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研究》主要栏目及2010年重点选题指引

来源 :国际金融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qiang20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突出国际金融研究的特色,加强热点问题及前沿理论课题的跟踪、研究,深化和明确国际金融学术定位,推动研究方法、工具的创新,本刊对部分栏目进行了调整,同时为了方便作者投稿及读者阅读,本刊对2010年重点选题予以公布。
其他文献
本文运用世界16个主要股市1994-2008年的历史数据,在马科维茨均值一方差模型基础上构建了既包括国内证券也包括国外证券的有效组合和有效边界,并与同期纯粹的国内证券组合的收益和风险相比较。考察了中国投资者进行国际分散化证券投资的潜在利益。研究发现,在风险相同条件下,国际分散化有效组合的收益率高于国内组合,在收益相同条件下。国际分散化有效组合的标准差低于国内组合;如果按照风险调整后收益来衡量,所有国.际分散化有效组合均优于纯粹的国内投资组合。该结论的政策含义是:QDII制度的推出为中国投资者提供了实现全球
本文根据Liang&Rhoades和McAllister&McManus提出的银行无清偿能力风险指数公式,对美国高盛、摩根士丹利、雷曼兄弟、美林、贝尔斯登五大投资银行的无清偿能力风险指数进行测算,并对测算结果进行分析说明。在对影响美国投资银行无清偿能力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得出银行规模、股东权益比率、金融衍生品/总资产、净贷款占总资产的比重、流动性资产比率5个因素是影响美国投资银行无清偿能力风险的关键因素这一结论。
随着现代金融业的快速发展,我国的金融学科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金融学教育成为财经教育中的重要领域。目前,全国已经有300多所高校开办了金融学本科专业,有100多所院校开办了金融工程、保险学、投资学等金融类相关本科专业。如何顺应金融发展的新趋势,更好地把握现代金融学的最新理论动向,推动金融理论创新,适时革新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期刊
2019年6月18日,互联网巨头Facebook发布稳定币Libra白皮书,宣称其使命在于“建立一套简单的、无国界的货币和为数十亿人服务的金融基础设施”。8月2日,中国人民银行召开2019年下半年工作电视会议,强调加快推进我国法定数字货币(DC/EP)研发步伐,追踪研究国内外虚拟货币发展趋势。而早在2017年底,有外媒便推测“IMF拟根据特别提款权(SDR)机制,推出一个类似比特币的全球数字货币IMFCoin,旨在取代现有储备货币”。在比特币等数字货币乱象丛生、依然处于风口浪尖的当下,这一系列紧锣密鼓的以
2019年11月1日,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联合《探索与争鸣》编辑部、《城市治理研究》编辑部,于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召开“城市化进程中的区域协同治理”圆桌会议暨第五届(2019)中国城市问题研究(上海)论坛。会议以“城市化进程中的区域协同治理:方略、问题及对策”为主题,深入研讨了作为一种治理形态的协同治理战略,其执行的现实挑战、组织结构、制度障碍与经验教训等。从京津冀协同发展到长江经济带发展,再到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这一系列国家战略均以协同治理形式呈现
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逐步升级,并演变为一场全球性金融危机。危机虽未对我国金融体系产生较大影响.但却通过实体经济的传导链条,对我国经济尤其是制造业形成了显著冲击。面对严峻形势,我国迫切需要建立一套危机跟踪监测指标体系.及早做好相应预案准备,积极稳妥地应对危机。本文尝试构建了一套新的金融危机监测综合指标体系,并合成为一个综合指数,即金融危机风险指标(Risk of Financial Crisis Index,ROFCI)。本文界定了ROFCI每项指标的区域划分标准,并运用美国的数据进行了检验,并进一步对ROF
中国现代文学学科在大陆高校的学科设置,始于1949年后。该学科的七十年历史,大体可以1980年为界。1980年前为“一体化”学科(以下简称“80前”学科),而1980年后,则渐趋多元与开放。其中尤以夏志清、李欧梵、王德威三位美籍华人影响最大,分别于1980年代、1990年代、21世纪初造成三波审美性碰撞,并引发争议与讨论。面对美国汉学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做何评价诚然可见仁见智,但夏志清、李欧梵与王德威三人,委实从“道德审美”“历史审美”“现代性审美”三方面,切实弥补了“80前”学科的疏漏或匮乏。
民国前期议会政党政治的制度变迁,主要表现为政党组织与政治选举、政党竞合与议会政治等内容,历经整合、分化与衰败三个时期。议会政党政治的失败,与派系纷争的极端化、利益优先的对抗性、武力抉择的外来冲击等因素有关,最后的中断是1924年10月北京政变与第二次直奉战争影响的结果,具有一定的偶然性。从世界范围来看,近代中国议会政党政治的试验,基本符合各国政党政治历史变迁的规律,只是其尚处于现代政党政治发展的初级阶段,还没有进入更高层次的制度化阶段。
基层形式主义是一个由来已久、对政府运作影响深远的顽疾。在纷繁多变的外在表现背后,基层形式主义的本质不简单是基层官员的思想作风、动力或能力问题,而是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上下博弈”中,基层政府对上级考核任务“形式上符合、实质上违背”的变相执行。其中,务虚性落实、虚假性呈现、选择性达标等构成了理解基层形式主义本质的基本向度;而上层政府的考核失当,下层政府自身的动力错位,以及上下层政府间的共谋与妥协等,则构成了决定这一基层形式主义本质的底层逻辑。鉴于此,对基层形式主义的管控需要走出“以形式主义应对形式主义”的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