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和谦卑中露锋芒,曲折委婉中显气骨

来源 :阅读与鉴赏·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dblackz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左传》所记外交辞令精彩纷呈,典雅从容,在彬彬有礼的外表下包藏着锋芒,尤以“烛之武退秦师”一节最为突出。烛之武仅凭寥寥一百二十五个字的说辞,就轻而易举地瓦解了秦晋联盟,挽救了几乎必亡无疑的郑国。这完全得归功于烛之武那高超精妙的说话艺术。探究其说话技巧,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欲扬先抑,以退为进
  
  面对秦晋联军的来势汹汹,烛之武知道这绝不是因为“无礼于晋,且贰于楚”这样的陈年旧事,于是没有就这个问题和秦伯呶呶不休,以一句“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一带而过,以退为进;然后重点抓住秦国企图向东发展而受到晋国阻碍的处境,剖析秦、晋、郑三国的厉害关系,“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他看准了秦晋联合攻郑的各自图谋,若灭郑则客观上只会对晋有利,而对秦无利。对于秦晋的利害关系和战争形势可谓洞若观火。秦伯听到这里,想必心里一定要掂量掂量,灭郑是不是在“为他人作嫁衣裳”,从而从心理上动摇了秦伯灭郑的决心。如果一开口就说晋国的坏话,离间秦、晋联盟,未免太直露了,会让秦伯一开始就觉得烛之武是“说客”而拒之于门外。烛之武不愧是善于外交斡旋的老臣,于是一开始采取了以退为进的策略。
  
  二、绵里藏针,利诱离间
  
  接下来烛之武又进一步明确“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烛之武通过地理位置来说明郑存对于秦国的好处——可以成为东道主。在这里,他运用趋吉避凶的普遍心理进行说服,烛之武明白秦国攻郑无非为了自身利益,于是投其所好,以利诱之;接着巧施离间之语:“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指出晋君言而无信,最终晋很可能不和秦国利益共享,并且“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不阙秦,将焉取之?”进一步指出晋忘恩负义、贪得无厌,灭郑不但对秦无利,反而有害,极尽挑拨离间之能事。他向秦伯指明了谁是真正的盟友,谁是笑里藏刀的敌人,谁是你争霸天下的障碍。寥寥数语,不温不火,平平淡淡,但绵里藏针,柔中有刚,句句说到了秦穆公的痛处,处处为秦国考虑打算,就这样,破坏了秦晋联盟。
  
  三、不卑不亢,谦恭得体
  
  烛之武的说话艺术还体现在他的审时度势、不卑不亢上。面对强大的秦国,硬来是不行的,所以他先向对方示弱臣服,“郑既知亡矣”,这样服软谦恭的目的是为了麻痹秦伯,打消其戒备心理;紧接着申明自己不是来做说客的,“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最好的说服不是反驳,而是设身处地地为要说服的人着想。所以烛之武明确表示:我是来为您设身处地考虑的,显得成竹在胸,充满自信;然后充分利用秦晋矛盾尖锐地指出:“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政治上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利益之争。秦、晋围郑,即得利益者是晋国,这一点秦穆公应该是清楚的;但贪得无厌的秦穆公经常做出利令智昏的事来,一旦晓之以利害,秦穆公会幡然醒悟的。老谋深算的烛之武恰到好处地利用了秦、晋之间的这种利益冲突。但是他的话说得不卑不亢,谦恭得体,既不自作主张,让秦伯反感,又不屈辱哀求,让对方轻看,很好地维护了小国弱臣的尊严。于是“秦伯说,与郑人盟”,并派军将“戍之”,最终一场即将到来的战祸化归于无形,郑国转危为安。真所谓“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啊!
  烛之武凭借自己的智慧,凭借对三方形势的了如指掌,准确地从“地缘政治学”的角度,剖析出秦、晋、郑三国关系中,秦唯有保全郑国作为在中原的基地,才能获得最大利益,真可谓一针见血。在强秦面前,平和谦卑中露锋芒,曲折委婉中显气骨,刚柔并济,真不失国士之风也!■
其他文献
口语交际是小学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口语交际课是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一个重要阵地。但是,令人忧心的是现在的口语交际课上,很多学生不敢说或者不想说,渐渐对口语交际课失去了兴趣,仔细分析,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老师没有关注到学生的心理,没有使口语交际课成为一个充满快乐的、能让学生展现自我的课堂。怎样让口语交际课成为学生喜欢的课堂呢?我想:应该从呵护童心,快乐交际开始。    一、画幅没有框的画——减少儿童的
期刊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积累字词。  能力目标:  1.细品香菱学诗、谈读诗体会和苦心写诗的经过,从中得到阅读和写作的启发。  2.体会文章中有关香菱学诗的神态和细节描写的传神之处。  3.分析香菱的人物形象,把握人物的悲剧气韵。  情感目标:学习香菱学诗的态度与方法。  教学重点:  1.把握神态、细节描写。  2.探究香菱学诗的过程,从中找到学习语文的启示。  教学难点:  分析文中香菱这一人
期刊
战国宋玉在《登徒子好色赋》中描写邻家之子时写道:“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这个邻家之子究竟有多高、肤色究竟如何、到底有多美,这一切从语言文字上无从得知。汉乐府《陌上桑》中写罗敷的美貌:“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每一位读者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和审美标准来体会琢磨罗敷的美。那她究竟有多美,肯定是
期刊
摘 要:阅读是一个人终身的大事。阅读教学是高考复习重点,散文阅读是高考中的高频点,在当前语文教学中要作为语文教学的突破口。教以方法、启发思维、寻找程式、获取感悟、传播快乐、愉悦人生。探究阅读方法,研讨阅读理论,提出个中思考。  关键词:三步阅读 划关键句 形成思路 传播快乐     阅读理解题是高考一大难点,更是一大重点,尤其是散文阅读,具有广泛的审美教育功能。散文阅读往往与学生的认识水平、生活阅
期刊
我们都知道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环境。人物是小说的核心,情节是小说的骨架,环境是小说的依托。可怎么让小学生明白小说三要素的特点呢?在高中小说教学目标中提到:“应引导学生设身处地、身临其境地去感受,重视对作品整体形象和情感基调的整体感知和直觉把握。”我想,这一点,同样适用于小学。下面就以林莘老师所上《凡卡》一课为例谈谈小说的教学。    一、抓住描写,分析人物    师:我们这篇课文的主要人物是
期刊
一、挖掘课文的时代价值,激发阅读兴趣    课本枯燥,内容陈旧,学生没有兴趣,老师没有动力。究其原因是因为我们没有找到联系生活的切入点。只有把握这些切入点,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的意蕴,才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点燃他们的激情。  如,在教学《包身工》一文时,我看到网络上登载的报道:山西16岁的张徐波被非法骗到山西永济一砖场打工导致双脚脱落,温总理曾亲自对此案作过批示。我就告诉学生这种当代奴工,也不只存
期刊
口语交际在现代社会人与人交往、信息传递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也越来越明显了。它是人与人之间交流和沟通的基本手段。本专题通过演讲、问答、辩论这三种形式引导我们学习如何提高口语技巧。    一、切合情境,了解对象    演讲是在特定情境之下,因某种需要而向公众发表自己的意见,或阐说某一事理的社会活动。演讲时必须清楚演讲的情境、了解听众的身份和立场,这样才能运用恰当的语气,进行合乎实际的演讲。  如:马丁
期刊
笔者有幸参加了在连云港举办的第三届新课程理念下的中学语文教育研讨会,聆听了几位专家型的特级教师的语文课和专业讲座。北京教育学院苏立康教授所谈的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问题,让我受益匪浅,也让我陷入了深深地思考。下面我想结合所听过的几节课着重谈谈对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认识。    一、教学目标科学有效    “课是点燃求知欲和道德信念火把的第一颗火星。”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一言概括了课堂教学的重要
期刊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这就表明“美育不仅成为当今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大有成为整个教育的基础和整个教育的突破口”,贯彻审美教育势在必行。语文要用美来吸引学生,现行的教材可以说是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绝大部分都与美有关。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教材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使学生在
期刊
摘 要:对《祝福》进行叙述学解读,就会发现《祝福》实际上写了两个故事——祥林嫂的人生悲剧与“我”的心路历程,“我”是反思祥林嫂悲剧的媒介。作品既反映了祥林嫂所代表的国人生存现状,又折射出“我”的生存困惑和精神的漂泊、人格的分裂。从叙述文本的深层结构分析可看出,正是两种角色的融合,使文章的主题有了质的升华。  关键词:“我” 叙述结构 深刻意蕴    长期以来,我们对鲁迅小说《祝福》分析时,习惯于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