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3《两角和与差的正切》教学设计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lei8809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选自高中数学B版教材必修四第三章第313节第一课时.《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承上是在学了两角和与差的正、余弦的基础上而学习的,因为在推导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要用到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启下是为学习二倍角的正切公式奠定了基础,因为二倍角的正切公式是两角和与差的特.在公式推导和应用中用到了代换的思想方法,为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积累了数学素养.对应三角恒等变换、三角恒等式的证明和三角函数式的化简、求值等三角问题的解决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前面学习了两角和与差的余弦、正弦公式,本节课将引导学生探究新、旧公式之间的联系,探索新公式的应用规律.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公式及其推导过程,理解公式成立的条件;会用公式求值.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类比、联想能力;间接推理能力(即不能直接套公式,需要变化条件,寻找依据,才能推出结论);自学能力.
  能利用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公式推导出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培养学生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发展学生的正向、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构建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理解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结构特点及其推导方法、成立条件,运用公式求值
  2.难点: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的逆向和变形运用
  四、学情分析
  从学生所学习的知识来看,由于本节课是学习两角和与差的正、余弦与同角三角函数关系的商数关系的基础上学习的,所以学生比较容易接受两角和与差的公式的推导过程,在此过程中将引导学生探究新、旧公式之间的联系,探索新公式的应用规律.在记忆公式的时候可以让学生注意观察,发现新公式的特点与新公式应用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五、教学策略分析
  教师按照课本的知识结构先设计若干问题(即“知识台阶”),课前印发给学生,引导他们阅读课本.课堂上在教室三导(引导、指导、辅导)下,以学生为主体,对所设问题进行读、议、练、讲,期间教师通过提问、参与讨论、巡视学生练习及板演、觀察学生情绪等渠道,即使搜集反馈信息,及时做出评价,再发指令,使教学过程处于平衡之中.
  六、教学准备
  学案、教案、多媒体、粉笔
  七、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师生互动 设计意图
  复习提问 提问1:两角和差的正弦、余弦公式?
  提问2:正弦、余弦、正切三者关系? 由学生口答,教师PPT播放复习内容.
  为推导两角和差的正切公式打好理论基础
  (2分钟)
  引入新课
  及公式推导 通过预习老师直接将两角和的正切公式以PPT的形式展示
  问题1:让同学们思考能否用两角和的正余弦公式推导两角和的正切公式呢?
  问题2:让同学们思考能否用类比的想法推导两角差的正切公式呢?推导方法你能想到几种呢?
  板书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并带领学生辨析公式的结构特点及适用条件 学生思考后回答推导过程,老师进行板书其内容,并总结推导中的关键点.
  学生动笔尝试用两角差的正余弦公式推导两角差的正切,其中一位同学黑板板演过程,老师巡视,并鼓励做的快的同学想想其他的推导方法.
  彩色粉笔标注符号特点,学生说明公式适用条件
  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推理能力.(3分钟)
  培养学生举一反三和发散思维的能力.
  (5分钟)
  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
  (2分钟)
  应用举例
  给学生独立的计算时间,提问学生的求解方法,老师PPT展示标准步骤 体会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的正用和逆用
  (5分钟)
  给学生独立的计算时间,提问学生的求解方法,老师PPT展示标准步骤,总结观察式子的结构的方法 巩固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的正用和逆用,培养观察能力
  (8分钟)
  知识迁移
  引领学生将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变形
  老师给出将公式变形的方向,学生说明变形结果,老师做出相应板书 更深层次的理解两角和差公式,为化简求值打下基础
  (3分钟)
  应用举例 例2:求下列各式的值.
  变式1:
  求
  的值.
  变式2:求
  的值.
  师生共同分析例2的结构特点,找到如何应用变形公式的出发点,从而尝试解决问题;
  老师给学生练习变式1的时间,展示其思考过程;
  学生观察式子的结构包括角和函数值,探索当 时,
  从而得到答案.
  体会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变形公式的应用.(3分钟)
  巩固练习,找到问题的突破点.(4分钟)
  鼓励学生敢于猜想的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8分钟)
  归纳小结 1、准确熟记两角和与差正切公式的结构特点,从而解决求职问题;
  2、2、注意特殊值与特殊角之间的转化,注意“1”的变形;
  3、善于观察式子中的三角函数值的结构关系,敢于尝试猜想探索自己的想法,找到其突破口解决问题. 师生共同完成 使学生养成归纳总结的习惯,主动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1分钟)
  布置作业 课本140页
  练习A 1,2,3
  练习B 1 学生独立完成 巩固新知(1分钟)
  八、教后反思
  对公式的教学,要使学生掌握与理解公式的来龙去脉,掌握公式的推导方法,理解公式的成立条件,充分体现公式之间的联系.在教学中,结合新课程改革的数学核心素养,以学生为本,让学生有更多发挥空间,让学生自己根据已学知识去推导公式,学会新知识,并从中体会学习数学的快乐.
其他文献
教材分析:  《献你一束花》这篇课文选自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九单元,本单元以“礼物”为主题选编了三篇主体课文和一篇拓展阅读,旨在使学生通过四个与礼物有关的故事,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礼物的内涵。  学情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有明确的要求: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五年级的
期刊
生活在农村的留守儿童大部分由其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带或其他亲人带。家庭教育直接影响孩子的行为、心理健康与能力的发展。爷爷奶奶对隔代那种自然的溺爱和宽容使得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处于一般。对孩子们绝大部分人偏于溺爱他们作为监护人主要以留守儿童的生活照顾为主,且知识能力上也承担不了对孩子们学习上的辅导,只注意孩子吃好、喝好,不在乎注意其他,况且心理方面大多也是爱莫能助。大多数家长认为把钱寄回去,孩子们有吃
期刊
课题第11课 横撇课型新授课时1  教学目标认识横撇的基本形态特征。  学习横撇的写法。  认识横撇的形态与其在字中位置的关系。  认识藏锋与露锋。  教学重点认识横撇的基本形态特征。学习横撇的写法。  教学难点认识横撇的基本形态特征。学习横撇的写法。  教学准备笔墨纸砚  教学过程及方法学生活动及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要求学生准备好书写工具。直接导入,板书课题。  二、复习坐姿、执笔法
期刊
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乡下人家》《牧场之国》编排在第六组,本组主题是走进田园,热爱乡村。《乡下人家》是本组第一篇精读课文,它用质朴而生动的文字向读者呈现出一幅田园风光的写意画卷。《牧场之国》是一篇略读课文,本文从“牧场之国”的角度来展现荷兰的独特风情的。这两篇课文在写法上都表现出语言生动,形象传神很能让读者产生美的图画感,比喻、拟人是两篇文章语言修辞上的一个突出特点,优美的语句也是适
期刊
一、指导思想  本课认真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主体,大胆的对小学高年级的体育课程资源进行了积极的开发和实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使学生在学习的进程中体会快乐,在科学多样的教学方法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参与、体验、成功、快乐中得到全面发展。  二、教材与学情分析  本教材选择是跳大绳,跳大绳是在日常的教学和活动中经常开展的。学生具有一定的基础,本
期刊
为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发展学校素质教育,在学校领导高度重视下,2001年我校专门成立了施甸一中大卫画室。配备了器材,安排了专业教师。建立初中美术兴趣小组、高中美术社团等。这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学习的平台。多年来,经过美术教师积极努力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学生的审美能力、动手创新能力都明显提高了。2016年大卫画室被云南省教育学会评为首批39个“美术特色工作室”,冠名“苏光显素描特色工作室”。这是学
期刊
一、对黑、灰、白、的认识  自然物受到光的作用后,会在起伏不平的结构表面形成明度不同、层次丰富的黑白影调,绘画中的黑、灰、白即是画者对这种自然影调进行分析、判断、归纳、整理后,提炼概括出的一种新的视觉影象。绘画中的黑、灰、白与自然明暗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又不完全等同于自然的明暗。无论人感知于否,自然明暗都是客观存在的,带有自然的原始属性;而绘画中的黑、灰、白则是艺术家经过对自然明暗的加工、提炼、概括
期刊
一、问题提出  体育教学评价是体育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评价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关键环节。近几年,随着人们对体育教学评价认知的不断深入,“学生的学习评价应是对学习效果和过程的全面评价,评价中应注重过程性评价,淡化甄别选拔功能,强化激励发展功能,把学生的进步幅度应纳入评价内容"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然而,笔者在查阅大量的参考文献后发现,研究过程性评价相关理论的文章较多,但是在指导一线教师尤
期刊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高中《化学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离子反应的第一课时,在教材中承前启后。在学习基本分类法的基础上又将化合物分为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并介绍了电离和电离方程式,让学生从电离角度认识酸、碱、盐的本质,为下节讲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做好铺垫。  二、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对于一些概念的形成过程的学习可能会有些吃力,一些微观过程的理解不到位,所以本节课宜适当增加实验和动画以帮助学生对抽象概
期刊
【授课内容】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50页内容《倍的认识》  【教材分析】  “倍”在小学数学里是一个重要概念,是学生学习整数乘法与整数除法基础上学习的,它是依据乘除知识中“份”的概念扩展而来。通过两个不等量的比较,由“份”引出“倍”,最终又回到“份”。学生第一次接触“整数倍”的概念,也是后续学习“小数倍、分数、百分数、比”等内容的基础。  【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为三年级学生,他们年龄小、好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