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浣熊闯进家

来源 :当代工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r_Sunfo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夜半咚咚声
  在加拿大生活,偶尔在居民区见到浣熊出没不是什么新奇的事情。听说浣熊还会在居民区里翻倒垃圾桶寻找食物,或者跑上房顶,甚至在屋檐下、墙根处筑巢养育下一代。
  去年四月的一天,下半夜三点钟,我被一阵咚咚声吵醒,定了定神,支起耳朵仔细听,好像是大女儿房间传来的声音。我起来到她房间查看,她在床上睡得好好的,没什么异常。又去小女儿房间瞧瞧,也睡得很香甜。又回到大女儿房间,坐在椅子上,听到响声再次传来。我确定,声音来自房顶。半夜三更,谁在房顶上?
  我赶快把老公连推带喊地叫醒,让他快出去看一下。他醒了醒神,穿戴好,出去了几分钟后,回来说什么都没看见。我让他去大女儿房间仔细听。“很可能是浣熊。大宝房间的外墙有排水管道,估计浣熊是顺着那里爬上爬下的。”说完,老公兀自去睡,只剩我半夜无眠。
  屋顶产子
  这天下雨,耳朵敏感的我听见客房的壁橱里发出吧嗒吧嗒的响声,打开一看,屋顶漏水了,里边好几件衣服都湿了。老公特意早下班回家,冒雨上房顶查看,发现有个通风口被浣熊毁坏,修理一下就好了。
  我以为这样就没事了,谁知下半夜,一声巨响,把我们全家人都惊醒了,紧接着是一阵清晰的抓挠声。两个孩子有些兴奋也有些担心,“糟糕,浣熊是不是进屋了?会不会爬上我们的床?”我安慰她们说浣熊只是在屋顶,不用害怕。把她们带去地下室继续睡觉后,我和老公商量对策:“我们用扫帚把浣熊赶跑吧?”老公不认可,“你这样会吓到它们的,还是请专业人员来处理吧。”
  天亮了,屋顶上总算安静了。老公决定先上去看看,他拿着手电筒,钻进屋顶,下来时,满身满脸灰尘,说什么都没看到。不过,他将自己研制的一个小合页弹簧窗安在了被浣熊毁坏的通风口处,“如果里边有浣熊,它可以出来,但出来以后就进不去了,厉害吧。”虽然对老公将信将疑,但还是希望能成功。等等看晚上有什么新动静吧!
  听说安了窗,孩子们不害怕了,说什么也不睡觉,非要听听浣熊宝宝的叫声。浣熊宝宝?哦,老公难道在屋顶看到了刚出生的浣熊宝宝?为什么跟我说什么都没看见呢?“我担心影响你的睡眠嘛。”“浣熊妈妈被挡在外面进不来会不会发脾气在屋顶折腾啊!”我可没有什么准备与动物,尤其是刚刚生产完的动物友好相处。
  最终,我决定和女儿们到地下室睡一晚,并勒令老公尽快把浣熊母子处理好。
  500元送客
  女儿们很担心小浣熊的安危,也催着爸爸给专门处理居民区野生动物服务部门打电话,约好第二天来人处理。他们的工作是每周7天,一天24小时,随时有情况随时处理。唉,想想国内找某个部门遭闭门羹的费劲劲儿啊,真替小浣熊庆幸。
  星期一,老公上班,我和两个孩子在家。下午两点,一辆黄色工具车停在门外,两名工作人员如约到来。高个子说:“我们先到房顶上去查看,然后再到屋顶里去看有什么动物。”他们支起高大的梯子,熟练地爬上去,十多分钟后,下来报告说:“有一个通风口坏掉了。”
  我确认了一下,他指的就是老公改装后的那个通风口,跟他作了解释。他笑眯眯地说:“你的先生很聪明。如果确认是浣熊的话,我们也是这样做的,不过会做得比他专业。”我有些得意,看来老公还是很心灵手巧的。但他告诫说:“如果你们没有把屋顶的小浣熊拿出来,让浣熊妈妈随时可以把它们带走的话,被关在外面的浣熊妈妈很可能会急得把整栋房子搞坏!”
  另一个工作人员说:“浣熊妈妈通常白天出去找食物,晚上回来喂小浣熊,有时也会隔一两天回来一次。”他拿出一个小播放器,放了一段录音让我听。“对,就是这声音,这是小浣熊吗?”我很兴奋。他点点头,随后给我详细讲解了他们的工作方案和估价:把房顶所有通风口和烟囱用铁丝网罩加固,毁坏的那个通风口换上专业的可出不能进的合页弹簧窗,再把小浣熊装进纸盒箱里移出来。为了防止被大风吹走,他们会把纸盒箱钉在房顶外面。7至10天以后,如果不再有什么新情况,他们再来人拆去合页弹簧窗,换上正常加固了的通风口,把钉在房顶的纸盒箱取走,并把房顶修整好。所有费用共500元,每一项的价目都很清晰,其中进入屋顶移出小浣熊需要50元。不管怎样,这个钱一定要花,为了我的房子,也为了小浣熊和它们的妈妈。
  两位工作人员开始忙活,我抽空给正在上班的老公打了个电话,特别通报他自制的合页弹簧窗得到肯定。
  过了十多分钟,高个子满头大汗地抱着纸盒箱下来了。“看看吧,一共有四只小浣熊。”我和两个孩子不约而同地冲过去,“太可爱啦!”四只小浣熊像小老鼠一样趴在纸盒箱里的棉絮上。“不过也很闹人啊。”高个子笑着说。“屋顶里没有浣熊妈妈,而且这四个小浣熊也没有像通常见到的趴在一起,它们彼此分离着大约一米左右。”
  高个子一边向我汇报,一边把四只小浣熊从纸盒箱里捧出来,“它们的脐带还没脱落,眼睛也睁不开,说明出生还不到一个星期。”高个子继续说。我以连续值了几天夜班的经历肯定地告诉他:“嗯,应该是星期五出生的。”高个子又特意抬起小浣熊的爪子:“浣熊爪子上的指甲一出生就这么锋利,如果不赶快把他们转移出去,你们的房子很快就会被毁掉。”
  两名工作人员按照计划把一切都做好,我给了它们支票,彼此签了字。“如果再有问题,随时打电话,否则,7到10天,我们会来人继续做完工作,将不再通知你们,因为家里不必有人。”送走了两名工作人员,我给老公打电话汇报,他说:“这回你可以安心睡觉了。”
  悄悄地离开
  晚上准备睡觉时,我依然隐约听到“啊啦啊啦”的叫声,老公听了几分钟,说:“我怎么听不到?”可我就是能听到啊。没办法,老公又给居民区野生动物服务部门打了个电话。
  第二天上午又是个雨天,高个子的工作人员来到我家,他爬上梯子到房顶查看一番,“一切正常。”“小浣熊还在上面吗?”我以为浣熊妈妈会带走它们。“在,还在纸盒箱里呢,它们看上去有些冷。”虽说它们闹得我几宿没睡好觉,我还是动了恻隐之心。
  “放心吧,妈妈一定会回来带走它们,把它们转移到安全地方的。”说完,工作人员再次钻进屋顶,下来后告诉我:“这里面真的没有动物了。”
  从那一天起,我们再没有听到过任何响声。过了几天,老公上房顶查看,发现安放小浣熊的纸箱已经被取走,通风口也都修整好了,好像一切都没发生过一样。我们不知道工作人员什么时候取走的纸箱,也不知道浣熊妈妈有没有及时来把四只小浣熊带去安全的地方。但是浣熊来我家屋顶产仔这件事,让我觉得动物与人类其实生活得那么近,大家都是自然的一分子。
  责编 /王欢
  wh@lnddgr.cn
其他文献
声音  (全国篇)  “在关于全球化的辩论中,缺失的却是这些工人自己的声音。中国工人并不是一个零件,他们不是因为要为我们生产iPod才被迫进入工厂的,他们选择背井离乡,是为了挣钱、学习新的技能,以及看看这个世界。”  ——美籍华裔女作家张彤禾在《倾听中国工人声音》的演讲中如是说。  “人人都能成为发明家。”  ——李斌是上海的数控工段工人,全国劳模,高级技师。他的话说明,随着新产业、新设备、新工艺
期刊
搬走就对了,恁小区太乱,啥人都有  对呀,我是姓霍,你咋认识我?对,我是在团结路小学小工厂呆过。你等等,让我瞅瞅,嘿,想起来点儿了,你姓何吧,在那上过学,你还是班长,领大家搁我手底下学工劳动。想起来了想起来了,我的天妈呀,你咋这么胖啊,吃啥催的呀。对不起呀,我以前说话就直,你记得不?你肯定记得,这些年你还记得我,记性不赖。我记性也行是哈,你一提我就想起你来了。那时你虎头虎脑的,学习还好,全校都有名
期刊
今天收个卫生费,明天征缴个灯费……我们小区终日有人上门服务加收费。  这不,没过一个星期,又来一小伙,也是收楼道声控灯费,玩“真假美猴王”呢?住我家楼下的大嫂跟小伙大吵一架后,竟然犯了病。啥病?精神病。  一犯病,大嫂就站楼洞里忆苦思甜,从红军打天下说起,到打土豪分田地,到人民公社、大锅饭,到改革开放……见谁跟谁说,一说就没完。不犯病时,见人就微笑。  听说家属想起诉物业,但因为20年前大嫂就犯过
期刊
近些年,班组管理企业天天谈、月月讲、年年抓。可是,班组管理的理念真就深入人心了吗?  未必。因为工作关系,我经常与一些班组员工打交道。私下里有人调侃说:“咱们班这些人,十根手指头就能数个遍,还扯啥管理不管理的!”在他们看来,管理都是大企业里才应该有的。在只有几个人的小班组里搞管理,既浪费人力物力,又折腾大家,毫无这个必要。  小班组真的不需要管理吗?回答这个问题前,先讲一个切身经历。每个月我都要去
期刊
亲爱的Kindy,你好!很高兴你愿意和我们一起分享内心的冲突。很显然,你被选择障碍深深困扰。但从另一个角度看,正是一次次艰难的选择,使你拥有了与众不同的人生。在每一个十字路口前抉择、放弃,然后去体味单向的、独特的、丰富的,并伴随些微遗憾的生命历程,这是成长的必经之路,也是生活的独特魅力。  众所周知,选择的过程就是放弃的过程,在作出某一个选择的瞬间,就等于放弃了其它多种可能性。生活是多元的,而人的
期刊
张弟:  工业小说资深读者  “现在的工人题材小说吧,抽冷子也有一两篇,可都不好看。”  说这话的叫张弟,今年六十有五,退休前是沈阳北方家具厂下岗职工。凭他阅读小说近50年的资历,由他代表中国小说读者,似也可以。  记得那是2009年,在“辽宁工业题材创作座谈会”上,《乔厂长上任记》的作者蒋子龙放了一炮,“现在中国工业在社会很尴尬,企业解体,工人下岗;工业题材写作进入瓶颈期,作家根本无力自救。”小
期刊
提起员工管理,很多人第一反应想起的就是如何管理新员工。其实老员工一样需要管理,特别是对那些在职场打拼多年、早已变得老到油滑的“老油条”,更得花点心思去管理。  我们班里就有个“老油条”。他入职多年,有一定的工作能力,对于领导直接交办的事情做得不错。可是对于常规工作总是推托,推不掉就拖拖拉拉的,不到最后一天绝不会完工。班长对他很头疼,批评吧人家不在乎,不批评吧其他员工心里有意见。  厂里技术员知道后
期刊
几位专家学者都为《本刊策划》里的各个焦点,做了深入的解读和阐述。一年过去了,他们立足焦点开展的拓展性思考从未间断。现在,他们用最简练的语言,再次为本刊发声,留下精彩的思想碎片。  谢作诗(浙江财经学院经济与国际贸易学院院长,教授)  《以升级比转型重要得多》为题,我就沈阳铁西区的改造谈了自己的看法。中国城市化、工业化走的是政府整理土地,建设基础设施,然后招商引资的模式,这是一条有效之路。当然,这条
期刊
第九十二回  G20峰会大国博弈故事不断  东京主办奥运历史玄机重现  诗曰:  大国云集秀峰会,  战云密布风乍起。  东瀛野心湮没地,  奥运消息似冲喜。  G20峰会表情  从9月5日到9月8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就像坐了过山车。峰会期间的冷遇让8日早晨东京获得2020年夏季奥运会举办权给冲了喜。8日凌晨开始,日本人就像吃了兴奋剂,举国狂喜。  峰会期间的冷遇,出乎日本人的意料。  这是国际间
期刊
这里有大米白面  大连港,这个城市最东端紧临大海的码头,因为有了它所以有了这个城市;因为有了它世界知道了大连。百余年的沧桑岁月不知承载了多少舟船进出,百余年的海浪潮汐不知迎送了多少人员往来。无数来自全国各地的苦难劳工,从这里开始,用双手一件件搬起了港口吞吐,用肩膀一步步扛出了车船运输。  解放前,这里有一个耳熟能详的名字——大连港红房子。  红房子所代表的大连港,不仅与这个城市相关,也与我们家族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