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高层建筑的出现对现有的防火疏散设计提出了新挑战,使人们也更加认识到了防火疏散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作用,本文将从目前建筑防火存在的不足、建筑设计中防火疏散设计应遵循的原则和高层建筑安全疏散设计中可采取的措施三个方面来论述防火疏散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作用。
关键词:防火疏散、设计、原则、措施
中图分类号: S6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伴随着社会经济各方面的迅猛发展,高层建筑的出现已逐渐成为普遍。为满足城市建设的发展和生产经营活动的需要,大量建筑变为建筑综合体、大型综合性建筑、大空间建筑、高层建筑。而这些转变使建筑的使用功能高度的集中,虽然这有利于节约用地,提升空间利用率,但却给防火设计带来了诸多新问题。比如:高层建筑面临功能复杂、设备繁多,点火源多,人员密集且安全疏散困难, 扑救难度大等等问题,而基于以往经验及科研成果制订出来的建筑防火设计规范已经很难适应新的需要了,所以,为高层建筑防火设计设计寻找新思增加建筑防火设计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显得十分必要和紧迫
一、目前建筑防火疏散设计存在的不足
1、消防的硬件设施不足。在高层建筑的内部设计中,对于火灾报警系统或是装置没有考虑到位,更没有设置针对高层建筑内部结构的相关报警装置。而且,外围报警设备的缺乏或是老化,使建筑在发生火灾时,不能及时报警求救,使建筑、人员、财产在火灾中受到重
大的损失。
2、内部结构设计的不科学。对于高层建筑在进行内部结构设计时,没有进行相应的防火区域的划分,而随便划分的防火分区,常常为火灾的发生埋下巨大的隐患,并且还会在出现火灾后使其向水平和垂直方向不断延伸,扩大了受灾面积。
3、装修材料的使用不当。有些设计者仅为了内部装修的美观效果,而忽略了材料使用的科学性。在建筑装修过程中多使用可燃、易燃物,这些材料将会因电源线路短路而导致燃烧,最终引发火灾的发生,材料燃烧引起的火灾具有强大的毁坏力。
4、设计方案的不严密。有些建设单位为缩短施工周期而忽略了标准规则,常常一边施工一边设计,遇到问题时就随意变动已设计好的建筑防火设计方案。还有一部分施工单位在没有得到相关部门审核的前提下就开始施工,这些做法都是非常危险的。有了严密的设计方案为前提,才会有高质量的施工,才会有让人们觉得安全的大楼。
二、建筑设计中防火疏散设计中应遵循的原则
1、火灾荷载
单位面积内的火灾荷载的大小与建筑的消防安全性能有直接的联系,直接影响到疏散距离、防火分区、建筑的主要构件的耐火极限、自动消防设施等。火灾荷载的大小是根据不同的建筑使用用途和功能来确定的,不能是一成不变的,因此在设计中应综合考虑火灾荷载的大小,灵活设计。
2、科学规范
充分理解规范的立法本意,规范是经过几年、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的实践经验总结而来的,是有一定的社会背景和经济发展背景的,对我们的生活提供了很多方便,避免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因此,我们应该遵循规范的有关条文,但是,规范有一定的局限性,如规范对现有的大型的商业建筑已经不能完全起到指导作用了,现有的建筑形式、结构形式等与规范有很大差別,因此,我们不能死般照抄规范,规范的目的就是为了达到人们生命财产安全,我们可以灵活运用现有的消防设计手段等来达到相同的目的。
3、耐火极限
建筑的防火疏散设计是通过时间来体现的,从建筑构件的耐火等级开始直接影响建筑的安全疏散,疏散宽度、疏散距离都是以火灾时人员从室内逃生到室外安全地带的时间来规定的。因此,计算好人员的安全疏散时间可以解决好有关的疏散问题。同时,加强自动水喷淋系统的设计,在规定的时间内将火灾扑灭,对设计遇到的关于消防上的难题是一个解决的途径。
4、防灭结合
进行建筑的防火疏散设计就是为了使发生火灾时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威胁达到最低点,因此,在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到各种火灾隐患,将火灾隐患及时扑灭在萌芽状态中,这就要加强对火灾的“防”的设计;建筑落成以后就要针对火灾采取“灭”的措施。
三、防火疏散设计中可采取的措施
1、合理布置安全疏散路线
一旦发生火灾,紧急疏散的人,一个阶段比一个阶段的安全,火中的房间或区域的人们,去公共走道,公共走道到达疏散楼梯间,然后转向室外或其他安全地方,一步一步更安全,不会有一个“逆流”的情况,如疏散路线,安全疏散通道。因此,疏散通道的布局,他们需要寻求简单明了,容易被发现,识别,也不会因反向阻碍线,并要特别注意疏散楼梯的位置,在一般情况下,疏散楼梯附近电梯布局是适当的,因为发生火灾时,人们往往首先考虑并经常使用的路线和火灾时紧急使用的路线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利于迅速而安全的疏散人员。同时,为了防止凹前室库消防疏散楼梯和电梯的结合。由于这种布局方法,疏散时会发生的消防官兵和消防队员的流线交叉,互相干扰,妨碍安全疏散和灭火。
2、合理设计疏散楼梯
楼梯作为建筑内外的交通空间,是安全疏散的重要通道,因此在对楼梯间防火设计的要求是很严格的:(1)、 楼梯间的布置,应满足安全疏散距离的要求,并尽量避免形成袋形走道;(2)、 楼梯间应靠近标准层或防火分区的两端布置,以便于双向疏散;(3)、靠外墙设置,便于自然采光、通风和消防人员的援救行动;(4)、 除与地下室、避难层连通的楼梯外,疏散楼梯间在各层要上下直通,不变动位置;(5)、 地下室楼梯间与首层之间应有防火分隔措施,且不宜与地上层共用楼梯间。还有要注意楼梯走道的简明直接,尽量避免弯曲等等事项。
3、合理设置疏散门
建筑物底层公共疏散门各种高层建筑(如高层医院、旅馆、饭店、酒店楼、商业楼、展览楼、综合楼、财贸金融楼、科研楼、办公楼、住宅楼),有的安全出口与楼梯的数量与宽度相同。这对整个建筑物人员安全疏散式十分有利的,在设计中如遇到上层工作人数(每层)和底层工作人数基本相同的情况,可以仿效。不过,在许多情况下,高层公共建筑物的底层或其上一、二、三层为公共活动用房(如商业、餐厅、大会议堂、多功能厅、酒吧、舞厅等),人数集中,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分别设置,其外门的总宽度要比楼梯总宽度宽些,出口数量尽量要多些。
房间的疏散门安全出口的疏散能力,除了与总宽度有关外,还与一个房间的安全出口数有关,如果人员较多的房间,只布置一两个宽大的出口,平时通行不便,火灾时应急困难,容易造成人员伤亡。因此,凡人员较集中的房间,既要考虑平时疏散的方便,又要满足紧急情况下的需要。应在安全出口的数量、分布、距离方面综合考虑确定。
4、避难层(间)的合理设计
设置避难层(间)是保障高层建筑内人员在火灾时安全脱险的一项有效的措施。就高层公共建筑来说,人员众多,紧急疏散是个大问题。层数在25层以上的办公、旅馆等人员较多的高层公共建筑,均宜设置避难层(间),这样可以尽可能的保障人员的安全。
5、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6、应设置防烟、排烟设施,并与实际相适应。
7、疏散走道和其他主要疏散路线的地面或靠近地面的墙上应设置发光疏散指示标志。
结束语
总而言之,建筑防火疏散设计是建筑设计中必不可缺的重要的一部分,建筑设计中不能也不该轻视或是忽略防火疏散设计,否则这将会为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留下巨大的隐患,一旦发生火灾,灾情的严重程度也将我们是无法估量的。我们应该坚持与时俱进,使防火疏散设计更加合理科学,以不断适应新的防火疏散的发展需要。以上叙述的内容主要是体现规范中的要求,但是,在实际设计中,规范往往不能满足其发展的要求,但我们可以通过防火性能化设计评估来实现.
参考文献
【1】徐志嫱、李梅主编 《建筑消防工程》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2009.5.1
【2】郭树林、孙英男主编 《建筑消防设计手册》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 2012.7.1
【3】王学谦、岳庚吉主编 《建筑消防百问》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 2012.12.1
【4】周义德、吴杲《建筑防火消防工程》黄河水利出版社出版2004.8.1
关键词:防火疏散、设计、原则、措施
中图分类号: S6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伴随着社会经济各方面的迅猛发展,高层建筑的出现已逐渐成为普遍。为满足城市建设的发展和生产经营活动的需要,大量建筑变为建筑综合体、大型综合性建筑、大空间建筑、高层建筑。而这些转变使建筑的使用功能高度的集中,虽然这有利于节约用地,提升空间利用率,但却给防火设计带来了诸多新问题。比如:高层建筑面临功能复杂、设备繁多,点火源多,人员密集且安全疏散困难, 扑救难度大等等问题,而基于以往经验及科研成果制订出来的建筑防火设计规范已经很难适应新的需要了,所以,为高层建筑防火设计设计寻找新思增加建筑防火设计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显得十分必要和紧迫
一、目前建筑防火疏散设计存在的不足
1、消防的硬件设施不足。在高层建筑的内部设计中,对于火灾报警系统或是装置没有考虑到位,更没有设置针对高层建筑内部结构的相关报警装置。而且,外围报警设备的缺乏或是老化,使建筑在发生火灾时,不能及时报警求救,使建筑、人员、财产在火灾中受到重
大的损失。
2、内部结构设计的不科学。对于高层建筑在进行内部结构设计时,没有进行相应的防火区域的划分,而随便划分的防火分区,常常为火灾的发生埋下巨大的隐患,并且还会在出现火灾后使其向水平和垂直方向不断延伸,扩大了受灾面积。
3、装修材料的使用不当。有些设计者仅为了内部装修的美观效果,而忽略了材料使用的科学性。在建筑装修过程中多使用可燃、易燃物,这些材料将会因电源线路短路而导致燃烧,最终引发火灾的发生,材料燃烧引起的火灾具有强大的毁坏力。
4、设计方案的不严密。有些建设单位为缩短施工周期而忽略了标准规则,常常一边施工一边设计,遇到问题时就随意变动已设计好的建筑防火设计方案。还有一部分施工单位在没有得到相关部门审核的前提下就开始施工,这些做法都是非常危险的。有了严密的设计方案为前提,才会有高质量的施工,才会有让人们觉得安全的大楼。
二、建筑设计中防火疏散设计中应遵循的原则
1、火灾荷载
单位面积内的火灾荷载的大小与建筑的消防安全性能有直接的联系,直接影响到疏散距离、防火分区、建筑的主要构件的耐火极限、自动消防设施等。火灾荷载的大小是根据不同的建筑使用用途和功能来确定的,不能是一成不变的,因此在设计中应综合考虑火灾荷载的大小,灵活设计。
2、科学规范
充分理解规范的立法本意,规范是经过几年、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的实践经验总结而来的,是有一定的社会背景和经济发展背景的,对我们的生活提供了很多方便,避免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因此,我们应该遵循规范的有关条文,但是,规范有一定的局限性,如规范对现有的大型的商业建筑已经不能完全起到指导作用了,现有的建筑形式、结构形式等与规范有很大差別,因此,我们不能死般照抄规范,规范的目的就是为了达到人们生命财产安全,我们可以灵活运用现有的消防设计手段等来达到相同的目的。
3、耐火极限
建筑的防火疏散设计是通过时间来体现的,从建筑构件的耐火等级开始直接影响建筑的安全疏散,疏散宽度、疏散距离都是以火灾时人员从室内逃生到室外安全地带的时间来规定的。因此,计算好人员的安全疏散时间可以解决好有关的疏散问题。同时,加强自动水喷淋系统的设计,在规定的时间内将火灾扑灭,对设计遇到的关于消防上的难题是一个解决的途径。
4、防灭结合
进行建筑的防火疏散设计就是为了使发生火灾时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威胁达到最低点,因此,在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到各种火灾隐患,将火灾隐患及时扑灭在萌芽状态中,这就要加强对火灾的“防”的设计;建筑落成以后就要针对火灾采取“灭”的措施。
三、防火疏散设计中可采取的措施
1、合理布置安全疏散路线
一旦发生火灾,紧急疏散的人,一个阶段比一个阶段的安全,火中的房间或区域的人们,去公共走道,公共走道到达疏散楼梯间,然后转向室外或其他安全地方,一步一步更安全,不会有一个“逆流”的情况,如疏散路线,安全疏散通道。因此,疏散通道的布局,他们需要寻求简单明了,容易被发现,识别,也不会因反向阻碍线,并要特别注意疏散楼梯的位置,在一般情况下,疏散楼梯附近电梯布局是适当的,因为发生火灾时,人们往往首先考虑并经常使用的路线和火灾时紧急使用的路线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利于迅速而安全的疏散人员。同时,为了防止凹前室库消防疏散楼梯和电梯的结合。由于这种布局方法,疏散时会发生的消防官兵和消防队员的流线交叉,互相干扰,妨碍安全疏散和灭火。
2、合理设计疏散楼梯
楼梯作为建筑内外的交通空间,是安全疏散的重要通道,因此在对楼梯间防火设计的要求是很严格的:(1)、 楼梯间的布置,应满足安全疏散距离的要求,并尽量避免形成袋形走道;(2)、 楼梯间应靠近标准层或防火分区的两端布置,以便于双向疏散;(3)、靠外墙设置,便于自然采光、通风和消防人员的援救行动;(4)、 除与地下室、避难层连通的楼梯外,疏散楼梯间在各层要上下直通,不变动位置;(5)、 地下室楼梯间与首层之间应有防火分隔措施,且不宜与地上层共用楼梯间。还有要注意楼梯走道的简明直接,尽量避免弯曲等等事项。
3、合理设置疏散门
建筑物底层公共疏散门各种高层建筑(如高层医院、旅馆、饭店、酒店楼、商业楼、展览楼、综合楼、财贸金融楼、科研楼、办公楼、住宅楼),有的安全出口与楼梯的数量与宽度相同。这对整个建筑物人员安全疏散式十分有利的,在设计中如遇到上层工作人数(每层)和底层工作人数基本相同的情况,可以仿效。不过,在许多情况下,高层公共建筑物的底层或其上一、二、三层为公共活动用房(如商业、餐厅、大会议堂、多功能厅、酒吧、舞厅等),人数集中,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分别设置,其外门的总宽度要比楼梯总宽度宽些,出口数量尽量要多些。
房间的疏散门安全出口的疏散能力,除了与总宽度有关外,还与一个房间的安全出口数有关,如果人员较多的房间,只布置一两个宽大的出口,平时通行不便,火灾时应急困难,容易造成人员伤亡。因此,凡人员较集中的房间,既要考虑平时疏散的方便,又要满足紧急情况下的需要。应在安全出口的数量、分布、距离方面综合考虑确定。
4、避难层(间)的合理设计
设置避难层(间)是保障高层建筑内人员在火灾时安全脱险的一项有效的措施。就高层公共建筑来说,人员众多,紧急疏散是个大问题。层数在25层以上的办公、旅馆等人员较多的高层公共建筑,均宜设置避难层(间),这样可以尽可能的保障人员的安全。
5、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6、应设置防烟、排烟设施,并与实际相适应。
7、疏散走道和其他主要疏散路线的地面或靠近地面的墙上应设置发光疏散指示标志。
结束语
总而言之,建筑防火疏散设计是建筑设计中必不可缺的重要的一部分,建筑设计中不能也不该轻视或是忽略防火疏散设计,否则这将会为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留下巨大的隐患,一旦发生火灾,灾情的严重程度也将我们是无法估量的。我们应该坚持与时俱进,使防火疏散设计更加合理科学,以不断适应新的防火疏散的发展需要。以上叙述的内容主要是体现规范中的要求,但是,在实际设计中,规范往往不能满足其发展的要求,但我们可以通过防火性能化设计评估来实现.
参考文献
【1】徐志嫱、李梅主编 《建筑消防工程》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2009.5.1
【2】郭树林、孙英男主编 《建筑消防设计手册》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 2012.7.1
【3】王学谦、岳庚吉主编 《建筑消防百问》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 2012.12.1
【4】周义德、吴杲《建筑防火消防工程》黄河水利出版社出版200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