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训”

来源 :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mtc52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金项目】湖南省社科规划基金项目(批准号:12YBA143)
  摘要:朱子的父亲朱松非常重视用《大学》等儒家经典教育朱子,确立了朱子一生从事儒家“为己之学’的为学宗旨,树立了朱子以《大学》为依据,实现自我,改造社会的人生理想,对朱子日后成为一代大儒具有重要影响。
  关键词:朱松;朱熹;大学
  1142年,朱子出生后第十三年,南宋政权与女真政权签署和约,暂时解除了女真的军事威胁,统治才基本稳定下来。[1]可见,朱子的童年生活与学习,是在政局动荡中,同父母一起不断流离转徙,艰难度过的。期间,朱子的祖母去世,两个哥哥也相继夭折。“抱负经奇”,严格自砺,以求为世大用的朱松,此时“下从算商之役于岭海鱼虾无人之境”,“已无复有当世意”。[2]但朱松对于朱子的启蒙教育,则是系统而严格的。[3]朱松本人,也并未因怀才不遇、世事艰难而放弃自己的信仰与思想学术,窜伏于凡庸,或曲学阿世,猎取功名富贵。反而“日以讨寻旧学为事,手抄口诵,不懈益虔。”[4]
  朱松以《大学》为依据,对朱子的言传身教,主要体现在以下二个方面:
  一、以二程后学道南一脉的义理之学为中心的圣学教育,确立了朱子一生从事儒家“为己之学”的为学宗旨。朱松推崇二程之学,重视《大学》、《中庸》,明确以“为己之学”为学问宗旨。他自述“自胜冠以来,妄常有意于古人为己之学”。又说:“行年二十七八,闻河南二程先生之余论,皆圣贤未发之奥。始捐旧习,祓除其心,以从事于致知诚意之学。”[5]朱子晚年回忆父亲朱松:“日诵《大学》、《中庸》之书,以用力于致知诚意之地。”[6]可见,朱松以“为己之学”自期,而且认为与“今世士大夫之学大不相近”的二程之学就是上接孔孟的“为己之学”。朱子确立“为己之学”为治学宗旨显然首先来自韦斋的言传身教,他自述说:“以先君子之余诲,颇知有意于为己之学。”[7]
  值得指出的是,朱松二十七八岁后开始研习、践行的“为己之学”,所依据的经典,就是《大学》与《中庸》,尤其以《大学》为重。豫章罗从彦(1072—1135)指出,朱松立志“为己之学”是由《大学》而入的,他在《韦斋记》中说:“朱乔年得尤溪尉,尝治一室,聚群书,宴坐寝休其间。后知《大学》之渊源,异端之学无所入于其心。自知卞急害道,名其室曰‘韦斋’,取古人韦佩之义。”[8]可见,正是读了经二程诠释的《大学》,朱松才立志“为己之学”,并以古人佩韦之意自警,发奋读书以变化气质。
  从《韦斋集》中的材料来看,朱松对二程道学的认识还不够深入,对《大学》思想内涵的认识也还不够完整。但他对于二程之学与《大学》的价值是深为认同的。首先,他认为二程之学就是“为己之学”,而“为己之学”就是“致知诚意之学”,“致知诚意之学”,就是要立志成为圣贤,所谓“士之于学,要以求为圣人而后止,推所以善其身者以治天下国家”[9]。其次,在《中庸》与《大学》的关系上,他深信二程之说,认为二者构成了完整的圣学框架:《大学》为入道门庭,而《中庸》为堂奥。在《答庄德粲秀才书》中,他还提出了自己的入于圣贤之境的路径:“以德为车,而志气御之,则朝发轫乎仁义之涂,而夕将入《大学》之门,以躏《中庸》之庭也。”[10]
  显然,韦斋的《大学》思想与朱子在《大学》学上的成就相比,就像种子胚芽与参天大树一样,是非常悬殊的。但韦斋对《大学》的重视,是出乎切肤之痛的深刻体验。他常说“近世大学之道芜废,士无贵贱狥世相师,千百一范,莫知孰使陶之者”,“索居深念惟小人之归是忧”,[11]又希望:“王者正心诚意于一堂之上,而四海之远,以教则化,以绥则来,以讨则服”[12],这实际上是将自己对时代苦难的原因,个人人生价值与意义的追求,以及对改良政治现实的社会理想都寄托在《大学》之道上。所以,他“日诵《大学》、《中庸》之书,致力于致知诚意之地,”从而将“为己之学”的载体《大学》种入到了幼小的朱子的心灵之中。黄幹指出朱子因此“早岁已知其说,而心好之。”[13]
  二、对“君臣之义,无所逃于天地之间”的伦理原则的体认与信仰,树立了朱子以《大学》为依据,实现自我[14],改造社会的人生理想。朱松对靖康之难的一个深刻认识,就是北宋末年君臣之义的废弛。靖康之难中,大臣们非但不能以身殉节,反而殉利卖国。朱松说:“靖康之变,殉利卖国,交臂以事贼者,非失职不逞之流,皆朝坐燕与谋帷幄而柄庙堂者也。”[15]朱松认为,正是臣子们与儒家士人不能坚守君臣之义,才导致国家遭此大难。他说:
  “天下有大戒二,无所逃于天地之间。父子主恩,君臣主义,如人呼吸食息于元气之中,不可以须臾离也。自古志士仁人,非苟自轻其生以立区区之私义而已,盖深畏夫君臣之义废,则为人上者不能一日保其天下国家,斯人之祸可胜言邪?”[16]
  朱松从自己的切身遭遇中明白,政权的稳定,是普通百姓和像他这样的中小官吏们的最大利益所在,所以维系政权基础的君臣之义,实际上不仅仅是维护帝王的权力与利益,亦与普通士人和百姓生死攸关,是如人们的呼吸与饮食一样,不可须臾离弃的伦理纲常。在《上李丞相书》中,朱松痛陈:
  某闻今世游谈论说之士未尝不以人材不足为患,某独以谓今世之所患者非乏材也。君臣之大义不明于天下,而学士大夫阙于徇国死难之节,岂非今日之患甚急而至大者欤?盖父子主恩、君臣主义,是谓天下之大戒,无所逃于天地之间,譬如有生之类食息呼吸于元气之中,一息之不属,理必至于死。[17]
  朱松认为,对于朝不保夕的南宋政权来说,最重要的问题还不是人材的不足,而是君臣之义的原则未能确立。若不能坚守君臣之义,所谓人材不仅不能保护国家,恰恰可能至这个弱小的政权于死地。朱松并指出,坚守并宣扬君臣之义正是儒家之学的精髓所在:
  “先王设为礼乐政刑所以维持胶固者甚备,而夫子、孟轲之徒,道既不行于天下,退而与其徒讲说论著,丁宁深切至矣,遗泽余风被于末世。[18]   朱子对于韦斋的教诲心领神会,坚守不渝。他越成熟,也越能理解父亲的思想和志业。在戊申《延和奏札》(第一札)中,他说:
  臣闻昔者帝舜以百姓不亲、五品不逊,而使契为司徒之官,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又虑其教之或不从也,则命皋陶作士,明刑以弼五教,而期于无刑焉。盖三纲五常,天理民彝之大节,而治道之本根也。[19]
  时年朱子59岁,这是上给宋孝宗的谏言,将其与上文所引朱松的书信对比,可知朱子简直就是给朱松的思想在做注释。朱子列举舜帝命契设人伦五教,又命皋陶设五刑,其实就是详细阐述朱松所讲的“先王设为礼乐政刑以维持胶固”的君臣之义的纲常。而朱子在与朋友和当时朝臣的通信中,阐明或以君臣之义相劝勉的文字,则更多[20],在此不一一列举。
  如果说韦斋“为己之学”的遗训确立了朱子终身从事内圣之学的宗旨,那么其君臣之义的遗教则将辅佐帝王平齐天下的外王责任也托付给了朱子,而讲明并坚守君臣之义、父子之恩也是儒家“为己之学”的核心内容之一。这两个方面也是朱子在行状中所总结的朱松毕生为学的主旨。[21]朱子之所以竭尽心力研究、注解、阐扬《大学》的思想,也可说是为了完成韦斋的遗训。因为《大学》既是普通读书人内圣外王之学的纲领,也是圣帝明王平齐天下之学的总纲。阐明《大学》的深刻义理,使儒家的“为己之学”复明于天下,正是朱子认为父亲交给他的首要任务。而韦斋种在朱子心灵中的这粒种子,也使朱子自始至终持有一颗儒者的心魂,并能自觉寻师访友,逃出释老之学,最终成就儒者的圣业。朱子一生中反复阅读韦斋的遗著,却直到临终前4个月,才给韦斋写行状,亦可见朱子毕生试图确切地理解父亲。[22]
  【注释】
  [1]脱脱等.高宗本纪二.宋史.北京:中华书局,1985,556
  [2]朱熹.皇考吏部朱公行状.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九十七.朱子全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4506
  [3]关于朱松对朱子的教育,束景南先生有较详细的考述?束景南.朱子大传.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12-39
  [4]朱熹.皇考吏部朱公行状.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九十七.朱子全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4514
  [5]韦斋以“为己之学”自期,可参看刘承相《朱子早年的思想历程》?刘承相.朱子早年的思想历程.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2010,7-11
  [6]朱熹.皇考吏部朱公行状.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九十七.朱子全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4506
  [7]朱熹.答江元适.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三十八.朱子全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1700
  [8]从罗从彦作《韦斋记》中可以看出,朱松作为韦斋读书自砺,从事二程的“为己之学”是在北宋宣和五年,即1124年中秋,时年韦斋27岁?罗从彦.韦斋记.豫章文集卷十.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342
  [9]朱松.上谢参政.韦斋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503
  [10]朱松.答庄德粲秀才书.韦斋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511
  [11]朱松.答庄德粲秀才书.韦斋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510
  [12]朱松.上赵漕书.韦斋集巻九.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514
  [13]黄幹.朝奉大夫华文阁侍制赠宝谟阁直学士通议大夫谥文朱先生行状.附录.朱子全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559
  [14]“实现自我”虽然是个新词,宋代思想家从没使用过,但这个词所指的问题则是孔孟经常讨论的,孔子在《礼记·哀公问》中提出了“敬身”与“成身”的命题,孟子也提出了“践形”的思想?钱玄等现代学者注译的《礼记》中,就将“成身”译为“成就自身”?钱玄注译,礼记(下),长沙:岳麓书社,2001,664
  [15]朱松.策问八首.韦斋集巻八.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506
  [16]朱松.策问八首.韦斋集巻八.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506
  [17]朱松.上李丞相书.韦斋集巻九.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515
  [18]朱松.上李丞相书.韦斋集巻九.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517
  [19]朱熹.戊申延和奏札.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十四.朱子全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656.
  [20]例如给陈傅良的信中说:“夫君臣之义?父子之恩,天理民彛之大,有国有家者所以维系民心纪纲政事本根之要也?”朱熹.与陈侍郎书.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二十四.朱子全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1086
  [21]朱熹.皇考吏部朱公行状.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九十七.朱子全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4507
  [22]朱子给朱松的行状作于1199年12月,1200年3月9日,朱子去世?朱熹.皇考吏部朱公行状,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九十七.朱子全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4505-4515
  作者简介:周之翔:1972-,湖南新化人,历史学博士,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讲师,现为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思想史。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从剪纸艺术高度概括着手、试图从高度简洁的造型特征、构图方式以及文化理念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为剪纸艺术对当代设计的启示进行较为系统的探索。使传统与现代相结合,推动设计艺术的创新。  关键词:民俗文化;剪纸艺术;美学特征  中国民族在其发展的漫长岁月中以勤劳和智慧为人类工艺文化历史创造了境界独到风范高雅,魅力永恒的工艺造物样式。剪纸是他们表达对这些周围事物的感受艺术形式之一。  一、神似的美
期刊
【本项目得到西南民族大学研究生创新型科研项目资助,项目编号:CX2015SP377】  摘要:中国山水画以笔墨为表达语言,诉说着整个山水画的发生发展和趋势,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有了雏形,隋唐时开始独立,成熟于五代北宋时期,成为中华民族文明的独特产物。21世纪是中国画繁盛发展的新世纪,其作为东方画派的主要画种,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平民精神”使得山水画在不断地发展变革中找寻到新的着力点。文章从分析谢定超先
期刊
摘要:电影《归来》弱化“文革”对人性的摧残,着重表现陆、冯二人穷尽一生的守候。采用大面积留白的叙事手法,钢琴单音配乐的形式,使得原本悲伤的故事流露出些许温情。从个体生命发掘出时代印记,展现个体的等待、坚守和期盼,突出特殊年代的人性光辉。  关键词:叙事;留白;配乐;人性  活在这个世界,我们永远无法脱离时代营造的境遇,无法拒绝时代给予的喜悦。在与时代的抗争中,岁月蹉跎了意志。归去来兮,家园将芜胡不
期刊
摘要:“文革”时期的中国历史是个敏感却常常不得不提到的话题。纪录片则是最为真实的时代影像记录。在1972年,享誉世界的电影大师安东尼奥尼受邀来到中国,拍摄了一部长达3小时40分钟的大型纪录片。这部纪录片是文革时期中国珍贵的影视记录,而拍摄前后的风波则体现了中西电文化观念的碰撞。  关键词:文革;纪录片;影像真实;文化观念  “文革”时期的中国对于今天的年轻人来说是一个陌生而熟悉的存在,陌生是我们未
期刊
摘要:“面子”是中西方文化中共有的现象,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常常会遇到因面子问题而引发的文化冲突。本文以电影《刮痧》、《喜宴》中的冲突为例,分析不同“面子观”影响下的言语行为差异和文化根源,促进中西方跨文化交际。  关键词:面子;文化差异;价值取向;跨文化交际  中西方文化差异是电影经常反映的素材,电影《刮痧》和《喜宴》生动形象的反映了中西方文化对“面子”的不同观点和看法。本文以电
期刊
摘要:早在20世纪初,林纾就翻译了《汤姆叔叔的小屋》,这本书是第一本翻译成中文的美国小说。直到如今,这部小说大约有10个译本。本文以林纾,赵苕狂和李自修的译本为样本,从历史变化言角度,运用主体间性理论,解释翻译作品之间的差异。  关键词:汤姆叔叔的小屋;主体间性理论;翻译  一、译者的主体间性  近几十年,学术界越来越重视主体间性理论。翻译的主体间性指的是翻译活动取决于不同主体之间流畅的交流。主体
期刊
摘要:“音乐具有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贝多芬)。在人的一生中,无论是幼儿时期、青年时期、还是中年时期,都会以不同的方式参与音乐活动。幼儿在这个时期接受必要的音乐启蒙教育,对幼儿智力的开发有着特殊的作用。也许,绝大多数孩子日后成不了贝多芬、莫扎特。长大成人后他们会成为各业才俊。学音乐不是对他们未来人生的一种规定,而是为他们日后的充实和有成提供良好的主观条件。用音乐滋养孩子的心灵,从幼儿时
期刊
摘要: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诗经》中就有”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之类的有关核桃雕花的留传。而核桃雕花兴盛于明清时代,通过一个个小小的核桃来展现人们的信仰和文化,所以核桃雕花工艺不仅是一件精美的民间艺术品,还展示出人们在历史中对宗教的信仰和当地的风土人情。由于每个地域,每个时代人们所使用的材料和雕刻的内容不同,因此又分成各个流派的核桃雕花工艺。而在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长河中,东岸核桃雕花工艺具有极高的
期刊
摘要:中国古典舞身韵的出现做为一项重要的中国古典舞教学成果,使中国古典舞的训练走向自身形式的规范化、舞种化。它不仅是完整的训练体系,而且是训练与创作、表演相互统一的中国古典舞审美特征的体系。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来论述如何做好中国古典舞身韵教学。  关键词:中国古典舞身韵;素质训练;元素;表现性;时代性  一、中国古典舞身韵的概述  (一)中国古典舞身韵的概念  身韵是身法韵律的总称,身法属于外部的技
期刊
摘要:2015年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了“互联网+”的行动计划。而电视作为传统行业,在互联网的冲击下已经渐现疲态,“互联网+”思想的出现,无不给传统电视业了启发,“电视+”概念油然而生,“互联网+”是运用互联网来发展传统行业,而“电视+”则是借助相加项来推动传统电视业的升级迭代。  关键词:“互联网+”;“电视+”;模式创新  前言  “互联网+”的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