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这个万众互联、万物互联的时代,再生资源回收行业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互联网的影响与改变。一些O2O企业通过APP或微信服务号等线上平台,将用户与回收人员或企业对接,甚至有的企业希望改变整个行业的生态。摆在它们面前的是六千多亿元的庞大市场,当然还有缺乏政府支持及充足资金等诸多问题。
市场庞大 巨头进入
根据商务部统计,2014年我国十大类别的再生资源回收总量约为2.45亿吨,回收总值为6446.9亿元。如此庞大的市场,吸引了100多家再生回收平台,其中不乏百度、阿里巴巴等BAT巨头。不过,这些平台出发点不一样,各自的模式也不尽相同。
“再生活”公司通过一年多的摸索,自建回收队伍和物流体系,提供周期性的回收和生活服务,吸引了北京、上海20余万用户,日单量达1万余单。
2015年7月,“城市矿山第一股”格林美启动了全国首个全方位分类回收互联网平台“回收哥”,欲成为全国最大的废品废料供应商。“回收哥”专注废品回收,在荆门、武汉、深圳、广州4个城市整编了3000多个回收人员,单日废品回收量已突破300吨。
去年8月上线的“淘弃宝”也自建队伍,为家庭和企业提供废品上门回收服务。成立时间较短的“淘弃宝”年后将自建分拣中心完善物流体系,并把业务范围从北京市五道口、学院路、回龙观区域扩展至知春路、望京,未来还将进军深圳、成都、西安、广州等地。
“换钱”则更关注回收行业本身,除了为已有的万余名用户提供便民的废品上门服务,还想为从业者改善就业环境,谋得社会福利,最终提高回收行业的效率,使该行业标准化。
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副会长潘永刚曾表示,“互联网+”模式可有效整合现有回收人员,提升回收市场的管理层次和整体水平。不过,也有专业人士担忧,没有政府的支持和充足的资金,这些平台短期内难以形成规模。
初心不一 服务模式各异
这些再生回收平台有着相似的服务模式。
首先,通过APP、微信服务号等渠道搭建平台,用户在平台上下单,回收人员接单后与用户联系上门回收废品。
其次,收集的废品直接售卖给再生资源处理企业,将传统的产业链条从5至7条压缩为3条,从而提高了行业效率。传统的回收产业链条分别是用户、个体回收人员、回收站、分拣站、大型回收站、加工处理企业等,而像“再生活”或者“回收哥”只有3条,用户、回收O2O平台、加工处理企业。
不过,因为初心不一,以及对回收行业的理解不同,它们提供的服务种类和回收队伍的建立方式都不一样。
“再生活”专注于用户,因此一切服务都围绕着用户展开。该平台创始人夏凡介绍,“再生活”已建立了二百余人的线下服务队伍为家庭用户提供服务。用户卖废品的收入以余额的形式存入个人账户,可用于兑换平台便利店的商品和维修手机等生活服务。
夏凡调研发现,单卖废品是亏损的,上门一次成本6元,而收废品的平均客单价只有4元。因此,“再生活”的业务模式为,一次上门,解决客户两个问题。“回收废品的同时为客户配送周期性消耗的家庭日用品,用两端业务的毛利弥补一次上门的成本。”夏凡说。
这种回收+配送的“正逆物流”运营模式获得了投资者的青睐。2015年1月“再生活”完成天使轮融资,同年7月完成A轮融资。今年年初,“再生活”将启动B轮融资。
“淘弃宝”也使用“回收+配送”的服务模式。不过,与“再生活”不同的是,“淘弃宝”发现,超市、便利店、零售店等企业用户每天能产生较多的废品,为平台带来可观的利润。因此,除了为5万多个人用户提供服务外,“淘弃宝”还为企业用户提供现金结账的周期性服务。“淘弃宝”创始人李天亦表示,个人用户想象空间大,流量积累后可以为公司带来更多盈利点,例如通过废品了解用户消费习惯。企业用户利润高,为公司提供了六成现金流。
凭借着个人用户和企业用户双重服务模式,“淘弃宝”完成了Pre-A轮1500万元融资,今年3月将启动A轮融资,打开北京市场,未来将延伸至深圳、成都、西安、广州等地。承接了格林美的回收业务,“回收哥”的用户同样包括个人用户和企业用户两类。不过,“回收哥”的企业用户多为工厂,一次即可回收上百吨废品。考虑到工厂废品的复杂性和专业性,“回收哥”使用自有员工而非加盟人员负责企业用户。
“换钱”创始人马宁大学时期就卖过废品,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痛陈该行业的种种弊端:唯利是图,标准严重缺失,企业没有社会责任心引发二次污染,一线回收人员收入差距大,承担着最重要的工作却未换来应有的尊重等。因此,他聚焦于如何改善一线回收人员的工作环境和整个行业的效率。
马宁介绍,“换钱”要塑造三个价值:一是为老百姓创造价值,提供O2O废品上门回收便民服务,同时培养其垃圾分拣的习惯;二是为回收人员提供更稳定、体面的工作和更公平的交易环境,为他们解决一些社会福利问题;三是在回收行业塑造标准,通过自动化、机械化和信息化的方式,优化整个供应链,提升效率,控制回收物的流向。“换钱”没有建立电子支付体系,所有交易现金结账。加盟的回收人员从用户手中购得或者捡拾到废品后转卖给“换钱”,后者再转卖给加工处理企业。
回收队伍 自筹还是众包?
目前,回收O2O企业建立回收队伍有两种方式:一是招聘社会人员成为公司全职员工,开展上门回收业务;二是以众包的方式,邀请一线回收人员加盟平台,用抽成或者转卖的方式支付报酬。
自建队伍的“再生活”认为,原有回收人员管理难度大。随着大宗商品市场国际价格不断回落,废品价格也大幅下降,最底层的个体回收人员在行业的生存空间遭到市场挤压,难以保证服务的持续性。个体回收人员原先的盈利模式在于区域垄断、价格不透明、缺斤少两等,整编时就要考虑,价格透明化给回收人员带来的损失能否通过导流的订单量弥补。
“淘弃宝”通过千份当面访谈发现,个体回收人员的素质是一大隐患。居民认为上门回收或多或少地侵犯到了自己的隐私,因此不愿意让公众形象不佳的回收人员进入自己的住宅。而且,对于专注用户的两家企业来说,整编回收人员意味公司无法抓住用户。
不过,“回收哥”认为,上述弊端也是机会。该公司总经理张宇平认为,岗前培训和一套完善的评价考核体系能够解决管理问题。在回收人员的生存空间遭到挤压时,“回收哥”用五到七成的抽成比例更能吸引个体回收人员加盟。
“用利益吸引回收人员加盟,且门槛低,只要有钱赚,回收员就会坚守。”张宇平表示,压缩产业链后,可以用节省的成本来补贴支付给加盟人员的抽成,最后“回收哥”还是能比传统回收模式多挣一到两成。
“当自建的队伍做大后,你会发现,你也变成了区域垄断。”马宁表示,区域垄断是回收行业孕育出的生态环境,自有其道理。
“用一拨人代替另一拨人回收废品,不能提高行业效率。相反,原有体系中的回收师傅,只要整编好了,他所产生的效益高于自建队伍,因为他更专业。”马宁解释称,最终代替回收师傅的不会是自建队伍,而是更加自动化机械化的设备。
抛开上述纷争,观念不同、模式各异的回收O2O企业们能否生存下来还是个未知数。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业人士表示,这些平台短时间难以形成规模。
市场庞大 巨头进入
根据商务部统计,2014年我国十大类别的再生资源回收总量约为2.45亿吨,回收总值为6446.9亿元。如此庞大的市场,吸引了100多家再生回收平台,其中不乏百度、阿里巴巴等BAT巨头。不过,这些平台出发点不一样,各自的模式也不尽相同。
“再生活”公司通过一年多的摸索,自建回收队伍和物流体系,提供周期性的回收和生活服务,吸引了北京、上海20余万用户,日单量达1万余单。
2015年7月,“城市矿山第一股”格林美启动了全国首个全方位分类回收互联网平台“回收哥”,欲成为全国最大的废品废料供应商。“回收哥”专注废品回收,在荆门、武汉、深圳、广州4个城市整编了3000多个回收人员,单日废品回收量已突破300吨。
去年8月上线的“淘弃宝”也自建队伍,为家庭和企业提供废品上门回收服务。成立时间较短的“淘弃宝”年后将自建分拣中心完善物流体系,并把业务范围从北京市五道口、学院路、回龙观区域扩展至知春路、望京,未来还将进军深圳、成都、西安、广州等地。
“换钱”则更关注回收行业本身,除了为已有的万余名用户提供便民的废品上门服务,还想为从业者改善就业环境,谋得社会福利,最终提高回收行业的效率,使该行业标准化。
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副会长潘永刚曾表示,“互联网+”模式可有效整合现有回收人员,提升回收市场的管理层次和整体水平。不过,也有专业人士担忧,没有政府的支持和充足的资金,这些平台短期内难以形成规模。
初心不一 服务模式各异
这些再生回收平台有着相似的服务模式。
首先,通过APP、微信服务号等渠道搭建平台,用户在平台上下单,回收人员接单后与用户联系上门回收废品。
其次,收集的废品直接售卖给再生资源处理企业,将传统的产业链条从5至7条压缩为3条,从而提高了行业效率。传统的回收产业链条分别是用户、个体回收人员、回收站、分拣站、大型回收站、加工处理企业等,而像“再生活”或者“回收哥”只有3条,用户、回收O2O平台、加工处理企业。
不过,因为初心不一,以及对回收行业的理解不同,它们提供的服务种类和回收队伍的建立方式都不一样。
“再生活”专注于用户,因此一切服务都围绕着用户展开。该平台创始人夏凡介绍,“再生活”已建立了二百余人的线下服务队伍为家庭用户提供服务。用户卖废品的收入以余额的形式存入个人账户,可用于兑换平台便利店的商品和维修手机等生活服务。
夏凡调研发现,单卖废品是亏损的,上门一次成本6元,而收废品的平均客单价只有4元。因此,“再生活”的业务模式为,一次上门,解决客户两个问题。“回收废品的同时为客户配送周期性消耗的家庭日用品,用两端业务的毛利弥补一次上门的成本。”夏凡说。
这种回收+配送的“正逆物流”运营模式获得了投资者的青睐。2015年1月“再生活”完成天使轮融资,同年7月完成A轮融资。今年年初,“再生活”将启动B轮融资。
“淘弃宝”也使用“回收+配送”的服务模式。不过,与“再生活”不同的是,“淘弃宝”发现,超市、便利店、零售店等企业用户每天能产生较多的废品,为平台带来可观的利润。因此,除了为5万多个人用户提供服务外,“淘弃宝”还为企业用户提供现金结账的周期性服务。“淘弃宝”创始人李天亦表示,个人用户想象空间大,流量积累后可以为公司带来更多盈利点,例如通过废品了解用户消费习惯。企业用户利润高,为公司提供了六成现金流。
凭借着个人用户和企业用户双重服务模式,“淘弃宝”完成了Pre-A轮1500万元融资,今年3月将启动A轮融资,打开北京市场,未来将延伸至深圳、成都、西安、广州等地。承接了格林美的回收业务,“回收哥”的用户同样包括个人用户和企业用户两类。不过,“回收哥”的企业用户多为工厂,一次即可回收上百吨废品。考虑到工厂废品的复杂性和专业性,“回收哥”使用自有员工而非加盟人员负责企业用户。
“换钱”创始人马宁大学时期就卖过废品,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痛陈该行业的种种弊端:唯利是图,标准严重缺失,企业没有社会责任心引发二次污染,一线回收人员收入差距大,承担着最重要的工作却未换来应有的尊重等。因此,他聚焦于如何改善一线回收人员的工作环境和整个行业的效率。
马宁介绍,“换钱”要塑造三个价值:一是为老百姓创造价值,提供O2O废品上门回收便民服务,同时培养其垃圾分拣的习惯;二是为回收人员提供更稳定、体面的工作和更公平的交易环境,为他们解决一些社会福利问题;三是在回收行业塑造标准,通过自动化、机械化和信息化的方式,优化整个供应链,提升效率,控制回收物的流向。“换钱”没有建立电子支付体系,所有交易现金结账。加盟的回收人员从用户手中购得或者捡拾到废品后转卖给“换钱”,后者再转卖给加工处理企业。
回收队伍 自筹还是众包?
目前,回收O2O企业建立回收队伍有两种方式:一是招聘社会人员成为公司全职员工,开展上门回收业务;二是以众包的方式,邀请一线回收人员加盟平台,用抽成或者转卖的方式支付报酬。
自建队伍的“再生活”认为,原有回收人员管理难度大。随着大宗商品市场国际价格不断回落,废品价格也大幅下降,最底层的个体回收人员在行业的生存空间遭到市场挤压,难以保证服务的持续性。个体回收人员原先的盈利模式在于区域垄断、价格不透明、缺斤少两等,整编时就要考虑,价格透明化给回收人员带来的损失能否通过导流的订单量弥补。
“淘弃宝”通过千份当面访谈发现,个体回收人员的素质是一大隐患。居民认为上门回收或多或少地侵犯到了自己的隐私,因此不愿意让公众形象不佳的回收人员进入自己的住宅。而且,对于专注用户的两家企业来说,整编回收人员意味公司无法抓住用户。
不过,“回收哥”认为,上述弊端也是机会。该公司总经理张宇平认为,岗前培训和一套完善的评价考核体系能够解决管理问题。在回收人员的生存空间遭到挤压时,“回收哥”用五到七成的抽成比例更能吸引个体回收人员加盟。
“用利益吸引回收人员加盟,且门槛低,只要有钱赚,回收员就会坚守。”张宇平表示,压缩产业链后,可以用节省的成本来补贴支付给加盟人员的抽成,最后“回收哥”还是能比传统回收模式多挣一到两成。
“当自建的队伍做大后,你会发现,你也变成了区域垄断。”马宁表示,区域垄断是回收行业孕育出的生态环境,自有其道理。
“用一拨人代替另一拨人回收废品,不能提高行业效率。相反,原有体系中的回收师傅,只要整编好了,他所产生的效益高于自建队伍,因为他更专业。”马宁解释称,最终代替回收师傅的不会是自建队伍,而是更加自动化机械化的设备。
抛开上述纷争,观念不同、模式各异的回收O2O企业们能否生存下来还是个未知数。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业人士表示,这些平台短时间难以形成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