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图文并茂,每篇课文都配有一幅或多幅精美的插图。这些插图具体形象,直观性强,富有趣味,并与课文内容紧密联系。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在教学实践中,只要教师善于挖掘这一重要的教学资源,就会让插图很好地为教学服务,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巧用插图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课堂中,好的导入直接影响着整節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效果,为一堂高质量、高效率的课创造了条件。而利用课本插图导入是一种简单、方便而又行之有效的方式。课文中的每一幅插图都经过编者精心选配,匠心独用,既富有情趣,又与教材密切相关,有机结合。教师可以利用插图相机导入,设疑激趣,激发求知欲,拓展思维空间。
如我在教学《美丽的南沙群岛》时,先出示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观察图中的景致,谈一谈自己的感受。学生很快就能从蔚蓝的天空、浩瀚的海洋、柔软金黄的细沙、飞翔的海鸟、高大的椰子树、星罗棋布的礁盘等景物中直观感受到南沙群岛的美丽。接着,板书课题《美丽的南沙群岛》,带领学生走进课文内容,领略作者用文字给我们呈现的南沙群岛之美。运用此法时,应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插图,但不宜过细、过实,要通过“引”使学生产生“悬念”,激发阅读兴趣。
二、巧用插图研读文本,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教材中选用的插图形式各异、作用广泛,有的是课文内容的背景画面;有的是人物活动的形象展示;有的是课文内容的拓展。图文结合,互为补充,相得益彰。精美的图片可以使深奥的语言文字变得简单易懂,使得枯燥呆板的语言文字跃然纸上,形象直观,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使教学更为流畅。这一点对低年级学生显得尤为重要。
如我在教学《小松树和大松树》这篇课文时候,将“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作为课文理解的重点,作为低年级学生来讲,他们初读课文后不容易理解这个寓意,可以首先让学生边读课文,边看课文中的插图。弄清小松树和大松树分别长在山上的什么地方。学生很容易就从图中看出小松树长在山顶下,大松树长在山脚下。接着让学生去读两棵松树的对话,了解他们之间发生的故事。再结合插图说一说课文中是谁把谁托起来的,谁才是长得高的那一棵树。这样学生再读对话时,通过结合文本中人物说话时的语气,就能理解大松树和小松树的不同人物形象,从而深刻理解寓意。
此外,对于中高年级学生来讲,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在教《秦兵马俑》一课时,学生对文章中所涉及的秦兵马俑的类型、特点都比较陌生,学习课文时理解感悟不够透彻,那么激发学生理解“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这一中心句就比较难。于是我就在教学时让学生观察文中插图,直观感受兵马俑的不同外形,再辅以一定的讲解,学生果然对文中生动语言的描述有了清晰的理解,由衷地产生了对祖国历史文化遗产热爱的思想感情。
三、巧用插图训练语言,读写结合拓展学生思维
新课标中提到,语文教学要注重学生创新与想象能力的培养,并做到读写结合,多进行说话写话训练。看图说话与写作不仅可以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而且能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书写能力。小学语文课本中的许多插图就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训练语言的素材。
如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教材《古诗两首》之一的《望洞庭》,教学目标之一是“让学生想象《望洞庭》这首诗歌描绘的景色,先说一说,再写下来”。诗歌的语言凝练含蓄,而且学生基本上没有去过洞庭湖,怎样才能用具体生动的语言创造性地描绘诗歌展现的美景呢?据于此,我就先让学生观察课文中的插图,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画面中描绘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分别有什么样的特点,给你的感受是什么,先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再让学生写下来。学生在表达课文美丽的景物时候就能够掌握一定的方法,由远及近,由上至下,展开丰富的想象,把洞庭湖的美景描绘得惟妙惟肖,就这样书中的插图在学生的描写中“活”了起来,极大地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四、巧用插图加强记忆,快捷高效背诵课文
课文的复述与背诵是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最好的方法。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多进行此类的训练,但是为了切实减轻学生负担,我们要尽可能采用切实有效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记忆效果,而插图的直观性、形象化能引起学生记忆的兴趣,调动学生记忆的积极性,提高记忆的效果。
如课文《莫高窟》要求背诵课文第二和第三自然段。这两个自然段分别描写了莫高窟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的特点和壁画内容丰富多彩的特点。文中恰巧有两幅插图是分别描写这两个事物的。可以让学生边读课文边对照插图,图文结合感受莫高窟的特点,掌握作者的写作顺序,接着让学生根据这两幅真实的画面来背诵课文就变得简单易行,同时,也记忆得牢固。
再如复述课文《乌鸦喝水》时,先指导学生观察课文中的插图,并按照插图顺序建立记忆线索:喝不着水——衔石头入瓶——喝到水,然后再引导学生按照想象画面去复述课文。这样,利用插图学生很容易找到复述的突破点,使复述过程中的问题迎刃而解。
总之,插图是语文课堂教学中珍贵的课程资源。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各种形式,充分发挥插图的衬托功能,使课堂开出更加绚烂娇艳的花朵。
【作者单位: 苏州工业园区翰林小学 江苏】
在教学实践中,只要教师善于挖掘这一重要的教学资源,就会让插图很好地为教学服务,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巧用插图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课堂中,好的导入直接影响着整節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效果,为一堂高质量、高效率的课创造了条件。而利用课本插图导入是一种简单、方便而又行之有效的方式。课文中的每一幅插图都经过编者精心选配,匠心独用,既富有情趣,又与教材密切相关,有机结合。教师可以利用插图相机导入,设疑激趣,激发求知欲,拓展思维空间。
如我在教学《美丽的南沙群岛》时,先出示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观察图中的景致,谈一谈自己的感受。学生很快就能从蔚蓝的天空、浩瀚的海洋、柔软金黄的细沙、飞翔的海鸟、高大的椰子树、星罗棋布的礁盘等景物中直观感受到南沙群岛的美丽。接着,板书课题《美丽的南沙群岛》,带领学生走进课文内容,领略作者用文字给我们呈现的南沙群岛之美。运用此法时,应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插图,但不宜过细、过实,要通过“引”使学生产生“悬念”,激发阅读兴趣。
二、巧用插图研读文本,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教材中选用的插图形式各异、作用广泛,有的是课文内容的背景画面;有的是人物活动的形象展示;有的是课文内容的拓展。图文结合,互为补充,相得益彰。精美的图片可以使深奥的语言文字变得简单易懂,使得枯燥呆板的语言文字跃然纸上,形象直观,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使教学更为流畅。这一点对低年级学生显得尤为重要。
如我在教学《小松树和大松树》这篇课文时候,将“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作为课文理解的重点,作为低年级学生来讲,他们初读课文后不容易理解这个寓意,可以首先让学生边读课文,边看课文中的插图。弄清小松树和大松树分别长在山上的什么地方。学生很容易就从图中看出小松树长在山顶下,大松树长在山脚下。接着让学生去读两棵松树的对话,了解他们之间发生的故事。再结合插图说一说课文中是谁把谁托起来的,谁才是长得高的那一棵树。这样学生再读对话时,通过结合文本中人物说话时的语气,就能理解大松树和小松树的不同人物形象,从而深刻理解寓意。
此外,对于中高年级学生来讲,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在教《秦兵马俑》一课时,学生对文章中所涉及的秦兵马俑的类型、特点都比较陌生,学习课文时理解感悟不够透彻,那么激发学生理解“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这一中心句就比较难。于是我就在教学时让学生观察文中插图,直观感受兵马俑的不同外形,再辅以一定的讲解,学生果然对文中生动语言的描述有了清晰的理解,由衷地产生了对祖国历史文化遗产热爱的思想感情。
三、巧用插图训练语言,读写结合拓展学生思维
新课标中提到,语文教学要注重学生创新与想象能力的培养,并做到读写结合,多进行说话写话训练。看图说话与写作不仅可以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而且能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书写能力。小学语文课本中的许多插图就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训练语言的素材。
如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教材《古诗两首》之一的《望洞庭》,教学目标之一是“让学生想象《望洞庭》这首诗歌描绘的景色,先说一说,再写下来”。诗歌的语言凝练含蓄,而且学生基本上没有去过洞庭湖,怎样才能用具体生动的语言创造性地描绘诗歌展现的美景呢?据于此,我就先让学生观察课文中的插图,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画面中描绘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分别有什么样的特点,给你的感受是什么,先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再让学生写下来。学生在表达课文美丽的景物时候就能够掌握一定的方法,由远及近,由上至下,展开丰富的想象,把洞庭湖的美景描绘得惟妙惟肖,就这样书中的插图在学生的描写中“活”了起来,极大地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四、巧用插图加强记忆,快捷高效背诵课文
课文的复述与背诵是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最好的方法。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多进行此类的训练,但是为了切实减轻学生负担,我们要尽可能采用切实有效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记忆效果,而插图的直观性、形象化能引起学生记忆的兴趣,调动学生记忆的积极性,提高记忆的效果。
如课文《莫高窟》要求背诵课文第二和第三自然段。这两个自然段分别描写了莫高窟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的特点和壁画内容丰富多彩的特点。文中恰巧有两幅插图是分别描写这两个事物的。可以让学生边读课文边对照插图,图文结合感受莫高窟的特点,掌握作者的写作顺序,接着让学生根据这两幅真实的画面来背诵课文就变得简单易行,同时,也记忆得牢固。
再如复述课文《乌鸦喝水》时,先指导学生观察课文中的插图,并按照插图顺序建立记忆线索:喝不着水——衔石头入瓶——喝到水,然后再引导学生按照想象画面去复述课文。这样,利用插图学生很容易找到复述的突破点,使复述过程中的问题迎刃而解。
总之,插图是语文课堂教学中珍贵的课程资源。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各种形式,充分发挥插图的衬托功能,使课堂开出更加绚烂娇艳的花朵。
【作者单位: 苏州工业园区翰林小学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