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系统抗震设防策略探讨

来源 :铁道工程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p5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系统在抗震设计方面缺乏系统的理论研究,未形成完善的抗震设防策略,影响电气化铁路可靠性设计和技术体系的发展.本文根据相关规范规程和实际工程经验,结合接触网系统自身服役特点,研究接触网系统抗震设防的思路、目标、方法和流程等,形成系统的抗震设防策略,从而为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系统抗震设计技术提供指导.研究结论:(1)结合接触网系统的设计使用年限,提出了“地下部分两水准”“地上部分三水准”的抗震设防目标;(2)结合接触网系统服役特性,提出了接触网系统主要的抗震减震策略;(3)提出了接触网系统抗震设计流程,构建了接触网系统抗震设防策略;(4)本研究成果可为电气化铁路防灾减灾设计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研究目的:铁路复杂地质横断面多包含交叉线、透镜体等特殊地层,导致地质信息复杂、断面设计中挖方数量计算难以程序化实现.因此有必要研究复杂地质横断面的数字化解析及计算挖方的方法和思路,利用该算法实现铁路断面设计中挖方数量的程序化计算,以满足大规模铁路设计的需要.研究结论:(1)本文提供的算法能解析任意复杂的地质横断面,转化为标准数字化格式,并通过本文提出的地质信息传递方法进行地质属性赋值;(2)根据地质横断面的数字化解析成果,利用微分法进行开挖线范围内的土方计算;(3)利用本文提出的数字化解析及挖方计算方法,
研究目的:由于十堰至宜昌铁路极为复杂的地质条件,地质选线方案决策的难度很大,为了提高地质选线方案决策的科学性,减小地质选线方案决策的主观性和偏好性,有必要探讨一种新的风险决策分析方法,为地质选线方案决策提供可靠依据.研究结论:(1)在复杂山区铁路地质选线局部方案比选决策中,由于众多不良地质因素的影响,方案决策必然带有较大的风险性,因此有必要研究复杂山区铁路地质选线方案风险决策所涉及的理论和方法;(2)通过对十堰至宜昌铁路兴山至邓村段地质选线局部方案实例的风险决策分析,提出了针对地质风险损失期望值的估算方法
研究目的:四川省境内邛崃—浦江等地区分布大量的全强风化卵石土地层,该地层遇水易膨胀、软化,填筑密实度受含水率影响显著.依托川藏铁路成雅段路基工程,通过现场取样开展固结排水三轴试验,研究不同围压下含水率对全强风化卵石土细颗粒应力应变特性、抗剪强度指标、土体初始模量的影响规律.研究结论:(1)全强风化卵石土细颗粒的力学特性受含水率变化影响明显,主要对土体黏聚力产生显著影响,对内摩擦角的影响相对较小;(2)随着含水率从11%增至17%,偏应力—应变关系曲线由应变硬化型向应变软化型转化,试样的黏聚力由29.26
研究目的:由于隧道锚围岩的岩石力学问题相当复杂,目前国内外关于隧道锚抗拔机制研究主要以数值分析和模型试验为主,理论研究较为欠缺.本文通过研究极限荷载作用下隧道锚围岩的破坏模式,建立锚塞体-围岩复合体的极限抗拔力学模型,根据极限平衡原理,推导得出考虑锚塞体楔形效应的隧道锚极限抗拔承载力表达式,并通过与已建隧道锚的现场模型试验和数值计算结果对比,验证其准确有效性,以期为隧道锚的安全设计提供理论支持.研究结论:(1)隧道锚的极限抗拔承载力主要与锚塞体的楔形几何特征以及围岩的抗剪强度相关;(2)锚塞体-围岩复合破
研究目的:高原铁路沿线低气压、低湿度、大温差的环境特点极易引起无砟轨道道床混凝土早期开裂,为提升高原铁路无砟轨道道床混凝土抗裂性能,本文研究骨料级配、内养护剂以及高原引气剂对无砟轨道道床混凝土收缩开裂的影响.研究结论:(1)调整骨料级配、掺入内养护材料与掺入高原引气剂均可提升混凝土在高原环境下的抗裂性能,具体表现为延长混凝土圆环开裂时间,降低道床混凝土裂纹数量和最大裂纹宽度;(2)内养护材料与高原引气剂复合使用时混凝土抗裂性能最佳,其道床板裂纹数量较基准组下降75.4%,最大裂纹宽度由0.45 mm减小至
研究目的:某山区铁路桥梁建设环境极其复杂,桥址区多为典型的深切峡谷,岸坡陡峻,泥石流发育,且多位于近断层高烈度地震区,桥梁方案受控因素较多.本文选取其中的一座具有代表性的U型峡谷桥梁为例,因地制宜研究中承式拱桥及无塔悬索桥两类方案,并对两种方案的关键构造进行详细比选研究,形成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桥式方案.研究结论:(1)某山区铁路U型峡谷采用中承式钢桁拱方案合理可行;(2)桥面结构采用正交异性板、拱脚基础采用单斜桩嵌固基础较合理;(3)采用减隔震支座+减震榫的复合型减隔震方案减震效果及耐久性较好;(4)交叉
研究目的:近年来,红层软岩地区高速铁路路堑基底上拱变形病害已严重影响铁路运营安全,迫切需要对基底上拱变形危险性进行准确预测,本文以既有高速铁路基底上拱病害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基底上拱病害致灾主要因素,采用AHP-熵值法-专家打分的方法,构建红层软岩地区高速铁路路堑基底上拱变形危险性预测评价系统.研究结论:(1)选取路堑特征、岩性特征、膨胀特征3个方面及6个指标构建危险性预测评价体系;(2)系统中各指标权重,路堑中心高度为0.17,堑底宽深比为0.21,泥岩单轴饱和抗压强度为0.30,岩层倾角为0.04,砂
研究目的:隧道涌水灾害是山区铁路建设的主要地质问题之一,隧道富水程度研究对于灾害预测和治理具有重要意义.为完善隧道富水评价理论,提高预测准确率,本文提出隧道富水影响因子量化标准,将GIS与AHP-熵权法相结合,建立隧道富水评价体系,并通过工程实例验证该体系的可靠性.研究结论:(1)提出了GIS与AHP-熵权法相结合的评价方法,构建了隧道富水评价体系,经工程实例验证,预测准确率较高,为有效预防涌水灾害奠定了基础;(2)所建立的评价体系综合考虑了岩性、地形、构造和水源条件的作用机理,遴选出了7个影响因子作为隧
研究目的:为研究地铁车站与城市桥梁合建体的地震响应特征,本文结合工程案例,采用MIDAS GTS建立合建体结构的有限元模型,考虑土体与地下车站的相互作用,选取三种地震波,采用时程分析法对合建体结构进行地震反应计算,分析不同地震波对合建体结构的地震响应特征,获取地震作用下合建体结构的应力和变形规律.研究结论:(1)在设防地震作用下,地铁车站结构的最大层间位移角为1/1250,符合规范限值要求,具有良好的抵抗侧向变形能力;(2)地震作用下地铁车站结构的顶板加速度最大,其次为中板,底板加速度最小;(3)车站结构
研究目的:寒区隧道洞内温度场分布规律的研究是寒区隧道抗防冻技术的关键.实践经验表明,影响寒区隧道洞内温度场分布的因素包括隧道洞口的相对高差、平面线形,冬季主导风向与线路走向的关系、区域自然风速、围岩地温场、渗流场,列车活塞风作用等,但对于主导性因素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本文结合寒区隧道温度场分布的研究现状,选择东北高纬度寒区的2座运营长大铁路隧道开展洞内气温测试,分析寒区隧道洞内温度场的变化规律,以期确定影响寒区隧道洞内温度场分布的主导因素.研究结论:(1)冬季寒区隧道内温度沿纵向分布呈“两端洞口低、洞身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