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与社会课问题教学策略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jipanj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发现问题是思维活动中最重要的环节,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是学科素质教育的关键。在历史教学中,启发学生提出问题是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最有效的方法,是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体,成为知识探索者和知识发现者的重要途径。本文从营造宽松氛围、创设问题情境、教给质疑方法、适时科学评价等几个方面来阐述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关键词:历史教学;问题意识;策略
  当前我们学生的问题意识相当薄弱,在历史学科表现更为突出。具体可归纳两种形式:第一类不敢或不愿提出问题,第二类是不能或不善于提出问题。第一类学生虽有一定的问题意识,但没有表现出来,是潜在状态。第二类情况是学生因教与学的多种因素,不善思考,思维惰性大,不能提出问题或不善于提出问题,问题较少或者没有。
  我们的教学大纲中提出,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问题化学习也提出:课堂教学的核心特征是以学生提出的问题为起点,强调学生自主提问,在解决学生问题的教学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思维与元认知,丰富学生的认知体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因此,在今天,我们老师需要转变观念,要认识到“提出问题”是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更是学生创造性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基础。
  那么,在历史课上,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
  一、 营造宽松氛围,使学生敢问
  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要充分保护其自尊心和求知欲,委婉的帮助其改正。寻找学生提问中的闪光点,让学生品尝思考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从而培养爱提问的习惯。记得听《经济重心南移》市级公开课时,方老师课前先让学生对自己这个陌生的老师进行大胆提问,学生畅所欲言,既调节了气氛,师生之间在聊天中也建立了亲切、平等的關系,以致学生在之后的课堂上大胆提出问题,实现了师生之间知识、智慧的分享。
  二、 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能问
  在课前几分钟就要利用多种途径创设问题情景,提供提问的基本知识储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
  (1) 通过温故知新,创设问题情境。如在讲授《群星璀璨的晚明科学巨匠》时,可以让学生回忆中外历史上都有哪些科学家及其成就,通过复习学生既对旧知识进行了联系和巩固,更重要的是激励学生思考,明朝科学家都有哪些成就。
  (2) 创设生动逼真的历史情境: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多样化的教学手段生动逼真再现具体的历史情景和特定的情感氛围,学生能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当中,仿佛置身于过去的历史环境中去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并通过具体场景的体验,激起积极的学习兴趣,达到培养历史思维和科学创新能力的目的,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如:讲到《隋唐文化》中的“雕版印刷术”时,要求学生课前购买一块橡皮擦,并在上面反刻自己的名字或格言。在课堂上讲到这一知识点时,学生纷纷拿出自己的作品进行展示,并谈谈自己制作的感受。这样,通过模型的制作,再现历史情境,在增加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学生对雕版印刷术的认识会更加深刻,创新能力在动手中得到培养。
  三、 教给质疑方法,使学生会问
  在教学摸索中,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去指导学生:
  (一) 是以课题入手,抓关键字词进行提问。如讲到《民族融合》,让学生根据课题大胆质疑:哪些民族?怎么融合?融合后带来什么影响?这些问题学生较容易提出,较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二) 是以教材为本,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各项“要素”(如发生的背景,发展的过程,最后的结果)引导学生设问。如讲到《联通世界的新航路》时,指导学生重要历史事件的认识方法,学生自然会提问:为什么开辟新航路?如何开辟?产生什么作用?
  (三) 是源于教材而高于教材,鼓励学生设问。这通常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掌握一定的研究方法和手段,去提出、解决具有一定综合性、思维性的问题。如讲新航路开辟,可引导学生提问:“新”在何处?为什么会取得成功?
  (四) 是从教材与生活、社会的结合点中设问。如美国罗斯福新政、中国改革开放两种不同改革模式有何相同后果?这样做不仅对学生理解教材开拓了思路,而且为学生明天走向社会,研究新情况,发现、解决新问题,开创新局面打下良好的基础。这是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
  (五) 是从自己的知识储备中设问。问题意识的出现并非灵光乍现,而是脱胎于个体的长期积累。学生在历史学习中问题意识缺失的重要原因是缺少大量的知识积累。对历史学科来说,知识储备的缺少必然会制约问题的产生,想要孕育一个创造性的问题需要的是广泛长期的准备。在平常的学习中,应该鼓励学生广泛的阅读相关的课外书籍,广博地摄取不同的思想观点,在内心不断地碰撞、冲突中共融与升华,这才能为创造性问题的产生提供基础,发展问题意识。
  总之,培养问题意识,激发学习兴趣,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变传统的教师问,学生答为学生主动性探究,更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天蓉.问题化学习——教师行动手册[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2]张大钧.教育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3]宋振韶.课堂提出问题基本模式以及学生提问的研究状况[J].学科教育,2003,1:23.
  [4]林伟.培养问题意识和问题思维的教学实践[J].教学与管理,1997年第11期:32.
  [5]刘仁义.论“问题解决”与教学模式创新[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2起第41卷:100-101.
  作者简介:
  蔡如苗,浙江省温州市,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梧田第二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数学作为一门基础性课程,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在初中阶段,数学也是一门必修课程。当下国家正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积极倡导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促使学生全面发展。提问教学的应用可以有效提升学生数学学习能力,但是在传统初中数学教育中,教师提问还存在一定的误区,制约了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本文就当下初中数学教学中提问方面存在的误区进行研究,以不断完善数学教学方法
摘 要: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提升,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变得越来越重要。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逐渐应用到了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活动中,为提升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质量带来了一个发展上的契机,也对提升学生的信息数字化能力产生积极的影响作用。本文主要研究了翻转课堂模式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的相关问题,并针对应用方式展开了几点方法策略分析。  关键词:翻转课堂;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质量;应用;方法策略  信息技术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我国正进入一个信息化时代,微课程也逐渐成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所认可与青睐,并被运用到各科教学中。信息技术是我国初中教学中重要的构成部分,微课的运用对于初中信息技术而言将有着巨大的帮助。这不仅符合时代的使命,同时也顺应了新课改要求。但根据以往教学实践不难发现,微课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尚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影响着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基于此
摘 要: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是一个综合性、交叉性和实践性都极强的专业,在设定专业培养目标,合理的课程结构前提下探索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信息与计算科学;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  一、 专业发展沿革  1999年始,为了扩大专业适应面,国家教委把各大专院校本科专业从504个压缩到了249个,在数学类中,由原来的计算数学及其应用软件、运筹学、控制科学、信息科学等4个专业调整为现在的信息与计算科学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提出,其主题强调了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主要教学目的,而创新精神的培养,在具体的教学中表现为对问题的思考、分析与解决,因此,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显得尤为重要。对问题意识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加强学生在高中历史课堂中问题意识的有效策略,从而有效提高高中历史的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问题意识;目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  在高中历史课堂教
该文在调查统计的基础上,综述了中国工业建筑现状。根据中国各建设时期,将工业厂房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状况及存在问题分四个时期分别论述。文章分析了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破坏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