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讨X线透视和CT引导两种影像学监测方式进行经皮骶髂关节螺钉固定治疗Tile B、C型骨盆骨折或脱位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07年1月— 2017年12月北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103例Tile B、C型骨盆后环骨折或脱位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58例,女45例;年龄28~69岁,平均43.8岁。84例骶骨正常,19例存在骶骨变异。分别比较两种不同骶骨类型患者术后2 d X线透视
【机 构】
:
北部战区总医院骨科,沈阳 110016,北部战区总医院骨科,沈阳 110016,北部战区总医院骨科,沈阳 110016,北部战区总医院骨科,沈阳 110016,北部战区总医院骨科,沈阳 110016,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X线透视和CT引导两种影像学监测方式进行经皮骶髂关节螺钉固定治疗Tile B、C型骨盆骨折或脱位的应用效果。
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07年1月— 2017年12月北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103例Tile B、C型骨盆后环骨折或脱位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58例,女45例;年龄28~69岁,平均43.8岁。84例骶骨正常,19例存在骶骨变异。分别比较两种不同骶骨类型患者术后2 d X线透视(正常骶骨置钉46例,变异骶骨置钉11例)或CT引导(正常骶骨置钉66例,变异骶骨置钉18例)置入骶髂螺钉的准确率、置钉时间,采用Matta标准对术后9个月疗效分别进行影像学愈合和临床预后评估。
结果对于正常骶骨,术后2 d X线透视下螺钉置入准确率[89%(41/46)]与CT引导[94%(62/6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于变异骶骨,术后2 d CT引导的准确率[89%(17/18)]显著高于X线透视[55%(6/11)](P<0.05)。对于正常骶骨,X线透视下置钉时间[(39.1±4.9)min]显著短于CT引导[(54.7±3.8)min](P<0.05);而对于变异骶骨,两种方式置钉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9个月时,对于正常骶骨,X线透视的影像学愈合优良率[100%,其中优秀74%(34/46),良好26%(12/46)]及临床预后优良率[100%,其中优秀83%(38/46),良好17%(8/46)]与CT引导[100%,其中优秀83%(55/66),良好17%(11/66);100%,其中优秀92%(61/66),良好8%(5/66)]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变异骶骨,术后9个月X线透视的影像学愈合优良率[73%,其中优秀9%(1/11),良好64%(7/11)]显著低于CT引导[95%,其中优秀56%(10/18),良好39%(7/18)](P<0.05),而临床预后优良率[91%,其中优秀55%(6/11),良好36%(4/11)]与CT引导[100%,其中优秀78%(14/18),良好22%(4/1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于正常骶骨的Tile B、C型骨盆后环骨折或脱位,X线透视置钉准确率、影像学愈合优良率和临床预后优良率与CT引导相同,但置钉时间更短。对于变异骶骨,CT引导置钉准确率、影像学愈合优良率优于X线透视。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骨折联络服务(FLS)模式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患者服药依从性、生活质量、疼痛及再骨折率的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贵州省人民医院疼痛科2017年1月— 2017年9月收治的117例OVCF患者资料。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8例,干预组5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FLS模式干预至出院后3个月。于患者入、出院时及出院后1,3个月分别
目的评价动态锁定螺钉结合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7年3月— 2018年3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36例胫骨骨折(AO 4A-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7例,女9例;年龄26~71岁[(51.6±14.3)岁]。18例采用动态锁定螺钉+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A组),18例采用普通锁定螺钉+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B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
目的通过对参加"中国创伤救治培训(CTCT)"课程的学员进行调查,了解所在医院创伤救治的现状,评价CTCT的培训效果和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5月— 2018年5月参加CTCT培训的1 660名学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学员的一般信息(性别、职业、职称、学科来源、从事创伤救治的年限)、所在医院的创伤救治情况(医院等级、创伤救治模式、每年严重创伤数量)以及学员建议的医院创伤救治模式、创伤
在脊髓损伤临床、科研和教学实践中,常涉及脊髓损伤恢复、康复与修复等问题。目前对脊髓损伤特别是脊髓损伤康复这一术语存在滥用和使用不规范的情况。因此,需要对相关术语的使用进行规范。笔者基于《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从脊髓损伤恢复与ICF残损分类、脊髓损伤康复与ICF活动和参与分类、脊髓损伤修复与恢复和康复的关系三个方面入手,全面分析脊髓损伤恢复、康复与修复的术语内涵,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目的探讨数字化术前设计辅助动力化前路方形区钛板螺钉系统(DAPSQ)治疗髋臼双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2年1月— 2018年1月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34例髋臼双柱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4例,女10例;年龄21~65岁[(43.0±14.2)岁]。17例采用数字化术前设计辅助DAPSQ治疗(A组),17例采用常规DAPSQ治疗(B组)。A组男11例,女6例;年
创伤是全球40岁以下人群的首要死因。目前我国的创伤患者救治体系尚不完善,创伤患者病死率高于发达国家。完善救治体系是降低创伤病死率模式的关键。为创新创伤急救服务模式、进一步推动建立江西省区域性创伤急救体系、提升创伤救治能力、降低创伤患者病死率及致残率,近期江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及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为创建江西省创伤急救中心达成了共识。笔者对江西创伤急救中心功能定位、基本要求、组织管理和评估核心指标等方
目的探讨颈后路单侧螺钉短节段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特殊类型上颈椎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2年7月— 2017年5月山西白求恩医院收治的15例上颈椎损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9例,女6例;年龄10~69岁[(41.9±20.9)岁]。创伤性寰枢椎脱位8例,先天性寰枢椎脱位1例,寰枢椎脱位合并齿突不连2例,Anderson Ⅱ型齿突骨折3例,陈旧性齿突骨折1例。患者均有不同程
目的探讨紧密缝合缩短跟腱增生愈合瘢痕组织修复Myerson Ⅲ型陈旧性跟腱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5年1月— 2017年12月成都体育学院附属体育医院收治的16例Myerson Ⅲ型陈旧性跟腱断裂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为男性;年龄19~71岁,平均40.6岁。致伤原因均为运动伤。跟腱断端缺损5~7 cm,平均5.2 cm。均采用紧密缝合缩短跟腱增生愈合瘢痕组织进行修复。
细胞移植修复脊髓损伤的机制主要是替代受损神经元,保护宿主神经元,防止细胞凋亡,促进轴突再生和突触形成,促进髓鞘形成,分泌营养因子改善微环境等。多种细胞用于动物模型的脊髓损伤修复,均有一定的效果,但对完全性损伤患者的修复效果并不明显。由于脊髓损伤修复的困难性和高质量临床研究的复杂性,难以形成安全有效的综合治疗方法以最大限度改善和恢复患者运功功能。为总结细胞疗法治疗脊髓损伤的研究进展,促进研究人员对本
目的探讨赫尔辛基CT评分判断创伤性脑损伤(TBI)患者的临床实用性及预后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6年9月— 2018年10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24例TBI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91例,女33例;年龄14~84岁,平均49岁。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3~8分45例,9~12分42例,13~15分37例。按伤后6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将患者分为两组,2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