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校園心理剧源于校园,它的取材往往来源于学生学习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困惑、冲突、烦恼,有的甚至是一些社会关注的教育热点。学生通过对校园心理剧的策划、组织、排练、表演、修改剧本等一系列活动,实现自我教育,自我启发,自我娱乐。校园心理剧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取材鲜活,形式生动,是适合学生的有效教育的活教材,是“立德树人”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校园心理剧 鲜活 生动 有效 适合
校园心理剧是受心理剧的启发而在校园里应运而生的,校园心理剧以特殊的戏剧化形式将学生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中遭遇到的冲突、困惑、烦恼等心理情况以角色扮演、角色互换、内心独白等方式编成剧本进行表演,促使学生在表演中发现问题的实质,明确症结所在,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校园心理剧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取材鲜活,形式生动,是适合教育学生的有效教材。
陶行知先生主张,除了课内的教材还应该从课外求得活的教材。而校园心理剧正是课外寻得的适合学生的有效德育教材。我校的原创校园心理剧从2015年至今,已连续三年荣获江苏省中小学原创校园心理剧评选特等奖。学校心理剧创作团队平时经常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捕捉学生的实际需求,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用心理剧这种鲜活、生动的活教材,真正用心,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典型的成长性、发展性问题。通过摸索、实践,笔者认为,好的校园心理剧应具备以下三大特征:鲜活、生动、有效。
一、校园心理剧的取材——鲜活
校园心理剧源于校园,它的取材往往来源于学生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难以用说教来解决的一些问题,或是没有处理好的一些心理问题,有的甚至是一些社会教育热点,从而形成一个个有变化的引人入胜的剧情。这些取材,有的是关注“网瘾少年”,有的是关心“留守儿童”,还有的是披露“校园欺凌”等。取材的多样性、时代感,能活生生地反映出目前学生团体中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由于校园心理剧的取材具有典型的代表性,又能栩栩如生地呈现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低落期、敏感期、挣扎期和改变期,所以校园心理剧就是一本活的“书”,在剧情的发展中潜移默化地进行着心理教育。
例如,我校的校园心理剧《绿茵阳光》,取材于社会关注热点——校园欺凌现象。剧情讲述的是:校园足球队里,当性格不一的队员们聚到一起时,胆小的替补队员亮亮成了以主力队员小豪为首的“小团伙”的欺负对象。足球教练王老师私下让一群高中学生来“假”欺负小豪,小豪在换位思考中,认识到了自己的行为对亮亮的伤害。胆小的亮亮也懂得了要学会表达,积极加入了主力队,并以实际行动获得了大家的认可。王老师还及时对学生们进行团结互助的教育,不仅让小豪与亮亮化敌为友,还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在一次次的训练中,学生们的默契也越来越好,在足球比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
舞台场景一:
小豪和队员们追逐着,一脚把足球踢远了,却被一只突如其来的脚稳稳地踩住了,而那只脚的后面还站着几个远比小豪他们身型高大的大哥哥。
大哥哥:呦,这足球不错嘛,谁的啊!(透着股霸气,让人不寒而栗)
小豪:我的。(想着自己还有队友,心里便有了些底气)
谁知,他一转身,却发现和他一起的3个队友已经撒腿跑远了。他刚想跑,却被厉声喝住了。
大哥哥:站住,你叫什么?
小豪:小……小豪。(佯装淡定,声音却已经不自觉地颤抖)
大哥哥:哦,小豪毛,行,就你了。
小豪:干……干什么?(开始变得慌乱)
大哥哥:少废话,是男子汉就陪我们练球,要踢不好,我们可就踢你了。
小豪:啊!(一时被吓得六神无主,求助无门)
亮亮:不要欺负他!
大哥哥:你说什么?(瞬间被惊住了,感到不可思议)
亮亮:可以不要欺负小豪吗?
大哥哥:为什么?
亮亮:我以前老是被欺负,我知道被欺负不好受。
小豪看到平时怯懦的亮亮,此刻竟然那么镇定地大声和大哥哥谈话,一下傻眼了。
场景一中,大哥哥、小豪、亮亮三个角色的对白,不仅活生生地展示了人物内心的微妙变化,还突显了人物的性格特点。亮亮正是校园弱势群体的代表,他们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胆小、寡言少语、缺乏安全感,小豪则是校园霸道群体的代表,他们常常会有各种大胆的想法和做法,后面还常常跟有一帮“小随从”,是老师们最为头疼的学生。但是足球教练王老师却用了“假”欺凌治“真”欺凌的体验式教育,制止了校园欺凌的发生,诠释了爱的真教育,在充满活力的足球场上,给所有学生上了一堂鲜明生动的心理教育课。
校园心理剧鲜活的取材,使参加演出的学生在情境体验中感悟着心理的转变,观看的学生则在剧情发展中找到认同感,台上台下的学生们,在共鸣中领悟道理,获得个人成长。鲜活的取材还起到了很好的警示作用,让类似于小豪的学生更加清楚、直观地明白了不良做法所产生的后果。鲜活的取材和传统的灌输与说教等教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得教育更具说服力和亲和力,教育也更具现实意义。
二、校园心理剧的形式——生动
校园心理剧的表现形式是通过舞台上的场景、音乐、对白、动作、表情、灯光等多种元素综合呈现给观众的。这些生动的元素都是学生喜闻乐见和极富感染力的,能深深地吸引和打动观看的学生。
我校位于城郊接合部,学校90%的生源是随迁子女,这些学生在进入新学校后,由于生活、学习习惯的不同,家乡方言口音较重等问题,不易融入新集体。四(3)班的王丽同学,在老家跟随老人学习生活了3年后,后来到苏州和父母一起生活。由于对周围一切都很陌生,她在新班级很不适应。细心的班主任发现,喜欢唱歌的小丽会在歌声中微笑,于是让她进入了合唱队,在音乐的陪伴下,在老师、同学们的帮助下,她找到了快乐,找到了自信,很快融入了新集体。 這部心理剧在演出时,有大段美妙的童声合唱,有小丽表情的真挚流露,有老师、同学与小丽的真诚对白,有大片枫树林的背景烘托,还有灯光忽明忽暗的渲染,这些生动的元素不仅让表演者全身心地投入,还能让观众更加深刻地领会到主人公心理的起伏变化,和主人公一起喜、怒、哀、乐,这种心理共鸣将历久弥新,在实现教育意义的同时,还让学生感受到很多美好。
校园心理剧生动的形式,能突破传统说教的辅导模式,学生在感受剧情时,能量直入内心,使心理教育变得自然而稳固。校园心理剧也是一种舞台剧,丰富的舞台效果,加上角色的生动表演,处处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学生能从中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校园心理剧的生动表现形式,还能扩大心理剧的影响力,放大教育效果,成为学生津津乐道的校园文化大餐。
三、校园心理剧的教育——有效
校园心理剧反映的往往是学生自己或他人在校园生活中遇到的冲突和烦恼,又是通过学生或当事人自己借助舞台来呈现各种实际问题,这就使得校园心理剧成为一种根生于学生群体中的有效教育形式。
刘静是我校的一名特殊学生,她先天残疾,没有双臂,常常因为残疾而不能参加各项活动,消极自卑。学校又要开展活动了,正好是小静喜欢的演讲比赛,这下可扰动了小静的心绪,自卑、纠结、犹疑……拿不定主意。她从课文《海伦·凯勒》中受到启发,老师、同学也及时给予她帮助、引导和鼓励。
舞台场景二:
图书馆里,小静正在用脚认真地写字,很多同学都在看书学习。
(“不去想他们拥有美丽的太阳,我看见每天的夕阳也会有变化,我知道我一直有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给我希望……”歌曲《隐形的翅膀》音乐声响起)
看着小静认真书写的样子,大家忍不住走过去,“飞翔”二字瞬间让大家眼前一亮。
琳琳、彤彤、欣怡:呀!你写得真好!
小静:这就是我演讲的主题——飞翔!
此刻,小静的目光中充满坚定与自信。
在舞台场景二的表演中,小静进入了超越现实情景的“处境”中,她在舞台氛围的烘托下倾情投入,实现了情感和思想的升华,这也成就了她日后面对初中新生活的积极态度。此时,台下的观众也在舞台场景的变换和剧情的起伏,以及正能量的包围中,重新认识自我。由于人物和事件都是来自于身边,那份力量和感动更为具体和实在,教育效果极为显著。如果学生在校园心理剧中寻找到了自己的影子,他很有可能会继续深入剧情,写下感受,使其成为自我成长的指路明灯,让未来充满希望。正如一位参演的学生所说:“虽然心理剧演出结束了,但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这件事竟然让我学会了自信。我深有感触,认真负责地做好每一件事,你多多少少都会有一点收获。”他学会了自信,懂得了要认真负责地做事情,这种深刻的体验和感悟是书本给予不了的。
校园心理剧正是从教科书以外,从校园这个“小社会”中寻求学生易于接受,教育效果显著的活教材。如果校园心理剧具备了取材鲜活、形式生动、教育有效这三个特征,那就是一部理想的校园心理剧。当然,校园心理剧的主题要谨慎甄选,内容需取舍得当,避免对学生稚嫩、敏感的心灵造成伤害。学生通过对校园心理剧的策划、组织、排练、表演、修改剧本等一系列活动,心灵融入剧本,表演感化观众。品德带动学生,在不断反思,不停创新中,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理查德·格里格,菲利普·津巴多.心理学与生活[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2]高思刚.中小学校园心理剧[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
【关键词】校园心理剧 鲜活 生动 有效 适合
校园心理剧是受心理剧的启发而在校园里应运而生的,校园心理剧以特殊的戏剧化形式将学生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中遭遇到的冲突、困惑、烦恼等心理情况以角色扮演、角色互换、内心独白等方式编成剧本进行表演,促使学生在表演中发现问题的实质,明确症结所在,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校园心理剧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取材鲜活,形式生动,是适合教育学生的有效教材。
陶行知先生主张,除了课内的教材还应该从课外求得活的教材。而校园心理剧正是课外寻得的适合学生的有效德育教材。我校的原创校园心理剧从2015年至今,已连续三年荣获江苏省中小学原创校园心理剧评选特等奖。学校心理剧创作团队平时经常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捕捉学生的实际需求,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用心理剧这种鲜活、生动的活教材,真正用心,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典型的成长性、发展性问题。通过摸索、实践,笔者认为,好的校园心理剧应具备以下三大特征:鲜活、生动、有效。
一、校园心理剧的取材——鲜活
校园心理剧源于校园,它的取材往往来源于学生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难以用说教来解决的一些问题,或是没有处理好的一些心理问题,有的甚至是一些社会教育热点,从而形成一个个有变化的引人入胜的剧情。这些取材,有的是关注“网瘾少年”,有的是关心“留守儿童”,还有的是披露“校园欺凌”等。取材的多样性、时代感,能活生生地反映出目前学生团体中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由于校园心理剧的取材具有典型的代表性,又能栩栩如生地呈现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低落期、敏感期、挣扎期和改变期,所以校园心理剧就是一本活的“书”,在剧情的发展中潜移默化地进行着心理教育。
例如,我校的校园心理剧《绿茵阳光》,取材于社会关注热点——校园欺凌现象。剧情讲述的是:校园足球队里,当性格不一的队员们聚到一起时,胆小的替补队员亮亮成了以主力队员小豪为首的“小团伙”的欺负对象。足球教练王老师私下让一群高中学生来“假”欺负小豪,小豪在换位思考中,认识到了自己的行为对亮亮的伤害。胆小的亮亮也懂得了要学会表达,积极加入了主力队,并以实际行动获得了大家的认可。王老师还及时对学生们进行团结互助的教育,不仅让小豪与亮亮化敌为友,还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在一次次的训练中,学生们的默契也越来越好,在足球比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
舞台场景一:
小豪和队员们追逐着,一脚把足球踢远了,却被一只突如其来的脚稳稳地踩住了,而那只脚的后面还站着几个远比小豪他们身型高大的大哥哥。
大哥哥:呦,这足球不错嘛,谁的啊!(透着股霸气,让人不寒而栗)
小豪:我的。(想着自己还有队友,心里便有了些底气)
谁知,他一转身,却发现和他一起的3个队友已经撒腿跑远了。他刚想跑,却被厉声喝住了。
大哥哥:站住,你叫什么?
小豪:小……小豪。(佯装淡定,声音却已经不自觉地颤抖)
大哥哥:哦,小豪毛,行,就你了。
小豪:干……干什么?(开始变得慌乱)
大哥哥:少废话,是男子汉就陪我们练球,要踢不好,我们可就踢你了。
小豪:啊!(一时被吓得六神无主,求助无门)
亮亮:不要欺负他!
大哥哥:你说什么?(瞬间被惊住了,感到不可思议)
亮亮:可以不要欺负小豪吗?
大哥哥:为什么?
亮亮:我以前老是被欺负,我知道被欺负不好受。
小豪看到平时怯懦的亮亮,此刻竟然那么镇定地大声和大哥哥谈话,一下傻眼了。
场景一中,大哥哥、小豪、亮亮三个角色的对白,不仅活生生地展示了人物内心的微妙变化,还突显了人物的性格特点。亮亮正是校园弱势群体的代表,他们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胆小、寡言少语、缺乏安全感,小豪则是校园霸道群体的代表,他们常常会有各种大胆的想法和做法,后面还常常跟有一帮“小随从”,是老师们最为头疼的学生。但是足球教练王老师却用了“假”欺凌治“真”欺凌的体验式教育,制止了校园欺凌的发生,诠释了爱的真教育,在充满活力的足球场上,给所有学生上了一堂鲜明生动的心理教育课。
校园心理剧鲜活的取材,使参加演出的学生在情境体验中感悟着心理的转变,观看的学生则在剧情发展中找到认同感,台上台下的学生们,在共鸣中领悟道理,获得个人成长。鲜活的取材还起到了很好的警示作用,让类似于小豪的学生更加清楚、直观地明白了不良做法所产生的后果。鲜活的取材和传统的灌输与说教等教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得教育更具说服力和亲和力,教育也更具现实意义。
二、校园心理剧的形式——生动
校园心理剧的表现形式是通过舞台上的场景、音乐、对白、动作、表情、灯光等多种元素综合呈现给观众的。这些生动的元素都是学生喜闻乐见和极富感染力的,能深深地吸引和打动观看的学生。
我校位于城郊接合部,学校90%的生源是随迁子女,这些学生在进入新学校后,由于生活、学习习惯的不同,家乡方言口音较重等问题,不易融入新集体。四(3)班的王丽同学,在老家跟随老人学习生活了3年后,后来到苏州和父母一起生活。由于对周围一切都很陌生,她在新班级很不适应。细心的班主任发现,喜欢唱歌的小丽会在歌声中微笑,于是让她进入了合唱队,在音乐的陪伴下,在老师、同学们的帮助下,她找到了快乐,找到了自信,很快融入了新集体。 這部心理剧在演出时,有大段美妙的童声合唱,有小丽表情的真挚流露,有老师、同学与小丽的真诚对白,有大片枫树林的背景烘托,还有灯光忽明忽暗的渲染,这些生动的元素不仅让表演者全身心地投入,还能让观众更加深刻地领会到主人公心理的起伏变化,和主人公一起喜、怒、哀、乐,这种心理共鸣将历久弥新,在实现教育意义的同时,还让学生感受到很多美好。
校园心理剧生动的形式,能突破传统说教的辅导模式,学生在感受剧情时,能量直入内心,使心理教育变得自然而稳固。校园心理剧也是一种舞台剧,丰富的舞台效果,加上角色的生动表演,处处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学生能从中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校园心理剧的生动表现形式,还能扩大心理剧的影响力,放大教育效果,成为学生津津乐道的校园文化大餐。
三、校园心理剧的教育——有效
校园心理剧反映的往往是学生自己或他人在校园生活中遇到的冲突和烦恼,又是通过学生或当事人自己借助舞台来呈现各种实际问题,这就使得校园心理剧成为一种根生于学生群体中的有效教育形式。
刘静是我校的一名特殊学生,她先天残疾,没有双臂,常常因为残疾而不能参加各项活动,消极自卑。学校又要开展活动了,正好是小静喜欢的演讲比赛,这下可扰动了小静的心绪,自卑、纠结、犹疑……拿不定主意。她从课文《海伦·凯勒》中受到启发,老师、同学也及时给予她帮助、引导和鼓励。
舞台场景二:
图书馆里,小静正在用脚认真地写字,很多同学都在看书学习。
(“不去想他们拥有美丽的太阳,我看见每天的夕阳也会有变化,我知道我一直有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给我希望……”歌曲《隐形的翅膀》音乐声响起)
看着小静认真书写的样子,大家忍不住走过去,“飞翔”二字瞬间让大家眼前一亮。
琳琳、彤彤、欣怡:呀!你写得真好!
小静:这就是我演讲的主题——飞翔!
此刻,小静的目光中充满坚定与自信。
在舞台场景二的表演中,小静进入了超越现实情景的“处境”中,她在舞台氛围的烘托下倾情投入,实现了情感和思想的升华,这也成就了她日后面对初中新生活的积极态度。此时,台下的观众也在舞台场景的变换和剧情的起伏,以及正能量的包围中,重新认识自我。由于人物和事件都是来自于身边,那份力量和感动更为具体和实在,教育效果极为显著。如果学生在校园心理剧中寻找到了自己的影子,他很有可能会继续深入剧情,写下感受,使其成为自我成长的指路明灯,让未来充满希望。正如一位参演的学生所说:“虽然心理剧演出结束了,但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这件事竟然让我学会了自信。我深有感触,认真负责地做好每一件事,你多多少少都会有一点收获。”他学会了自信,懂得了要认真负责地做事情,这种深刻的体验和感悟是书本给予不了的。
校园心理剧正是从教科书以外,从校园这个“小社会”中寻求学生易于接受,教育效果显著的活教材。如果校园心理剧具备了取材鲜活、形式生动、教育有效这三个特征,那就是一部理想的校园心理剧。当然,校园心理剧的主题要谨慎甄选,内容需取舍得当,避免对学生稚嫩、敏感的心灵造成伤害。学生通过对校园心理剧的策划、组织、排练、表演、修改剧本等一系列活动,心灵融入剧本,表演感化观众。品德带动学生,在不断反思,不停创新中,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理查德·格里格,菲利普·津巴多.心理学与生活[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2]高思刚.中小学校园心理剧[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