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他是自幼勤奋自学成才的画家,他是简朴内敛,默默奉献的慈善大家;他学养深厚、才华横溢;他淡泊名利、德艺双馨。他用画笔诠释着生命的意义,挥洒演绎着精彩人生。竹笔为伴,丹青为魂,当笔墨与慈善有了美丽的邂逅,丹青便也灵秀,他便是将灵秀带入艺术的慈善画家、鲁西南画派的创始人——吴东魁。
阳
春四月的一个下午,《世纪人物》杂志社有幸约见了这位著名的慈善艺术大师,初次相见,吴老先生那质朴的言谈,给人一种和蔼可亲、平易近人之感。
无论“咬定青山不放松”,还是“梅花香自苦寒来”都是对自然的赞誉,亦是对人生境界的感叹,风竹挺拔、冬梅坚忍,历经风霜后,尝尽苦难后,他的人生愈发醇厚,他的笔下毅然生辉。
“虞人莫谩张罗网,未肯平原浅草飞”,这是苍鹰的志趣,亦是人生的追求,鹰击长空,翱翔千里,成就大业后,他的梦想愈发远大,他的善心愈发光彩。
吴东魁,现任吴东魁艺术馆名誉馆长、世界华人书画院院长,华夏画院院长。他在鲁西南的泥土里寻找灵感,他创建了全国第一所私人艺术馆,他力争在有生之年要捐赠100所希望小学……从鲁西南到海内外,吴东魁用不断完善的丹青写意抒发着对自然的热爱、对社会的善意。
情牵故土 梦绕家乡
吴东魁的画作贵在那股夹杂着泥土的、自然的味道,清香沁人,是因了他多年的琢磨与创造,更是因了那绘画的天赋是存于泥土的,是缘于自然的。
吴东魁的家乡在山东菏泽,这里是饮誉海外的“书画之乡”,大概这里的泥土也早已渗入了笔墨的清香,贫困的日子也能画意充盈。
现在的吴东魁早已不用再为笔墨纸砚发愁,但一支彩笔对于幼时的他来说,那就是一种奢望。
他生于鲁西南一个普通的家庭,父母带着兄弟姐妹艰难度日。但哪怕再艰难的岁月总需要一些亮丽的点缀,勤劳的母亲给予了他最初的艺术指导。他的母亲喜欢剪窗花、织鲁锦、用绣花针绣龙凤呈祥,将触目所及的美好事物用自己灵巧的手创作出来,记录下来,吴东魁知道,生活时艰,但美却无处不在。观察生活中的美成了幼时吴东魁最享受的时刻。
善于观察的他,用粗糙的树枝、废弃的木炭,在石岩上、墙壁上描绘着世间美好的事物。甚至有一次为了更好的画好燕子,他每天亲自咀食后小心的喂养它。对于他来说,没有笔墨纸砚,作画之处便是天地之间。“水墨写意花鸟,柳暖春回欣赏”,在家乡下过雨的石板上、田间地头里留下了他与麻雀、喜鹊,与马羊玩乐的影子,也留下了幼年那一副副栩栩如生的画作。
“到处皆诗境,随处有物华”,大自然给予了人们太多的想象力,她等待着人们去发现她,去描绘她,去与她心意相通。画家抓住了这个机会,吴东魁更利用了这个机会。贫困的生活中唯有自然向他无偿地创造着生活的乐趣,慷慨地充当着这个求知幼童的灵魂导师。
如果说母亲美丽的剪纸艺术给了吴东魁最初的艺术指导,那天上的云彩、地上的野花,这些大自然的灵气则朦胧了他绘画的愿望、艺术的追求。触目所及,花鸟鱼虫,吴东魁都把自然的恩赐收入眼帘、记入脑海,用锅底灰兑上水、用树棍在自家土墙上画,信手涂鸦的自我练习最终为他以后的艺术之路铺平了道路。
现在的吴东魁依然会在午夜梦回间回到那个曾经给了自己美好童年的贫穷地方,但没有抱怨与嫌弃,有的只是亲切与眷恋,他把那里的苦难变成了一生的快乐,那里的苦难也因这种快乐有了生活的寄托。经霜历雨,吴东魁从小养成坚忍不拔的毅力,他再也不会为生活低头,哪怕是无钱上学,哪怕是死里逃生,生活的苦难给予他的只能是对生命的理解与珍视。
已50多岁的吴东魁现在回想起童年的苦难,依然还会泪如泉涌,那是在哭诉童年的梦,觉得那时的自己真的不可思议,靠着自己的毅力和智慧,他能战胜了一切,以后的病魔灾难在他的面前只是一飘而过。
当田间地头的那个绘画儿郎逐渐长大,吴东魁吸收了丰富的大自然的灵气,唯独缺少专业老师的指点。小孩子长大了,树枝的随意涂鸦要随着年龄的增长戛然而止吗?他要将自己的一生用来经营热爱的绘画事业,他要一生与自然相伴、与美相伴。
天地写意撑开了吴东魁艺术之路的启程航帆,从自然赋予灵气的天赋孩童到享誉海内外的慈善画家,他经历了不同寻常的成长之路。
天高飞鸟 点墨抒怀
崇文门外的花市大街,一度是北京城长安街以南的商业核心。从明代就开始形成的花市大街,沿革数百年,曾是条颇具传统特色的街区。随着历史变迁与城市改造,现在这条街热闹依旧,但传统式建筑已经难寻了。也正因为如此,雕梁画栋的吴东魁艺术馆在这里,别有一番韵味。吴东魁艺术馆于2007年底在此落成,雕梁画栋,古香古气,气势雄伟,精雕细琢,吴东魁艺术馆古朴的建筑,漫射着浓郁的中华文化的传统气息,由物及人,这座建筑的主人——“鲁西南画派”创始人吴东魁,同样是位拙守中华文化传统的人。
吴东魁艺术馆是全国第一家私人艺术馆,整体格局突出了中式建筑的特色,气势恢宏,壮丽华贵,造型讲究对称,色彩讲究对比,传统中透着现代,现代中揉着古典,彰显着大家风范,内部留白的美术观念突显,字画错落有致地挂于墙上,摆设简朴优美,色彩浓重成熟,而这样的设计与吴东魁的心灵正相得益彰:古朴简约而不失大气。吴东魁的画曾成为拍卖会的最高价……品行净洁的竹子、毅然挺拔的松树,意境深邃的追求,笔锋转圜之间吴东魁已经走上了国画大师之路。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但吴东魁的大师之路并不容易。当他决定上学学习绘画,他首先需要解决的便是学费的问题。凭着自己的勤工俭学、勤俭持家,从上学到大学毕业,吴东魁没有向家里要过一分钱,靠着双手、智慧和力量,他艰难地向绘画的道路前进着。上学期间,别人不知道他什么时候睡觉、什么时候起床,当有人尾随而至,才发现,吴东魁一个人在教室的地面上、黑板上进行着自己孤独的创作。他给自己规定,每天不画完三瓶水,不去睡觉。
毫无疑问,绘画正在一步步成为吴东魁生活的全部。他可以在菏泽闻名的彩蛋设计与创作领域颇有成就,但为了热爱的艺术,他毅然放弃小康生活,而去追寻自己的绘画之梦。1978年,当吴东魁来到北京时,他穿着一身旧军装、脚踏一双旧鞋,身上唯一的财产是几支作画的毛笔,他每天的工作便是去美术馆看画,绘画给以他的精神食粮已然成为生活的最大支点。可以衣不蔽体,可以食不果腹,但没有什么可以阻碍他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夜以继日的绘画、每时每刻的研究最终成就了他。1985年世界科技博览会特邀展出他的《劲竹图》,受到友人的赞赏。中央电视台先后为他拍摄了专题记录片《天高任鸟飞》、《吴东魁绘画艺术》、《吴东魁笔墨技法》等。山东电视台录制的《吴东魁画展巡礼》被译成六种文字在国内外播放,影响颇深。1990年他在中国美术馆一楼大厅举办了个人画展。
但正当声名鹊起时,1995年吴东魁遭遇了严重的车祸,而他也成为那次车祸中唯一的幸存者。痛失好友让他悲痛不已,与病魔的抗争也让他痛苦难耐,输血治疗时他又不幸被输入含有肝炎病菌的血液,还好幼时的磨难已练就了他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精神。不知是生活开了太大的玩笑,还是必定要经历难以想象的磨难,人生的韵味才会愈加醇厚,病愈后的吴东魁,笔下更充满生机和灵动:竹子虚心劲节、牡丹雍容华贵、梅花傲雪而开、松树毅然挺拔、菊花凌寒芬芳、兰花幽香淡雅……这一切,都传递着吴东魁对生命的思考和热爱,而哪怕在病中,他依然思考着艺术创作的新点子。没有什么可以打倒他,他领悟到的只有生活的真谛。
艺术创作本是艺术家对生活的再一次呈现,从农村走出、经历了种种磨难依然心怀绘画的吴东魁将生活栩栩如生的搬到了自己的画作中。他认为,艺术贵在有个性,有了个性才有生命力。
阳
春四月的一个下午,《世纪人物》杂志社有幸约见了这位著名的慈善艺术大师,初次相见,吴老先生那质朴的言谈,给人一种和蔼可亲、平易近人之感。
无论“咬定青山不放松”,还是“梅花香自苦寒来”都是对自然的赞誉,亦是对人生境界的感叹,风竹挺拔、冬梅坚忍,历经风霜后,尝尽苦难后,他的人生愈发醇厚,他的笔下毅然生辉。
“虞人莫谩张罗网,未肯平原浅草飞”,这是苍鹰的志趣,亦是人生的追求,鹰击长空,翱翔千里,成就大业后,他的梦想愈发远大,他的善心愈发光彩。
吴东魁,现任吴东魁艺术馆名誉馆长、世界华人书画院院长,华夏画院院长。他在鲁西南的泥土里寻找灵感,他创建了全国第一所私人艺术馆,他力争在有生之年要捐赠100所希望小学……从鲁西南到海内外,吴东魁用不断完善的丹青写意抒发着对自然的热爱、对社会的善意。
情牵故土 梦绕家乡
吴东魁的画作贵在那股夹杂着泥土的、自然的味道,清香沁人,是因了他多年的琢磨与创造,更是因了那绘画的天赋是存于泥土的,是缘于自然的。
吴东魁的家乡在山东菏泽,这里是饮誉海外的“书画之乡”,大概这里的泥土也早已渗入了笔墨的清香,贫困的日子也能画意充盈。
现在的吴东魁早已不用再为笔墨纸砚发愁,但一支彩笔对于幼时的他来说,那就是一种奢望。
他生于鲁西南一个普通的家庭,父母带着兄弟姐妹艰难度日。但哪怕再艰难的岁月总需要一些亮丽的点缀,勤劳的母亲给予了他最初的艺术指导。他的母亲喜欢剪窗花、织鲁锦、用绣花针绣龙凤呈祥,将触目所及的美好事物用自己灵巧的手创作出来,记录下来,吴东魁知道,生活时艰,但美却无处不在。观察生活中的美成了幼时吴东魁最享受的时刻。
善于观察的他,用粗糙的树枝、废弃的木炭,在石岩上、墙壁上描绘着世间美好的事物。甚至有一次为了更好的画好燕子,他每天亲自咀食后小心的喂养它。对于他来说,没有笔墨纸砚,作画之处便是天地之间。“水墨写意花鸟,柳暖春回欣赏”,在家乡下过雨的石板上、田间地头里留下了他与麻雀、喜鹊,与马羊玩乐的影子,也留下了幼年那一副副栩栩如生的画作。
“到处皆诗境,随处有物华”,大自然给予了人们太多的想象力,她等待着人们去发现她,去描绘她,去与她心意相通。画家抓住了这个机会,吴东魁更利用了这个机会。贫困的生活中唯有自然向他无偿地创造着生活的乐趣,慷慨地充当着这个求知幼童的灵魂导师。
如果说母亲美丽的剪纸艺术给了吴东魁最初的艺术指导,那天上的云彩、地上的野花,这些大自然的灵气则朦胧了他绘画的愿望、艺术的追求。触目所及,花鸟鱼虫,吴东魁都把自然的恩赐收入眼帘、记入脑海,用锅底灰兑上水、用树棍在自家土墙上画,信手涂鸦的自我练习最终为他以后的艺术之路铺平了道路。
现在的吴东魁依然会在午夜梦回间回到那个曾经给了自己美好童年的贫穷地方,但没有抱怨与嫌弃,有的只是亲切与眷恋,他把那里的苦难变成了一生的快乐,那里的苦难也因这种快乐有了生活的寄托。经霜历雨,吴东魁从小养成坚忍不拔的毅力,他再也不会为生活低头,哪怕是无钱上学,哪怕是死里逃生,生活的苦难给予他的只能是对生命的理解与珍视。
已50多岁的吴东魁现在回想起童年的苦难,依然还会泪如泉涌,那是在哭诉童年的梦,觉得那时的自己真的不可思议,靠着自己的毅力和智慧,他能战胜了一切,以后的病魔灾难在他的面前只是一飘而过。
当田间地头的那个绘画儿郎逐渐长大,吴东魁吸收了丰富的大自然的灵气,唯独缺少专业老师的指点。小孩子长大了,树枝的随意涂鸦要随着年龄的增长戛然而止吗?他要将自己的一生用来经营热爱的绘画事业,他要一生与自然相伴、与美相伴。
天地写意撑开了吴东魁艺术之路的启程航帆,从自然赋予灵气的天赋孩童到享誉海内外的慈善画家,他经历了不同寻常的成长之路。
天高飞鸟 点墨抒怀
崇文门外的花市大街,一度是北京城长安街以南的商业核心。从明代就开始形成的花市大街,沿革数百年,曾是条颇具传统特色的街区。随着历史变迁与城市改造,现在这条街热闹依旧,但传统式建筑已经难寻了。也正因为如此,雕梁画栋的吴东魁艺术馆在这里,别有一番韵味。吴东魁艺术馆于2007年底在此落成,雕梁画栋,古香古气,气势雄伟,精雕细琢,吴东魁艺术馆古朴的建筑,漫射着浓郁的中华文化的传统气息,由物及人,这座建筑的主人——“鲁西南画派”创始人吴东魁,同样是位拙守中华文化传统的人。
吴东魁艺术馆是全国第一家私人艺术馆,整体格局突出了中式建筑的特色,气势恢宏,壮丽华贵,造型讲究对称,色彩讲究对比,传统中透着现代,现代中揉着古典,彰显着大家风范,内部留白的美术观念突显,字画错落有致地挂于墙上,摆设简朴优美,色彩浓重成熟,而这样的设计与吴东魁的心灵正相得益彰:古朴简约而不失大气。吴东魁的画曾成为拍卖会的最高价……品行净洁的竹子、毅然挺拔的松树,意境深邃的追求,笔锋转圜之间吴东魁已经走上了国画大师之路。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但吴东魁的大师之路并不容易。当他决定上学学习绘画,他首先需要解决的便是学费的问题。凭着自己的勤工俭学、勤俭持家,从上学到大学毕业,吴东魁没有向家里要过一分钱,靠着双手、智慧和力量,他艰难地向绘画的道路前进着。上学期间,别人不知道他什么时候睡觉、什么时候起床,当有人尾随而至,才发现,吴东魁一个人在教室的地面上、黑板上进行着自己孤独的创作。他给自己规定,每天不画完三瓶水,不去睡觉。
毫无疑问,绘画正在一步步成为吴东魁生活的全部。他可以在菏泽闻名的彩蛋设计与创作领域颇有成就,但为了热爱的艺术,他毅然放弃小康生活,而去追寻自己的绘画之梦。1978年,当吴东魁来到北京时,他穿着一身旧军装、脚踏一双旧鞋,身上唯一的财产是几支作画的毛笔,他每天的工作便是去美术馆看画,绘画给以他的精神食粮已然成为生活的最大支点。可以衣不蔽体,可以食不果腹,但没有什么可以阻碍他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夜以继日的绘画、每时每刻的研究最终成就了他。1985年世界科技博览会特邀展出他的《劲竹图》,受到友人的赞赏。中央电视台先后为他拍摄了专题记录片《天高任鸟飞》、《吴东魁绘画艺术》、《吴东魁笔墨技法》等。山东电视台录制的《吴东魁画展巡礼》被译成六种文字在国内外播放,影响颇深。1990年他在中国美术馆一楼大厅举办了个人画展。
但正当声名鹊起时,1995年吴东魁遭遇了严重的车祸,而他也成为那次车祸中唯一的幸存者。痛失好友让他悲痛不已,与病魔的抗争也让他痛苦难耐,输血治疗时他又不幸被输入含有肝炎病菌的血液,还好幼时的磨难已练就了他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精神。不知是生活开了太大的玩笑,还是必定要经历难以想象的磨难,人生的韵味才会愈加醇厚,病愈后的吴东魁,笔下更充满生机和灵动:竹子虚心劲节、牡丹雍容华贵、梅花傲雪而开、松树毅然挺拔、菊花凌寒芬芳、兰花幽香淡雅……这一切,都传递着吴东魁对生命的思考和热爱,而哪怕在病中,他依然思考着艺术创作的新点子。没有什么可以打倒他,他领悟到的只有生活的真谛。
艺术创作本是艺术家对生活的再一次呈现,从农村走出、经历了种种磨难依然心怀绘画的吴东魁将生活栩栩如生的搬到了自己的画作中。他认为,艺术贵在有个性,有了个性才有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