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 :教育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anjub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为了更好地实现思政教育的全面覆盖,北京京北职业技术学院在英语课程思政建设中,利用英语课程的教学特点和优势,把与课文主題和内容相关的思政元素贯穿到课程教学活动中,初步探索出了英语“课程思政”的实施途径,充分发挥了英语课程的育人功能和协同效应。
  [关键词] 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思政
  [基金项目] 2019年度北京京北职业技术学院课题“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思政’的研究与实践”(YY201910)
  [作者简介] 陈钢涛(1980—),男,河北邯郸人,硕士,副教授,主要从事英语职业教育研究;朱丽娜(1983—),女,湖北天门人,讲师,主要从事英语教学研究;彭兴艳(1976—),女(满族),北京怀柔人,硕士,副教授,主要从事高职英语教学研究;宋 颖(1982—),女,北京怀柔人,讲师,主要从事英语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36-0099-02    [收稿日期] 2019-12-20
   思想政治教育一直是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为了更好地落实思政教育,高职院校除了开设思政课程之外,还需将思政教育融入其他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形成协同效应,实现思政教育全面覆盖,“课程思政”应运而生。英语“课程思政”强化了英语课程的思政职能,把品德修养和价值引领等思政元素贯穿到课程的教学活动中,发挥其课程的育人功能,促进构建全课程、全过程的“大思政”教育体系。
  一、英语“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1.对思政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结合。学校教育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首要位置。”我院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其人才培养更侧重于专业知识和技能,提倡英语等公共课的教学应与职业技能的培养相结合,对思想道德教育和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视程度不够。同时,公共英语课时不断被压缩,教师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课程的教学目标已经相当不易,无暇顾及对学生的思政教育。
  2.思政教育实施途径单一。目前,我院的思政教育还局限于“两课”教学和党团活动,形式比较单一、理论性不强,在其他校园活动和课程教学中的渗透还不到位,造成学生接受思政熏陶的机会有限,学习的兴趣不高,思政教育效果不尽人意。如果能在公共英语教学中挖掘新的教育资源,发挥其学科优势,将会为思政教育开辟一条新的途径。
  3.英语教师思政教育意识不足。在公共英语教学中,教师更注重学生英语语言知识的积累和语言技能的培养,对英语教学的思政教育功能考虑较少。多数英语教师认为各科教师应各尽其责,思政教育应由思政教师来承担,不应作为英语课的任务。整体上看,教师的思政教育意识和手段有待提高。
  4.英语教材中传统文化的缺失。语言的交流离不开文化的传播,而文化的传播应是双向的。英语学习者既要学习西方的先进文化,又要向世界传播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然而,就目前使用率较高的高职英语教材来看,其阅读材料还是以西方人物和文化为主。如果教师过多的讲解西方文化,而又缺乏价值引领的思政教育,就容易导致学生对西方文化和价值观的盲目跟从,削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同时,学生在英语课堂上很少学习中国文化,不能用英语表述与中国文化相关的英语词汇和句子,不能推进中国文化的传播,从而造成“中国文化失语”。[1]
  二、英语“课程思政”的可行性
  1.有较高的普及度和较强的持续性。公共英语是高职院校在一二年级阶段开设的一门必修课,开展英语“课程思政”,全院学生将会受益。另外,我院公共英语课程设置为每周4课时,根据专业不同分3~4个学期完成,与其他课程相比,具有课时多、跨度长的特点。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能够对学生进行长期、稳定的思政教育。
  2.课程特点。英语是一门语言,而语言是思想的载体。英语课程不仅包含语言知识和技能的讲解,还包括文化和观念的传播。如果英语教师能将思政教育有意识、有计划地渗透到教学中,就能潜移默化地引领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使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与思政修养的提升齐头并进,相得益彰。
  3.教学内容优势。思政课程在学校思政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课程理论性和思想性较强,很多学生认为课程与实际生活脱节,往往是被动接受知识。这种显性的授课方式容易使学生产生距离感,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学目标较难实现。高职英语教材往往都是基于现实生活,根据内容分为不同模块,涉及学习、体育、科技、环保、文化等主题,兼具教育性和趣味性。教师在讲解语言知识和训练语言技能的同时,可以利用这些主题内容作为载体,传递背后隐藏的文化和思想。这种隐性教育方式贴近学生的生活,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
  三、英语“课程思政”的实施途径
  1.提高英语教师思政意识和教育水平。高职英语教师要意识到所承担的思政教育职责,加强研修,提升思想品德素养和课程思政的教学能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生的知识建构和价值倾向,增强学生的价值判断能力、选择能力和塑造能力,从而形成德育合力,构建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而行、协同育人的新格局。
  2.设置思政教育目标,明确教学设计和评价方式。我院英语教研室邀请思政教师参与课改研讨,结合当前使用的教材,制定了每个单元的思政目标。以《新视野英语读写教程1(第三版)》(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以下简称《新视野1》)第一单元“College Life”为例,思政教育目标设定为: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与主动性;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生目标对人生实践的重要作用,帮助学生制定合适的学习目标。另外,英语教研室还明确了具体的实施方法及对应的评价机制,为课程思政的开展提供了保障。   3.提炼教材中的思政元素,充实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教材是一门课程的核心教学材料,是教师开展各项教学活动的基础。我院英语教师充分挖掘教材内容,根据单元主题和内容提炼教材中的思政元素,在教学活动中影响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比如在讲授《新视野1》第三单元 “Wealth,Success or love”时,提出家庭、财富和事业哪个最重要的问题,通过比较、讨论和引导,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家庭观、爱情观,为踏上工作岗位、解决好立业成家的人生重大问题打下基础。此外,英语教师要不断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能将所掌握的中国文化用英语规范地表达出来,在讲解西方文化时能做到与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比较,提高学生表述中国文化的英语能力和中西文化的鉴别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4.合理利用信息化手段。信息化教学是趋势,并在资源分享、学生互动、评估测试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因此,教师要学会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摆脱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将与单元主题相关且具有正能量的教学资源,通过雨课堂、微信等工具,让学生读相关文章、看相關视频、听相关音频。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增加阅读量,提高听力水平,还可以获取一些积极的价值观点。通过将德育融入英文视听内容,又将这些内容通过网络平台实现资源共享,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评价,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了价值引领,充分发挥了英语课程的协同效应。
  5.创造思政教育环境,拓展英语第二课堂活动。我院围绕校风、学风、时事政治、社会热点等主题,定期组织主题鲜明的英语演讲、诵读、写作、话剧等活动,创造思政教育的良好氛围。这些活动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还能加深他们对社会和思想政治领域的认知。如举行以“我的中国梦”为主题的英语演讲比赛,让学生把个人的理想与国家的富强紧密联系起来,为早日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这样,学生不仅提升了口语表达能力,学习了与“中国梦”相关的英语词汇,还接受了爱国主义教育,对自己的人生规划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这些活动将知识扩展、能力提升、思想熏陶和价值引领融为一体,体现了英语课程思政的教学优势。
  四、结语
  高职英语教师一定要掌握“课程思政”的手段,通过“课程思政”教书育人,但思政元素的融入要讲究方法和技巧,要“润物细无声”,不可照本宣科或过分强调思政观点。因此,英语“课程思政”教学需要教师具备更高的教学设计能力和课堂掌控能力。而怎样把握课程思政的“度”,怎样更加客观地评价“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还需要教师积极地探索和尝试,不断完善英语“课程思政”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从丛.“中国文化失语”:我国英语教学的缺陷[N].光明日报,2000-10-9.
  [2]陈钢涛.信息化背景下高职英语词汇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河北职业教育,2019(04)52-55.
其他文献
[摘 要]该文借助三维语法理论,从形式、语义和语用三方面讨论虚拟语气学习的难点和教学策略。受汉语思维和传统语法教学模式的影响,英语学习者常常对语言现象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立足于新国标对英语专业学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培养要求,该文认为英语专业语法教学应该同时关注形式与语用,引导学生探究语法现象背后的语用功能,进而提升英语专业学生的语法能力。  [关键词]语法教学;三维语法理论;虚拟语气;语用功能 
期刊
[摘 要]音乐存在于哪里?有关这一术语现代音乐哲学的问题,这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相对于其他艺术门类而言,音乐是非常独特的。它的独特在于可用视觉(阅读乐谱)与听觉的不同感知方式来获得一个完整的艺术结果。视觉与内心听觉、听觉与脑海中“画面”的想象,又是完全不同的范畴。更加奇特的是不同的人感知到的音乐又不尽相同。探其原因,会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  [关键词]时间构造;情感论;音乐教学;课程教学  
期刊
[摘 要] 肿瘤生物治疗协同创新中心聚焦协同创新、人才培养、科技转化三大核心任务,构建“同心圆”式协同创新管理模式和多元化的成果转化和辐射体系,形成互动、互利、互惠的有效循环系统,建立“开放、集成、高效”的协同创新共同体,提升肿瘤生物治疗科技水平,成为肿瘤生物治疗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关键词] 肿瘤生物治疗;协同创新;同心圆;跨学科  [基金项目] 内蒙古自治区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
期刊
[摘 要] 在一些特色鲜明的高校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难免会有专业不对口、实践经验不够丰富的青年教师。利用所建设的教学科研基地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是加快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的有效途径,也是教学科研基地良性发展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教学科研基地;特色型高校;师资队伍;建设  [基金项目] 2017年度河南省高等学校优秀基层教学组织;河南工业大学粮油食品学院2018年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
期刊
[摘 要] 以小微企业实际的人力资源管理需求为导向,结合“全科型”人力资源管理者的工作内容,设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通过实验、实训和课外实践三个模块的综合培养与训练,加强学生对专业实操技能的掌握和应用,为小微企业和区域经济培养和输送“全科型”管理人才,同时对应用型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现人才精准培养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小微企业;“全科型”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实践教学体系  
期刊
[摘 要] 开展学校和专业(群)高水平建设,关键是要提升校企合作水平。深化校企合作“七个共同”是目前提升校企合作水平值得借鉴的思路和做法。  [关键词]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专业群;七个共同  [基金项目] 2019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校企协同育人视角下高职院校水利类专业群‘七个共同’建设的研究与实践”(GXGZJG2019B096)  [作者简介] 廖明菊(1979—),女,湖北随州
期刊
[摘 要] 为贯彻“立德树人”教育方针,高职院校在教学改革实践中需要以产教融合为背景,以课程为载体,充分挖掘蕴含在专业知识中的德育元素。文章以现代金融基础为例,从课程设置、课堂教学、课程实践三大板块入手,探索符合专业特色的课程思政教学实践。  [关键词] 课程思政;产教融合;金融基础  [基金项目] 2019年度高等学校国内访问工程师“校企合作项目”(FG2019094);浙江金融职业学院2019
期刊
[摘 要] 高等教育以“立德树人”为中心环节。以红河学院英语专业文化与翻译课程为例,研究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高校英语专业课教学的路径和方法,以期为高校外语教学中的思政教育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 课程思政;英语教学;翻译课程  [基金项目] 红河学院“课程思政(思政课程)”示范课:文化与翻译(SZKC191018)  [作者简介] 毕赟慧(1983—),女,云南蒙自人,文学硕士,红河学院外
期刊
[摘 要] 上海音乐学院设立“周小燕教书育人奖”,作为师德表彰方面的最高荣誉。通过建立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梳理出师德失范行为负面清单,增强教师荣誉意识、责任意识,通过宣传弘扬育人名师先进事迹等举措,使学院教师工作制度规范日臻完善,师德师风建设“风向标”旗帜鲜明,学院育人传统得到进一步传承。  [关键词] 师德师风;典型选树;主题教育  [作者简介] 顾 晟(1989—),女,上海人,历史学硕
期刊
[摘 要]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作为中学德育工作的核心、主渠道和主课程,以帮助中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培养学生健全心理和人格,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为目标。然而从现状看,道德与法治课的德育功能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文章着重从课程设置、教育体制、外部环境、教师因素等方面展开剖析。  [关键词] 道德与法治课;德育功能;制约因素  [基金项目] 青海师范大学科研基金资助项目“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