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形势和新理念下如何将作业发挥其最大的有效性:作业布置的形式要多样,使学生从“被动练习”变为“主动练习”、作业的内容要广泛,从“封闭式练习”走向“开放式练习”、作业的批改与评价,从“片面性”走向“多元性”。
【关键词】主动练习 开放式练习 多元性评价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也是知识衔接的桥梁。在数学教学中,作业是学生进行学习最基本的活动形式,学生数学概念的形成、数学知识的掌握、数学方法与技能的获得、学生智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都离不开作业这一基本活动。
笔者就学生的作业现状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发现,小学数学作业的布置的现状并不容人乐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作业布置的形式单一,“一刀切”布置现象严重。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一样内容、数量的作业。且随意性较大,有时多、有时少,还夹杂了不少机械、重复的作业。结果是优等生们要为那些早已熟练掌握的内容而苦苦练习,重复训练,而后进生们也得费九牛二虎之力去完成对他们来说是很难的作业。“一刀切”的作业,大大地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压抑了学生的个性,以致使学生产生了怕做作业、讨厌作业的消极情绪。
二、作业的题型单一,缺乏多样化的习题。教师一般只是把练习册、补充习题上的练习要求学生课上到哪,练习做到哪,这样既配合,又省力,作业的题目不够开放,只停留在基础知识层面的练习,缺乏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富有情境的题目,解决实际问题的少,学生思维能力无法得到提升;
三、作业训练目标单一,缺乏系统、多学科的整合。教师追求的是学生的解题过程是否正确;在当前又以分数为唯一标准的评价模式下,教师为了让学生考到高分,因而让学生多做多练,而且认为只有这样才能熟能生巧。使学生团于题海之中。
四、作业批改和评价方式单一。教师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几乎采用全包的方式,自身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也成为教师判定学生作业对错的主要符号,很少有其他的批改符号。各种等级(优、良、中、下或用打☆、△)成为教师评价学生作业的单一方式,作业的“交流”功能得不到充分的发挥。
新形势和新理念下,我们应具备什么样的作业观,如何将作业发挥其最大的有效性,都将直接影响数学的教学效果。一年来,笔者就“作业的布置形式——作业的内容设计——作业的批改与反馈”这一作业链上进行了探索与实践,现在把实践中的一些思考与大家分享。
一、作业布置的形式要多样,使学生从“被动练习”变为“主动练习”。
我们的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要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认识到学生的差异,并尊重这种差异性,在作业设计时,不能“一刀切”,而应该从学生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层次性的作业,为任何一个学生创设练习,提高,发展的环境,使每个学生成为实践的成功者。
(1)教师为学生设计“自助餐”式的作业,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模仿练习,变式练习,拓展练习三类,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选择自己需要的作业。给学生作业的弹性权,实现人人能练习、人人能成功,使每一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训练和发展
如:在学习《小数的简便运算》后,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的作业:
基础练习(1)3.6×0.42 3.6×0.58;(2)1.25×1.5×8
变式练习(1)5.4×99 5,4I(2)75×1.01
拓展练习(1)3.4×5.6 3.4×5.4-3.4;(2)1.23×7.2 12.3×0.28
(2)学生为自己设计作业,根据自己的需要,自己对近阶段所学知识掌握的情况,当一回布置作业的导演,自己设计、自己安排、自己参与评价。让学生在自由的空间里各尽所能,各展所思。这既避免了“部分学生吃不饱,部分学生吃不下”的现象,也有利于学困生有时间去弄懂最基础的知识,以便逐渐消灭“掉队”现象。
二,作业的内容要广泛,从“封闭式练习”走向“开放式练习”
长期以来传统作业被视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作业内容范围较窄,远离学生实际,学生整天处于机械训练和简单重复中,对所学的知识也总是生吞活剥,缺乏理解、应用以及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所以我们设计作业时要做到内容上突出开放性和探究性,要向思维、生活、个性开放。设计一些条件开放、问题开放、解题策略开放的作业,让学生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设计一些现实性和挑战性相结合,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为目的的开放性的作业,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学生可以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方法,得到自己认为满意的答案,使学生真正成为一个创新者。
例如学习完“人民币的认识”后,设计“小小跳蚤市场”的活动,学生自带一些自己的小玩具、或学习用品等,让学生用自己准备的人民币自主购物,通过这样的情景式活动,将枯燥的“人民币的认识”改为富有情境式的作业,学生倍感数学作业的有趣,而且真正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连,为我们的生活服务,进而喜爱上了数学作业。
三、作业的批改与评价,从“片面性”走向“多元·I生”。
批改作业是小学数学教师的一项常规工作,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提高。它对于指导学生学习,检查教学效果,调整教学方案,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老师对作业的批改一般只关注作业的结果,就是打打“√”、画画圈,写上“优(良、及格)”。此法在评价学生学习成绩,判断解题正误,比较学习差异方面有一定的作用。但枯燥乏味、缺乏激励性,评价结果带有一定的片面性,不能全面评价一个学生的基本素质、学习潜力。此外,单纯的用“√”和“×”来评价学习思维、学习成绩影响师生之间的思想、情感交流,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如何更好地通过作业的批改,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发挥主体能动性,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1)在作业批改上,可以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教师批、学生互批、选择批,还可以设计一些“免批”名额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行批改的能力。
(2)在作业的评价结果上,可将评语引入数学作业的批改中,,尽量使用一些鼓励性的语言表述,指出其不足,肯定其成绩,既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针对性强,效果明显。
例如:有一位学生计算72×99 72时写成:72×99 72=7128 72=7200。教师在作业旁写到:得数正确,想一想,能否利用运算律进行更简便的计算?”再如:教完圆锥的体积后,一位学生作业中连续出现几道同一类型的错题。计算体积时,始终漏乘l/3。显然,这不是由于单纯的粗心所致,而是没有弄清算理。于是教师在学生的作业本上写道:“回想一下圆锥的体积公式是怎么推导出来的,它与等底等高的圆柱之间有什么关系?”等学生弄懂了算理,把错题纠正以后,再进行评判。通过“再算一次”、“再回想一下推导过程”、等评语实际是向学生指明思考的路线。学生在老师的提示下自己去思考、改正,根据指导,学生不仅找到了错在哪里,而且知道为什么错、怎么改正。使学生对学习状况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培养学生从容对待错误的态度,树立必胜的信心,明确“失败乃成功之母”。
总之,数学新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性发展奠定基础。只有切实提高数学作业的有效性,才能使学生在思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全面提高和发展,让学生在自主选择、实践运用中张开智慧的翅膀,使数学作业成为他们放飞潜能的天空,从而赋予数学作业生命的色彩。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刘兼孙小天主编
[2]《对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认识与实践研究》丁雁玲
[5]《精心设计作业,放飞学生潜能》高威华
[4]《新课程理念下数学作业的设计与评判》郑小珍
【关键词】主动练习 开放式练习 多元性评价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也是知识衔接的桥梁。在数学教学中,作业是学生进行学习最基本的活动形式,学生数学概念的形成、数学知识的掌握、数学方法与技能的获得、学生智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都离不开作业这一基本活动。
笔者就学生的作业现状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发现,小学数学作业的布置的现状并不容人乐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作业布置的形式单一,“一刀切”布置现象严重。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一样内容、数量的作业。且随意性较大,有时多、有时少,还夹杂了不少机械、重复的作业。结果是优等生们要为那些早已熟练掌握的内容而苦苦练习,重复训练,而后进生们也得费九牛二虎之力去完成对他们来说是很难的作业。“一刀切”的作业,大大地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压抑了学生的个性,以致使学生产生了怕做作业、讨厌作业的消极情绪。
二、作业的题型单一,缺乏多样化的习题。教师一般只是把练习册、补充习题上的练习要求学生课上到哪,练习做到哪,这样既配合,又省力,作业的题目不够开放,只停留在基础知识层面的练习,缺乏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富有情境的题目,解决实际问题的少,学生思维能力无法得到提升;
三、作业训练目标单一,缺乏系统、多学科的整合。教师追求的是学生的解题过程是否正确;在当前又以分数为唯一标准的评价模式下,教师为了让学生考到高分,因而让学生多做多练,而且认为只有这样才能熟能生巧。使学生团于题海之中。
四、作业批改和评价方式单一。教师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几乎采用全包的方式,自身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也成为教师判定学生作业对错的主要符号,很少有其他的批改符号。各种等级(优、良、中、下或用打☆、△)成为教师评价学生作业的单一方式,作业的“交流”功能得不到充分的发挥。
新形势和新理念下,我们应具备什么样的作业观,如何将作业发挥其最大的有效性,都将直接影响数学的教学效果。一年来,笔者就“作业的布置形式——作业的内容设计——作业的批改与反馈”这一作业链上进行了探索与实践,现在把实践中的一些思考与大家分享。
一、作业布置的形式要多样,使学生从“被动练习”变为“主动练习”。
我们的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要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认识到学生的差异,并尊重这种差异性,在作业设计时,不能“一刀切”,而应该从学生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层次性的作业,为任何一个学生创设练习,提高,发展的环境,使每个学生成为实践的成功者。
(1)教师为学生设计“自助餐”式的作业,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模仿练习,变式练习,拓展练习三类,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选择自己需要的作业。给学生作业的弹性权,实现人人能练习、人人能成功,使每一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训练和发展
如:在学习《小数的简便运算》后,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的作业:
基础练习(1)3.6×0.42 3.6×0.58;(2)1.25×1.5×8
变式练习(1)5.4×99 5,4I(2)75×1.01
拓展练习(1)3.4×5.6 3.4×5.4-3.4;(2)1.23×7.2 12.3×0.28
(2)学生为自己设计作业,根据自己的需要,自己对近阶段所学知识掌握的情况,当一回布置作业的导演,自己设计、自己安排、自己参与评价。让学生在自由的空间里各尽所能,各展所思。这既避免了“部分学生吃不饱,部分学生吃不下”的现象,也有利于学困生有时间去弄懂最基础的知识,以便逐渐消灭“掉队”现象。
二,作业的内容要广泛,从“封闭式练习”走向“开放式练习”
长期以来传统作业被视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作业内容范围较窄,远离学生实际,学生整天处于机械训练和简单重复中,对所学的知识也总是生吞活剥,缺乏理解、应用以及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所以我们设计作业时要做到内容上突出开放性和探究性,要向思维、生活、个性开放。设计一些条件开放、问题开放、解题策略开放的作业,让学生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设计一些现实性和挑战性相结合,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为目的的开放性的作业,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学生可以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方法,得到自己认为满意的答案,使学生真正成为一个创新者。
例如学习完“人民币的认识”后,设计“小小跳蚤市场”的活动,学生自带一些自己的小玩具、或学习用品等,让学生用自己准备的人民币自主购物,通过这样的情景式活动,将枯燥的“人民币的认识”改为富有情境式的作业,学生倍感数学作业的有趣,而且真正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连,为我们的生活服务,进而喜爱上了数学作业。
三、作业的批改与评价,从“片面性”走向“多元·I生”。
批改作业是小学数学教师的一项常规工作,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提高。它对于指导学生学习,检查教学效果,调整教学方案,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老师对作业的批改一般只关注作业的结果,就是打打“√”、画画圈,写上“优(良、及格)”。此法在评价学生学习成绩,判断解题正误,比较学习差异方面有一定的作用。但枯燥乏味、缺乏激励性,评价结果带有一定的片面性,不能全面评价一个学生的基本素质、学习潜力。此外,单纯的用“√”和“×”来评价学习思维、学习成绩影响师生之间的思想、情感交流,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如何更好地通过作业的批改,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发挥主体能动性,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1)在作业批改上,可以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教师批、学生互批、选择批,还可以设计一些“免批”名额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行批改的能力。
(2)在作业的评价结果上,可将评语引入数学作业的批改中,,尽量使用一些鼓励性的语言表述,指出其不足,肯定其成绩,既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针对性强,效果明显。
例如:有一位学生计算72×99 72时写成:72×99 72=7128 72=7200。教师在作业旁写到:得数正确,想一想,能否利用运算律进行更简便的计算?”再如:教完圆锥的体积后,一位学生作业中连续出现几道同一类型的错题。计算体积时,始终漏乘l/3。显然,这不是由于单纯的粗心所致,而是没有弄清算理。于是教师在学生的作业本上写道:“回想一下圆锥的体积公式是怎么推导出来的,它与等底等高的圆柱之间有什么关系?”等学生弄懂了算理,把错题纠正以后,再进行评判。通过“再算一次”、“再回想一下推导过程”、等评语实际是向学生指明思考的路线。学生在老师的提示下自己去思考、改正,根据指导,学生不仅找到了错在哪里,而且知道为什么错、怎么改正。使学生对学习状况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培养学生从容对待错误的态度,树立必胜的信心,明确“失败乃成功之母”。
总之,数学新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性发展奠定基础。只有切实提高数学作业的有效性,才能使学生在思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全面提高和发展,让学生在自主选择、实践运用中张开智慧的翅膀,使数学作业成为他们放飞潜能的天空,从而赋予数学作业生命的色彩。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刘兼孙小天主编
[2]《对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认识与实践研究》丁雁玲
[5]《精心设计作业,放飞学生潜能》高威华
[4]《新课程理念下数学作业的设计与评判》郑小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