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分秋意一分凉,田野披上丰收裳。金秋是收获的季节,丰收在望,田间地头笑声飞扬,一幅丰收美景图正在缓缓打开。10月9日,在吉林省长春市双阳区奢岭街道双榆村姚家城子屯,欣铭合作社理事长尹殿伟和社员们正忙着收获大豆。
尹殿伟在当地小有名气,说起他,社员们纷纷竖起了大拇指。“踏实肯干、勤奋好学、为人善良……”社员们纷纷表达了对尹殿伟的赞许。尹殿伟自己富起来的同时,带动更多人致富,
没有资金,没有背景,尹殿伟走到今天不容易。或许,他天生就是一个不安现状的人。谈起回乡创业,尹殿伟一时激动难抑,道出了曾经商海拼搏的一幕幕。
弃商从农,回乡创业
1995年,尹殿伟考取山东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四年毕业后,他放弃了分配的工作,选择了经商。“从小一直过的苦日子,我想经商多赚些钱,让身边的人能过上好日子。”他说。
经朋友介绍,尹殿伟做起了边贸生意,来往于中国与俄罗斯,几年后积累了一些资金的他与爱人来到榆树市,做起装潢生意,就这样,日复一日地起早贪黑,诚信经营,一点一滴地实现着原始资金的积累,日子慢慢红火起来,有了房、车。
随着父母年纪增大,尹殿伟与妻子想要回到父母身旁。2009年,尹殿伟夫妻卖了榆树市的房子回到长春市双阳区。刚回来的时候,他的日子空了许多,不用时时刻刻忙前忙后,但他也不愿歇着。刚好手上有点闲钱,因对土地有着特殊感情,加上现代农业的前景诱惑,从农村走出来的尹殿伟根决定回乡搞农业。搞农业这个大胆的想法,一经萌发,便不可遏制。
尹殿伟经过多次考虑,劝说爱人与自己一起做农业。说干就干,尹殿伟放弃城里生活,弃商务农。
放着好好的商业不做,做起了农业,身边的亲戚朋友都不理解。
尹殿伟有个“倔”性格,认准的事情要么不干,要干就干好。
然而从建筑到农业,毕竟隔行如隔山,这样的跨度对尹殿伟是不小的挑战,他开始了艰辛的探索之路。2009年,尹殿伟在双阳区流转了一些土地,开始了务农生活。从小在农村长大,但干起农活尹殿伟却是个门外汉。对农业知识的匮乏、对农业生产环节的不熟悉,让他碰了壁,庄稼的产量少得可怜。
当时,尹殿伟感到心都碎了。然而面对困境,他没有一蹶不振。在他心内,认为只要自己还拥有勇气和信心,就拥有重新崛起的资本。
“当时有许多人都说我不适合种地,舆论压力、自己思想的压力都比较大。”尹殿伟回忆说。
屡试屡败,但“门外汉”立志成“土专家”。尹殿伟的“倔”性格让他没有放弃,他向有经验的农户请教、出外考察,自己不断学习。
实践出真知。尹殿伟学以致用,为保证能有个好收成,他每天天不亮就起床,锄草、浇水、施肥。
“我这辈子都没吃过这样的苦。”尹殿伟回忆说。每天面朝黄土背朝天,让他的皮肤晒得黝黑,每至深夜,完成一天的劳作,躺倒床上,尹殿伟累得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
诚哉斯言。此话虽质朴,但分明印证着尹殿伟情倾黑土地的殷殷情怀。随着对农业不断了解,他更加热爱农业,愈发认可了农业潜力,随后他承包了更多的土地。
做大做强,带领村民致富
“我们这农业格局还是小户包产,没有统一的管理模式,成本高,产量低。大部分都是老年人和妇女在老家种地,没有技术 ,不懂科学种植,不懂合理调整种植结构,缺少领头人,我希望成立一个组织,吸纳更多的人加入,抱团取暖、互利共赢,让家乡父老早日脱贫,生活有所改善。”尹殿伟说。
天道酬勤。经过短短几年的不断摸索,尹殿伟对农业生产可以说是了如指掌。带着乡亲致富的目的,他成立合作社、购买农机具,他将自己现有的资金全部投入进来,2015年,长春市欣铭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
“合作社成立之初只有9个人,十几公顷的土地,农机具也不多,现在合作社有101人,流转了100多公顷的土地,各种农机具几十台。”尹殿伟笑着说。
合作社管理采取“公司 合作社 农合”的模式,同时,该社采取统一供种、统一提供有机专用肥、统一技术服务与指导、统一植保、统一回收等“五统一”措施,为社员服务,保障农民种田高产丰收。
“现在村里向合作社提出入股和打工要求的村民越来越多。”尹殿伟说,这让他骤然多了几分使命感和责任感。
尹殿伟的合作社已是国家级示范社,他在发展合作社自身的同时,积极引导周围群众,帮扶困难百姓,解决附近农村剩余劳动力,推出农业全程机械化服务惠民工程,让利于民,成立了无人机植保飞防服务队,让群众不出力一样种好地,推动了当地农业机械化进程,在当地成为一名小有名气的农业致富带头人。
大爱无垠,要财富,更要品德人格和社会责任──这道出了尹殿伟作为现代农业企业家的大义爱心。
自回乡创业以来,尹殿伟已将爱心投向了家乡这片黑土地,并视为自己的社会责任。村里开展修路、绿化等新农村建设,他慷慨解囊;碰上村里哪家老人病了,哪家孩子上学急需借钱,他总是有求必应,助一个个家庭解一时燃眉之急;碰到有人做生意或创业,一时资金短缺,尽管自己资金也很紧张,他也会帮扶一二。迄今,他携手帮助了多少村民,连他自己也记不清了。
尹殿伟常说,只是自己一人富裕了不算什么,带领村民们共同致富才是真正的干事创业。做农业需要劳动力,每年在合作社干活的固定中老年工人就有30名左右,同时在农业生产环节中,對于本村、本队、本社的农户,尹殿伟提供服务,只收取本钱。
坚定信念,做新型农民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新发展理念,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这无疑给尹殿伟打了一针“强心剂”,让他更坚定地做农业、做好农业。
尹殿伟紧紧围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农业现代化建设为目标,积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步伐。
如何提升科学的管理和种植技术?对于尹殿伟来说,平常无论干活多累,都要挤出时间学习各类农业相关的书籍,并积极参加相关农业科技培训,努力给自己充电,提高自己专业水平,他的足迹踏遍祖大江南北,南下浙江,北上黑龙江农垦,甚至远赴法国求取真经。2016年完成了在吉林大学的青年农场主教育培训课程。
如今他的合作社正朝着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道路前进,形成了以大田玉米、大豆种植为主,全程机械化服务,陆地果蔬生产加工贮藏,农超对接,互联网销售为一体的农业产业体系。
今年尹殿伟尝试毛葱与大豆套种实验成功,实现吉林地区陆地一年两季种植作物双丰收。
尹殿伟认为,一个人和一个企业现在的成功并不代表他最终成功了,在自己和自身企业不断发展的同时,带动更多人和更多企业成功,才是一个成功商人和成功企业应该坚持的王道,带动全村人民致富,才是真的致富。“我会坚定不移地做好‘一产’,做优质农产品,同时寻找适合本地的企业,强强联手,扩大经营。农业是个投入多,回收慢的产业,我会踏下心来做,做新型农民,带动更多人致富”尹殿伟说。
尹殿伟,一位农业生产一线的创业者,在经过实践生产的不断锤炼加上坚持不懈的努力学习,坚持理论加实践的发展思想,以一个新型职业农民的姿态,带领全体社员及周围群众发家致富,为美丽乡村建设贡献自己力量!
(作者单位:吉林省农村报社)
尹殿伟在当地小有名气,说起他,社员们纷纷竖起了大拇指。“踏实肯干、勤奋好学、为人善良……”社员们纷纷表达了对尹殿伟的赞许。尹殿伟自己富起来的同时,带动更多人致富,
没有资金,没有背景,尹殿伟走到今天不容易。或许,他天生就是一个不安现状的人。谈起回乡创业,尹殿伟一时激动难抑,道出了曾经商海拼搏的一幕幕。
弃商从农,回乡创业
1995年,尹殿伟考取山东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四年毕业后,他放弃了分配的工作,选择了经商。“从小一直过的苦日子,我想经商多赚些钱,让身边的人能过上好日子。”他说。
经朋友介绍,尹殿伟做起了边贸生意,来往于中国与俄罗斯,几年后积累了一些资金的他与爱人来到榆树市,做起装潢生意,就这样,日复一日地起早贪黑,诚信经营,一点一滴地实现着原始资金的积累,日子慢慢红火起来,有了房、车。
随着父母年纪增大,尹殿伟与妻子想要回到父母身旁。2009年,尹殿伟夫妻卖了榆树市的房子回到长春市双阳区。刚回来的时候,他的日子空了许多,不用时时刻刻忙前忙后,但他也不愿歇着。刚好手上有点闲钱,因对土地有着特殊感情,加上现代农业的前景诱惑,从农村走出来的尹殿伟根决定回乡搞农业。搞农业这个大胆的想法,一经萌发,便不可遏制。
尹殿伟经过多次考虑,劝说爱人与自己一起做农业。说干就干,尹殿伟放弃城里生活,弃商务农。
放着好好的商业不做,做起了农业,身边的亲戚朋友都不理解。
尹殿伟有个“倔”性格,认准的事情要么不干,要干就干好。
然而从建筑到农业,毕竟隔行如隔山,这样的跨度对尹殿伟是不小的挑战,他开始了艰辛的探索之路。2009年,尹殿伟在双阳区流转了一些土地,开始了务农生活。从小在农村长大,但干起农活尹殿伟却是个门外汉。对农业知识的匮乏、对农业生产环节的不熟悉,让他碰了壁,庄稼的产量少得可怜。
当时,尹殿伟感到心都碎了。然而面对困境,他没有一蹶不振。在他心内,认为只要自己还拥有勇气和信心,就拥有重新崛起的资本。
“当时有许多人都说我不适合种地,舆论压力、自己思想的压力都比较大。”尹殿伟回忆说。
屡试屡败,但“门外汉”立志成“土专家”。尹殿伟的“倔”性格让他没有放弃,他向有经验的农户请教、出外考察,自己不断学习。
实践出真知。尹殿伟学以致用,为保证能有个好收成,他每天天不亮就起床,锄草、浇水、施肥。
“我这辈子都没吃过这样的苦。”尹殿伟回忆说。每天面朝黄土背朝天,让他的皮肤晒得黝黑,每至深夜,完成一天的劳作,躺倒床上,尹殿伟累得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
诚哉斯言。此话虽质朴,但分明印证着尹殿伟情倾黑土地的殷殷情怀。随着对农业不断了解,他更加热爱农业,愈发认可了农业潜力,随后他承包了更多的土地。
做大做强,带领村民致富
“我们这农业格局还是小户包产,没有统一的管理模式,成本高,产量低。大部分都是老年人和妇女在老家种地,没有技术 ,不懂科学种植,不懂合理调整种植结构,缺少领头人,我希望成立一个组织,吸纳更多的人加入,抱团取暖、互利共赢,让家乡父老早日脱贫,生活有所改善。”尹殿伟说。
天道酬勤。经过短短几年的不断摸索,尹殿伟对农业生产可以说是了如指掌。带着乡亲致富的目的,他成立合作社、购买农机具,他将自己现有的资金全部投入进来,2015年,长春市欣铭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
“合作社成立之初只有9个人,十几公顷的土地,农机具也不多,现在合作社有101人,流转了100多公顷的土地,各种农机具几十台。”尹殿伟笑着说。
合作社管理采取“公司 合作社 农合”的模式,同时,该社采取统一供种、统一提供有机专用肥、统一技术服务与指导、统一植保、统一回收等“五统一”措施,为社员服务,保障农民种田高产丰收。
“现在村里向合作社提出入股和打工要求的村民越来越多。”尹殿伟说,这让他骤然多了几分使命感和责任感。
尹殿伟的合作社已是国家级示范社,他在发展合作社自身的同时,积极引导周围群众,帮扶困难百姓,解决附近农村剩余劳动力,推出农业全程机械化服务惠民工程,让利于民,成立了无人机植保飞防服务队,让群众不出力一样种好地,推动了当地农业机械化进程,在当地成为一名小有名气的农业致富带头人。
大爱无垠,要财富,更要品德人格和社会责任──这道出了尹殿伟作为现代农业企业家的大义爱心。
自回乡创业以来,尹殿伟已将爱心投向了家乡这片黑土地,并视为自己的社会责任。村里开展修路、绿化等新农村建设,他慷慨解囊;碰上村里哪家老人病了,哪家孩子上学急需借钱,他总是有求必应,助一个个家庭解一时燃眉之急;碰到有人做生意或创业,一时资金短缺,尽管自己资金也很紧张,他也会帮扶一二。迄今,他携手帮助了多少村民,连他自己也记不清了。
尹殿伟常说,只是自己一人富裕了不算什么,带领村民们共同致富才是真正的干事创业。做农业需要劳动力,每年在合作社干活的固定中老年工人就有30名左右,同时在农业生产环节中,對于本村、本队、本社的农户,尹殿伟提供服务,只收取本钱。
坚定信念,做新型农民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新发展理念,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这无疑给尹殿伟打了一针“强心剂”,让他更坚定地做农业、做好农业。
尹殿伟紧紧围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农业现代化建设为目标,积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步伐。
如何提升科学的管理和种植技术?对于尹殿伟来说,平常无论干活多累,都要挤出时间学习各类农业相关的书籍,并积极参加相关农业科技培训,努力给自己充电,提高自己专业水平,他的足迹踏遍祖大江南北,南下浙江,北上黑龙江农垦,甚至远赴法国求取真经。2016年完成了在吉林大学的青年农场主教育培训课程。
如今他的合作社正朝着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道路前进,形成了以大田玉米、大豆种植为主,全程机械化服务,陆地果蔬生产加工贮藏,农超对接,互联网销售为一体的农业产业体系。
今年尹殿伟尝试毛葱与大豆套种实验成功,实现吉林地区陆地一年两季种植作物双丰收。
尹殿伟认为,一个人和一个企业现在的成功并不代表他最终成功了,在自己和自身企业不断发展的同时,带动更多人和更多企业成功,才是一个成功商人和成功企业应该坚持的王道,带动全村人民致富,才是真的致富。“我会坚定不移地做好‘一产’,做优质农产品,同时寻找适合本地的企业,强强联手,扩大经营。农业是个投入多,回收慢的产业,我会踏下心来做,做新型农民,带动更多人致富”尹殿伟说。
尹殿伟,一位农业生产一线的创业者,在经过实践生产的不断锤炼加上坚持不懈的努力学习,坚持理论加实践的发展思想,以一个新型职业农民的姿态,带领全体社员及周围群众发家致富,为美丽乡村建设贡献自己力量!
(作者单位:吉林省农村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