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心灵与良知的交汇处

来源 :新闻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gq80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闻报道的“可听性”是播出的重要因素之一,已经成为新闻传播实践中首先考虑的内容。但是越来越多的同行比较片面地将其等同于“感官冲击力”。表现在实际事例中,或者比较多地渲染暴力、恶行等不太健康的内容,或者以自然主义的手法,铺叙易于引起心理上的诸如同情、憎恶等等反应的情节。由此,我们有必要提出一个问题,在新闻报道中的“人”究竟是何种地位?这个“人”,既指具体的被报道者,也泛指与事件有关或可能发生关系、受到影响的受众。
  本文通过对新闻传播中人文关怀的缺失现象来分析人文关怀在新闻传播中的意义和价值,从而提出在提倡“共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新闻工作者应如何进行自身建设的问题。
  当前新闻报道中人文关怀的缺失现象
  长期以来,在新闻媒体中“人”的缺位一直是一个突出问题,新闻实践中由于对“人”的忽视而制造的“无人新闻”比比皆是。这里的意思并不是说我们的新闻里没有人的存在,而是说新闻中缺少一种真正的人文主义关怀,缺少一种对人的命运、情感、生存状态等真正的体贴、关心、重视乃至思考。
  一.在广播中新闻报道中人文关怀的缺失现象:比如,在交通台的“及时路况”中,常有汽车相撞的新闻报道,我们就常常会听到现场记者“就事论事”的描述:……破碎的玻璃、变形的车体、满地的鲜血以及惊恐的人群。还有类似的报道见诸报端后,新闻从标题到内容,追求的是越恐怖越好,越惊险越好,越刺激越好。像什么《6殉老汉被数辆货车碾压致死》《七龄童走路违章被撞死—法院判决“白撞”》……而事故中受伤的人,他们的伤情、他们感受、他们的境况,往往一笔带过,甚至无从提及。
  二.电视报道新闻中人文关怀的缺失现象:在上述的广播报道中,我们分析了“人文关怀”缺失的一种情况—不以人为本。现在通过各种电视报道来看看漠视“新闻人文关怀”的另一种情况。不能说它不重视“人”,也不能说它不关心“人”,但是他们的的确确又是在漠视人的感受,伤害人的情感。就拿2004的雅典奥运会来说吧,每当中国运动员摘金夺银之时,我们的新闻记者便蜂拥而上,置英雄们的个人感受于不顾,发出种种蹩脚的提问,一次又一次把“含泪的无奈”抛给运动员。奥运冠军刘翔曾经说过,在冲过终点的那一刻及其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已经精疲力竭,脑子一片空白,甚至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这就是运动员此时此刻此境的真实感受,而我们的记者却非要在那个时刻从他们的口里“掏”出些什么豪言壮语,看到荧屏上的刘翔有一句,没一句、长一句,短一句的,上气不接下气的断言碎语,我们从心底呐喊,别再折磨刘翔了!
  三.报刊杂志中人文关怀的缺失现象:报刊杂志中缺少人文关怀的现象从醒目的标题中就可见一斑。如2002年8月20日,某报头版登载了一条题为《农民致富跳龙门 高升成了城里人》的消息,报道某村部分农民依靠特色养殖致富后,住进县城寻求更大发展空间,并办理了城镇户口。新闻素材不错,标题的“高升”一词却似有弦外之音:农民办了城镇户口成为城里人就是“高升”,这种叫法是不是有歧视农民的嫌疑呢?
  新闻传播中人文关怀缺失的原因
  在新闻对象上,把新闻与人的内在而深刻的联系一刀切断。
  从新闻功能的角度来看,在我国,新闻的功能具有两种工具化的倾向,一是意识形态工具化的倾向;二是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化,媒体和新闻又有物质利益工具化的倾向。它们的存在无疑削弱了新闻的人文色彩。
  最后,在新闻传播中盛行的是“传媒为本”、“传者为本”或“新闻为本”的管理理念。
  如何作好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
  喻国明指出:“造就一篇好新闻,绝不仅仅是漂亮的文字、敏锐的嗅觉和巧妙的处理,最重要的是一种俯仰天地的境界、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一种大彻大悟的智慧,当这种境界、情怀和智慧面对社会发展进程的基本问题单子时,一篇好文章就应运而生了。”人文主义是以人为本的世界观,集中体现为对人本身的关注、尊重和重视,它着眼于生命关怀、着眼于人性,注重人的存在、人的价值,尤其是人的心灵、精神和情感。
  新闻报道要进入真正的人文视野,需要全方位、多层面、立体化地渗透人文关怀:不仅从改革开放和发展经济的角度、从物质的层面上体现对人们的生活质量的关怀,还要从精神文明建设的角度、从道德与知识的层面上体现对人的关怀,更应从文化的角度、从思想和情感的层面体现出深刻的人文关怀。
  当今时代,物欲横流,精神关怀早已让位于经济关怀。许多记者某种程度上已经被游离于新闻之外的功利因素所牵掣、所“异化”。思想的淡漠往往导致作品的苍白。笔者个人认为,这三个问题的关键是“人”,我们的一切行为的终极指向是人。正确地认知人、了解人、在报道中以人为本,就可避免或减少报道中的负面影响。以前面所指的两个报道例子来说,如果我们有一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先儒精神,大概也就不会这样处理了。认识人、关注人,可以更好地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更好地把握舆论导向,避免偏差。
   (作者单位:包头人民广播电台)
其他文献
任何企业的创新、变革和发展,都是源于企业职工的不断学习和进步,职工的素质将最终决定企业的生产效率与竞争优势。企业通过对职工的继续教育,不仅可以提升职工的个人素质和技能而使职工受益,而且可以提高职工的自觉性、积极性、能动性、创造性和企业归属感来增加企业的效益和组织凝聚力,并为企业的长期战略发展培训后备力量,从而使企业长期持续受益。    铁路行业发展对企业职工教育    培训的定位与任务  铁路跨越
期刊
所谓策划传媒,就是单位或个人通过充分利用、整合、发挥传媒的多种功能,来达到其它途径难以达到的效果的活动。它虽然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但是在当今经济、社会、媒体以及人们思维、生活方式等都发生了深刻变化的前提下,不断研究策划传媒的内涵和一般规律,对于建设高效、服务型政府大有益处;对于企事业单位提高效益或展示形象极有帮助;对于传媒自身发展更是具有深远和现实意义。策划传媒从广义上来说既包括传媒自身报道、广告
期刊
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正在冲击着企业发展。转制企业党建工作要正确处理好面临的问题和企业发展的关系,充分发挥组织优势,才能协力共渡难关。但在企业转制的进程中,企业党建工作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新课题,需要予以正确认识和对待。    新老“三会”的协调    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新三会”(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与“老三会”(党委会、工会、职代会)是企业两大管理系统,其中,党委会与董事会分别处于政治核
期刊
古人云“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要提高国语教学质量,就必须注意教师的人格作用。可以说,教师的人格就是教师的一切。  国语,在我国现行教育中普遍称为语文,如果一个语文教师在邪恶面前不怯懦、在困难面前不低头,正直善良,同情弱者,扶持落后者,关心上进者始终有一颗火热、诚挚的心,有一双公正、诚实的眼睛,保持健康的心口如一的语言,总想着带给学生鲜活的思想。那么学生就会对你产生信赖感、亲切感,深深地被你的魅力所
期刊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思想。就报业而言,科学发展观是报业实现跨跃式发展的思想保障,是报业明确发展方向,探讨发展途径和发展思路的方法论基础。  作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内蒙古报业,经过长期发展,已形成了以党报为主体,多层次、多种类的报业结构体系。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报纸质量不断提高,报业实力日益增强,总体呈现出繁荣的态势,为内蒙古自治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然而,
期刊
作为“半路出家”的记者,回首13年的新闻采访写作经历,我们的感悟就是: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记者,绝非易事,这其中需要多种因素:比如天赋、学识、阅历等,但也绝非难事。实践证明,通过努力,我们完全可以做一名合格、优秀的记者,完全可以写出好新闻,但关键是我们必须得“有心”、“用情”。有心,简言之就是要做个有心人,這个“心”包括“细心”、“多心”、“耐心”、“良心”、“爱心”、“平常心”等。  细心,是一名优
期刊
刘少华,内蒙古日报社首席记者、高级记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他的纪实特写《丁香花开的时候》,是一篇献给天下母亲的深情之作,获得了自治区新闻副刊奖和内蒙古政府文学最高奖—索龙嘎奖;他采写的长篇通讯《大地的儿子》,被评为自治区新闻特别奖。他还有近百篇作品获得过全国、自治区、报社和行业好新闻奖。刘少华在宣传牛玉儒先进事迹活动中,含泪写出了长篇通讯《勤政为民的光辉典范—牛玉儒》,中央领导同志给予了
期刊
报业市场化说到底是以市场机制来有效配置新闻资源的一种管理体制。地市级晚报由于创刊时间较短,受地区经济文化的影响,其市场化程度还不高,发展也比较缓慢。下面就巴彦淖尔晚报的成长轨迹,分析一下西部地区市级晚报市场化运作中面临的问题及出路。    一.存在的问题    (一)起步晚、市场化运作水平低  巴彦淖尔晚报2005年创办,最初的定位是面向广大读者,办一张老百姓喜欢属于老百姓自己的报纸。有一句叫响的
期刊
在我国,会议新闻是报纸绕不开的报道内容。党委机关报和行业报自不消说,都市类报纸,许多会议报道也要占据一定的版面。但是,党委机关报对于许多会议报道的时效、全面和权威性,常常是都市类报纸所不能比拟的。即使时效相同,大喇叭小喇叭调子毫无变化,这也是读者感到乏味甚至厌恶的。如何改进都市报的会议新闻报道、提高报道质量?作为都市类报纸的工作者,笔者谈谈自己的看法。  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常会看到这样的会议报道
期刊
深度报道是系统反映重大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深入挖掘和阐明事件的因果关系,以揭示其实质和意义,追踪和探索其发展趋向的报道方式。近来,包头晚报在第三版尝试报道受众关心的社会、民生问题的深度报道方式。但因种种因素制约,深度报道的时效性存在一些欠缺,使得一些深度报道为了挖掘新闻的深度而忽视了新闻的时效性,以至于新闻事件发生数天之后才完成报道。针对这一问题,笔者认为,深度报道的时效性是关系深度报道成功与否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