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续父与子的情感联结

来源 :中华家教·幼儿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gangcd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案例:
  我是一个6岁孩子的妈妈,孩子是男孩,但总是很胆小。比如坐电梯时,他不让提前按电梯,非要等到所有家里的人都到齐了,才可以按,你要是先按他就又哭又闹。我告诉他“有大人在小孩子不要担心什么,电梯到了人没来齐,我们可以让电梯先走,我们再坐下一部,或者一些人先下去,后来的人坐下一部”,但是无论怎么解释他都还是老样子。
  还有就是孩子非常容易哭,看到电视里比较感人的画面,或是家里人说了些感人的话,如“妈妈会永远和你在一起的”,他就会感动地哭了。在他们幼儿园快毕业的时候老师让孩子们背一首诗,每次背到诗的最后“再见了,老师!再见了,幼儿园!”他眼睛里都含着泪花,有时还大哭起来。我总觉得孩子是不是太脆弱了,还是有心理疾病。
  我是二婚的,之前跟前夫离婚时孩子才3岁,是不是那时有些吵闹的场面给孩子留下了什么阴影。我和前夫离婚快三年了,离婚后由于他不给抚养费,三年了我也没再让他和他的父母见孩子。我也再婚两年了,我跟老公和我的父母住在一起,相处得很融洽。我父母和老公对孩子都很好,孩子很少提到他以前的爸爸。我记得有一次,孩子说:“以前的爸爸怎样了”,我说:“小朋友只有一个爸爸,之前的已经不是你爸爸了,他有他的生活,我们也有我们的生活,现在的爸爸不是很亲你吗?”我再给他解释多了,他就烦了,不想听了。
  所以我现在有三点困惑:孩子比较胆小,怎么办?孩子爱哭,怎么办?孩子多大的时候,或是什么时候跟他解释清楚我和前夫离婚的事,对于他比较合适,对孩子的伤害最小,不至于让他产生自卑感呢?
  A
  解析:
  初看您家孩子的情况好像很复杂,但事实上也是有头绪的,可以一步步解决。
  走出“自我假想”的思维怪圈
  首先,您要走出“自我假想”的思维怪圈,不要把自己所看到的表面现象,当作孩子内心的想法去处理,也不要把自己的一些固有想法投射到孩子身上。对于一个只有6岁的孩子来说,很多时候并不能分辨孰是孰非,也不具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不要看到孩子的任何表象就一定要和成人的想法联系起来,然后就给孩子贴上一个“标签”,认为孩子胆子小、爱哭、自卑等等,孩子的心是细腻的,任何事情都逃不过孩子的心。
  孩子的想法就是那么简单和天真,就是想和家人一起乘坐电梯,为什么不能尊重孩子的想法,非要把孩子和家人一起乘坐电梯的行为与性格联系起来,把自己的判断强加给孩子呢。早一会儿下电梯和晚一会儿下电梯并不会造成什么影响,可是,对于孩子来说却体现了您有没有尊重他的想法,有没有认可孩子的感受。这一点是很重要的,也许孩子就是想通过这种行为来体现自己存在的价值。
  认识婚姻变故对孩子的影响
  其实,孩子并不是胆子小,而是缺乏安全感,孩子的内心是虚弱的,没有力量的。父母婚姻的变故对任何一个孩子都会造成打击,会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不可磨灭的阴影,甚至有的会影响孩子一生。
  在孩子的心里有一台“录像机”,它会把父母的一言一行都记录在里面,这些信息会成为孩子成长的重要元素。如果家庭是和谐的,父母关系是和睦的,孩子就会记录下积极的正能量成长元素;如果家庭是动荡的,夫妻关系是不和的,孩子就会记录下消极的负能量成长元素。
  积极的正能量会让孩子成长为一个勇敢、坚强、自信、果断、有独立能力的人;消极的负能量会让孩子成长为一个自卑、胆小、懦弱、退缩、无能力的人。所以,家庭的变故无形之中就已经给孩子造成了影响,因为每天发生的事情都是实实在在的,是隐瞒不了的。
  孩子和亲生父亲有情感联结
  重组的家庭很和睦,这是一个有利的因素,对孩子的伤会起到一定的疗愈功能,但是,却起不到治愈的作用。因为,孩子和亲生父亲是有情感联结的,虽然发生变故的时候,孩子还小,可是这种血浓于水的情感联结不会随你们的婚姻结束而消失。他会在无形中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影响着你们之间的关系,影响着家庭系统的运转。
  作为一个父亲,不给孩子抚养费固然是不对的,应该受到道德上的谴责或法律上的惩罚,可是母亲人为地斩断孩子和父亲之间的情感联结,却会对孩子造成心理上的伤害。如果您以此方式,以怨报怨,岂不是错上加错呢?对于当时只有3岁的孩子来说,父亲的音容笑貌已经深深地印刻在了脑海里,即便孩子不说,并不代表心里没有。在孩子心里,永远会受到亲生父亲这根情感之弦的牵扯。
  帮孩子建立与亲生父亲的亲情
  家庭发生变故,及早告诉孩子,是比较合适的方案,而不是等到孩子长大了再说。这种善意的隐瞒就是一种谎言和欺骗,会给孩子造成一种混乱,特别是您对孩子错误的思想洗脑,并不会起到正向的引导作用。当孩子发出“以前的爸爸怎么样了”的疑问时,您的回避和解释让孩子的内心更加矛盾和痛苦,所以才有了孩子的不耐烦。因为他所关心的是亲生父亲,而非您口中的“现在的爸爸”。您不愿意面对以前,就想修改孩子的“内存”,可是,有些记忆是永久性的,是不允许被修改和删除的。
  情感是有连贯性的,并不是分段进行的。找个机会把事实真相告诉孩子吧,不要隐瞒,实事求是。如果条件允许,建议您让孩子和亲生父亲不定期有见面的机会,当然这需要您去协调多方面的问题,在不影响现在家庭生活的基础上让孩子和亲生父亲的情感再次联结起来。这会对孩子的成长有帮助,同样也会让孩子更好地接受现在的生活、现在的父亲。如果不去调整,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心中的怨恨也会越来越多,出现的问题也会越来越严重,孩子会把心中的模糊记忆转化成对您的一种怨恨。
  在做这些事情之前,您也需要调整自己的心态,第一段婚姻对您也造成了伤害,这种伤害所产生的负面能量也在影响着您的心情。您要从之前的恩恩怨怨中及时抽身,正确面对过去,少一些指责,多一些宽容;少一些抱怨,多一些理解。也只有这样,您的改变才会影响到孩子,才能帮助到孩子。
  祝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愿你们的生活更加幸福!
其他文献
心理案例:小伙伴搬走了  鲁鲁与住在楼下的女孩西西是好朋友。鲁鲁每次从幼儿园回来,都会高高兴兴地找西西一起做游戏。这已经成为鲁鲁的一种习惯。  可是,前不久,西西家突然搬走了。在西西搬走的那天下午,鲁鲁从幼儿园回来,他还是像往常那样高高兴兴地去找西西。可是鲁鲁这次敲门,西西家的门却没有开。鲁鲁的爸爸告诉他,西西家已经搬走了。当鲁鲁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他怎么也不肯离开,呆呆地站在西西家门口许久,才低
期刊
鼓励孩子是个脑力活儿。  云儿在画画,画完以后拿起作品给我们看,眼睛里闪烁着寻觅知音的炙热光芒,我立刻放下手里的事,凑过去仔细地端详。我展开丰富的想象力,组织好语言,然后抬起欣喜的双眼迎向云儿炙热的目光:“你画的是一片草地,草枯黄了,有几只麻雀在草地里玩,对吗?”云儿兴奋地看着我,幸福地晃着脑袋说:“是的。小草……小草黄了……麻雀没有吃的了!”“麻雀饿了吗?”“是的。”她把纸拿回去,又画了几个小黑
期刊
搬家后,苒苒特别高兴,因为她终于拥有了一间属于自己的粉红色的独立小屋。她喜欢在自己的小屋里画画、写字,并与我们分享她的作品。  有一天,苒苒上学后,我到苒苒屋子里替她整理文具,看到苒苒竟然把她画的画用透明胶粘到了墙上。我有些生气,对妻子抱怨说:“看看女儿干的好事,居然把透明胶拿来粘到墙上,那样做会把墙纸粘坏的!她放学回来,我一定要严厉批评她。”妻子对此却有不同的看法:“在墙上粘绘画作品表明她对自己
期刊
现在的电子游戏、玩具具有刺激孩子感官的各种功能,这也正是商家吸金的法宝之一。我们曾无数次地在大街上看到,某个孩子因为愿望得不到满足而赖地不起。那么,如果不让孩子去玩具店买玩具,我们的孩子是不是真的就不快乐了呢?  还在意意几个月大的时候,我第一次体会到了孩子的快乐从何而来。  那天,意意趴在床沿上,很专注地用手指将一个小瓶子推倒,然后把它扶起,又推倒!如此反复,意意就这样一个人不停地咯咯大笑。孩子
期刊
儿子属于不爱劳动型,我每次干活,让他帮忙,他都极不情愿。  这个周末,我和儿子都休息。我接上一盆清水,开始洗衣服。我倒上洗衣液,一边哼着歌,一边搓起来。站在旁边玩小水枪的儿子,突然停下,眼睛看着我的水盆发呆。我故意放慢速度,把衣服揉搓出声音,他目不转睛地看着我的手,我便故意用点力,“噗—噗—噗,噗—噗—噗”,我一边唱着洗衣歌,一边有节奏地洗着,泡沫越来越多,衣服被掩盖起来了。他索性蹲下来,看着丰富
期刊
父母不宜用成人的标准来衡量孩子,而要深入孩子的内心,尊重孩子的想法:在阻止孩子的行为之前,先仔细考虑孩子这样做的原因;在对孩子提出要求的时候,先掂一掂这样的要求是否符合孩子的年龄特征。  所以,孩子平时的一些做法,需要父母俯低视角细心地体会。  追求完美不是笨  生活镜像:  妈妈叫乔乔把小凳子搬来,乔乔走向凳子准备搬,这时姥姥拿起凳子,递给乔乔。乔乔大叫着:“不是这样的。”他把凳子放回原来的地方
期刊
每年春天,妙妙屋的朋友们都要举行有趣的兔子跳比赛。瞧,大家正在为比赛做准备呢。  大家都准备好了吗?  每个人都喜欢戴上兔子耳朵,把自己变成可爱的小兔子。嗯……除了这位爱噘嘴的家伙……  一切都准备好了,比赛马上就要开始了。米奇和布鲁托趁着等待的时候,玩起了小游戏。  我要努力练习,今年一定要当冠军!  想得第一的不止唐老鸭,大家都在努力练习呢!咦?远处好像有一个人躲在树后偷看他们呢!  一、二、
期刊
前段时间,邻居丽忽然发现孩子有些抑郁,不大爱和朋友玩耍,常常独自一人对着天空或远处默默发呆,或无所事事地一动不动。她和家人都很着急,试了好多医院问药,可一直没有多大效果,还被告知要多关爱,慢慢来。着急之下,丽就向我寻求解决之法。  想到自己以前教过孩子的方法,我就建议她多给孩子一些爱的“语言”。  我女儿小时候也出现过同样的状况。可能是因为没有差不多年龄的孩子玩耍,又离家千里之外,也没有亲戚照顾,
期刊
纪录片制作精良,《帝企鹅日记》《海洋》《冰冻星球》《在地球上的一天》这类以动物为主题的片子,是最适合孩子的入门级纪录片。  今年春节,我和儿子每天都守着CCTV-9的《冰冻星球》——哪怕地球都放进冰箱了,企鹅、海豹、海狮们还在坚持卖萌啊,这些天然呆的生物,完全把他吸引住了。看到北极熊宝宝被活活饿死的场景,我和儿子双双落泪,很久不能平静下来。  我想,其实在小孩眼里,这些纪录片也就是动物本人出演的动
期刊
当下每个家庭、每位年轻的父母都十分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和智力开发,他们大都把读书识字、送孩子上各种各样的技能班视为主要的学习手段。殊不知,孩子的学习不仅仅在书本里和课堂上,社会上有许许多多可供孩子开阔眼界、长知识的场所,博物馆就是其中最佳的选择。  有家长说:“我带孩子去过自然博物馆,除去一些动物标本,其他图片也没多大意思,孩子兴趣不大。”也有家长说:“博物馆是给大人参观的,幼儿园的孩子看不懂,瞎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