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课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途径探索

来源 :陕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8881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问题意识是创造的起点,学生只有在不断试图提出问题、努力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会具有科学的探索精神和创造品质。
  本文着重探讨《哲学与人生》教学中哲理教学环节学生主体地位如何落实,从教学互动、理例结合、学生指导、适当留白等四个方面探讨“如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现在的学生知识面广、思维开阔、自主意识强,课堂教学中若只注重说教而忽略他们的主体地位,不仅不能激发其学习兴趣,反而会引起他们的反感,对开展教学极为不利。为解决这一问题,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应想方设法培养其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唤起他们的参与意识,落实其主体地位,使其愿學、乐学是提高政治课教学效果的关键。下面就以《哲学与人生》课中哲理教学环节为例,谈一点关于学生主体地位落实的体会。

一、创设氛围,鼓励学生自主获取知识


  古人云: “亲其师,信其道。”这就是说,教学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教师的知识认同与情感认同。为此,我们要努力创设一种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在欢快、民主的氛围中与我们思维共振,感情共鸣。德国著名文化教育学家斯普朗格曾说过:“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因此我认为,哲学教学最好进行开放式教育,以唤起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激起他们的参与行为。如在讲“联系具有普遍性”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既然联系是普遍的,那么任何事物之间都有联系,这种说法对吗?请举例说明。”学生七嘴八舌,争得面红耳赤。几分钟后,我再提问时,学生的观点达成一致:联系是普遍的,联系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但并不是说任何事物之间都有联系,联系是普遍存在的,也是客观的,有条件的。随后,我又举出俗语“乌鸦叫丧,喜鹊报喜”“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等例子让学生分析,学生很快就解决了问题。一堂课下来,学生意犹未尽,我也觉得非常轻松。

二、理例结合,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与创新精神


  哲理比较抽象难懂,因此理例结合教学法就成了哲理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它也是落实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原则的必然产物。职中学生受知识结构、社会阅历、个人兴趣爱好等限制,认识事物比较感性,如果我们只是用单纯的专业知识去灌输抽象的理论,根本无法提起学生的兴趣与互动心理,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与创新能力了。如果我们能结合生活事例辅助教学,不仅能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而且能使学生更直接有效地获取新知,同时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与创新能力也有帮助。如在讲“看问题要一分为二”时,学生觉得“是就是,不是就不是,还要怎么‘一分为二’啊?”针对这一疑点,我找了几个同学让他们说出并板书自己如何看待上网,想到啥就写啥,总之写出自己的心得,写完后我让大家讨论:同学们在黑板上所写的都对吗?学生兴趣大增,各抒己见,分析得头头是道。课后,同学们反映说:“这堂课收获真不小,不仅解决了疑点,拓展了思维,大家一些错误的‘网络观’也得到了纠正。”

三、善教有法,指导学生学会学习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学生掌握自学的方法形成自学习惯,逐步形成自主学习能力,达到“不教”的目的,这不仅是德育课教学的追求,也是整个学校教育的归宿。课堂上,我们可以鼓励学生分析教材案例、读小栏目、读时政,引导其对教材内容自我解读,同时再联系日常生活和热点材料进行学法指导,并辅以练习题加以巩固,举一反三,学生逐步就学会了如何自我获取知识。如在讲“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时,我把“个人不能脱离社会而独立存在”这一观点交给学生论证,我给他们的提示是:借助教材有关内容进行分析。没想到学生论证时,提到了“狼孩”,还提到了《鲁宾逊漂流记》中的鲁宾逊及鲁宾逊后来的仆人“星期五”,并在最后还说到了自身,讲得非常透彻。

四、适当留白,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按照新课程标准要求,衡量教师是否完成教学任务,不是以教师教了多少为标准,而是以学生学了多少作为标准。因此,我们要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实际水平,精讲教学内容,做到“讲是为了不讲或讲得更少”。这样既减轻了我们的上课负担,学生也有充足的时间思考、探究,其学习的积极性与参与意识也调动起来了。对教材中较易理解的内容,比如因果联系的表现形式,人生价值观中理想的含义、种类及作用等内容,完全可以给出时间让学生自学,无需一一讲述。
  总之,“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学生在教学互动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会学习,将教师从传统教育的课堂中解放出来,我想这应该就是教育的最佳境界。
  作者单位 陕西省眉县职业教育中心
其他文献
社会实践活动是中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形式之一,是锻炼学生的心理品质、培养其正确的价值取向、提高其应试能力必不可少的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帮助学生积累情感体验,提高实施道德行为的能力,实现品德的有效内化,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开展教学实践活动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一、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和启发性  初中思想品德课的课文内容比较浅
多年来,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不仅课堂被教师的繁琐讲解和大量习题所占据,而且课后又布置了更多的习题让学生去做。学生整天埋在题堆中,其结果却收效甚微。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那就是本末倒置,语文教学没抓根本,只抓住了枝叶。  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高低,主要是测试阅读和写作能力。于是乎多数教师认为语文教学只要让学生多做阅读题,多写作文,成绩就可以提高。其实这样做违背了学习语文的规律。做阅读题本来是检测学生阅读
应用非线性有限元方法,对矩形钢管混凝土桁架的受力性能进行了分析,并与圆形钢管混凝土桁架的受力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矩形钢管混凝土桁架的承载力相对于圆形钢管混凝土桁
甘肃黄羊河集团食品有限公司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总结出一些培养优质高产标准化芦笋的栽培技术。从育苗、定植、田间管理、采收和病虫害防治这5个方面对此栽培技术进行分析
对北京市某自来水抢险中心地下工程进行了监测,并通过FLAC3D建立了数值计算模型,采用Cable单元模拟锚杆,Beam及Pile分别模拟腰梁及支护桩,分析得出了不同施工阶段下基坑侧壁
地理学科因其学科内容的特殊性,让很多高中学生难以适应,学习起来吃力而且艰涩。因此对学生尤其是即将面临高考压力的高三学生来说,强化并提升自身的地理思维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对于升入高三的文科生来说,地理学科,就像是文科中的理科一样,抽象而且庞杂。学生或因为兴趣,或因为理科的抽象而无奈选择文科,但对于地理这块硬骨头,却怎么也啃不下。依本人看来,地理之难,并非内容抽象而庞杂,而是地理思维的建立与培养。 
备课是教学的起始环节,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先决条件。现在,中央电化教育馆及省、市、县等相关部门的资源库和智能题库的开通,以及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全面实施,加上学校的计算机教育装备水平和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培训工作的加强,电子备课的基本条件已经具备,电子备课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采用。  一、对电子备课概念的理解  电子备课是指广大教师利用信息工具和网络资源将文字、图像、视频、音频和动画集为一体的备课
新课改实行以来,笔者针对这些问题:如何抓好课堂内外?如何培训小组长和高校科研小组?如何实现高校课堂等进行了反思,回顾总结了一下自己的实际工作,如下:课改实践模式:(一)如何抓好课堂
节能减排是当今公路建设的发展方向,是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趋势。青兰高速公路邯郸至涉县段在服务区进行的2km低碳混凝土路面试验段,采用的ECM水泥大掺量施工技术的成功应
建立一般大气环境下钢筋开始锈蚀的条件是研究钢筋锈蚀的基础,其实质是确定碳化残量。通过对碳化残量的影响因素及变化规律进行分析,采用人工神经网络对碳化残量进行预测,结果表