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感恩,是对别人给予帮助时的感激。感恩戴德、感恩图报、感激涕零都是对感恩思想的一种升华。更有“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名言。古往今来,感恩一直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感恩就在我们每一个平凡人的身边。然而,今天我们发现:感恩离很多小学生已经越来越远了,有些孩子的感恩之心早已沉睡,被埋藏在心底的某一角落。这部分孩子把来自亲人的、教师的、同学的及身边所有人的关爱,视为理所当然,极少想到去回报他人。日前,广东市少年宫公布的一份关于小学生感恩的调查报告,竟有84%的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不懂得感恩。那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我们,又可以为这些迷失的孩子做些什么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一、为人师表,身教言传,用健康向上的人格去塑造学生的心灵。
说起为人师表,身教言传,不免让人联想起“陈词滥调、老生常谈”的迂腐。在以前,我也是这样认为的,这不过是一句空话,没有什么用处。光阴似箭,弹指一挥间,我已由一个懵懂少年变成了一个有自己教学思想的青年教师。此时,我终于明白“为人师表,身教言传”正是教学的真谛。其实,我们生活中的许多道理往往蕴含在我们早已熟知的话语里,只是当时没有领会罢了。现在,我们希望小学生都要成长为懂得感恩的人,那么首先我们教师就必须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所谓“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说的就是这个理。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们可能遇到过这种情况:你带着病在坚持上课,而台下总有一些学生在自由地窃窃私语。在这种时候,我们不免抱怨:现在的孩子真是太没有心肝了,一点儿也不懂事。其实,你在发泄心中的不满前想过吗?你平时对于这些“没心肝”的学生关爱够吗?他们每次纯真、羞涩的爱的表示,教师你是否真心地接受?在他们有个头痛脑热时,你是否及时注意到并表示了你的关心呢?答案如果是“NO”,那么,我们还有什么资格去指责这些孩子呢?连我们自己尚且做不到,又如何去要求孩子们!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在三千年前已发出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呼喊。这样看来,为人师表、身教言传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了。因此,我们每一位教师确实应该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在学生的面前,时刻警醒自己——台下有无数双纯洁的眼睛在追随着你。那么,在你乱发牢骚时,你会羞愧不已;在你遇到挫折时,你会迎难而上;在你遇到不公时,你会淡然处之。其实,我们教师的行为就是学生的一面镜子呀。我们怎样对待学生,学生也将怎样对待我们。写到这儿,我不禁想起了唐太宗的名言“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在此,是否可以这样说“以生为镜,可以铸师魂”呢?
二、感性直接、细致入微,用温情去激活学生的感恩之心。
中国的传统教育特别注重师道尊严,“天地君亲师”即是明证。在师道高于一切的思想指导下,师爱被包装成了一杯含蓄香醇的美酒,这杯酒需要学生去慢慢地品味,才能感受到酒的清冽与香甜。那种“爱你在心口难开”的教育观念用于当时那些思想被严重束缚的学生身上,固然是有效的。但是用于今天这批思想活跃、快乐成长的小机灵身上,其效果肯定是要大打折扣的。因而,我们的教育观念必须推陈出新、与时俱进。欣慰的是,我们的教育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在不断地摸索前行。在21世纪的今天,教师对学生的爱不用感性、直接的方式表达出来,那么,很多学生将不能很好地感受师爱。曾经风靡一时的韩剧,我非常喜欢看,可总还是觉得韩国人太啰嗦了,甚至于有些作秀。什么“今天天气真好!”“吃过饭了吗?”“你真棒,加油!”之类,让人听着就特腻。可是,当我把这些自然平常的话语用于教学上,竟收到了奇异的效果。在我看来,关爱学生就是一句问候的话,一个摸头的动作,一个深情的拥抱,一次鼓励,一个桔子,一个糖儿……而这些就能使孩子们高兴好几天,回味好几天。真的,这些细微的爱的表示往往比长篇大论、义正词严更有用。以一言而蔽之,要激活学生的感恩之心,教师绝不能吝啬自己的温情,应不厌其烦、不计成本地重复相同的动作、相似的话语,去温暖,去感化学生幼小的心灵。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消化你对他的爱,并在你意想不到的时候给你惊喜。
三、坚持不懈、众志成城,依靠大家的力量强化学生的感恩之心。
小学生的个性心理处于一个多变、起伏不定的阶段。这个阶段的小学生特别需要教师的理解与包容。也许刚才他还在说“老师您真辛苦!老师您真伟大!”转身,他不定会说“老师您真偏心!老师您一点儿也不关心我!”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教师得尽量控制住自己的脾气,一定得多一份爱心、多一份耐心,用自己博大的胸怀去包容学生。反之,你采用了粗暴、讽刺的教育方式,那么,很多孩子也许将退回到原点。那你之前所做的种种努力也就全然白费了。半途而废是我们做事最大的弊病。就像一位短跑运动员正在进行100米赛跑,他在90米时遥遥领先,可他坚持不了最后10米。那您说,我们能承认他是冠军吗?梁启超说得好“行百里者半九十”,就是说事情越是接近成功,就越是困难。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做事缺的不是智慧,也不是方法,而是最后的一份坚持。要知道我们每人多转化一名学生,我们的后来者就会多一份幸福,少一份烦恼。因此,要把学生培养成懂得感恩的人,我们大家就必须长期坚守,持之以恒。应是一位教师和一位教师的接力,一所学校和一所学校的传承,直至把学生送向成人的彼岸。“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们肩上的担子任重而道远。
一、为人师表,身教言传,用健康向上的人格去塑造学生的心灵。
说起为人师表,身教言传,不免让人联想起“陈词滥调、老生常谈”的迂腐。在以前,我也是这样认为的,这不过是一句空话,没有什么用处。光阴似箭,弹指一挥间,我已由一个懵懂少年变成了一个有自己教学思想的青年教师。此时,我终于明白“为人师表,身教言传”正是教学的真谛。其实,我们生活中的许多道理往往蕴含在我们早已熟知的话语里,只是当时没有领会罢了。现在,我们希望小学生都要成长为懂得感恩的人,那么首先我们教师就必须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所谓“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说的就是这个理。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们可能遇到过这种情况:你带着病在坚持上课,而台下总有一些学生在自由地窃窃私语。在这种时候,我们不免抱怨:现在的孩子真是太没有心肝了,一点儿也不懂事。其实,你在发泄心中的不满前想过吗?你平时对于这些“没心肝”的学生关爱够吗?他们每次纯真、羞涩的爱的表示,教师你是否真心地接受?在他们有个头痛脑热时,你是否及时注意到并表示了你的关心呢?答案如果是“NO”,那么,我们还有什么资格去指责这些孩子呢?连我们自己尚且做不到,又如何去要求孩子们!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在三千年前已发出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呼喊。这样看来,为人师表、身教言传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了。因此,我们每一位教师确实应该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在学生的面前,时刻警醒自己——台下有无数双纯洁的眼睛在追随着你。那么,在你乱发牢骚时,你会羞愧不已;在你遇到挫折时,你会迎难而上;在你遇到不公时,你会淡然处之。其实,我们教师的行为就是学生的一面镜子呀。我们怎样对待学生,学生也将怎样对待我们。写到这儿,我不禁想起了唐太宗的名言“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在此,是否可以这样说“以生为镜,可以铸师魂”呢?
二、感性直接、细致入微,用温情去激活学生的感恩之心。
中国的传统教育特别注重师道尊严,“天地君亲师”即是明证。在师道高于一切的思想指导下,师爱被包装成了一杯含蓄香醇的美酒,这杯酒需要学生去慢慢地品味,才能感受到酒的清冽与香甜。那种“爱你在心口难开”的教育观念用于当时那些思想被严重束缚的学生身上,固然是有效的。但是用于今天这批思想活跃、快乐成长的小机灵身上,其效果肯定是要大打折扣的。因而,我们的教育观念必须推陈出新、与时俱进。欣慰的是,我们的教育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在不断地摸索前行。在21世纪的今天,教师对学生的爱不用感性、直接的方式表达出来,那么,很多学生将不能很好地感受师爱。曾经风靡一时的韩剧,我非常喜欢看,可总还是觉得韩国人太啰嗦了,甚至于有些作秀。什么“今天天气真好!”“吃过饭了吗?”“你真棒,加油!”之类,让人听着就特腻。可是,当我把这些自然平常的话语用于教学上,竟收到了奇异的效果。在我看来,关爱学生就是一句问候的话,一个摸头的动作,一个深情的拥抱,一次鼓励,一个桔子,一个糖儿……而这些就能使孩子们高兴好几天,回味好几天。真的,这些细微的爱的表示往往比长篇大论、义正词严更有用。以一言而蔽之,要激活学生的感恩之心,教师绝不能吝啬自己的温情,应不厌其烦、不计成本地重复相同的动作、相似的话语,去温暖,去感化学生幼小的心灵。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消化你对他的爱,并在你意想不到的时候给你惊喜。
三、坚持不懈、众志成城,依靠大家的力量强化学生的感恩之心。
小学生的个性心理处于一个多变、起伏不定的阶段。这个阶段的小学生特别需要教师的理解与包容。也许刚才他还在说“老师您真辛苦!老师您真伟大!”转身,他不定会说“老师您真偏心!老师您一点儿也不关心我!”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教师得尽量控制住自己的脾气,一定得多一份爱心、多一份耐心,用自己博大的胸怀去包容学生。反之,你采用了粗暴、讽刺的教育方式,那么,很多孩子也许将退回到原点。那你之前所做的种种努力也就全然白费了。半途而废是我们做事最大的弊病。就像一位短跑运动员正在进行100米赛跑,他在90米时遥遥领先,可他坚持不了最后10米。那您说,我们能承认他是冠军吗?梁启超说得好“行百里者半九十”,就是说事情越是接近成功,就越是困难。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做事缺的不是智慧,也不是方法,而是最后的一份坚持。要知道我们每人多转化一名学生,我们的后来者就会多一份幸福,少一份烦恼。因此,要把学生培养成懂得感恩的人,我们大家就必须长期坚守,持之以恒。应是一位教师和一位教师的接力,一所学校和一所学校的传承,直至把学生送向成人的彼岸。“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们肩上的担子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