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中铃响马帮来

来源 :环球人文地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yl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头有一阵杂乱的响声一铃子的叮当声、铁器的铿锵声、喊叫声和牲口踩踏声。那是从城里出来的一队藏族马帮。不久,马帮的主人骑着肩宽体壮、粗毛蓬松的矮种马来了。他们是两个藏族绅士,穿着华丽的红色丝绸衬衫和厚实的上衣,腰间系着彩带,头戴绣金宽边帽。”——这是上世纪40年代初,俄国探险家顾彼德在《被遗忘的王国》中描写的中国马帮:精干、勇敢、华丽、有范儿。但在茶马古道的漫漫征途中,更多的马帮可不是这个样子。他们为了生活艰难跋涉的样子,并不是那么潇洒。

  可以说,茶码古道和以往古道的一个区别特征,就是穿越横断山脉向茶叶生产地远征。横断山脉高山河流纵绩,地形险峻,马帮需要更严格的组织,才能完成这漫长而艰辛的远征之路。

  从雅安出发到拉萨,全长2000多公里,沿途要渡绳桥15座,铁桥10座,翻越海拔3000米以上的山峰10余座,全程非三、四个月的时间不能到达,足见路途的艰险。山川大河、风霜雨雪、野兽毒虫、疾病匪患,随时随地都能置马帮于死地。长时间的野外生活,对任何一个赶马人都是严峻的考验。可以说,这群跋涉在穷山恶水中的人,是一群用特殊材料制成的硬汉。

专业马帮和业余马帮“带头大哥”马锅头


  常年在古道上往返的马帮,起到了“高山之舟”的作用。
  《茶叶战争》一书中写道:不管是“西路边茶”还是“南路边茶”的运输路线,沿途都是山峦连绵,道路盘折,崖岭重叠,溪河密布,河浪滚滚。如果没有很好的马帮,这些茶叶不会自己跑到藏地去。

  马帮队伍主要依靠骡马而非人力来运送货物,并且有专业、业余之分。专业马帮规模较大,有固定的马夫头和路线。這样的马帮拥有少则数百匹,多则上千匹马,专为客商运送大宗的货物。但茶马古道沿途,有横断山脉的绵延大山、有不同的地理气候,再大的马帮、再充裕的骡马都无法一次性全线走完,因此采用了接力赛式的运输机制,各个队伍环环相扣,前赴后继。业余马帮,则多为农闲时为了挣外快,由几个要好的人各自吆喝几匹马结伴,置办好茶、丝、麻、黄蜡、挂面、硫磺等货物,捆扎好马驮,找上可靠的“马锅头”入伙结成一个临时马帮。他们常走短途,往返只需十来天时间。
不论多么漫长的路途,马帮都要一步步走过来。茶马古道上的马帮
孙明经于1939年拍摄的进藏马帮运茶待发的场景。
图为四川省茂县境内的茶马古道。

  “马锅头”何许人?指马帮的带头人、头目,多为男性,他的能力决定贸易的成败。在艰难的路途当中,马帮会面临数不清的危险。首先面对的,便是险峻的道路和变化无常的高山气候,还可能遇上专门抢劫马帮货物的盗贼。这个时候,马锅头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马锅头大多是百里挑一的精壮汉子,会刀枪拳脚;会各民族的言语,懂应变,善组织;还要是照料马匹的行家里手,会为马治病。最重要的是,古代货物没有相对稳定的市场价格。马锅头在路途行进过程中,要事先搜集货物行情,再根据搜集到的信息讨价还价,以求获得最大的利润。那时,马帮与客商的往来经营几乎全靠信誉和信用,马锅头一向干脆果断,说到做到。只要预先交付一点定金,就会尽心尽力安排完成运输任务。这已成为他们的铁律。
  马锅头往往行在队伍的前头,胯下是最好的头马。头马是精挑细选出的成年大马,额头上戴着金灿灿的马罩儿,正中还镶嵌一面小镜子。阳光映射下,远看十分晃眼,传说有辟邪的作用。头马的身上,还要用红绸装饰一番,脖子下挂一串铃铛儿,走起来铃响叮当,一方面用于震慑野兽,另一方面提醒沿途的村落:我们来了!就装束而言,马锅头还有特别之处:短褂外大多都套了件白色羊皮背心,脑后挂着漆布的凉帽,脚下是一双厚牛皮底的草鞋状凉鞋,鞋帮上大多绣花,还钉着亮晶晶的亮片。据载,以前雅安汉源县的马锅头喜欢在肩膀上扛一只猴子,猴子夜里经常活蹦乱跳,有站岗放哨的作用。当大锅头离开时,马帮由副手二锅头掌握,主要负责马帮内的经济支出,如草料、饮食、住店等核算。   时而翻越高山、深谷,时而顶着草原的狂风。表面上看,马帮专业化程度极高,声势浩大非常体面,但这壮观的背后,也隐藏着他们为了在这片贫瘠土地上生存下去而付出的百般艰辛。

拉萨护茶之战 众多马帮抵制印茶入藏


  川藏茶马古道的线路,一般学者认为主要是三段:源头在四川雅安,先从雅安出发到康定,然后从康定到西藏拉萨,再从拉萨经江孜、日喀则、亚东,最后往西到达不丹、锡金和尼泊尔等地。古道第二段的终点,是藏族人心目中至高无上的圣城拉萨,自古也是著名的商贸之城。
  公元636年,文成公主远嫁吐蕃国一代霸主松赞干布后,主要产于四川和云南的茶叶,便开始了向西藏源源不断地销售和传播。自此千余年来,茶马古道上的大小马帮便一刻未停地向四面八方提供货物往来。
  然而这一稳定的商贸往来,在清朝时,被虎视眈眈的英国人打破。
  左页上图为茶马古道川藏线上的康定,左页下图为丹巴藏寨。右页左图为阿坝州小金县沃日土司官寨里的高大碉楼.右图老照片从上到下依次为:西藏博物馆收藏的民国时期的拉萨马帮照片、武装的藏军和1950年天全县武装自卫队配合解放军修筑二郎山沙坪大桥的场景。
茶马古道川藏线上的康定。
丹巴藏寨。
左图为阿坝州小金县沃日土司官寨里的高大碉楼,右图老照片从上到下依次为:西藏博物馆收藏的民国时期的拉萨马帮照片、武装的藏军和1950年天全县武装自卫队配合解放军修筑二郎山沙坪大桥的场景。

  1788年,受英国唆使的尼泊尔两次派境内的廓尔喀人入侵西藏。1792年10月底,大清名将福康安受乾隆指令,率精壮兵士从青海入藏。沿途冰天雪地,高山深谷,勇敢的清军没有退却,硬着头皮踏雪前行。后来,福康安率领清军翻越了白雪皑皑的喜马拉雅山。在中尼边境,他们抖落雪花,打起精神,在完全没有后援的情况下挥戈出击,背水一战,很快击退了廓尔喀人,甚至一度打到距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不到百里的地方。尼泊尔政府见势不妙,很快求和。
  尼泊尔一战,震慑了英国人,中国西南大门暂时相安无事。但英国没有放弃,历史给了他们机会。1876年《中英烟台条约》的签订,允许英国人以旅行的方式,从川甘、青或印度进入西藏。英国东印度公司筹谋已久,企图打开西藏乃至中国的茶叶市场。时任驻藏查办大臣的张荫棠,态度鲜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抵制印茶入藏并卓有成效。30年后,英国为了扩大西藏贸易,发动了第二次侵藏战争。这一次,藏军抵抗到最后一刻,也未能阻挡英军的步伐。他们一路向东,进入拉萨后逼迫西藏僧俗官员签订《拉萨条约》,其中有一条规定是:英印茶商可以在西藏自由销售印茶。
  为了抵制印茶,一场轰轰烈烈的护茶之战打响了。一方面,由于印茶原料产自热带,饮用后容易上火,口感不如藏茶;且机器生产的茶叶有机油味,藏区人民难以接受,虽然价低却无人问津。另一方面,清政府和拉萨当地知名藏商,共同采取措施,联合抵制印茶销藏。尤其是拉萨的知名商号昌义号,以及其他藏商如帮达昌、多昌、日升昌等,也毅然加入到抵制印茶入藏的抗争中。其中,昌义号还分出人马坐镇拉萨城,开店建仓,只收入藏的滇茶和川茶。一时,茫茫雪域旌旗猎猎,马蹄得得,铃声叮当,拉开了维护权益的峥嵘战幕……
  西藏人常会引用《格萨尔》里的一句话来表白:“汉地的货物运到藏区,是我们这里不产这些东西吗?不是的,不过是要把藏汉两地人民的心連在一起罢了。”

威风凛凛的女马锅头 马帮联盟和康巴自卫队


  几千年来,在中国内地与青藏高原的群山之间,只有人类和骡马循着这条古道穿梭于西南部的群山峻岭之间。顺着这条崎岖不平的道路,马帮与其运送的货物,不仅要面对漫漫险路,还要面对匪患。所以,为了保护自己的生命和财产,马帮大多拥有自己的武装。
川藏线上的风景。

  在理县甘堡藏寨,75岁的阿洛措婆婆回忆:“每次爷爷他们走马回来,都喝高了。他们是在庆幸自己又捡回一条命,于是格外看重劳动成果。”甘堡藏寨的所在地,现在是茶马古道沿线的一个景区,古时却是令人闻风丧胆的匪患猖獗地——威懋驿道。威懋驿道,是连接汶川、理县、懋功(小金)三地的一条骡马要道,路线是从懋功至芦杆桥(米亚罗境内)与威桑驿道相合后到威州,全长208公里。阿洛措说,她爷爷那个年代,兵荒马乱,尤其在威懋驿道上,即使马帮全副武装,依然常常遭到土匪袭击,死人损货的事多有发生。民国初期,威州有好几家商户马队,就是遭遇匪盗打劫货失人亡,元气大伤走向衰落的。
  前文说马锅头多为男性,但在民初,理县出了个女马锅头,人称阿九姐。阿九姐原是在古尔沟开马店的,练得一手好枪法。后来,她自己干起了马帮的生意,组建了一支强悍马帮,秉持“无事不惹事,有事不怕事”的规矩,走南闯北,威风凛凛。她的马队,配有火绳枪、长刀、藏刀、弓弩等武器,还从山外买了几支马克沁自动步枪和一门“劈山大炮”。一般的土匪强盗,不敢跟阿九姐的马帮硬碰硬,因为根本不是对手。   除开像阿九姐这般有财力、有魄力的马帮老大,更多的马帮在混乱的局势之中,学会了组建联盟和成立自卫队。
西藏博物馆收藏的康巴汉子用过的漆花马鞍。
马帮用过的藏刀
马蹄经年累月踩出的石坑儿
西藏博物馆收藏的马帮武装自卫队照片
下图为西藏境内的茶马古道。

  西藏谚语道:“单村易被盗,孤羊易狼叼。”民国年间,同样善于面对风暴的威州马锅头梁老九,在跟土匪长期较量中总结出一套经验:以往几十匹马的马帮,只有几个人和几杆枪。这样的阵势,遇上土匪抢劫,必败无疑。后来梁老九召集各个马帮开了个“同盟大会”,将十七八家威州马帮联合在一起,组成了规模更大的马帮集团,共同打出个豹子头旗号,同进同出,生死与共。
  顾彼德在《被遗忘的王国》一书中,还提到了康巴马帮自卫队:距离村落不远,我们遇见四十来个西藏人,身材高大,裹着羊皮,穿着手工纺织的黄麻长上衣。他们趕着大约六十头骡子,全都驮着很重的驮子,牲口疲惫不堪,身上沾着泥块。他们人人都带着武器,有的扛着老式的毛瑟枪,有的挎着长剑,插在加工粗糙、嵌有银丝装饰的剑鞘里。他们气概威武,肩膀宽阔,走起路来步子很大,表现出山里人从容不迫的气度……书中的康巴汉子横刀立马、英武不凡,现实中的他们同样如此,组成的马队也格外强悍,在茫茫雪域刮起一股强悍的自卫旋风。
  康巴马帮自卫队,最擅长使用杈子枪,这种杈子枪是一种具有浓厚藏族特色的重兵器,和藏刀、藏矛被称之为“藏兵三宝”。杈子立于枪管上可用做刺刀,立于地面可成枪架。规模不大的土匪,总是对他们望而生畏。
  可以看出,马帮自卫武器从冷兵器逐渐发展为火器,他们自卫的能力也越来越强。但是,这门古老的生意并不会万古千秋,始终会随着时代的洪流走向衰亡。上个世纪50年代,国家开始修建317国道。而后,如同毛细血管的公路越修越多,越来越多的汽车驰骋在弯曲的公路上,马帮人的身影愈发模糊,直到最终消失在时代的烟幕之中……
其他文献
再壮丽的人生,在历史的长河中也会烟消云散,但人类生活的印迹,却会以各种各样的方式给后来者留下记忆,虽说已褪去了最初的鲜活,但从人们的坚持和呵护里,我们明白了这就是傳统。  在青海道沿线,人们生活的记忆多与这条丝道上生产、生活技艺的交流、传承有关,如若把这些记忆展示开来,那么青海道百姓的社会生活、民俗风情,便会从悠远的时光中流淌而来,流入我们的生活,进入我们的未来。黄河上的羊皮筏子中国最早的广告灯箱
自由作家丁海笑孤身一人进行搭车环亚之旅,他从拉萨出发,跨越印度、伊朗、高加索、地中海等地,历时一年回国。对他而言,这次旅程应证了马克思的那句名言:“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作者在搭车前往高加索的途中,一路上频频历险:行李被盗、被人误解;陷入冰天雪地、无车可搭;在格鲁吉亚关口,遭受粗暴对待……不过,那银装素裹的冰雪世界、高加索各国残留的前苏联印记,都给他带来了别样的感受。
上图摄于珠峰东坡,为海拔7804米的中国第二高峰——珠穆朗卓,想要一睹它的全貌并不容易,需要从定日县曲当乡出发,徒步近3天才能到达离它最近的卓穷山谷。下图为措学仁玛日照金山,远处一排雪山从左至右分别为马卡鲁、珠穆朗卓、洛子峰、珠穆朗玛峰。  喜马拉雅山脉是一条由岩石构成的巨龙,地球上没有哪条山脉比它更加伟岸、雄壮。它镇守中国西南边陲,坐拥地球之巅,高耸入云、横亘东西,像一堵天然的巨墙隔绝着青藏高原
蓝得醉人的海水、宁静的小岛、郁郁葱葱的树木、别致的村舍房屋……一切像是大自然在不经意间成就的一幅峡湾风景画,令人沉醉。(摄/ LuDi_)  在北欧国家中,论自然风光,最美的非挪威莫属,而挪威最美的景色,当属峡湾。  峡湾是一种独特的地貌形态,它是冰川与海洋的孩子。在冰雪覆盖的第四纪冰期,冰川在贯穿挪威的斯堪的纳维亚山脉顶端之后形成,并大规模扩张到下面的山谷,这个过程中,冰川挟带着石块和碎屑,磨蚀
从小在基督山家园长大的劳伦斯,对宅子里的各种灵异事件司空见惯。在漫长、孤单的童年里,那些游荡的幽灵也算得上是他的玩伴。  克劳利夫妇成为朱尼镇的首富之后,就打算建造一座豪华庄园,作为辛勤劳动的回报和财富与地位的象征,便在小镇旁的山坡上建造起了基督山家园。  有证据表明,住在这里的一位女保姆与男主人有染,怀孕并生下了孩子,但这个不幸的私生子却被自己的母亲从楼梯上失手摔下而殒命……  漫长的岁月留给百
马来熊是世界上最小的熊,体型和大狗相仿,所以有“狗熊”的别称,因其胸前生长着一轮马蹄形的黄色斑纹,又被叫做“太阳熊”。  由于长期生活在高温环境中,马来熊体毛短而稀疏,有助于散热,却因此而十分怕冷,成为唯一不冬眠的熊亚科动物。  马来熊性格温和,但如果幼崽、领地遭到侵犯,便会露出凶猛的本性,抗击敌人。马来熊爱情专一,一旦结合便终身不离不弃。  2015年,一场“水鬼”事件在广东湛江闹得沸沸扬扬:人
左图,帕尔马是欧洲著名的港口城市之一,海水澄净湛蓝,大大小小的船只停泊在海港內。右图是行驶在百年前开通的铁路上的小火车,乘坐火车游览,是当地最浪漫、复古的观光方式。  提起西班牙,很多人脑海中首先想到的是马德里、巴塞罗那这样的名城,了解多一些的人,顶多会想到安达卢西亚,而马略卡的美却鲜有国人知道。  马略卡,一个位于地中海的璀璨小岛,隶属于西班牙,是巴利阿里群岛中最大的一个。这里被阳光格外眷恋,一
奥利弗·埃里亚森,是一位备受尊重的“斯堪的纳维亚”艺术家,他在这个冬季做出了一场独特的展览。为了将因气候变化而升高的温度降下来,埃里亚森把在格林兰岛努普·康勒拉峡湾采集的24块百年前的冰块围成一圈。展览在伦敦泰晤士河旁的泰特勒现代博物馆外进行。  这个名为“冰雪观察”的展览,是埃里亚森与在地质学界屡获殊荣的格陵兰地质学家米力克·罗辛合作的公益项目,目的是将气候变化的影响带到更近的地方,让人们直接接
这是一个我们一直在思考和进行的选题:以全国各地10座具有典型特色的近代庄园为对象,深入解析其布局、结构、历史,探秘庄园主人及其家族在特定时期的风云沉浮……近三个月的时间之后,我们呈现出了本期策划。  庄园,堪称中国传统建筑艺术中的集大成者。  从陕西半坡遗址发掘的方形或圆形的浅穴式房屋,一直发展到21世纪琳琅满目的高楼大厦,中国的民居建筑,至少已有6000多年历史。经过岁月沉淀,中国传统建筑在平面
▲云纹铜禁,被誉为中国最美的青铜重器,乃中国青铜时代巅峰之作,见证过楚国盛世衰亡,经历过岁月的洗礼,如今再次向世人绽放出它特有的魅力。  在介绍“云纹铜禁”的那期《国家宝藏》播出后,许多观众都被“云纹铜禁”背后的故事所打动,“云纹铜禁”也因此成为了热门话题。  “云纹铜禁”现存于河南博物馆,是春秋时期的古物,因表面遍布朵朵云纹而得名。“禁”,在我国古代,是贵族宴飨宾客或祭祀祖先所用的案几。后来,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