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之变革刍议

来源 :文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qiang9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的世界文化竞争中,民族艺术的纯粹性成为国际艺术多样化的必然要求。中国画发展的边界如何界定遂成为理论家争论的热点。但无论如何,传统的笔墨法则与形式已无法满足现代人的审美需求,中国画之变革势在必行。但中国画不只是个技法形式问题,更重要的是精神品位。中国画如失其画品根基,失其精神支柱,则最终将走向衰颓
其他文献
本文着眼于解决人才培养供需结构性矛盾,提升人才培养供给质量,构建了"113"应用型人才培养新体系。该培养体系遵循成果导向(OBE)培养理念,引入CDIO培养模式,创新"三化"育人机
科学启蒙包括科学发现意识的觉醒、科学研究方法的掌握和科学钻研精神的培养。以“单摆的振动周期”知识点为例,阐述将科学启蒙教育的三个环节融入本科教育中的实施策略、实施
Two kinds of saturated controllers are designed for a class of feedforward systems and the closed-loop resulted is locally input-to-state stable and input-to-st
我认为,美学和文艺理论的区别和关系,应是哲学和具体科学(实证科学、经验科学)的区别和关系,乃总体和局部、普遍和特殊的辩证关系。人类早期的知识体系往往难以区分哲学和其他学科的界限———例如古希腊只有“自然哲学”,而没有近世意义上的实证性质的物理学和生物...
摘 要:近代外国文学翻译发生在西学东渐、救亡图存的背景之下,翻译主体是知识界精英,他们具备深厚的学术功底和高度的文化觉悟,为外国文学翻译人才培养带来诸多启示。回顾历史反思现在,外国文学翻译教学应注重文化觉悟导向,在宏观规划上深化国情教育、切合国家发展战略、提升培养目标、改进培养模式;在微观教学上,引导学生从文化的维度思考翻译活动,并在翻译实训中培养学生的文化敏感性,充分利用翻译前辈留下的翻译序跋,
转一圈:奇怪啊,我的主板BIOS升了级,CPU温度也升了级。
中国美学晚生于20世纪,它的声音在世界美学中虽很微弱,但它的走向是值得重视的:中国美学正在将形而上美学和形而下美学结合起来。美学既需从哲学高度对研究对象的美学特征、发展规律等进行宏观观照,又需用心理学等对创作主体和接受主体的审美心理、审美思维、审美理...
丁俊萍,中国人民大学本科、硕士研究生毕业,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毕业,法学博士。武汉大学二级教授.珞珈杰出学者、政党研究所所长:国家精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