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中小学心理老师谈心理教育(之一)

来源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rang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班华,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导,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德育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主要学术兼职先后有: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副理事长、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德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学学科组成员、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
  本文从四个方面——发展性心理教育、心理教育的宗旨、心理教育的内容、心理教育的实施方式,论述了中小学心理教师在开展这项工作中需关注的问题。文章鞭辟入里、深入浅出,其中很多观点振聋发聩,很值得借鉴。
  
  魏书生老师曾说,教育劳动是“给人以双倍精神幸福的劳动”。我想,中小学心理教育老师更容易获得这种幸福感。我看过一些中小学的心理教育课和班级心理教育活动,看得很少,但每当我置身于他们那种充满朝气、活泼、快乐的氛围中,每当我看到他们之间那种亲切对话、真情沟通的情境时,总是令我感动,令我羡慕,有时我甚至想成为他们中的一员; 或者想:如果我在学生时代,能上这样的心理课,能遇上这样的老师多幸运啊!
  每每想到心理教育的美好,想到心理老师是影响学生心灵的人,我自然想起雨果的诗句:
  世界上最浩瀚的是海洋,
  比海洋更浩瀚的是天空,
  比天空更浩瀚的是人的心灵。
  心理教育是心灵的事业,心理老师从事着以心育心、以人格育人格的事业,他的教育劳动是多么的有意义! 做好心理老师,应让自己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关怀学生的心灵世界, 关怀学生精神生活的质量, 关怀学生精神的成长与发展,做学生的精神关怀者。
  多年来我从心理老师那儿学习到很多, 在这里我乐意和心理老师们交流,谈谈自己对心理教育的认识, 这是些个人的看法,不妥当的希望老师们提出来。
  
  一、发展性心理教育
  
  对心理教育, 有多种不同的理解。相当多的情况是从对心理问题、心理疾患的咨询、矫治的角度理解。我把这些看作是心理教育的一个方面,但若仅限于此,似乎就不够了。心理教育有着更丰富的内涵,有着更广阔的天地,优化人的心理机能,培养优良的心理品质,应是其主要方面。
  以培养人的创造性心理品质来说,国内外的研究表明,创造性的人具有多方面积极的心理品质,近年来我国心理学界张文新教授把创造性人格品质概括为几类:创造的目的性品质、创造的动机品质、创造的意志品质、创造的情感品质等。我认为对这类品质的培养属于心理教育的主要方面。再如,最近我国首次发布了IT从业人员心理特征研究报告,表明IT从业人员应具备的12种核心素质,即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学习能力、责任感、问题解决能力、诚信品质、主动性、理解能力、应变能力、抗挫抗压能力、踏实作风和大局观。对这12 种素质的培育也是心理教育的主要方面。中小学生为了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也应具备一些基本的心理素质,学校心理教育对学生心理障碍作疏导治疗是必须的,但更主要的任务应当是培育学生各种良好的学习心理品质。
  为了更全面地理解心理教育,我们先看看对我们理解问题有帮助的国内外学者的一些观点,然后谈谈我的理解。英国一位学者理查德·尼尔森的理解比较全面,他指出“心理教育绝非一元现象,它是一个广泛的术语,对于具有不同理论导向和不同工作的人有不同的含义。” 他列举了心理教育的六种含义[1]。国内心理教育学者陈中永教授对心理教育的内涵与外延作了较充分的阐述,包括九个方面,而“心理咨询与治疗技术的拓展应用”仅是其中的一个方面[2]。台湾学校心理辅导分为四个层次:心理教育、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心理治疗[3]。我赞同四层次的划分,但在涉及四层次时,我们可否不用“教育”, 而用“培育”?这样, 心理教育四层次表述为:心理培育-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前面的层次都依次包含后面的层次。 “心理治疗”,按朱智贤《心理学大词典》的解释,是指“主要通过语言方式来达到治疗目的,即用心理方法以使情绪、人格或行为发生改变的方法”,这是纳入教育范围的,但有的用药物进行心理治疗,是已经超出学校教育范围的。
  对不同层次的心理教育,不同人强调的重点不同, 有的强调重点在咨询、治疗方面,有的强调重点在培育和辅导,促进人心理发展方面。我更多地是强调培育和辅导,我认为心理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良好的心理素质, 提高其心理机能,充分发挥其心理潜能,进而促进整体素质提高和个性发展。” [4]我期望的心理教育是主体性的、发展性的心理教育,简单表述为发展性心理教育或积极的心理教育。我想突出其中的主体,表述为 “主体—发展性心理教育”,我把“主体—发展性”看作心理教育中的核心理念。主体是人,包括少数有心理问题、心理疾患的人和大多数心理正常的人;主体性是人的主动性、能动性。发展,指主体心理机能的优化、心理素质的提高、心理潜能的发挥和主体人格的健全。我所说的心理教育,主要是面向所有人的“发展性的、积极的心理教育”。“发展性心理教育或积极的心理教育,即以人的发展为本,旨在优化人的心理素质,提高人的心理机能,进而促进人的整体素质的发展,形成健全人格的心理教育。” [5]这是以人为本、与凸显人的哲学相呼应,与我们时代的教育精神一致,表达了我所期望的心理教育。
  发展性心理教育以人为本,人是心理教育的目的,人是自身心理建构的主体,人是自身发展的主体。心理教育尊重人、关爱人、理解人、发展人;心理教育是帮助主体从心理层面形成完整人的活动。心理教育不是、也不可能是通过直接“教”而引起学生的心理机能和素质结构变化;而只能是帮助学习者即主体自己学习,即帮助主体在与外部世界相互作用中,通过自己的心理内部矛盾运动得到发展。也就是说主体的发展是通过他心理内部“自己运动”完成的。作为自身发展的主体,具有不可替代性,别的任何人都只能帮助,而不可能代替主体;“自己运动”是主体性的表现,其他任何人的任何教育策略和措施,都只能是帮助而不能代替主体的“自己运动”。
  主体—发展性心理教育是符合人的主动的、积极的生命本性的。人心是具有主动性、欲求积极发展的。如梁漱溟先生所说,“心”本身就是具有主动性的。 他说:何谓心?心非一物也;其义则主宰之义也。主谓主动;宰谓宰制。对物而言,则曰宰制,从自体言之,则曰主动;其实一义也。”[6]16前面所说心理教育四层次,高一层次依次包括低一层次。主动的积极的心理教育,主要追求高层次的目标,即追求发展性。亦如梁漱溟先生指出的:“生命本性可以说就是莫知其所以然的无止境的向上奋进,不断翻新。” [6]22他说人的生命本性“是在争取生命力之扩大,再扩大(图存、传种,盖所以不断扩大);争取灵活再灵活;争取自由再自由。” [6]49 主动,从学生说,正常的心理总有主动向上发展的欲求,主动地从事学习;从学校和教师方面说,就是要主动地实施心理教育,主动帮助学生学习,主动促进学生心理发展。学生、学校老师都主动,不是等到有了心理障碍、心理疾患,再去求询、再去矫治。如同体育锻炼,并不是有了疾病,才去锻炼,才设体育课。我们的身体是健康的,但我们要主动地实施体育,主动进行体育锻炼,为的是要增强体质,优化身体机能,提高身体素质。所以发展性心理教育主动地优化人的心理机能,提高心理素质,既帮助人们享受现代文明幸福,又有助于预防、治疗形形色色的“现代病”,对防止、缓解现代人的心理焦虑,能起到它所能起的作用。
  
  二、关于心理教育宗旨
  
  心理教育宗旨与心理教育目标紧密相关。是否可以说,心理教育目标是从心理教育自身说的,即心理教育过程中在促进人的心理发展时所要达到的规格要求;心理教育宗旨是从为什么开展心理教育工作方面说的。宗旨与目标是一个问题的不同方面,仅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宗旨依据目标而确定, 目标在宗旨中体现。我们可否用24个字概括心理教育宗旨:“优化心理机能,提升精神品质,形成和谐人格,服务人生幸福。”宗旨的四方面内容是相互关联的。以下,我对这四方面内容分别谈一些看法。
  
  1.优化心理机能
  对心理教育而言,优化人的心理机能是第一位的、根本的心理教育本体的、内在的、直接目标是优化心理机能、培养优良心理素质,这也是我们心理教育工作,包括心理教育有关学会工作的宗旨。心理教育目标定位于心理机能,是心理教育区别于智、德、美、体各育的根本之处。因此,从我们理解心理教育与其他各育的区别说,心理机能是个关键词,从理解心理教育的对象、目标说,心理机能是个核心概念。“机能”一词在德语中是Funktion,具有机能、功能、作用、职务、职能等意思,我是依此来意会“心理机能”的。心理机能是中性的,没有是非、善恶之分,但有层次之别。康德、维果茨基认为心理机能有高级与低级之分,有的人类学家作了更多层次的划分。心理潜能是内部的、潜隐的心理机能;心理障碍、心理疾病是心理机能内部关系不协调的表现。是否以改善、提高心理机能为内在的直接目的,是心理教育区别于非心理教育的分界线。心理教育的宗旨强调优化心理机能是根本,因为人是有机整体,人的各方面素质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各方面素质发展,包括智能的、道德的、审美的、身体的,无不通过心理机能的作用,无不以良好心理素质为基础(心身是内在统一的。心理发展依赖其生理基础,身体发展也需要相应的、必要的心理基础)。这表明心理素质与智、德、美、体等素质发展均有内在联系。教育可以划分为智、德、美、体各育,但教育是一个整体,各个育的划分是人为的、相对的。心理教育是教育整体的一个方面、一个侧面。心理教育与智、德、美、体各育都是有内在联系的。 心理教育目标应当、也可以有所延伸和拓展,心理教育在优化心理机能、提高心理素质过程中,其目标应当、也可能延伸和拓展到促进其他各方面素质,乃至整个精神素质的提高和个性和谐发展。
  心理机能的改善和心理素质的提高,尤其是心理潜能的充分发挥, 远比知识学习复杂得多。它包含着认识、实践的因素,但不等于认识和实践。它必须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措施, 而这些措施必须能激发心理内部运动, 能激发认知、想像与思维活动,激发情感体验,从而帮助和促进对象改善心理机能的活动。
  
  2.提升人的精神品质
  提升精神品质与优化心理机能是一致的。精神品质的内容很广泛, 包括心理的、思想的、道德的、审美的和信仰的等方面的内容。心理教育、道德教育、审美教育都属于精神教育。我们这里主要探讨心理教育。心理素质是精神品质之一,是人在先天生理基础上,在主体与客观外界相互作用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心理特征、属性和品质。心理素质具有整体性、稳定性、变异性和差异性等特点。变异性也就是可塑性。心理教育包括心理技能的训练,但作为一种精神教育,又远非心理技能的训练。心理技能不能代替整个广阔的心灵世界,而训练可以是教育性质的,但也可能不属于本真的教育。心理教育从根本上说是育心过程, 培育人之为人的基本精神品质。
  提高人的精神品质,从心理教育层面说,主要就是提高心理品质,包括培养积极的情感品质、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培养良好的性格特征、充分发挥人的潜能等。其中培养创造性心理品质尤应重视,包括培养创造精神、创造性思维,发挥热爱科学、勇于探索、敢于冒险、挑战权威、追求真理的精神,培养开放意识、团结合作的精神,提高自信,发挥创造潜能。心理教育当然可以培养创造的技能与方法,但更为根本的是培养创造性的人格品质。
  心理教育不可能让每个人都做到像历史上和现实中的杰出人物那样的杰出,但心理教育可能、也应该帮助每个人尽可能地、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帮助弱智者增智、低能者增能,让智者更智、能者更能。一句话,帮助每个人做最好的自己。
  
  3.促进人格和谐发展
  这是心理教育宗旨又一重要方面。人格的全面和谐发展是整个教育的目标,是心理教育的最高目标和根本的价值取向。人格是外延很广的概念,我们这里主要指心理人格。促进人格和谐发展,从心理教育说,主要是促进人格的心理和谐。人格和谐应包括个体心身的和谐。就个体心理说,心理和谐意味着个体所具有的知、情、意内在的协调;对人和事情的关系、行为动机和行为方式的协调;德与智的和谐发展,智与能的和谐发展等等。例如,正确地认识与对待自我,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进取、敢于开拓创新。例如,正确地对待困难和挫折;正确地对待个体与他人、与群体、与社会的关系, 即个性角色与社会角色的和谐发展等。
  从人与社会的关系说,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方面。人格和谐促进社会和谐,和谐社会养育和谐人格。人格的心理和谐,是建构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正是基于这样的重要性,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加大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人们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保健,健全心理咨询网络,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人的建设与社会建设相互制约,但人是根本,以人为本。人是目的:人是自身建设的目的;人是社会建设的目的。 在人与社会二者中,人是惟一的能动体:人是自身建设的主体,人是社会建设的主体。而人的建设,从根本上说是人的精神建设、人的心理建设。人的精神建设是和谐社会建设的最高层面、最核心的层面。和谐社会里,物资比较丰富,人们物质生活比较宽裕,但是如果人们的心理不和谐,精神素质不提高,那么社会的和谐也只能是浅表性的、低层次的。只有人们的心理素质、精神素质都提高了,才是我们所希望的和谐社会。
  促进人格和谐发展主要应当培育积极的人格品质,力求各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同时,还应当矫治消极心理品质,矫正不和谐的社会心态。一些著名的学者描述了成人世界中一些不正确的或病态社会心态。例如北京大学夏学銮教授指出当前影响社会和谐的社会心理有牢骚、自大、嫉妒、轻慢、怨愤、贪婪和愤怒。邵道生研究员曾论及六大病态社会心理:物欲化倾向、粗俗化倾向、冷漠化倾向、躁动化倾向、无责任化倾向、浮夸虚假化倾向。这些主要是成人世界的问题,但并非意味着中小学生的心理一点儿也不受其浸染。
  促进人格和谐发展,应当引导、帮助学生学会自主育心育德,发展积极的心理品质,预防消极的心理影响,为学生终身学习与修养持续的和谐发展奠基。
  
  4.服务人生幸福
  在一定意义上说,我们似乎可以把服务人生幸福看作心理教育终极性目标和宗旨。当然,人生幸福和快乐是受多方面因素制约的。心理教育只是从心理的角度帮助人们快乐地生活和拥有幸福人生。心理教育的目标和宗旨是一个整体,优化人的心理机能,提升人的精神品质,促进人格和谐发展,都与人生幸福和快乐相互关联。
  人生发展心理学认为,人的“发展是毕生的过程”[7]。心理教育也应是终身性的,即帮助人们终身学习、持续发展、终身幸福。因此,应当通过“人生发展心理学”等学科的研究,设计人毕生心理发展的标准和目标,成为推动人全面发展的动力。心理教育不仅要解除人内心的烦恼、消除心理障碍、调整心理状态,更要完善人格结构、协调心理机能、提高心理品质、开发心理潜能,从而达到心理健康、生活幸福。
  心理教育为人生幸福服务,既为未来幸福和快乐服务,也为人当下生活的快乐和幸福服务。联合国《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世界宣言》(1990)指出“儿童时代应该是欢乐、和平、游戏、学习和生长的时代”。但是,实际生活中,不少成人(学生家长和老师)以及学生自己,陷入一个“教育误区”,即奉行一种信条:以牺牲今天的幸福换取明天的幸福。致使相当多的学生处境是不快乐的,幸福离孩子们很远。要改变一种教育观念,即认为今天的学习是为明天的生活作准备,为了明天而牺牲今天,有意无意地把幸福看作成人的专利,忽视了当下孩子们应该享有的幸福和快乐的权利。我们应当正视美国学者尼尔·波兹曼提出的“童年的消逝”现象;应当高度关注当下中小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状况;关心他们的心理生活,关心他们的心理需求、心理成长。
  幸福不是“教”出来的,但心理教育可以在“幸福教育”理念指导下,从多方面创造条件,引导、帮助、促进学生自己体验幸福感,享受生活的乐趣。例如:
  ——引导学生确立积极的做人做事态度。鼓励学生学会给予,给予比获取更快乐。指导学生不断从外界汲取心理营养,获得心理活动的朝气和动力,进而增强智慧,开发潜能,完善个性,发展特长,使自己成为一个有效活动的社会人。
  ——帮助学生发展积极进取精神,始终保持积极的精神状态、不懈的追求精神。引导学生认真勤奋地学习,运用心理学知识帮助学生掌握合理高效的方法,让孩子有更多的自由发展时间和更广阔的成长空间。
  ——培养兴趣,鼓励好奇,学会探究。引导和帮助学生,在知识获得、想像飞翔、思维拓展、感情升华中领略世界的奥妙,体会学习的快乐。鼓励学生创新的意向,让孩子心理自由、心理安全。
  ——引导学生学会自我欣赏。学会欣赏自己的观点独特, 信念执着, 学习刻苦,成绩优良;欣赏自己的良好心理品质:自尊、自信、自制、乐观、共处、进取、知足、温和、忠诚、爱心、尽责等。
  ——引导、帮助学生懂得快乐情绪的重要,过有情趣的生活。懂得快乐需要自己体验, 帮助学生学会寻找快乐、生产快乐、体验快乐的方法;学会分析自己烦恼的原因,学会去除烦恼,变烦恼为快乐,讲述自己快乐的经历。
  ——建构学习活动与环境之间的和谐关系。营造和谐、平等、尊重、关爱的师生关系,形成和谐、友爱、合作的同侪关系(个人与集体之间,个人与个人之间)。培养合群性格:诚信和谐、优势互补、互利合作、共处双赢。
  ——幸福是主观感觉, 教师的教育态度、教育方式能帮助学生体验幸福和快乐。例如:教师善良的心、饱满的热情、关爱的语言、赞扬的话语、亲切的语调等等。
  ——身体健康是快乐之源,关心学生身体健康。身体健康不是一切,但没有身体健康就没有一切。注意健康身体的教育,学会在生活中善待自己的身体,很好地使用自己的身体。
  由于心理存在的特殊性,学校的心理教育活动应当重视他人教育与自我教育的统一。帮助学生学会自我心理教育,提高个人心理生活质量。当一个人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并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心理素养后,就会主动地加强个人修养,实现个人的持续发展,获得终身的幸福。 (待续。敬请关注下期)
  
  注释:
  心理教育:1987年,班华教授第一次提出“心育”概念,因为他是在教育部的文件颁发前以“心理教育”命名此项工作的,沿用至今,所以他的文章不改成“心理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1]理查德·尼尔森,陈中永译.咨询心理学中的心理教育[J].教育专题研究,1994(1)
  [2]陈中永.心理教育学论[J].内蒙师范大学学报,1989(3)(增刊)
  [3]刘华山.台湾学校心理辅导的理论与实践[J].教育研究,1996(1)
  [4]班华.心育刍议[J].教育研究,1991(5)
  [5]班华.心育再议[J].教育研究,2001(12)
  [6]梁漱溟. 人心与人生[M].学林出版社, 1984.16~49
  [7][美]詹姆斯·O·卢格著.人生发展心理学[M].学林出版社,1996
  (作者系江苏省教育学会心理教育专业委员会委员)
  编辑/陈 虹 于 洪
其他文献
为帮助客户将符合欧盟IIIB阶段/美国4级过渡期排放标准的二手发动机转移到那些燃油品质和硫含量有别于欧美发达国家水平的市场,Perkins特别制定策略,力求为客户提供一个可让他们
心理健康教育课是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学生的自主参与、主动讨论、扮演角色、体验情感等方法,对学生实施教育,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的实践活动课。  心理健康教育课是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一堂好的心理健康教育课,要帮助学生形成心理认同,发展学生的心理潜能,提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那么,如何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呢?本人认为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课题导
蓝,是天的颜色;红,是火的象征。我不学大海抄袭天的蓝;我不学晚霞模拟火的红,我就是我。
快乐是什么?快乐是一道诱人的风景,不断诱惑你想得到它,留住它。可现实是,糟糕的事情总是接连不断地发生,有学习上的,有生活上的。每当我在爸爸妈妈面前流露出我的烦恼时,他们总会说
本文的作者以真挚、细腻的笔触,从嗅觉、触觉和视觉等多方面,为我们描绘出一颗驿动的、纯洁的少年心,其实,这正是青春期情感萌动的真实写照!
在一轴自动改造过程中,原一轴滚齿夹具不能满足自动化要求,且装夹困难,加工出的花键精度不能保证,换产繁琐,新设计一种涨套式适用自动线加工生产,实现一次加工,便于机器人操作,实现快
在内地开展新疆班心理健康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细化对新疆班的管理,提高国家投入的有效性,有利于维护各民族的团结稳定。本文从新疆班学生心理健康的角度,研究青少年心理发展,丰
2005年的“超级女声”红遍了中国的大江南北,给了那些有梦想爱唱歌的女孩们一个宽广的舞台。不仅仅是朝气蓬勃的女孩,同样也有天真纯洁的儿童、花甲老人、中年妇女。只要你敢唱
一种组合铣刀刀杆在使用过程中键槽底部剥裂失效。在对剥裂面宏观和微观特征观察的基础上,综合切削力分析、强度计算,材料的化学成分、金相组织、硬度等,对刀杆键槽剥裂失效的原
高效加工绝非像烘焙蛋糕一样简单,一个关键原因是金属加工与烘焙有着很大的不同。烘焙蛋糕时,通用面粉可以在各种配方中有效使用。与此相反,制造商十分清楚所加工的产品并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