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语文教学中的思维训练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tf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一般特性和规律的一种概括性的、间接的反映过程。思维活动能使我们运用知识来解决学习中的各种问题。离开了思维活动,感性认识就无法上升到理性认识,理性认识也无法指导实践活动。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也明确提出: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鼓励他们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语文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怎么改?考虑未来社会的发展,就语文教育而言,也就是抓住智力培养的本质,强化语文教育思维能力训练。林崇德教授在他的《教育的智慧》一书中曾说:“不管是智力还是能力,其核心成分是思维。”曾祥芹在他的《文章学与语文教育》一书中也说:“思维,作为智力的核心,总是和语言互相依存,密不可分的。”言语一旦脱离思维,就变成了毫无意义的声音和符号。
  关键词:语文教学;思维训练;教育
  一、 通过文章的阅读、写作、听说来进行思维能力训练
  思维有赖于语言,尤其有赖于文章。文章读写的过程,就是整理思维的过程。阅读过程中的判断推理、分析综合、联想想象、欣赏评价;写作过程中的静观默察、立意选材、布局谋篇、遣词造句,处处包含着思维能力训练。因此,我认为,尽管思维能力训练的路子很广,通过文章的阅读、写作、听说进行思维能力训练,应当是通途和捷径之一。在将文章与思维能力训练相统一方面,国内外有许多的成功的理论与实践。美国《写作是一个思维的过程》一书就是将思维与写作有机结合的专著;威万·霍恩《高级阅读:教逻辑关系》就是在阅读教学中注意思维训练最有代表性;通过文章的阅读、写作、听说来进行思维能力训练的方法很多,以阅读为例,可从以下步骤进行:
  1. 摸清作者的写作思路,从思路的路程看文章的层次,从而在整体上把握文章的结构。
  2. 融入自己的思维活动,得出新的感受,把阅读获得的信息纳入自己原有的知識系统。
  3. 在理解内涵的同时,跳出文章,对文章各个侧面进行冷静的观察和思考,从而对作品的是非、得失、优劣加以评判,使之成为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言语表现手段。
  从另一角度而言,文章的准确性,体现了思维的明晰性;文章的层次性,体现了思维的条理性;文章的周密性,体现了思维的逻辑性;而文章的生动性,又体现了思维的形象性。在文章读写练习中有效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必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 重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目的性与方向性的培养
  心理学家认为,思维是人类特有的理解和解决问题的有目的的活动,即一种以定向为前提的过程。古人云:“穷则思变。”为何要“思”?要由“穷”达“变”。当然,这里的“思”,应是建立在个人基础之上的,应是“自思”而非“他思”。传统的语文教育并非没有“目的性与方向性”。但这种“目的性与方向性”往往是从教师如何教的角度出发,而不是从学生如何学的角度出发的。忘记了学生是有主观能动性、有创造性思维的活生生的人。所以,才有了从小学到高中,日日夜夜、无时无刻,我们的语文教师搞教改、训能力耗费诸多精力,我们的学生储材料、做练习饱尝万般苦痛,却总存在“少慢差费”的严重弊端。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罗伯特·M加涅曾说:“教学活动只是一种旨在影响学习者内部心理过程的外部刺激”“教学活动必须与学习者内部心理过程相吻合。”这就充分说明,要达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使学生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就必须强调学生思维活动的自觉性与能动性,重视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目的性与方向性的培养。
  三、 重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过程中直觉思维的保护与逻辑思维的培养
  课堂教学中,常会遇到这样的现象:老师刚刚提出一个问题,有的学生就说出了答案。可是问他回答的理由,学生却说“我也不清楚”“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这样答”。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心理学家认为,人在进行思维时,存在两种不同方式:一种是分析思维,即遵循严密的逻辑规律,逐步推导,最后获得符合逻辑的正确答案或作出合理的结论;另一种是具有快速性、直接性和跳跃性的直觉思维。学生很快说出答案。问他回答的理由,却说“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这样答”,实际上他所靠的就是直觉思维。分析思维是学生对问题认知正确性的保障,而直觉思维却正是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基础,既有“灵感”因素的存在,也是学生对问题高度集中的“同化”或“知识迁移”的结果。所以,在我们的语文教育中,对于学生的直觉思维,绝不能以简单地“逞能”来加以扼杀,而应做到一是保护,二是引导,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四、 重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过程中思维活动深刻性与批判性的培养
  心理学家认为,思维心理结构中的“顶点”是一个监控成分,其实质就是思维活动中的“自我意识”。语文教育能否让学生产生“自我意识”,是学生能否跳出教的藩篱,实现“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的关键。如朱熹所言“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这才是语文能力培养的高境地。这样,学生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能自我创造,就不会出现“作文命题虽然很新鲜,但考生作文常见的八个丢分点却一点也不新鲜”的评述。所以,语文教育要培养学生善于对问题的可解性作出估计;善于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思路清晰;善于发现推理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并及时纠正;善于克服学习过程中的“负迁移”;善于考虑正反两方面的论据,作出正确判断;善于调节思路,实现目标,等等。也就是让学生用“自我意识”,对其思维活动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进行分析、调整和校正,使他们成为善于反思学习过程的学生。
  语文重要而难,那么就得赶紧想办法,让它真正容易起来,否则会影响人类文化、教育、科学的进步。遵循语文教学本源,强化语文思维品质训练。让我们谨记叶老的教诲:“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乃善教者也。”
其他文献
摘 要: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多年来,我总结了一些心得体会,现在写出来,请同行们多提宝贵意见。  关键词:小学语文;心得体会  一、 关于板书设计  (一) 板书要简明。  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丰富的,对板书则是有限的,教师如果想在有限的黑板内清晰显示丰富的教学内容,必须具有高度的概括力。太细致的板书是不利于学生记忆的,结果必定是教师黑板上写的多,学生大脑中记的少。而简洁概括的板书截然不同。构成它的不是有
摘 要:语文是小学生所有课程中最重要的课文之一,而阅读是语文教学内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既能够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另一方面还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并且提高阅读能力。本文通过讨论小学中高年级如何拓展阅读教学的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  关键词: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拓展教学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育部门对阅读的关注度越来越高,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
摘 要:将教师从繁重的批改工作中解放出来,又能还学生一个有效提升作文水平的课堂,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重要话题。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我尝试从“一、通览全体,遴选本次评改内容;二、示范引路,形成稳定修改思路;三、有的放矢,一课解决一真问题”这三方面构建我的作文批改课堂,让学生们在师生互动中各取所需,各有所得,人人进步。  关键词:通览;示范;有的放矢  作文批改的目的非常明确,即是通过教师的批阅,给学生以
摘 要: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也逐步进入课堂,为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勃勃生机,它有力地完善了传统教学手段难以操作的教学环节。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多媒体技术更具有独特的作用,它图文并茂、声情俱全,又能完美地实现人机交互。而且网络技术还为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丰富的教学资源,有效地丰富了学生的视野,活跃了课堂氛围,提高了课堂效率。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一、 多
该文对用红柱石浮选粉精矿合成β’-Sialon进行了热力学计算,并通过正交试验探索了合成反应的最佳工艺参数。同时,对反应过程产物的相变化试验研究。
诗歌鉴赏在高考考查中占据重要地位,而学生答题情况却不容乐观。本文从抓住题干、解读诗歌、明确题型、规范答题思路、掌握诗歌鉴赏知识五个方面,探索规范学生答题,提高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