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银行IPO前跑步增资扩股 诸多掣肘拦不住一腔上市热情

来源 :投资者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s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商行、农商行纷纷扎堆IPO,当然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补充资本金,从而进一步扩大业务规模。眼下长沙银行在上市前开始提前布局补充资本,或能使其未来在行业增长模式转型期获得更多主动权
  近期,处于A股IPO排队审核状态的长沙银行,进行了新一轮增资扩股。目前其股权和注册资本变更事宜已经获得监管部门批准,注册资本增至34.3亿元。
  在银行业战略转型、监管逐渐收紧的大环境下,无论大型银行还是中小型银行在资本补充上都有着迫切需求。面对资本不足的问题,银行补充资本的方式主要有发行股票、增发新股、引进战略投资者等。对于未上市的银行来说,增资扩股显然是筹集资金的重要选择。
  但是,已经处于首发审核状态的长沙银行,为何选择在IPO前夕增资扩股?此次增资扩股是否会影响银行的上市进程?历史遗留的股东众多、股权分散等问题又将如何解决?针对上述疑问,《投资者报》记者联系了长沙银行,但截至发稿前,该行并未给予回复。
  增资扩股
  资料显示,今年4月18日,长沙银行2016年年度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增资扩股方案。根据该方案,长沙银行此次增资规模不超过3.5亿股,募集资金约25億元左右;增资对象为持有1%以上股份的法人股东。
  在增资价格方面,长沙银行表示,为了确保定价的公允性,顺利推进银行上市,增发价格有一定幅度的溢价,拟按不低于经审计的归属于母公司每股净资产的110%,且与评估价格差异不超过10%的标准确定,最终以7.13元/股发行。
  增资扩股之前,在长沙银行前十大股东中,长沙市财政局的持股比例最高,达21.39%,其余9名股东持股比例均不超过10%。此次经长沙市财政局等14家股东认购3.5亿股股份后,股份比例超过5%的股东有8家,包括长沙市财政局(持股22.3%)、湖南省通信产业服务有限公司(9.5%)、湖南新华联建设工程有限公司(9.48%)等。总体来看,增资扩股之后,5%以上持股股东变化不大。
  针对IPO前夕增资扩股的举动,业内人士分析,长沙银行此举意在提高资本充足率,加强风险控制能力,满足业务发展需要,为成功上市创造条件。
  事实上,长沙银行为上市已筹谋多年,算起来至少已有8年之久。
  长沙银行成立于1997年5月,是湖南省首家区域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和湖南最大的法人金融企业。据悉,早在2009年3月,长沙银行便与中信证券签署上市辅导协议,但此后数年并无实质性进展。直到2014年年底,长沙银行因受股权分散之困,推出了7亿股的增资扩股计划,并规范股权管理,启动股权登记托管工作,为上市之路进一步清除障碍。2015年,该行还曾喊出“力争新三板挂牌或境外上市”的口号,但依然未果。
  2016年,对银行关闭长达9年的A股IPO大门终于再次敞开,江苏银行、江阴银行、无锡银行、常熟银行等接连上市,资本市场迎来了银行上市的热潮,这也促使长沙银行加快了上市步伐。
  2016年9月底,长沙银行召开临时股东大会,审核通过了一系列关于A股上市的议案,正式启动A股上市。同年11月,长沙银行IPO方案获得监管部门原则上的同意,拟发行规模不超过10亿股,募集资金全部用于补充核心资本。12月,证监会对长沙银行IPO的行政许可申请予以受理。至此,长沙银行上市筹备之路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
  诸多掣肘
  尽管长沙银行已走上IPO的康庄大道,但这并不意味着其可以高枕无忧,因为掣肘因素还有很多,包括历史遗留问题在内,不少问题都有待解决。
  首先,城商行大多摆脱不了历史上老信用社的影子,主要表现为改制后股东众多、股权分散,这一问题在长沙银行股权结构上也表现得淋漓尽致,给上市筹备增添了不少麻烦。
  年报显示,截至2016年年底,长沙银行共有股东3935户。其中,国家股股东32户,持有该行22.28%股份;法人股股东131户,占该行76.69%;个人股股东高达3772户,仅占该行1.03%。
  据招股书披露,截至2016年12月5日,3698名股东已经确认了股权权属相关证明文件,持有股份占该行总股本的99.91%。然而,仍有237名股东无法确认股东身份,所持股份占该行总股本的0.09%。
  另外,长沙银行未有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其第一大股东长沙市财政局的持有股份比例未满足控股要求。同时,因部分法人股东质押所持有的股份,长沙银行还存在股权遭大比例质押的情况,被质押股份占股份总额的20.26%。
  近日,就股东确认事项是否已经完成,股权过度分散、个人股东众多、股权遭大比例质押等问题是否会对银行的治理和上市造成影响,以及银行方面有什么应对措施等问题,本报记者向长沙银行发出了采访函,但其并未给出答复。
  其次,在经营方面,长沙银行近年来规模扩张较快。年报显示,截至2016年年末,该行资产总额达3835.05亿元,同比增长34.39%;营业收入100.41亿元,同比增长19.6%;净利润32.52亿元,同比增长17.5%;吸收存款2733.77亿元,同比增长38.38%,在2016年全国商业银行存款增幅榜中名列前位。
  在规模大幅扩张和业绩高增长之下,长沙银行也难逃银行业普遍面临的资本充足率“紧箍咒”。近三年里,长沙银行资本充足率保持了稳定,但一级资本充足率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消耗较快。
  数据显示,长沙银行2014年、2015年和2016年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2.27%、12.19%和12.29%;2014年、2015年和2016年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0.52%、10.65%和9%,其中2016年9%的数据逼近监管指标红线;2014年、2015年和2016年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0.51%、10.65%和8.99%。
  业内认为,商业银行新资本管理办法的实施、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及存款保险制度的施行,使仅依靠利润留存等内生性资本补充方式生存和发展的中小银行面临较大的资本压力,各家银行都在想方设法寻求长期稳定的外部资本补充。目前城商行、农商行扎堆IPO,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补充资本金,从而进一步扩大业务规模。而长沙银行在上市前提前布局补充资本,或能使其未来在行业增长模式转型期获得更多主动权。■
其他文献
短短两年,涌入40多家企业,两家企业估值超过100亿元,超过2000万共享单车遍布全国大街小巷,共享单车的市场近乎疯狂。  行到中场,摩拜和OFO已经瓜分了市场九成份额。但尚未分出胜负,资本战仍在继续。两家开启接力赛式的融资比赛。近期前脚摩拜刚宣布完成6亿美元融资,后脚OFO就宣布完成超7亿美元的E轮融资。他们的目标现在还瞄上了海外市场。  国内肥肉早已被抢占,只剩下一点汤。 面对残酷的竞争,悟空
期刊
都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湘财客服团队的女神们天天学时时练,为的就是练就一身万事通的本领,从而更好地服务用户  “您好,湘财证券,很荣幸为您服务!”在国内证券行业客服体系中,湘财证券客服团队极具特色——90%以上客服人员为女性,80%以上是90后——温柔、细心、体贴,年轻,学习能力强,富有激情和想法,这支团队凭借出色的表现被同事和客户们赞为“湘财客服女神团”。  都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湘财客服团队
期刊
上市房企三木集团(000632.SZ)5月13日受到深交所问询,要求对其2016年报的大额非经常性损益与其他应收款的变化、现金流量变化等13个问题进行说明。这已不是这家老牌房地产企业第一次被监管部门盯上了。早在2015年初,其就因信息披露违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三木集团这几年究竟发生了什么呢?  财务数据生疑  三木集团主要从事房地产开发与经营、进出口贸易。今年3月29日公司发布了2016年报,公司
期刊
中国圣牧(01432.HK)近年来人事与股权结构变动频繁。  为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将董事长与首席执行官职责分开,圣牧原董事长姚同山提出辞任董事长一职,2017年6月29日生效,但姚同山辞任董事长后,仍担任中国圣牧董事及首席执行官。非执行董事邵根伙将担任董事长,邵根伙为大股东农友的实际控制人,大北农(002385.SZ)董事长兼总裁。  普天盛道咨询公司董事长雷永军告诉《投资者报》记者:“大股东易主
期刊
对于擅长对公业务、有抵押、大额融资的传统银行来说,如何权衡碎片化、小額、无抵押,甚至征信严重不足的市场,同样面临很大的挑战  尽管市场前景广阔,贷款手续简之又简,但消费金融业务绝不是没有风险和门槛的。钱从哪里来,钱到哪里去,钱怎么回来?由于没有完整可参照的成熟经验模式,独立出来发展的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多数在“摸着石头过河”。  业内认为,商业银行对消费信贷的深度介入,将从整体上改变消费信贷市场的供
期刊
对区域性银行来讲,成立消费公司唯一的诱惑就是拥有一张全国性的金融牌照,能够突破原有监管的限制,其想象空间巨大,但实施起来难度也不小  虽然目前国内已经开业的21家消费金融公司中有18家来自银行系,占比近86%,但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业务有实质进展的公司尚属少数,而踌躇观望的银行仍是绝大多数。  这当中,除了对单独成立公司的必要性和发展前景的考虑,还有对牌照稀缺性和运作模型的不确定。国内消费金融市场潜
期刊
在很多年轻人心中,安琪酵母(600298.SH)与其董事长俞学锋的形象是模糊的。  可是,说起中国的白酒与馒头,欧洲的葡萄酒与面包,可能就清晰多了。在这东西方各具特色的一饮一食背后,小小酵母暗自发酵。  始于1986年的安琪酵母于2000年成功上市,如今已届30而立之年。美国《财富》杂志曾分析统计,中國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为2.5年,集团企业的平均寿命为7~8年。“如果与这个数据比较,我们十分幸运。
期刊
“后房贷”时代做什么?作为传统金融巨头,银行系的一举一动仍是市场风向标。  当前经济运行中一个显而易见的发展现状是,在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投资、出口、消费中,前两者近年来日渐乏力,而消费的作用则在迅速上升。2017年1-4月份,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3万亿元,同步增长10.2%,远超GDP增长幅度。这一趋势映射到金融领域就是,消费金融市场开始蓬勃发展且在未来会呈现进一步增长态势
期刊
“后房贷”时代,传统金融巨头们的一举一动分外引人关注。面对金融科技和消费金融的崛起,商业银行不断转变思维,寻求资源对接与场景植入中的最优方案  近两年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密集申报成为特别的景象。截至2017年6月,仅银监会21家登记在册的持牌消费金融机构中,由银行控股或参股的就有18家  作为先天能够从事大类消费金融业务、具备放贷资格的主体,消费金融牌照虽可打破多项监管限制,对银行的价值稀缺性并不充
期刊
“后房贷”时代,传统金融巨头们的一举一动分外引人关注。面对金融科技和消费金融的崛起,商业银行不断转变思维,寻求资源对接与场景植入中的最优方案  近两年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密集申报成为特别的景象。截至2017年6月,仅银监会21家登记在册的持牌消费金融机构中,由银行控股或参股的就有18家  作为先天能够从事大类消费金融业务、具备放贷资格的主体,消费金融牌照虽可打破多项监管限制,对银行的价值稀缺性并不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