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音乐教育中的管乐教学改革探讨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lverfo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高校音乐教育不断地在引起人们的重视,普通高校的音乐教育得到了不断的发展,高校音乐教育对于我国高校公共艺术课有着独特的影响与作用。而管乐艺术是普通高校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本文分析了目前普通高校中音乐教育 中管乐艺术与管乐教育的现状,思考并研究了高校管乐教学工作,提出了一些对我国高校音乐教育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音乐教育;高校;管乐教育;艺术形式
  1 引言
  伴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改革,艺术教育已经成为了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也引起了广大师生的重视,艺术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而管乐艺术作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形式,它是我国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管乐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世界上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必须明确管乐艺术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其在高校音乐教育中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价值。因此,高校必须结合目前管乐教育的现状,对其教学方法及模式进行一定的改革,以适应时代的发展,更好地培养学生。
  2对普通高校管乐艺术教育管理体制的探讨
  2.1 结合管乐艺术教学与实践
  管乐艺术教育实践是管乐艺术教学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它与理论一样重要,因此,管乐艺术教育实践必须与其理论相结合,通过教学与教育的主导来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管乐艺术教学实践的内容非常丰富,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比如说像乐器演奏、合奏训练等音乐技能的学习,还可以采用联欢、比赛、汇报演出等文艺汇演的形式,也可以对国内外校际演出、音乐比赛等正规节目进行观摩。
  2.2完善管乐教育办学条件
  要想落实好高校的管乐教学,高校必须具备相应的办学条件,因为对于管乐教学而言,办学的条件对其发展是一个很大的制约,只有有了良好的办学条件,才能将管乐教育的工作落到实处。为此,高校应专门设置教育机构来进行管乐艺术教育工作,同时还应为管乐艺术教育提供师资等条件。当然,管乐艺术教育教学以及活动的场地、配套的乐器、教学资料及演出服装也是必不可少的,对于这些硬件设施,高校应该加大投资力度。
  2.3教育管理体制应规范化
  有了良好的办学条件与教学环境,管乐艺术教育工作要想顺利开展还必须具有规范的管理体制,因为规范化的教育管理体制是这些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任何教育都应实现制度化与规范化,管乐教育也不例外,规范的管理体制是全面分工协调的重要保证。所以在高校中应该有专门的领导来主管管乐教育工作,以协调下面管乐艺术教师及行政工作人员。
  3针对普通高校管乐艺术教学的探讨
  3.1 管乐艺术教学的教学目标
  任何教育都是以提高学生文化知识水平和能力为目标的,所以,管乐艺术也是一种教育媒介,通过对于管乐艺术的教学,实现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掌握对音乐的理解能力的目标。管乐艺术教育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大学生能够通过管乐艺术教育来实现自我尊重与自我满足。高校的管乐艺术教育是让学生们学习管乐各方面的知识,并将其渗透于其他相关的学科,对大学生的审美进行一定的训练,提高他们的艺术实践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使其成为复合型高素质的人才。
  3.2管乐艺术教学课程设置
  任何教育与教学都离不开课程这个载体,任何的教育教学目标也是通过课程这个载体来实现的。所以高校应该科学合理的设置管乐艺术教育课程,这样有助于有计划地展开教育工作,是管乐艺术教育能够健康的发展。所以高校应该优化管乐艺术教育的课程设置,找好理论教育与实践教学的结合点,在丰富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还应注重其对理论的运用以及实践的能力,努力构建应用型的学生知识能力结构。
  3.3管乐艺术教学的内容
  管乐艺术教学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综合性的音乐基础知识。音乐基础知识是对音乐进行欣赏、鉴赏和理解的基础,所以高校的管乐艺术教育应该先从音乐的基础知识入手,先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音乐知识,在此基础上,再对学生进行具体的管乐教学。音乐的基础知识主要包括乐理知识、管乐演奏知识、管乐艺术发展史知识及音乐鉴赏能力。
  第二,中国的传统音乐文化。民族音乐是我们中华民族独有的,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所以对学生进行民族音乐教育能够使大学生了解自己民族的音乐文化,强化他们的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宗教信仰、文化思想、美学观点和民族习惯等传统文化都与民族音乐有着密切的关联,这使得大学生在接触民族音乐的过程能够感知本民族的精神与气韵,进而在管乐艺术教育中使得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加以继承、发扬和创新。
  第三,吸收多元的文化精髓。对于高校艺术的教育,并不是只强调自己的民族文化,对于优秀的其它国家的文化,也应该加以吸收,因为音乐是不分国界的。在对各国音乐作品进行鉴赏时,需要结合各国独特的文化与背景,只有在掌握本民族音乐文化的基础上多元地吸收其它的文化,才能对更多的管乐艺术加以欣赏和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
  4 结语
  人们的生活离不开艺术,尤其是在当今人们追求更高生活品质的条件下,对艺术的追求甚于任何时期。所以对于高校的艺术教育是必不可少的,而管乐艺术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也应该得以重视,并在高校的艺术教育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这就需要从事管乐教育工作的人们进行积极的思考,探索出一条适合当代发展的教育模式,努力培养出优秀的全面的学生。
  参考文献:
  [1]俞波.高校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教改思路研究[J].大众文艺,2012,(10):259.
  [2]石延涛.浅谈高校音乐教育模式改革[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2):227-229.
  [3]张鹏.浅议高校管乐教育的现状及发展方向[J].音乐时空,2014,(19):171-171.
  [4]刘冬.浅析高校音乐教育专业中管乐教学改革[J].学园:教育科研,2011,(14):35-35.
其他文献
摘 要: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就是培养高职学生的健康思想和完善高职学生的行为规范,从而决定着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结合时代的背景,并根据以人为本,融入人文关怀的教育方针,不断改进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文中通过阐述人文关怀对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来探讨人文关怀怎样融入高职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去。  关键词:人文关怀;思想政治;教育;关系  高职学生是国家和民族宝贵的人才资源,在
期刊
摘 要:标志是一种象征符号,它可以把传达的内容转换成图形语言,用图形和色彩传达一种思想和抽象的概念。标志设计利用视觉符号的象征功能,以其简单、易懂、易识别的特性,传达企业或产品的信息,通过视觉符号体现企业的个性、传播企业的文化,从而成为内蕴丰富的隐喻世界。  关键词:标志设计;图形创意  在当今这个信息化的社会中,人们的衣食住行,无不和标志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商业、网络等社会活动中都有标志存在的身影
摘 要:写作课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开展写作实践活动,将决定着这门课程的整体教学效果。本文结合有效教学理论,探讨了艺术类学生写作课堂实践活动的有效组织方法。  关键词:艺术类学生写作;课堂实践活动;有效教学理论  在大学教育中,写作课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程,承担着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文章鉴赏能力以及实际写作能力的重任,应该在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这门课程的实际
摘 要: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项目学习逐渐成为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方式之一。项目学习作为一种小组合作式的学习方式,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有重要作用。本文以项目学习为出发点,了解其主要特点和意义,探讨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关键词:项目学习;大学英语教学;应用效果  基于项目的学习属于研究性学习模式中的一种。在这种学习模式之下,学生们会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各种资源开展和现实生活相关
H.E.Mr.Antti Kuosmanen, Finnish Ambassador:Great progress has been made all over the world during the last several decades in extending democracy and eliminatin
期刊
摘 要: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高等职业院校应以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数学课程在培养人才过程中起着其他课程不能替代的作用。然而,高等职业院校数学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教师教学水平和能力参差不齐,课程设置与课时被随意增减;教学培养目标模糊,教学方式陈旧落后;学生学习基础薄弱,普遍存在厌学情绪。改革高职数学教学,建议构建高职数学课程体系,树立课程意识;充实调整教学内容,突出高职数学的
摘 要:大学时期是学生个性发展至关重要的时期,因此,高校十分重视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高校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是由不同的专业教师来担任的,这样的分工和教育形式是必然的,毕竟这两方面的教育内容和方法有着专业上的区别。本文提出的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有效融合的观点是建立在求取预期教育效果事半功倍基础上的。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德育;融合  伴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生产力的高速发展,
The State Departm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released its Country Reports on Human Rights Pracrices for 2007 on March 11, 2008.As in previous years, the reports ar
期刊
Murong Feng, a 31-year-old activist from Hebei Province in north China, had attended several trainingworkshops for non-govmental organizations (NGOs) related to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