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式”教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kem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阐述了支架式教学模式的概念、“最近发展区”的理论基础及基本环节。以“超重与失重”一课为教学案例,基于支架式教学的五个环节进行了教学实践。在教学中,通过搭建不同类型的支架,引导学生不断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让学生能力逐步提高,以完成学习任务,充分体现支架式教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广泛应用。
  关键词: “支架式”教学 最近发展区 超重与失重 搭建支架
  一、支架式教学模式概述
  1.支架式教学概念及理论基础
  “支架”原本指建筑行业的脚手架。把“支架式”教学应用于物理教学中,好比学生是建筑物,教师的“教”是为建造新建筑物提供的“支架”,引导学生不断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逐步实现学习目标,使学生的智力从一个水平引导到更高水平。当学生的能力达到一定程度时,教师及时拆掉“支架”,让学生独立自主地探究,自行解决问题和总结反思。
  支架式教学模式的最重要理论基础是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心理发展理论。维果斯基将学生的发展分为两种水平,第一种是学生已经掌握的能够独立解决问题的实际水平,第二种是学生不能独自解决,但在更有能力的支持者的帮助下,能解决问题的潜在发展水平,最近发展区指的就是介于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区域[1]。因此,支架式教学是基于“最近发展区”的教学活动,通过搭建不同支架,为学生学习提供正确的导向。
  2.“支架式”教学的基本环节
  支架式教学是建构主义的一种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利用情境、协作、探索、会话等方式在“最近发展区”内开展教与学,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地完成对所学知识的建构和能力提高[2]。基本环节包括:创设情境、搭建支架、独立探索、协作学习、效果评价等五个环节。以下是笔者对高一物理《超重与失重》一课尝试支架式教学模式的案例。
  二、支架式教学的应用实例案例——鲁科版必修一物理《超重与失重》教学设计
  1.创设情境——分析问题
  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段宇航员在太空舱里生活的视频,如宇航员在太空的无床休息状态;宇航员在太空如何喝水;宇航员如何用一根手指头将下班者“举”离工作岗位,进行交接班等。学生完全被太空里神奇的现象吸引。然后趁热打铁地问学生:这是什么原因呢?学生回答:太空失重。通过创设情境,将学生自然引入某一概念,进入课堂正题。
  2.搭建支架——确定目标
  (1)搭建问题支架
  教师让学生在台秤上快速上下蹲,提出问题,学生思考:①观察台秤示数有何变化?②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现象?学生分析并回答,观察上下蹲过程中的超重与失重现象。
  设计意图:通过设置疑问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同时提高学生解决问题、分析问题和表述问题的能力。
  (2)搭建实验支架
  利用纸带挂起钩码,思考如何使纸带断掉。通过讨论设计实验:①缓慢起动提升钩码;②迅速起动提升钩码。学生观察现象:当快速提钩码时,由于超重,纸袋断了。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实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意识,确定探究问题。
  (3)搭建概念支架
  通过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引出超重与失重的概念。即物体对悬挂物的拉力(或对支持物的压力)大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称为超重现象。物体对悬挂物的拉力(或对支持物的压力)小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称为失重现象。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分析及生成概念的过程,建立相应的物理概念框架。
  (4)工具支架
  为了让学生更切身地体会完全失重的感受,试先准备了教学视频。如播放航天员在太空舱里为同学们太空授课的情景。近到生活中,准备一个侧边有孔的矿泉水瓶做自由落体运动,由于完全失重,水竟然不会漏出。通过利用实验、多媒体设备等工具,多渠道、多方式地开发利用课程资源,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加深对概念的认识。
  设计意图:学生显示出极高的兴致,增强探索欲望。
  (5)搭建建议支架
  在探究超重与失重的条件时,学生一时没有头绪,教师及时给予建议,指出问题的关键所在,提问学生超重与失重的条件是与速度还是与加速度有关呢?问题支架成了建议支架,引导学生正确分析问题方向,更快地得出结论。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对现象的认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3.独立探索——集思广益
  在教学过程中,探究超重与失重条件时,教师引导学生从加速度角度分析,省走不必要的弯路。随着探究加速度不断深入,教师逐渐将支架撤销,最终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究,独立思考超重、失重与加速度的关系,运用以前所学知识点解决问题和完成学习任务。
  4.协作学习——完成建构
  学生交流自主探索的实验方案和结果,围绕超重与失重的条件进行小组讨论。最后小组汇报交流,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进步、成长。在共享集体思维成果的基础上自我纠正与完善,以完成对概念的建构。
  5.效果评价——能力检测
  效果评价是对学生成果的展示与评估。主要形式是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对学生进行检测。让学生自我检验、自我完善。充分展示自我,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使学生的认识得到升华,再上新台阶。
  三、反思与结语
  课堂是动态的,教师需要用教学机智面对一些非预设性的问题,在适当时机为学生搭建递进式支架,帮助学生建立物理概念框架。使学生在思维碰撞中建构知识体系,能力逐步攀升,达到“期望发展水平”,让课堂教学在不断生成过程中向前推进。支架式教学更新了教育理念,转变了学生学习方式,调动了学生学习热情,提高了学生思维能力,挖掘了学生学习潜能。当然,为了让支架式教学模式真正发挥教学优越性,更广泛地应用到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笔者认为支架式教学必须把握好以下几点:
  1.根据学生最近发展区,了解学生实际发展水平以寻找潜在的发展水平。
  2.仅在恰当的时机提供支架,教师根据学生元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给予适当帮助。
  3.搭建动态渐消的支架。支架是“敏感的、动态的,与学生暂时能力相适应的,且随着学生能力提高逐渐撤离”[3]。
  参考文献:
  [1]杜洋洋.支架式教学在高一生物课堂教学的设计与实践[J].扬州大学,2015.5.
  [2]秦红梅.高中物理课堂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初步研究[J].苏州大学,2013.4.
  [3]高稳.支架式教学模式研究[J].校长阅览,2012.3.
其他文献
会议
摘 要: 地理学科的性质决定了其思维方式的空间特色,因此学生学好地理的关键是空间能力的形成。本文首先分析了高中地理学习存在的问题,然后从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联系生活,扩大学生的活动空间;在读图活动中发展空间思维能力;形成和运用心理地图四个方面归纳空间能力如何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渗透的方法。  关键词: 高中地理 空间能力 渗透方法  2010年广东高考取消原来的3 X 1模式,而是采用3 文综/理综模
摘 要: 地理与我们的生活联系紧密,新课改中,要求地理教学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注重教学方法的改革,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灵活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转变角色。本文对教师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角色转变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 地理教学 地理教师 角色转变  2014年9月,国务院公布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正式实行文理不分科的高考政策,科目设置改为语数外
本文利用高效毛细管电泳分析“红花”类药材,结果显示种间有明显的差别,该方法速度快,灵敏度高,重现性好,样品用量少,操作简便,采用254mm检测“红花”类药材的水溶性,所得谱
该试验从红花的提取工艺、沉工艺、注射液的pH值和灭菌温度的控制、杂质的检查、增溶试验、抗氧化试验和超滤诸方面探讨了红花注射液质量控制的途径和方法。
地理实践力作为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越来越多的地理专家、学者重视,如何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成为目前广大地理教师研究的重点。本文以本校初二学生的同安竹坝综合
摘 要: 作者结合近几年高考地理试题对地理概念考查的实例,从不同的角度就学生对概念混淆或理解错误导致丢分情况进行分析,并结合高考地理复习中如何把握对地理基本概念的复习,适度挖掘概念的内涵、外延等,有针对性地对常考、易错的概念,以及在高考解题时正确运用概念进行地理分析、地理判断、地理推理和地理论证,以提高学生的高考解题能力。  关键词: 高考地理 概念考查 案例分析 策略应对  地理概念是地理学科的
兴趣是推动求知的内在力量,从校园文化入手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积极向上的,能够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思想道德意识、培养健全的人格,同时校园文化也是课堂教学的必
该文对红花油精炼包装(农业产业化)项目进行了研究,列举了大量的各国开必红花油的状况和实例,从医学、营养、保健各方面说明红花油是人类的健康油、保健油,又 从新疆得天独厚的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