首先对歌曲做简明扼要的介绍和聆听。
期刊
◆摘 要:汉魏六朝的诗与赋有着各自的发展,但在汉魏六朝的诗赋发展进程中出现了一种文学现象:在一些赋文的赋尾作者会附上一首或多首诗,这种文学现象时间跨度长但出现的篇目少,因而容易被不少学者所忽视,但细细研究我们不难发现“赋末附诗”现象的本质是诗与赋之间的一场“博弈”,是诗与赋文体地位转化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赋末附诗”现象为我们研究诗赋地位消长和承续关系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和独特的视角。  ◆关键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